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8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8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8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8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共3页。
    所谓、“方水土养育一方 人”,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方面;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饮食、交通运输工具和民居等方面,其中民居最能够直接地体现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方法指导:
    (1)土地利用类型: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形成原因是降水量不同。北方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下,以半湿润区为主;南方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
    (2)主要农作物: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以小麦、杂粮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稻、油菜为主。形成原因是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的不同。
    (3)作物熟制: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是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形成原因是热量造成的生长期的长短不同(北半球从北往南农作物生长期的天数逐渐增加)。
    (4)传统运输方式:南船北马,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南方地区以水运为主,多用船。形成原因是地形、水文(河流)和降水量多少的不同。
    (5)传统民居:北方地区的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地区的屋顶坡度大。原因是北方降水少,而南方降水较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北方冬季寒冷,墙体厚,利于保暖,而南方注意通风散热。
    2、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极其影响
    方法指导:
    (1)西北地区
    (2)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分布范围
    东部季风区
    秦岭—淮河线以北
    东部季风区
    秦岭—淮河线以南
    非季风区
    青藏高原
    地形
    平原、高原
    丘陵、山地
    高原、盆地
    高原、山地
    气候
    秦淮以北的季风区,年降水量400—800毫米,湿润、半湿润地区
    秦淮以南的季风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湿润区
    西北非季风区,年降水量

    相关试卷

    专题13 黄土高原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

    这是一份专题13 黄土高原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丰富的矿产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四川省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

    这是一份专题11 四川省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况,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西部强省,独特的地域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台湾省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台湾省 【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祖国的宝岛,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自然环境的保护,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