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102植被与土壤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102植被与土壤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BAD,ADC,土壤的组成,DBC,BB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A.提供水源B.挡风保暖C.食物丰富D.围猎场所大10. 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A.降水较多B.蒸发较弱C.温度较高D.径流较少11. 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A.缺乏鼠类食物B.冷空气易集聚C.地下水位高D.鼠类天敌多
B B C
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
11. 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2. 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13. 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土壤有机质减少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B A B
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
8.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地形D.岩性9.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4.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的植被景观。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为森林,200~400 mm为草原,在200 mm以下为荒漠。5.风向:长时间风吹会使迎风面的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树木的枝叶主要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旗子插在地上。6.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等。
1. 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主要作用是( )①保持土壤温度 ②减少水肥流失 ③增加土壤厚度 ④改善土壤质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
(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
灌木通过影响种子扩散、调节微气候等方式,为草本植物幼苗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形成“保护效应”。某沙漠优势种群梭梭林,林下“肥岛效应”显著。下图示意该沙漠沙丘不同坡位上梭梭林与幼苗密度关系。
7.梭梭林下“肥岛效应”显著的原因是A.截留水肥,集聚土壤养分B.茎粗叶密,储存生物养分C.遮蔽阳光,减少养分消耗D.根系发达,吸收土壤养分8.沙丘不同坡位,梭梭林冠缘草本植物的幼苗密度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风力
火灾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频繁及重度的森林大火,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和群落、土壤环境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低等植物可在短时间内率先恢复。下图示意阿拉斯加的黑云杉林区1971年经过重度火烧后植被覆盖度变化,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12.长期来看,火烧对该区土壤的影响是A.温度升高 B.有机质减少 C.碳储量增加 D.淋溶作用增强13.该区森林大火后植被的恢复顺序依次是A.苔藓、草本植物、灌木、黑云杉B.苔藓、草本植物、黑云杉、灌木C.草本植物、苔藓、黑云杉、灌木D.草本植物、苔藓、灌木、黑云杉14.1980~2004年该区草本植物植被覆盖度相比之前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热量减少B.土壤肥力下降C.苔藓植被覆盖度提高D.黑云杉植被覆盖度提高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草本植物具有物种种类多、个体数量多、生命周期短、随季节变化明显等特征。某研究小组在长白山某地的针阔混交林内建立了一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固定样地,并于次年5月、7月、10月对样地内草本植物进行了3次调查,为摸清草本植物季节动态变化提供了依据(下表)。
20.该样地7月份草本植物种类最多、覆盖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B.光照强,日照时数长C.木本植物树冠完全郁闭 D.早春草本植物多枯萎21.该样地5月份草本植物生长株数比7月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土壤墒情 D.光照22.依据调查数据可知,该样地林下草本植物( )A.生物多样性程度低 B.季节变化不明显C.季节变化深受木本植物的影响 D.季节变化受地形影响显著
(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组成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以森林土壤为例)
入渗率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土壤时的最大入渗率,叫“入渗容量”
10.若图中曲线表示干湿状况不同的沙壤土和粘壤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的入渗率变化情况,则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①——干沙壤土 B.②——干粘壤土C.③——湿粘壤土 D.④——湿沙壤土11.关于入渗率和入渗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降雨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入渗初期B.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量越大,土壤的入渗率越大C.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时间越长,土壤的入渗率越大D.在降雨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降雨后期
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它包括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等。下图为甘肃省玉门镇饮鸟农场某年7月7日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裸地、葵花(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5 m)、大茴香(乔木,高10~15 m)、孜然(草本植物,高20~40 cm)四种植被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规律示意图。
14.Ⅱ对应的植被类型是( )A.裸地 B.孜然 C.大茴香 D.葵花15.该日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主要受控于( )A.土壤水分 B.土壤温度 C.土壤质地 D.土层深度16.土壤呼吸能够( )A.改变大气环流 B.形成外力堆积地貌C.影响全球碳平衡 D.促进全球水热平衡
黑土腐殖质层深厚、土壤肥沃,是最适宜耕作的土壤。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但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及气候的影响,黑土退化严重。下图为东北黑土分布图。
17.下列关于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含量多的原因,正确的是( )A.气候冷湿,生物量小B.土壤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C.全年气温低,生物循环旺盛D.年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18.下列关于东北黑土退化的原因,错误的是( )A.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坡耕地上水土流失严重B.全球变暖,微生物活性减弱C.冬春多大风,风力侵蚀严重D.高强度耕作,土壤有机质消耗多19.在黑土的利用中,利于黑土肥力恢复的最佳方法是A.增施化肥 B.秸秆还田 C.植树种草 D.翻耕松土
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
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
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 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 植物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 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101垂直地带性与非地带性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CD,DBD,AAB,地方性分异规律,BA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0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带性分异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DAB,CA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