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3 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2课时 水的合成 同步练习(教师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422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023 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2课时 水的合成 同步练习(教师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422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023 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2课时 水的合成 同步练习(教师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422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课后测评
展开第2课时 水的合成
基础落实
1.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1)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2)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
特别提醒: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因此点燃前要检验它的纯度。
2.氢气用途——作燃料
(1)优点:热值高、无污染、来源广泛;
(2)缺点: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存在困难。
3.化合反应
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多变一)
4.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特别提醒:物理性质需要通过人的感官、物理测量等方法确定,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等;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物质的可燃性等。
(1) “酒精能燃烧”、(2)“酒精燃烧”、(3) “铁易生锈”、 (4)“铁生锈”,属于性质的是(1)(3)__,属于变化的是__(2)(4)__。根据上述分类,分析“变化”和“性质”在描述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提示: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常用“能”“会”“容易”“可以”等字词描述。物质的变化是描述物质的改变,是一个过程。联系:两者相互联系,变化是性质的体现。
重点探析
知识点 氢气的燃烧
典例:(2022·东营质检)通过研究氢气的燃烧来认识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B.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可以看到白烟
C.点燃氢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出现水珠
D.由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解析:A.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A错误;B.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不会出现白烟;B错误;D.水是纯净物,不含氢气和氧气;D错误。
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观点不符合事实的是(B)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A说法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B说法错误;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D说法正确。
氢气的燃烧和水的电解都能证明:1.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基础必会
1.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使用液氢作为燃料,实现了零碳排放,践行了“绿色冬奥”的理念。下列关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C)
A.产物无污染
B.放出大量的热
C.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D.检验氢气纯度时,如果听到的声音很小,表示气体较纯
解析:氢气没有气味,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且燃烧过程无刺激性气味,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2.下列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C)
A.难溶于水 B.无色气体
C.能燃烧 D.熔点低
解析:难溶于水、无色气体、熔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能燃烧是物质的可燃性,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3.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C)
A.蔗糖加水成为糖水
B.碳酸→水+二氧化碳
C.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D.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解析:A.蔗糖加水成为糖水,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
4.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氢气燃烧和电解水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同
B.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原子不变
解析: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化合反应,电解水是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不同;氢气燃烧生成水,干冷烧杯罩住火焰,内壁有水雾产生;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 b管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原子不变。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__淡蓝__色火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氢气+氧气水__。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检验其__纯度__。
解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产生淡蓝色火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氢气+氧气水;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检验其纯度。
能力进阶
6.(2022·安庆质检)世界因化学而精彩,下列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B)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木柴作燃料
C.铁用于做铁锅 D.钨做灯泡里的灯丝
解析: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铁做成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钨做灯泡里的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高,上述三个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木柴作燃料是利用其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7.分子模型可以直观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用模型表示的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B)
解析: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符合此特点的是B选项。
8.(2022·枣庄质检)将下列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地方:
①水是无色液体 ②高粱能酿酒 ③食盐溶解 ④铁钉生锈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①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②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③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④__。
解析:(1)水是无色液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发酵过程生成新物质,高粱能酿酒是发酵过程,是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2)铁钉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食盐溶解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9.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方框中将A图中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答:
A图所示物质属于__混合物__(填物质分类)。
(2)此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气分子分解为氧原子,__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__结合成1个水分子。
(3)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H2+O2H2O__,该反应属于__化合反应__(填写反应类型)。
解析:(1)由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在A图中应再补充一个氢气分子,如图:。A图含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此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气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3)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合价的确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式概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