


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全册
- 202-2023 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同步练习(教师版) 试卷 2 次下载
- 202-2023 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实验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同步练习(教师版) 试卷 2 次下载
- 202-2023 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一节 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 同步练习(教师版) 试卷 2 次下载
- 202-2023 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关注空气质量 同步练习(教师版) 试卷 2 次下载
- 202-2023 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节 第1课时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同步练习(教师版) 试卷 2 次下载
202-2023 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单元整合 同步练习(教师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2023 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单元整合 同步练习(教师版),共7页。
第四单元 单元整合
我的答案:①碳+氧气二氧化碳 ②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③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④过氧化氢水+氧气
⑤排水法 ⑥向上排空气法 ⑦表示一种物质 ⑧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⑨表示该物质的一种分子 ⑩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
易错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把握不准
典例: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你能圈出下列答案的错误之处并进行修改吗?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①__长劲漏斗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为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B__(填字母,下同),收集干燥的氧气选用__E__装置,验满的方法是__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满__。
(3)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选择用的发生装置为__C__。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反应不需要加热,应选固液不加热装置,能够控制反应速率最好选用分液漏斗;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3)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需要加热,故应选A装置。
答案:(1)“劲”改为“颈” (2)“B”改为“C” “E”改为“F” 原句应改为“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集满”
(3)“C”改为“A”
错因分析:
1.验满≠验证
氧气验满需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证氧气时则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2.制取装置的选择
选择发生装置时主要考虑是否需要加热及反应物的状态;选择收集装置则主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水溶性。
考点一 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
典例1:(2021·重庆中考A改编)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常用__外焰__(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
(2)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实验室里欲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O2,需选用的装置是__AC__(填序号)。
(3)装置E中水的作用是__吸收热量,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__。
(4)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__澄清石灰水__(填名称)。
解析:(1)仪器a为酒精灯,酒精灯常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固体加热法制取的氧气比较干燥,故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收集装置可选C;(3)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装置E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4)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将水换成澄清石灰水。
解答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注意的问题:
1.三个区分。要注意区分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1.(2021·鞍山中考改编)下面是某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C)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A错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B错误;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正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D错误。
2.(2021·呼和浩特中考改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名称__集气瓶__;用A装置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H2O2H2O+O2__,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B__(填字母);选择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__;若用E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净,原因可能是__导管口刚出现气泡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未装满水)__(只写一种)。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用A装置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选B;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若用E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净,可能的原因是导管口刚出现气泡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未装满水。
考点二 化学式的意义、书写与计算
典例2:(2021·怀化中考)怀化市地产丰富,水果种类繁多,如麻阳的“冰糖橙”和靖州的“杨梅”,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C6H8O6)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助于延缓衰老。下列有关维生素C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B.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D.维生素C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解析: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16×6)=9∶1∶12,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A、B、D正确;维生素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
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常见题型:
根据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可推导出下列计算公式(以化合物AmBn为例):
①相对分子质量=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B元素的质量比==。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1.(2022·青岛崂山区质检)如图所示,小林对二氧化碳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有如下四种理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D)
A.表示二氧化碳气体
B.表示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表示二氧化碳的一个分子
D.表示二氧化碳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解析:A表示二氧化碳气体,说法正确;B.表示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C.表示二氧化碳的一个分子,说法正确;D.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错误。
2.(2021·南宁中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A)
A.Ne:表示氖气
B.C60:表示60个碳原子
C.2N:表示2个氮分子
D.Fe3+:表示3个铁离子
解析:氖气是一种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故A正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这种原子的个数,C60表示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故B错误;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N表示两个氮原子,故C错误;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Fe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D错误。
3.(2021·阜新中考)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8
D.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解析:1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A错误;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故B错误;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178,故C错误;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D正确。
4.(2021·鄂州中考)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这种气味极为敏感,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人们在管道煤气中常添加微量乙硫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乙硫醇是一种化合物
B.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C.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1.61%
D.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解析: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A正确;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2=62,B正确;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51.61%,C正确;乙硫醇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32=12∶3∶16≠2∶6∶1,D错误。
5.(2021·天津中考)丙烯酸乙酯(C5H8O2)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计算:
(1)丙烯酸乙酯由__3__种元素组成(填数字);
(2)丙烯酸乙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15∶2__(填最简比);
(3)丙烯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32%__。
解析:(1)丙烯酸乙酯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2)丙烯酸乙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5)∶(1×8)=15∶2。(3)丙烯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