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整合提升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同步练习 2022-2023 高中历史 部编版 必修上册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练习 2022-2023 高中历史 部编版 必修上册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一单元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 2022-2023 高中历史 部编版 必修上册 试卷 1 次下载
- 单元整合提升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 2022-2023 高中历史 部编版 必修上册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同步练习 2022-2023 高中历史 部编版 必修上册 试卷 1 次下载
第一单元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 2022-2023 高中历史 部编版 必修上册
展开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必备知识·落实
一、1.(2)战国七雄 2.(1)华夏认同观念
二、1.铁制农具 牛耕 冶铁技术 2.(2)社会转型 君主专制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三、1.(2)①“为政以德 ”②“有教无类” 2.(2)①朴素的唯物论: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朴素的辩证法 ②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四、1.(1)社会经济 (3)士人的活跃 2.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 3.(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能素养·进阶
【基础巩固组】
1.D 这些成语都是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战争的反映,故选D。
2.D 《春秋左传正义》中“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在当时被周边民族认同,这说明春秋时期形成华夏认同观念,故D正确。
3.C 根据“南方楚国在北上争霸的过程中逐步向华夏集团靠拢”可得出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故C正确。
4.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锸、铁口犁等铁农具的出现,穿鼻环的牛尊即牛被当作农业动力等,可以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获得较大发展,A正确。
5.A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体现的是奖励耕织,故A正确。
6.A “苛政猛于虎”表明孔子反对苛政,主张“为政以德”,故A正确。
7.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观点,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故选B。
8.C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诸侯争霸导致礼崩乐坏,各国变法对人才的需要,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故选C。
9.A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留意于仁义”“仁与义”。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这两位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与题干中“仁义”“仁与义”相符,故选A。
【素养提升组】
1.D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提升爵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熊通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
2.C 从材料“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交融而不再被视为蛮夷”中可以看出,从“蛮夷”到“逐渐与华夏各部交融”的变化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民族交融,故C正确;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和贵族政治的瓦解,故A、B排除;材料内容与变法无关,故D排除。
3.D 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在夷狄的冲击下,华夏各政治势力走向联合,使得中国的雏形出现,意味着春秋时期已经蕴含了统一的因素,D正确;A是春秋时期的社会表象,不是材料主旨,排除;题干涉及的是诸夏的联合,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C与题干无关,排除。
4.B 图片信息反映的是耕作工具从骨制工具到石器工具,再到铁制工具,反映出农业耕作技术不断改进,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耕作工具的演变,并没有体现铁制农具使用的范围扩大,也不能说明铁制农具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无法充分说明传统农业经济不断发展,故排除A、C、D。
5.B 商鞅处于战国兼并时代,材料中商鞅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从事商业的人都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养家,都是为了躲避战乱。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兼并战争的保证。材料反映了商鞅重农抑商的思想,故选B;经济范围太广,农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奖励耕战,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6.A 从材料“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治,故选A。题干强调个人修身、修道以成为仁人,不是强调民心,排除B;题干强调人的道德而不是才能,排除C;题干体现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的形成,没有体现统治者教化百姓,排除D。
7.A 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体现了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故选A;B开始出现在秦朝,排除;C、D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
8.C 百家争鸣中各学派除了批评别人的看法,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说明百家既争鸣又融合,故选C;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各学派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各派思想本质不相同,排除B;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9.C 根据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奠定了后世传统思想文化基础,甚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都有所体现,说明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故选C;百家争鸣是战国时经济发展的结果,A错在因果倒置,排除;百家争鸣促进儒家吸收各家思想,有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D不符合史实,排除。
10.D 孔子和墨子都遵循尧、舜的道,而且墨子曾经学习孔子的理论,这些都说明墨子的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故选D;材料中没有墨子对儒家思想的评价,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了墨子与儒家学说的共通和分歧之处,没有体现对儒家思想造成的冲击,排除B;墨子的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不是完全背离,排除C。
11.【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等信息判断归纳;第二问,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根据材料二“免而无耻”“严刑峻法”“恐惧和贪欲”可推断出好战嗜杀等要点。
答案:(1)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
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与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影响: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形成,容易导致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