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教学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寻找论点,分论点1,分论点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顾颉刚(1893一1980),当代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吴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顾颉刚从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曾编写《古史辨》《辨伪丛刊》《崔东壁遗书》。
解放后编写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他出版的著作有《秦汉方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吴歌甲集》《伦巴蜀与中原的关系》《尚书通检》《顾颉刚通俗论著集》等。
“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本文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一层:(3—4自然段)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第二层:(5自然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一层(第1句)提出分论点;第二层(第2-5句)论述有没有怀疑精神对学问形成的重要作用;第三层(第6-10句)先例证,然后得出结论,一切学问家以怀疑精神做学问,会在文化史上起到巨大作用;第四层(第11句)从反面得出结论,指出“墨守”前人旧说的害处。
事实论据: (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4)戴震善问的例子。道理论据: (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疑”—张载
(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举例和道理论证。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中“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一切”包括所有的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有强调的作用,如果去掉就失去了这种强调作用。
“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中的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判定”“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第六段中共有三个“这样”,把他们找出来,说说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第一个“这样”指代“对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第二个和第三个“这样”指代的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
不能,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的一种,文中的顺序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之后就讲不通了。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9 怀疑与学问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怀疑与学问,认识作者,课前知识,通读全文,精读课文,学则须疑,核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论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怀疑与学问,顾颉刚,整体把握,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探究阅读,写作猜想,课外作业,拓展性研读,《怀疑与学问》,分论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新课导入,百子图,整体感知,作者作品,顾颉刚,顾颉刚书法,察看审察,腐草能化为萤火虫,没有事实根据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