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讲义热学——热力学定律、气体实验定律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讲义热学——热力学定律、气体实验定律讲义,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缸壁可导热的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热力学定律、气体实验定律本专题主要讲解热力学定律、气体实验定律和气体的状态变化图像等问题。热力学定律和气体实验定律都属于高频考点,试题难度中等,命题形式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常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探究1 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典例1:(2022江苏历年真题)已知飞船在航天员出舱前先要“减压”,在航天员从太空返回进入航天器后要“升压”,因此飞船将此设施专门做成了一个舱,叫“气闸舱”,其原理图如图所示,相通的舱A、B间装有阀门K,指令舱A中充满气体,气闸舱B内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K后,A中的气体进入B中,最终达到平衡,则( )A.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 B.气体分子势能减少,内能增加C.体积变大,温度降低 D.B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A中 训练1:(2021徐州期末)利用“涡流效应”可实现冷热气体的分离。如图所示,一冷热气体分离装置由喷嘴、涡流室、环形管、分离挡板和冷热两端管等构成。高压氮气由喷嘴切向流入涡流室中,然后以螺旋方式在环形管中向右旋转前进,分子热运动速率较小的气体分子将聚集到环形管中心部位,而分子热运动速率较大的气体分子将聚集到环形管边缘部位。气流到达分离挡板处时,中心部位气流与分离挡板碰撞后反向,从A端流出,边缘部位气流从B端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端为热端,B端为冷端B.A端流出的气体分子热运动平均速率一定小于B端流出的C.A端流出的气体内能一定大于B端流出的D.该装置气体进出的过程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探究2 气体实验定律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典例2:(2022全国历年真题)如图,容积均为V0、缸壁可导热的A、B两汽缸放置在压强为p0、温度为T0的环境中;两汽缸的底部通过细管连通,A汽缸的顶部通过开口C与外界相通;汽缸内的两活塞将缸内气体分成Ⅰ、Ⅱ、Ⅲ、Ⅳ四部分,其中第Ⅱ、Ⅲ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0和V0。环境压强保持不变,不计活塞的质量和体积,忽略摩擦。(1)将环境温度缓慢升高,求B汽缸中的活塞刚到达汽缸底部时的温度;(2)将环境温度缓慢改变至2T0,然后用气泵从开口C向汽缸内缓慢注入气体,求A汽缸中的活塞到达汽缸底部后,B汽缸内第Ⅳ部分气体的压强。 训练2:(2022湖北模拟)如图所示,在一个长l=30cm,截面积S=4cm2的绝热汽缸内有两个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不计的活塞a、b,两活塞把汽缸分为体积相等的A、B两部分。汽缸的右端固定有一劲度系数k=200N/m的轻质弹簧,弹簧左端和活塞b相连,弹簧的原长l0=15cm,活塞与汽缸间的摩擦忽略不计且密封良好,活塞a导热性能良好,活塞b绝热。开始时A、B两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为300K,弹簧为原长,活塞a恰好位于汽缸左端。现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20N作用于活塞a上,活塞a向右缓慢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再通过B内的加热装置(图中未画出)对B内的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a回到原来的位置。(1)当活塞a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求活塞b相对于初始位置的位移;(2)当活塞a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求此时B内气体的温度。(已知外界大气压强始终为p0=1×105 Pa) 典例3:(2020云南历年真题)如图,两侧粗细均匀、横截面积相等、高度均为H=18cm的U型管,左管的上端封闭,右管上端开口。右管中有高h0=4cm的水银柱,水银柱上表面离管口的距离l=12cm。管底水平段的体积可忽略。环境温度为T1=283K,大气压强p0=76cmHg。(1)现从右侧端口缓慢注入水银(与原水银柱之间无气隙),恰好使水银柱下端到达右管底部。此时水银柱的高度为多少?(2)再将左管中密封气体缓慢加热,使水银柱上表面恰与右管口平齐,此时密封气体的温度为多少? 训练3:(2022河北模拟)如图为某型号家用喷水壶的外形图和原理图,壶中气筒内壁的横截面积S=3.0×10-4 m2,活塞的最大行程为l=1.6×10-1 m,正常喷水时壶内气体需达到压强p=1.3×105 Pa以上。壶内装水后,将压柄连接的活塞压到气筒的最底部,此时壶内气体体积为1.2×10-3 m3,压强为p1=1.0×105 Pa,温度为27 ℃。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 Pa。(1)将喷水壶放到室外,室外气温为9 ℃,求稳定后壶内气体的压强;(2)在室外且温度保持不变,为了使喷水壶达到工作状态,至少需要通过压柄充气多少次? 探究3 气体的状态变化图像问题典例4:(2021江苏月考)一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线如图所示,其中A是初始状态,B,C是中间状态。A→B为双曲线的一部分,B→C与纵轴平行,C→A与横轴平行。若将上述变化过程改用p-T图线和V-T图线表示,则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A. B.C. D. 训练4:(2022四川模拟)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p-V)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到b为等温过程,b到c为等压过程,c到a为等容过程。已知气体状态b的温度Tb=297K、压强pb=1×105 Pa、体积Vb=24L,状态a的压强Pa=3×105 Pa。(1)求气体状态a的体积V,以及状态c的温度T;(2)若b到c过程中气体内能改变了2×104 J,求该过程气体放出的热量Q。 热力学定律、气体实验定律答案解析典例1:关键信息:气闸舱B内为真空 → A中的气体进入B中时,无阻碍自由膨胀(W=0)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 → 系统热量Q保持不变解题思路:A、当阀门K被打开时,A中的气体进入B中,由于B中为真空,所以A中的气体不会做功,故A错误;BC、系统对外不做功,同时与外界无热交换,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ΔU=Q+W,则气体内能不变,气体膨胀,但无法确定分子势能的变化,所以也无法确定分子动能的变化,故BC错误;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真空中气体膨胀具有方向性,在无外界作用时,B中气体不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A中,故D正确。故选:D。 训练1:A.依题意,中心部位为热运动速率较低的气体,与挡板相作用后反弹,从A端流出,而边缘部份是热运动速率较高的气体从B端流出;同种气体分子平均热运动速率较大、其对应的温度也就较高,所以A端为冷端、B端为热端,故A错误。B.依题意,A端流出的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较小,B端流出的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较大,所以从A端流出的气体分子热运动平均速率小于从B端流出的,故B正确。C.A端流出的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较小,B端流出的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较大,则从A端流出的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小于从B端流出的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内能的多少还与分子数有关;依题意,不能得出从A端流出的气体内能一定大于从B端流出的气体内能,故C错误。D.该装置将冷热不均的气体进行分离,喷嘴处有高压,即通过外界做功而实现的,并非是自发进行的,没有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温度较低的从A端出、较高的从B端出,也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故选B。 典例2:关键信息:缸壁可导热的A、B两汽缸 → 气缸内气体与外界温度相等(有热交换)不计活塞的质量和体积 → 活塞上、下两部分的气体压强相等解题思路:(1)在升温过程中,B汽缸中活塞缓慢下移,最终到达汽缸底部,此过程为等压变化,各部分气体的压强始终等于P0,对于第Ⅳ部分气体,升温前压强为P0,体积为V0-V0=V0 升温之后的体积为V0,设活塞刚到达汽缸底部时的温度为T1,由盖-吕萨克定律=C可得:=解得:T1=T0 (2)将Ⅱ、Ⅲ和Ⅳ部分气体看作一个整体,体积为V0+V0=V0,当温度升至2T0时,设此时这部分气体的压强为P,则初状态为:T0、V0、P0;末状态为:2T0、V0、P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C得:=可得:P=P0将Ⅱ、Ⅲ中的气体看作一个整体,初始压强为P0,温度为T0,体积为V0+V0=V0当温度升至2T0时,设此时这部分气体的压强为P,体积为V,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C得:= ①缓慢升温过程中,B汽缸中活塞上、下两部分的气体压强始终相等,所以对第Ⅳ气体在升温前后有:= ②联立①②可得:P=P0 训练2:(1)当活塞a回到原来的位置时,设活塞b相对于初始位置向左移动的位移为x,对气体A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0·l0S=(l0-x)S解得x=5cm(2)对气体B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解得T1=700K 典例3:关键信息:液体为水银 → 压强单位用“cmHg”高h0=4cm的水银柱 → 液柱下表面的压强为80cmHg(液柱压强加上大气压强),(易错点)漏掉大气压强管底水平段的体积可忽略 → 气体体积只考虑左右管内封闭的部分解题思路:(1)设左、右管的截面积为S。密封气体初始体积为V1=(2H-l-h0)S=20S,压强为p1=76cmHg+4cmHg=80cmHg经等温压缩过程,密闭气体体积变为V2=HS=18S,压强变为p2,由玻意耳定律有:p1V1=p2V2解得:p2=88.89cmHg,此时水银柱的高度为:h=88.89cm-76cm=12.89cm;(2)密封气体再经等压膨胀过程体积变为V3=(2H-h)S,温度变为T3,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T3=363K。 训练3:(1)由气体发生等容变化,初态:p1=1.0×105 Pa,T1=(273+27)K=300 K,末态:T2=(273+9)K=282 K根据查理定律可得:=,解得p2=0.94×105 Pa;(2)将原有气体转化为工作压强的状态:p2V2=pΔV,其中V2=1.2×10-3 m3,p2=0.94×105 Pa,p=1.3×105 Pa,解得ΔV=0.87×10-3 m,设打入n次的外界气体转换为工作压强的状态:nP0V1=PV3,其中V1=Sl,V3=V2-ΔV,解得n=8.9,取n=9次。 典例4:关键信息:p-V图像中A→B为双曲线的一部分 → 气体状态A→B为等温变化B→C与纵轴平行 → 气体状态B→C为等容变化C→A与横轴平行 → 气体状态C→A为等压变化解题思路:AB.由p-V图像及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C可知,A→B过程,温度恒定,体积增大,压强减小;B→C过程,体积恒定,压强增大,温度增加;C→A过程,压强恒定,体积减小,温度降低;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C可得p=,即p-T图像的斜率k=,故B、C两点在同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上,且该过程气体压强增大;C到A过程,气体等压变化,且温度降低,故A错误,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从C到A态气体的温度降低,B到C为等容过程,故C错误;D.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可得V=(273+t),该表达式对应的图像斜率k=。由A、C两状态的气体压强相等,故应在同一条倾斜直线上,由表达式可知,该图线不应过原点,故D错误。故选B。 训练4:(1)从a到b做等温变化,初态:pa=3×105 Pa,末态:pb=1×105 Pa,Vb=24L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aV=pbVb,解得V=8L从b到c做等压变化,初态:Vb=24L,Tb=297K末态:Vc=V=8L,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得:=,解得T=99K;(2)从b到c过程中气体做等压变化,外界对气体做功W=pb·ΔV=1×105×(24-8)×10-3 J=1600J从b到c,体积减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ΔU=W+Q可得Q=-2.16×104 J。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4章 热学 专题强化二十五 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两类模型问题 (含解析),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精品讲义153串联和并联原卷版doc、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精品讲义153串联和并联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讲义热学——分子动理论、固体、液体讲义,共6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讲义近代物理——核反应与核能专题讲义,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36 u,中子,0122u,2585MeV,02178u,0035u,故B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