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北方地区【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8445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北方地区【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8445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北方地区【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8445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北方地区【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人教版)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84455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北方地区【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人教版)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84455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北方地区【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人教版)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84455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北方地区【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人教版)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84455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北方地区【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人教版)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84455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人教版)
第6章北方地区【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6章北方地区【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人教版),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位置和范围,农业生产的条件,耕地类型,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位置与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世界山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答题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2)范围:包括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北部、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宁夏、甘肃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被称为“黄土地”
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7. 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影响及措施
(1)成因自然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河流少,且径流量小;水土配置不合理,耕地多,水资源少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用水过度,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2)影响:春季,正式农田需水量大的时期,这时缺水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业减产。(3)措施: ①南水北调 ②修建水库 ③节约用水 ④防止水污染 ⑤发展节水农业
8. 分析北方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北方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 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2)对生产的影响农业: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只能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建筑业:冬季寒冷,施工困难。交通:冬季大雪会造成交通拥堵,不利于人们出行。
(3)对生活的影响居住:传统居民墙体较厚;室内一般有取暖设施。衣着:冬夏差别大,冬季要穿棉衣、棉鞋,戴棉手套。饮食:以面食为主。
1.下列各组地形区,全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A.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C.云贵高原、东北平原 D.四川盆地、华北平原2. 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说法,错误的是( )A.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C.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是其气候特点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3.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发展节水农业 D.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山水环绕 沃野千里——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1)位置: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地区,东南与朝鲜相邻,东北与俄罗斯相邻。(2)范围:包括黑龙江省(简称:黑 行政中心:哈尔滨)、吉林省(简称:吉 行政中心:长春)和辽宁省(简称:辽 行政中心:沈阳)
(1)地形类型:以山地和平原为主(2)主要的山地和平原:东部——长白山脉,北部——小兴安岭,西部——大兴安岭,中部——东北平原,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东北三省河流众多。大、小兴安岭北部的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长白山东南部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松花江、乌苏里江都汇入黑龙江,最终流入太平洋;辽河自北向南注入渤海。 人们常用“山水环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1)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东北三省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冬季以降雪为主。(2)形成原因: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较小,收获的太阳光热较少;同时,东北三省又紧临冬季风源地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冬季风进一步加剧了东北三省的严寒。(3)影响:东北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有火炕的特点,适应了雪期长、冬季寒冷而漫长
5.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6.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7.东北三省能够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原因
夏季昼长,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与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冬季严寒,病虫害难以过冬,故病虫害很少
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的种植地区扩展到东北地区
8.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主要条件
(1)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2)气候与热同期,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3)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4)农业科技水平高。
9.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1)东北三省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8.比较完善的重工业体系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分布在矿产地附近和铁路沿线。
沈阳(机械工业)、大连(造船工业)、长春(汽车工业)、鞍山(钢铁工业)、抚顺(煤炭工业)、大庆(石油工业)、、伊春(木材工业)等。
11.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针对东北三省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近年来,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石头良好、前景广阔。
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产业结构单一,竞争力下降
加快技术改造,培养科技人才
调整工业结构,向节能型工业转型
优化经济结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耗水少的产业,加强环境治理
1.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与热同期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广布C.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多内流河D.貂皮、鹿茸、牦牛为“东北三宝”2.东北三省很多工业中心需要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大庆发展依托的资源( )A.钢铁 B.石油 C.煤炭 D.有色金属3.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换耕作B.土壤贫瘠,地域广大C.水热条件好,粮食总产量大D.地势高峻,海拔适宜
第三节世界山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世界山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文明的摇篮——自然环境、历史和文化
黄土地貌景观:塬、墚、峁、川
水土保持——经验和措施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1.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
2.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环境
黄土的来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墚、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1)黄土高原地貌与水土流失的关系: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水土流失严重。(2)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为原因: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1)意义: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治理水土流失。(2)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1.下列描述不是黄土“风成说”证据的是( )A.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黄土颗粒自高原西北向东南越来越细C.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同D.黄土像积雪那样较均匀地覆盖在各种地形上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B.乱砍滥伐,过度放牧C.气候干旱,植被稀少D.黄土图纸疏松,裂隙较多3.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影响最大的河流是(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黑龙江
第四节 祖国首都——北京
北京重点功能区北京的交通网络旧城改造和环境保护
面积、人口、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城市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
海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东南是延伸向渤海的平原
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40°N、160°E
交通位置——原联结地带,全国的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相对位置——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
2.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北京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61.9万(2010)
地势——西部、北部高,东部、南部低。北京西、北环 山,东南是延伸向渤海的平原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秋段,冬夏长;数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河流——属海河水系。永定河、潮白河由西北流向东南
5.北京的主要城市职能
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
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有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上百所高等学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类科研机构,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1)悠久的历史 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2)名胜古迹 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等业令人流连忘返。
(3)旧城格局 北京旧城分内城和外城,其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呈独具特色的“凸”字形轮廓。一条长约8千米的中轴线纵贯旧城的南北,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的建筑,都沿这两条中轴线呈对称分布。
主要包括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界、王府井商业街等。
(1)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2)北京市形成了环形和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3)城市轻轨交通也很发达,并且已初步建设成网。(4)北京市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9.旧城改造和环境保护
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建
兴建了地下铁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在小区等现代建筑
10.北京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单元复习06 北方地区(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兴安岭,半湿润,温带季风,粮食作物,玉米谷子等,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经济作物,南水北调,黑龙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单元复习06 北方地区(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兴安岭,半湿润,温带季风,粮食作物,玉米谷子等,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经济作物,南水北调,黑龙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单元复习06 北方地区(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兴安岭,半湿润,温带季风,粮食作物,玉米谷子等,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经济作物,南水北调,黑龙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