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强电解质的是,下列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春二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
高二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共24题,共100分,共5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P-31 Cu-64 Ag-108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强电解质的是
A.、、 B.、、
C.、、 D.、、
2.下列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熔融状态下的电离:
B.的电离:
C.的电离:
D.水溶液中的电离:
3.在某一元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1mol/L的某一元酸溶液中c(H+)约为1×10-2mol/L
B.某一元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1mol/L的某一元酸溶液10mL恰好与10mL1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某一元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硫酸弱
4.0.1 mol·L-1氨水10 mL,加蒸馏水稀释到1 L后,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①电离程度增大 ②c(NH3·H2O)增大 ③数目增多 ④c(OH-)增大 ⑤导电性增强 ⑥增大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5.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25℃时,醋酸溶液中存在下述关系:,是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平衡逆向移动,减小
B.向该溶液中加少量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C.该温度下醋酸溶液
D.升高温度,增大,变大
6.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强酸、强碱及大部分盐类属于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属于弱电解质
B.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所有的共价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D.AgCl,BaSO4在水溶液中都难溶, 它们都为弱电解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平衡常数受溶液浓度的影响
B.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C.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c(H+)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溶液中大
D.H2CO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
8.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时,溶液的导电能力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其电流强度(I)随加入氨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关系是下图中的
A. B. C. D.
9.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铁钉易被腐蚀
B.图2中,滴加少量K3[Fe(CN)6]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出现
C.图3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
D.图4中,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正极
10.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
11.下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b为正极 B.a为阳极,b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12.如图甲为将电极置于含有和均为的电解液中(阴离子为),乙是甲装置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数与阴极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Ⅰ中阴极上有金属银析出
B.过程Ⅰ、Ⅱ、Ⅲ中溶液的均降低
C.过程Ⅱ中阳极上有氧气放出
D.过程Ⅱ析出的固体质量是过程Ⅰ的2倍
13.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
C.在镀件上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阴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14.氯碱工业的一种节能新工艺是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电极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B.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C.电解池中产生2 mol Cl2时,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0.5 mol O2
D.a、b、c的大小关系为a>b=c
15.25 ℃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pH=11的溶液 B.c(OH-)=0.12 mol·L-1的溶液
C.含有4 g NaOH的1 L溶液 D.c(H+)=1×10-10 mol·L-1的溶液
16.常温下,关于溶液的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pH=5
B.将1 L 0.1 mol·L-1的Ba(OH)2溶液稀释为2 L,pH=13
C.pH=4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0-6 mol·L-1
D.pH=8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其pH=6
17.用滴定法测定Na2CO3(含NaCl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高的是( )
A.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
D.取20.00mL标准酸液于锥形瓶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进行滴定
18.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
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做本实验的指示剂
19.室温下,现有三种酸的稀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三种酸溶液的浓度相同,则其pH的大小关系为c>a>b;
B.同浓度同体积的三种酸溶液分别用氢氧化钠中和,所需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大小关系为c>a>b;
C.pH相等的三种酸溶液中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b>a>c;
D.同pH同体积的三种酸溶液分别与少量且质量相同的片反应,反应所需时间b>a>c
20.时,有和的两种溶液,已知,则将两种溶液等体积(均为)混合后,所得溶液的为
A. B. C. D.
21.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2.现有常温下的稀溶液与的稀硫酸溶液,将二者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对两溶液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均为 B.若,则
C.a、b均为固定值 D.由水电离出的相等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能水解生成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水解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制备、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盐类水解反应的逆反应是中和反应
24.室温下,将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加入的物质
结论
A
盐酸
反应结束后,
B
溶液中与的比值增大
C
水
溶液中增大
D
气体
溶液与的比值一定是2
A.A B.B C.C D.D
25.为了使Na2S溶液中c(Na+)/c(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A.适量盐酸 B.适量NaOH C.适量H2O D.适量KHS
26.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的是
A.溶液与溶液
B.溶液与溶液
C.溶液与溶液
D.溶液与溶液
27.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最大的是
A. B. C. D.
28.常温下,加水稀释溶液,如图中的纵轴可以表示( )
A.溶液中 B.溶液的pH
C.溶液中的数目 D.溶液中
29.常温下,对pH=10的NaHCO3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分析正确的是( )
A.c()>c(H2CO3)
B.c(Na+)>c()>c(OH-)>c(H+)
C.c(Na+)+c(H+)=c()+c()+c(OH-)
D.c(Na+)>c()+c()+c(H2CO3)
30.25℃时,在25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的CH3COOH溶液,溶液的pH与醋酸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B点的横坐标a=12.5
C.水的电离程度:D>C>B
D.D点时溶液中有:c(CH3COO-)+c(CH3COOH)=2c(Na+)
第Ⅱ卷 填空题
31.电化学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图示电化学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中通入乙烷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乙池中,若X、Y都是石墨电极,A溶液是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极附近溶液中各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在Y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乙池中,若X、Y都是石墨电极,A溶液是足量溶液,体积为,则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电解一段时间后,甲池消耗(标准状况下),则乙池溶液的为____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32.电离度可表示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电离度(已电离的电解质的浓度/溶液中原有电解质的浓度)。已知时几种物质(微粒)的电离度(溶液浓度均为)如表所示:
编号
物质(微粒)
电离度
A
硫酸溶液(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
10%
B
硫酸氢钠溶液:
29%
C
醋酸:
1.33%
D
盐酸:
100%
(1)时,上述几种溶液中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时,硫酸溶液中的电离度小于相同温度下硫酸氢钠溶液中的电离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则物质的量浓度为的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的关系为___________(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
(4)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
33.回答下列问题:
(1)的水溶液呈___________(填“酸”“中”或“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在配制溶液时,常将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将其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其水解。
(2)将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___________。
(3)常温下,纯碱溶液的,则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等于___________。
34.、可用于合成化工原料三聚磷酸钠()。
(1)能说明溶液显弱酸性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能说明溶液显弱碱性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测定某三聚磷酸钠试样中的含量可用间接滴定法,其流程如下:
①滴定时所用的指示剂X可为_______。
②标准溶液应盛放在如图所示的滴定管__________(填“甲”或“乙”)中。
③滴定实验所得数据记录如下(样品中杂质不与酸或碱反应)。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A的体积()
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试计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列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B
解析:
A. 是弱酸,为弱电解质,A项错误;
B. 、、都属于盐,都是强电解质,B项正确;
C. 是弱碱,为弱电解质,C项错误;
D. 是弱酸,为弱电解质,D项错误;
故选B。
2.C
解析:
A. 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故A错误;
B. 为二元弱酸,不能完全电离,且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故B错误;
C. 是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成,故C正确;
D. 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3.A
解析:
A.1mol/L的某一元酸溶液中c(H+)约为1×10-2mol/L,酸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说明该酸不能完全电离,肯定是弱电解质,故A正确;
B.溶解性与电解质强弱无关,故B错误;
C.1mol/L的某一元酸溶液10mL恰好与10mL1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完全反应与酸的强弱无关,不能证明该酸为弱电解质,故C错误;
D.温度相同时,相同浓度的某一元酸和硫酸溶液,硫酸是二元酸,而该酸为一元酸,不能据某一元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硫酸弱,判断出该酸为弱电解质,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4.C
解析:
①因加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程度增大,故正确;
②加水促进电离,溶液的体积增大,所以c(NH3·H2O)减小,故错误;
③加水促进电离,数目增多,故正确;
④碱性变弱,c(OH-)减小,故错误;
⑤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减小,则导电性减弱,故错误;
⑥加水促进电离,c(OH-)减小, c()/c(NH3∙H2O)=K/c(OH-)增大,故正确;
①③⑥正确;
答案选C。
5.D
解析:
A.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最终比之前还是增大了,A错误;
B.向该溶液中加少量固体,c(CH3COO-)增大,平衡逆向移动,B错误;
C.该温度下醋酸溶液,温度不变,不变,C错误;
D.该反应H>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变大,D正确;
故答案选D。
6.A
解析:
A、强酸、强碱及大部分盐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时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A正确;
B、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有些共价化合物如HCl也是强电解质,而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共价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
C、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和电解质的强弱无直接关系,C错误;
D、AgCl,BaSO4在溶液中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A。
7.B
解析:
A. 电离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浓度无关,A项错误;
B. 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B项正确;
C. 酸中c(H+)既跟酸的电离常数有关,还跟酸的浓度有关,C项错误;
D. H2CO3属于二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2CO3⇌HCO3−+H+、HCO3−⇌H++CO32−,K1=,K2=,电离以第一步为主,D项错误;
答案选B。
8.B
解析:
醋酸和氨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但溶液的导电性不可能为0。二者反应后生成的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因此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氨水溶液的导电性开始降低,所以图象B符合,答案选B。
9.C
解析:
A.浓硫酸从环境中吸收水分,使铁钉周围的空气比较干燥,因此铁钉不易腐蚀,A错误;
B.图2中,Fe、Cu与酸化的NaCl溶液构成原电池,Fe作电源的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有亚铁离子生成,因此滴加少量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出现,B错误;
C. 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C正确;
D. 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负极,D错误;
故答案C。
10.D
解析:
A.d为石墨,铁片为负极,石墨为正极,形成原电池,因此铁片腐蚀加快,故A正确;
B.d为石墨,发生吸氧腐蚀,石墨为正极,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B正确;
C.d为锌块,形成锌、铁海水原电池,铁为正极,因此铁片不易被腐蚀,故C正确;
D.d为锌块,铁片为正极,电解液为海水,是吸氧腐蚀,因此铁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C
解析:
A选项,根据电流方向可知a为正极,b为负极,故A错误;
B选项,根据电流方向可知a为正极,b为负极,故B错误;
C选项,根据电流方向可知a为正极,b为负极,c为阳极,d为阴极,电解过程中,d电极铜离子得到电子变为铜单质,质量增加,故C正确;
D选项,电解过程中,c极氯离子失去电子变为氯气,因此浓度减小,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D
解析:
A.过程Ⅰ,在阴极上有金属银析出,故A项正确;
B.开始阶段,在阴极上是金属阳离子放电,阳极上是放电,到了后期,相当于电解水,溶液的均降低,故B项正确;
C.电解过程中,阳极上始终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气,故C项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过程Ⅱ析出的固体质量不是过程Ⅰ的2倍,故D项错误;
故选D。
13.B
解析:
A.铜锌原电池中,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锌作负极,A项错误;
B.电解法精炼粗铜时,阳极失去电子,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铜单质,所以粗铜作阳极,B项正确;
C.电镀时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铜作阳极,C项错误;
D.铜作阳极,则铜失去电子变为铜离子,无法得到氧气,D项错误;
故选B。
14.A
解析:
A.电解池中生成氢气的一端为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故A正确;
B.由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知道,负极是燃料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通入空气的电极,故B错误;
C.电解池中产生Cl2,根据电子守恒得到2Cl2O2,则电解池中产生2molCl2,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1molO2,故C错误;
D.燃料电池中的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燃料电池中正极氧气得到电子产生OH-,所以反应后氢氧化钠的浓度升高,即a%小于c%,负极氢气失电子生成水,消耗氢氧根离子,所以,得到,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A。
15.B
解析:
A.pH=11的溶液c(OH-)=10-3mol·L-1
B.c(OH-)=0.12 mol·L-1
C.含有4 g NaOH的1 L溶液c(OH-)=0.1 mol·L-1
D.(H+)=1×10-10 mol·L-1的溶液,根据水的离子积可知其中c(OH-)=10-4mol·L-1
显然,B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最大,故其碱性最强,故选B。
16.B
解析:
A. 如果醋酸是强电解质,则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0倍,pH=5,实际上醋酸是弱电解质,所以稀释后pH<5,A错误;
B. 将1 L 0.1mol•L-1的Ba(OH)2溶液加水稀释为2L,溶液中c(OH-)为0.1mol/L,则C(H+)=10-13mol/L,所以pH=13,B正确;
C. pH=4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10-6 mol·L-1,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9 mol/L,此时由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即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且由水电离的氢离子等于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故由水电离的c(H+)=1.0×10-9 mol·L-1,C错误;
D. 将pH=8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仍然是碱性溶液不可能是酸性溶液,其溶液的pH>7,D错误;
故选B。
17.B
解析:
A.用酚酞作指示剂对实验数据无影响;
B.此操作会使数值偏大,使偏大,最终所得质量分数偏高;
C.此操作对实验数据无影响;
D.此操作会使消耗的待测液碳酸钠溶液体积偏大,使数值偏小,最终使所得质量分数偏低;
故选B。
18.B
解析:
A、由图象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pH分别是1和13,所以其浓度均是0.1mol·L-1,A错误;
B、P点时,溶液pH为7,则说明中和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B正确;
C、曲线a的pH随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大,所以应该是氢氧化钠滴定盐酸,C错误;
D、强酸和强碱的滴定既可以选择甲基橙,也可以选择酚酞,D错误;
故答案是B。
19.C
解析:
A.为一元强酸、为二元强酸、为一元弱酸,相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pH的大小关系为b>a>c,故A错误;
B.同浓度同体积的三种酸溶液中酸的物质的量相同,用氢氧化钠中和,所需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大小关系为a=b<c,故B错误;
C.pH相等的三种酸溶液中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b>a>c,故C正确;
D.同pH同体积的三种酸溶液分别与少量且质量相同的片反应,反应所需时间b<a=c,故D错误;
答案为C。
20.B
解析:
的溶液中,,的溶液中,,则将两种溶液等体积(均为)混合后,,则,所得溶液的,答案选B。
21.A
解析:
A. 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A正确;
B.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时,若用蒸馏水润湿试纸,相当于把待测液加水稀释,导致所测的pH值可能不准,故试纸是不能事先润湿的,B不正确;
C. 不能将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这样会污染试剂,C不正确;
D. 不能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D不正确。
本题选A。
22.C
解析:
常温下pH= a的NaOH溶液与pH = b的硫酸溶液,将二者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为中性,说明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反应;
A.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常温下Kw均为1×10-14,故A正确;
B.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反应,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同,所以若a= 12,c(OH- )= 10 -2mol/L,则b=2,c(H+)= 10- 2mol/L,故B正确;
C.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同,则10-a× 10-b= 1 × 10-14,所以a+b= 14,则a、b的值不固定,故C错误;
D.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同,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相同,所以水电离出的c(H+)相
等,故D正确;
故选C。
23.B
解析:
A.明矾因水解生成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物质,使之沉降,从而起到净水的作用,故A正确;
B.盐的水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
C.、溶液中分别存在、的水解平衡,直接将两种溶液加热蒸干得不到相应的固体,应在气流中加热,故C正确;
D.盐类水解反应的逆反应是中和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24.C
解析:
A. 的物质的量和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和发生反应:,因既可以电离又可以水解,则,故A项错误;
B. 向溶液中加入,增大了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使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碳酸根离子浓度比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大得多,则溶液中与的比值减小,故B项错误;
C. 向溶液中加入水,加水稀释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但溶液中的减小,因温度未变,则Kw不变,所以溶液中增大,故C项正确;
D. 向溶液中通入气体,二者发生反应:,根据二者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完全反应,生成,剩余,因的水解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则溶液中与的比值大于2,故D项错误;
故选C。
25.D
解析:
在硫化钠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硫离子,硫离子水解方程式为:S2-+H2OHS-+OH-,要使c(Na+)/c(S2-)减小,需使硫离子水解平向逆方向移动即可,所以加适量KHS溶液,c(HS-)增大,硫离子水解平向逆方向移动,c(S2-)增大,c(Na+)/c(S2-)减小,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6.A
解析:
A. 溶液与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故A正确;
B.水解后溶液显碱性,K2SO4溶液呈中性,溶液与溶液混合后呈碱性,故B错误;
C. 反应生成,其水解后溶液显碱性,故C错误;
D. 二者恰好中和,溶液显中性,故D错误;
故选A。
27.C
解析: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大于、溶液中,是弱酸弱碱盐,溶液中的会促进的水解,电离出的会抑制的水解,所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故选C。
28.C
解析:
A.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溶液中减小,故A错误;
B.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溶液中减小,溶液的pH应逐渐减小,故B错误;
C.加水稀释过程中,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的数目增大,故D正确。
D.加水稀释过程中,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的数目增大,但因溶液的体积增大,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29.B
解析:
A.常温下,NaHCO3溶液pH=10,说明溶液中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导致溶液呈碱性,则c()<c(H2CO3),A错误;
B.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则c(OH-)>c(H+),钠离子不水解,所以存在c(Na+)>c(),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大于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所以c()>c(OH-),则溶液中存在c(Na+)>c()>c(OH-)>c(H+),B正确;
C.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2c()+c(OH-),C错误;
D.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物料守恒,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c()+c()+c(H2CO3),D错误;
故答案为B。
30.D
解析:
A. 用强碱滴定弱酸,滴定终点是溶液显碱性,应该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故A错误;
B、当a=12.5时,氢氧化钠和醋酸的物质的量之比1:1,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与pH=7不符,故B错误;
C. B点时溶液显中性,则醋酸过量,C、D溶液显酸性,醋酸过量更多,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水的电离程度:D<C<B,故C错误;
D、在D点时,反应后醋酸剩余,溶液的组成为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物,根据物料守恒,此时c(CH3COO-)+c(CH3COOH)=2c(Na+),故D正确;
故选D。
31.(1)
(2) 2H2O-4e-=4H++O2↑ 电极表面产生气泡,电极附近溶液变蓝
(3) 1
解析:(1)甲池中乙烷入左侧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左侧电极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溶液,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故答案为:;
(2)乙池中,若X、Y都是石墨电极,A溶液是溶液,则X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Y是阴极,电极反应式为:,有和生成,则Y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电极表面产生气泡,附近溶液变蓝,故答案为:2H2O-4e-=4H++O2↑;电极表面产生气泡,电极附近溶液变蓝;
(3)乙池中,若X、Y都是石墨电极,A溶液是足量溶液,Y极是阴极,电极反应式为:,X极是阳极,电极反应式为:;甲池中右侧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消耗标准状况下(即)时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电路中转移电子时,极附近生成,则乙池溶液中,溶液,故答案为:;1。
32.(1)ADBC
(2)硫酸的第一步电离抑制了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
(3) Ka=
(4)
解析: (1)硫酸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硫酸中c(H+)=(0.1+0.1×10%)mol/L=0.11mol/L;硫酸氢钠溶液中,c(H+)=(0.1×29%)mol/L=0.029mol/L;醋酸溶液中,c(H+)=(0.1×1.33%)mol/L=0.00133mol/L;盐酸溶液中,c(H+)=0.1mol/L,所以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DBC,故答案为:ADBC;
(2)硫酸溶液中,硫酸第一步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即H2SO4=H++,第二步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即,第一步电离出的氢离子使第二步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即抑制了第二步的电离,而硫酸氢钠溶液中硫酸氢根离子只有一步电离,即,所以硫酸溶液中的电离度小于相同温度下硫酸氢钠溶液中的电离度,故答案为:硫酸的第一步电离抑制了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
(3)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假设醋酸浓度cmol/L,电离度为,则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浓度和氢离子浓度近似为c,剩余醋酸分子浓度为c- c,根据电离平衡公式可知,= ;
(4)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可得:,由元素守恒可得:,则,即,则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故答案为:。
33.(1) 酸 Ag++H2OAgOH+H+ 抑制
(2)Fe2O3
(3)
解析: (1)AgNO3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Ag+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OH- 产生AgOH,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H+)>c(OH-),所以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H2OAgOH+H+;实验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由于比不加入硝酸溶液时,溶液中c(H+)增大了,因此对盐的水解平衡起抑制作用,故答案为:酸;Ag++H2OAgOH+H+;抑制;
(2)是强酸弱碱盐,Fe3+水解产生Fe(OH)3,把溶液蒸干,盐水解产生的HCl挥发,得到的固体是Fe(OH)3,物质Fe(OH)3不稳定在,灼烧时发生分解产生Fe2O3和水,则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Fe2O3,故答案为:Fe2O3;
(3)常温下,纯碱溶液的,则,则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故答案为:。
34. 酚酞 乙 75.5%
解析:(1)是三元中强酸,所形成的两种酸式盐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水解,但是同时也都能发生电离,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弱酸性,故答案为:;
(2)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故溶液显弱碱性,故答案为:;
(3)①此滴定过程为强碱滴定弱酸盐,当生成时溶液显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选用酚酞;
②标准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③三次滴定所使用的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则,根据流程可得如下关系式:
则样品中的质量分数=75.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本卷命题范围,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