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下册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素材整册
科学三年级下册15 浮和沉精品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下册15 浮和沉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515《浮和沉》课件ppt、515《浮和沉》教案doc、515《浮和沉》练习含答案doc、制作浮沉子mp4、树洞取球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版三年级下5.15《浮和沉》教学设计课题 浮和沉单元5学科科学年级3学习目标1.通过试验观察,学生能说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认识水有浮力。通过实验探究出下沉的物体也收到水的浮力。能够用语言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浮力现象。2.能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能给予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事物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完成科学探究;能分工协作,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想法。重点认识到水的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及生活中的应用。难点设计探究实验,使学生理解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听故事,回答:掉进树洞里的球是怎么取出来的?播放视频。明确:灌水,皮球浮上水面。2、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3、小船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套上游泳圈就不会沉入水中……这是为什么呢?听故事,回答 举例子回答回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活动1: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材料准备水槽、水、乒乓球、气球、小木块、螺丝钉2、猜猜看: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3、实验方法①按照顺序一个一个测试材料。②轻轻地把物体放进水里再松手。③观察现象,填写实验记录单。 ④防止水滴溅到桌面上。⑤可以找自己身边的材料试试。4、实验记录5、思考:是什么力量使物体浮在水面上?用手往下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什么感觉?明确:物体在水中受到一种竖直向上托起的力。6、小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 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二、活动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不受水的浮力?1、材料准备水槽、水、皮筋、钩码、刻度尺等。2、实验方法①用橡皮筋把钩码勾住,数值悬在空中,用直尺测量弹簧的长度。②再用钩码竖直悬在水中,再用直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③整个过程中,眼睛要平视,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3、注意事项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钩码上面边缘。4、实验记录5、知识卡:物体沉浮原理重量>浮力,物体就下沉重量<浮力,物体就上浮重量=浮力,物体就漂浮(悬浮)三、活动3:浮力应用1、这几种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展示教材图片。明确:它们都利用了浮力的原理。2、浮力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水上漫步球、淘米。3、鱼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的工具。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鱼漂利用什么原理? 明确:浮力。4、资料卡:曹冲称象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你知道故事中蕴含怎样的科学信息?明确:浮力。四、拓展:制作浮沉子通常我们将既能上浮也能下沉的物体称为浮沉子。它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所创造。它是玻璃制的小瓶体,其下端开有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把它放入高贮水筒中,并使之浮在水面上。用薄橡皮膜把筒口蒙住并扎紧,用手按橡皮膜,筒内的水和空气是在密闭的容器内。挤压外面水桶,里面小瓶就会上升;手松开,里面的小瓶就会下沉。 播放制作浮沉子视频。五、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在水中会下沉的是( ) A.石子 B.乒乓球 C.气球2.下列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是( ) A.放风筝 B.鱼漂 C.雨天打伞3.用橡皮筋钩住钩码,放入水中,橡皮筋会( ) A. 变长 B.变短 C.不变4.把薄木板和钩码同时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薄木板浮在水面,钩码下沉到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薄木板受浮力作用,钧码不受浮力作用 B.薄木板不受浮力作用,钩码受浮力作用C.薄木板和钩码都受到浮力作用(二)判断题1.水中下沉物体不受水的浮力。( )2.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小钢珠会沉在水底。( )3.浮力都是竖直向上的。( )4.救生圈利用了浮力的原理。( )5.利用浮力原理,可把混合在一起的好坏种子分开。( )六、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自制一个浮沉子。 认识实验材料 猜测,填写记录单 按步骤实验 填写实验记录单 动手感知,回答 填空回答 认识材料 小组实验操作 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阅读理解 组内交流 回答 阅读回答 阅读 看视频学习制作 独立完成 通过试验观察,学生能说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认识水有浮力。 通过实验探究出下沉的物体也收到水的浮力。 了解浮力的应用。 知道浮沉子及其制作过程,为课后制作做准备。 完成达标测评 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应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就是水的浮力。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是漂浮还是下沉,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总结课堂板书 板书设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二年级下册15 圆珠笔的秘密优质课ppt课件,文件包含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下册515《圆珠笔的秘密》课件pptx、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下册515《圆珠笔的秘密》教学设计docx、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下册515《圆珠笔的秘密》练习docx、media1mp4、media2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生物的特征15 养蚕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15 浮和沉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怎样取出乒乓球,认识浮沉现象,实验时你需注意,实验记录单,感受浮力,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感知浮力,浮力的应用,阿基米德辨别真假王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