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ppt课件
展开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本文发表于1883年,是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说名篇之一。这篇小说创作有着它的社会时代背景:当时的法国,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纷纷踏上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思想上,拜金主义甚嚣尘上,腐蚀着社会人际关系。作者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创作了本篇小说。
1.小说的三要素:( )、( ) ( )。2.小说的故事情节由:( )( )( )( )等构成。3.人物描写包括( )、( )( )、( )、心理描写。
拮据:阔绰:煞白:褴褛:与日俱增:
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1.读课文,标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先后有哪些称呼?这些称呼是在于勒怎样的情况下变化的?
正直的人8有良心的人8好心的于勒12有办法的人12
小子31这个家伙32贼、讨饭的38流氓46
第四部分(48—49)躲避于勒
2.速读课文,依据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给文章分层。
第一部分(1—4) 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夸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巧遇于勒
第一部分(1—4)盼望于勒
1.“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这句永不变更的话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的思考(如:于勒是谁?他在哪里?为什么父亲盼他归来?);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的遇于勒、躲于勒等情节作铺垫。
1.文章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叙述顺序交代的?有什么作用?
插叙。补充交代了于勒去美洲的情况和父母盼望于勒归来的原因,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情节更完整;为后文的遇于勒、躲于勒等情节做铺垫;避免平铺直叙,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更能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❶补充交代了…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情节更完整 ❷为后文的…情节做铺垫❸避免平铺直叙,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❹更能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小说写二姐的婚事(18段),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点明了二姐婚事成功的原因是于勒的信起了作用,说明在金钱社会里,金钱的势力无孔不入,爱情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惟利是图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全家去哲尔赛岛旅行遇于勒、躲于勒等情节作铺垫。
1.“我们上了船,离开栈桥,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20)”这一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是地点:去往哲尔赛的船上;渲染平静、明丽的氛围;烘托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遇于勒、躲于勒等情节作铺垫。
2.文中描写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引出了卖牡蛎的于勒作铺垫。
内容上:两位太太文雅的吃法打动了爱慕虚荣的菲利普,于是他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妻子、女儿吃牡蛎。表现了他的爱慕虚荣的个性。
3.“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34段)”分析此处省略号的作用。
此处省略号可以看出菲利普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体现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突出了他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
4.在38段找出母亲对于勒的称呼,看看有何前文有什么不同?并说说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贼”“讨饭的”与上文“好心的于勒”形成对比。
对于于勒称呼的变化,是由其是否有钱决定的。这样称呼于勒,是因为菲利普夫妇已证实于勒不再是他们生活的希望,此时对他们来说是恐怖和灾难。突出了菲利普夫妇自私、虚伪、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本性。
5.“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42段)”这三种不同称呼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这两句意思相同。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的同情(称呼为“叔叔”)。
“我的亲叔叔”——加一个“亲”字,反映了“我” 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以“我”的态度反衬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
6.作者在小说结尾处,安排了一个“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这是多余的吗? 为什么?
表明“我”是一个纯真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我”的善良举动与菲利普夫妇形成对比,突出他们自私、虚伪、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本性;因为这“十个铜子”,自己的叔叔称他为“年轻的先生”;母亲吓了一跳,说“我”疯了,这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使文章更有批判和讽刺作用。
这里的景物描写和刚上船时的景物形成对比,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紫色的阴影” 一语双关,既指哲尔赛岛,也是于勒的落魄成为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阴影的写照。
1.“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填表说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坏蛋、流氓、无赖全家的恐怖
每星期天去海边迎接,制定上千种计划
全家唯一的希望,好心的人,有办法的人
这个贼,这个家伙,这个流氓
暴怒,改乘别的船,躲开他。
2.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有何深意?
标题强调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点明了于勒与菲利普夫妇一家的亲属关系。作者对于勒本人着墨不多,主要通过侧面来展示他的经历、遭遇和性格特征,但是却以于勒为线索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标题寄寓了作者对于勒的同情和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
3.探讨“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❶线索作用:以“我”的见闻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❷以“我”的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情节更紧促、内容更真实。❸衬托作用:把“我”的…品质与…(人物)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人物)的…品质,使人物的形象更具体。❹ “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
4.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为什么?
本文要揭示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腐败现象,而文中最能揭示这一主题的是菲利普夫妇,所以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而“我”是见证人,记叙者;于勒则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在现实社会里金钱对人、对人性的扭曲,对“金钱至上”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初中人教部编版我的叔叔于勒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我的叔叔于勒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检查预习,概括小说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小试身手,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理解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授课课件ppt,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遇于勒,赞于勒,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人物形象,人物分析,背景介绍,我是代言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16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6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个故事,两个人物,冷酷自私唯利是图,爱慕虚荣,三种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