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凉山州冕宁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
    • 练习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第1页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第2页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凉山州冕宁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凉山州冕宁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冕宁中学2024届高二上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人体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H区和S区
    B. 小明头部被重物撞击,眼前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C. 兴奋传导时膜外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D.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1.大脑皮层各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如下:W区:不会书写但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看懂文字,自己也会讲话;S区:不能讲话,但能发出声音;V区:不能认识词义,但是看得到;H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能听到别人的发音,就是不懂其含义。
    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H区、W区和V区,A错误;
    B、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B错误;
    C、兴奋传导时膜外电流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C错误;
    D、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会与突触前膜发生融合,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即在突触小体的部位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正确。
    故选D。
    【点睛】
    2.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体液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
    B. 淋巴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 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
    D. 内环境是细胞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详解】A、单细胞生物就没有内环境,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体而言的,A正确;
    B、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进入血浆中,故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B正确;
    C、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
    D、内环境是指血浆、淋巴液以及组织液,它们是细胞的生活环境,供给细胞所需的营养,但是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主要在细胞内部,D错误。
    故选D。
    4. 下列关于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
    B. 给切除甲状腺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小鼠耗氧量会增加
    C. 给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 性激素可促进性器官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据题意可知:切除小鼠的某腺体时,发现小鼠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而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都减少,可见切除的是垂体,垂体除了分泌促激素以外还分泌生长激素,切除垂体,生长发育变缓慢;
    2、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3、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以影响幼小动物的神经系统发育,形成呆小症,对成年动物则是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机体耗氧量降低。
    【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部位是垂体,垂体切除后,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故其代谢不可恢复,A错误;
    B、切除甲状腺,注射垂体提取液后,提取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不能起作用,甲状腺激素不能产生,故小鼠耗氧量不会增加,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给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C正确;
    D、性激素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形成,D错误。
    故选C。
    5.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受温度、PH值得影响。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详解】A、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A错误。
    B、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分是脂质等;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
    C、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C正确。
    D、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D错误。
    故选C。
    6. 经人工处理过的一只成年狗,身体变得臃肿、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根据上述症状可以判定人工处理方法使( )
    A. 给狗注射了大量甲状腺激素
    B. 给狗注射了大量生长激素
    C. 摘除了狗的甲状腺
    D. 摘除了狗的生殖腺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功能,狗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是缺乏甲状腺激素的表现;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出现甲亢症状,食量很大,但是很瘦。
    【详解】A、给狗注射大量甲状腺激素,会使其代谢加快,身体消瘦,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A不符合题意;
    B、生长激素不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不会使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B不符合题意;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一只成年狗,身体变得臃肿,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是缺乏甲状腺激素的表现,故可以断定人工处理的方法是摘除了狗的甲状腺,使其甲状腺激素减少,C符合题意;
    D、生殖腺能分泌性激素,性激素不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不会使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不完全属于免疫系统组成的是( )
    A. 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
    B. T细胞、B细胞、淋巴结和淋巴组织
    C. 白细胞、吞噬细胞、淋巴因子和溶菌酶
    D. 胸腺、脊髓、脾脏、扁桃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B细胞、T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详解】A、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全属于免疫系统组成,A正确;
    B、T细胞、B细胞属于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属于免疫器官组织,全属于免疫系统组成,B正确;
    C、白细胞、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淋巴因子和溶酶菌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全属于免疫系统组成,C正确;
    D、胸腺、脾脏、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脊髓不属于免疫系统组成,D错误。
    故选D。
    8. 人和动物的内分泌调节功能是比较复杂的,下列关于人和动物体内性器官和性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性激素属于磷脂类物质
    B. 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C. 睾丸除分泌功能外,还有其他功能
    D. 性激素的合成受环境因素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小分子固醇类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等。
    【详解】A、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固醇属于脂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A错误;
    B、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B正确;
    C、睾丸除具有分泌功能外,还具有形成生殖细胞的功能,C正确;
    D、激素的合成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可影响性激素的合成,D正确。
    故选A。
    9.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侧光是生长素产生的必要条件
    B. 只有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才能合成生长素
    C. 生长素的运输需要细胞呼吸供能
    D. 茎的背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此外,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详解】A、单侧光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单侧光,A错误;
    B、植物体的各个位置都可以产生生长素,只有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的生长素较多,B错误;
    C、生长素的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供能,C正确;
    D、茎的背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的作用,根的向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C。
    10. 水稻种植前,需要把水稻种子放入流动的河水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其主要目的是( )
    A. 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便于萌发
    B. 生长素浓度过高会抑制发芽,浸种降低生长素浓度,促进种子萌发
    C. 除去种子表面的杂菌,避免种子萌发时被感染
    D. 使脱落酸随水流失,有利有种子萌发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受多种激素的调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的萌发。
    【详解】将种子放入流动的河水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将降低脱落酸的含量,解除其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加快种子的萌发,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变化,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有( )
    ①淋巴②血液③氨基酸 ④唾液淀粉酶⑤纤维素⑥尿素⑦CO2⑧呼吸酶⑨ 葡萄糖⑩胰岛素
    A. ①②③⑦⑨⑩ B. ①③⑥⑦⑨⑩
    C. ①③⑤⑦⑨⑩ D. ①③⑦⑧⑨⑩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①淋巴属于内环境,①正确;
    ②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其中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②错误;
    ③氨基酸属于内环境,③正确;
    ④唾液淀粉酶位于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④错误;
    ⑤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
    ⑥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物,属于内环境,⑥正确;
    ⑦CO2是细胞代谢产物,属于内环境,⑦正确;
    ⑧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
    ⑨ 葡萄糖是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属于内环境,⑨正确;
    ⑩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属于内环境,⑩正确。故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有①③⑥⑦⑨⑩。
    故选B。
    12. 如图是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正确的是( )

    A. 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Y的pH明显降低
    B. Y中O2进入肌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
    C. X、Y、Z理化性质的稳定只依赖于神经调节
    D.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Z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图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共同构成内环境。
    【详解】A、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由于缓冲物质的作用,不会明显降低,A错误;
    B、Y血浆中的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穿过一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肌细胞,故被利用至少要经过2层细胞,B错误;
    C、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
    D、毛细血管壁细胞外侧为组织液,内侧为血浆,故内环境是X和Y,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CO2过多,刺激神经中枢,通过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B. 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说明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可与Na2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D. 血浆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说明免疫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萄糖氧化分解产生CO2在细胞中进行,不在内环境,A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错误;
    C、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错误;
    D、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中,说明免疫系统不仅参与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D正确。
    故选D。
    14. 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 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 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C. 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D. 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外负内正)主要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
    【详解】A、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流动性没有消失,A错误;
    B、中毒后,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仍然留在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结合,那么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B正确;
    C、突触后膜仍能产生兴奋,故钠离子通道没有关闭,C错误;
    D、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D错误。
    故选B。
    15. 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B. 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
    C. 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都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D. 血浆中的一对缓冲物质是H2CO3/Na2CO3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详解】A、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A错误;
    B、本实验每一组滴加酸或碱的前后都形成了自身前后对照,B正确;
    C、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只需要通过体液调节,C错误;
    D、H2CO3/NaHCO3是血浆中常见的一对缓冲物质,D错误。
    故选B。
    16. 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兴奋从神经元的胞体传导到突触前膜会引起Na离子外流
    B.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C. 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进入下一个神经元使其兴奋
    D. 兴奋经过突触前膜时发生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由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详解】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A错误;
    B、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由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B正确;
    C、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不会进入下一个神经元,C错误;
    D、兴奋经过突触前膜时发生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错误。
    故选B。
    17. 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B. 将离体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其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
    C. 将离体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D. 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A错误;
    B、发生动作电位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使得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B正确;
    C、神经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使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变小,造成钾离子外流的数量减少,使得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C错误;
    D、兴奋的传导具有“全或无”和“不衰减”的特点,前者指在神经元细胞膜上任意一点施加的阈刺激与任何强度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后者指在细胞膜上任意一点产生动作电位,那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一次完全相同的动作电位,也即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受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18. 如图为神经与肌肉的连接示意图,e表示感受器,f所在的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g的神经纤维搭在肌肉上。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刺激d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B. 刺激肌肉后,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d点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
    C. 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c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
    D. 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详解】A、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因此刺激d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A正确;
    B、f与肌肉部位构成了突触结构,在突触结构处兴奋传导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具有单向性,因此d点处不可检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
    C、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会传导到神经元b,神经元b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c产生兴奋,即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C正确;
    D、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液属于组织液,即此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B。
    19. 临床常用的一种局部麻醉药,通过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而发挥镇痛功能。据此判断该麻醉药合理的作用方式( )
    A. 改变了局部电流的方向
    B. 抑制了神经递质的释放
    C. 抑制神经轴突膜上K离子通道,使K离子不能外流
    D. 抑制神经轴突上Na离子通道,使Na离子不能内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2、由题干信息可知,麻醉药能抑制动物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即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
    【详解】A、麻醉药能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并不是导致局部电流的方向改变,A错误;
    B、麻醉药能抑制动作电位在轴突上的传导,不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B错误;
    C、K+通道打开,K+外流,是静息电位的产生的原理,麻醉药不影响静息电位,C错误;
    D、局部麻醉药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作用于Na+通道,阻碍Na+内流,D正确。
    故选D。
    20. 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只有体液调节存在分级调节
    B. 体液调节有时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 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素水平升高可加速糖原的合成,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D. 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体液调节增加排尿量是促进机体散热的重要途经
    【答案】B
    【解析】
    【分析】1、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反应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调节作用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2、胰岛素的作用: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详解】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体液调节存在分组调节,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同时,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内脏活动也都存在分级调节,A错误;
    B、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B正确;
    C、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素水平升高可加速糖原的合成,在此过程中胰岛素作为激素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错误;
    D、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较多,所以排尿量较少,D错误。
    故选B
    21.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可以经呼吸道等感染人体。某人感染该病毒后,一段时间内体温维持在38.5摄氏度左右,表现出咳嗽(一种反射)、腹泻等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患者体温维持在38.5摄氏度期间,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相等,且均大于正常人
    B. 咳嗽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导
    C. 若该患者严重腹泻,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皮肤内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 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详解】A、发热过程中,体温维持38.5 ℃期间,说明体温相对恒定,机体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相等,且均大于正常人,A正确;
    B、咳嗽反射发生过程中,由于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导,即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B正确;
    C、若该患者严重腹泻,丢失的大量水分,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C错误;
    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释放出抗原,进而被抗体识别,D正确。
    故选C。
    22. 胰液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A是神经递质,物质B是促胰液素
    B. 图中小肠黏膜分泌的物质B可在消化道发挥作用
    C. 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一部分
    D. 胰腺分泌的胰液不能进入内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神经中枢涉及神经调节,释放的化学物质A是神经递质;盐酸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的物质B是促胰液素。
    【详解】A、据图分析,神经中枢涉及神经调节,释放的化学物质A是神经递质;盐酸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的物质B是促胰液素,A正确;
    B、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B促胰液素,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有胰腺有其受体,只能在胰腺发挥作用,不是在消化道发挥作用,B错误;
    C、传出神经末梢以及所支配的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故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一部分,C正确;
    D、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消化道,不能进入内环境,D正确。
    故选B。
    23. 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结构不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双链DNA病毒相比,新冠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B.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以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 阻断病毒、细菌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单链,与DNA病毒相比,新冠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A正确;
    B、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B正确;
    C、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RNA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C错误;
    D、阻断病毒、细菌的传播,是通过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来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故选C。
    24. 汤飞凡先生长期从事传染病及疫苗的研究,是世界上首位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科学家。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原核生物,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高能化合物,营严格的胞内寄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沙眼衣原体是独立的生命系统,其系统的边界是细胞壁
    B. 沙眼衣原体细胞内的某些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C. 沙眼衣原体和新冠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D. 沙眼衣原体不能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原因可能是无相关的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沙眼衣原体必须寄生在其他活细胞中,不能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中繁殖,故沙眼衣原体不是独立的生命系统,其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A错误;
    B、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细胞中没有细胞核,B错误;
    C、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DNA和RNA彻底水解产物中含有5种碱基A、U、T、C、G,新冠病毒只有一种核酸RNA,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是四种A、U、C、G,C错误;
    D、沙眼衣原体是一类独特的原核生物,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高能化合物,推测可能是细胞内没有合成高能化合物的酶,D正确。
    故选D。
    25. 辣椒素是辣椒中主要的辣味成分。辣椒素和高温均能直接激活细胞膜上受体 TRPV1,使相关离子跨膜运输产生兴奋,兴奋上传至大脑解读为“疼痛”。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TRPV1 激活后,膜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B. TRPV1 引发的痛觉称为反射
    C. 喝热水比喝冷水更利于减轻吃辣椒引发的疼痛
    D. 可用 TRPV1 抑制剂研发镇痛药物,以减轻某些种类的疼痛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
    【详解】A、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刺激后,兴奋时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A错误;
    B、兴奋上传至大脑解读为“疼痛”,只到达了大脑皮层痛觉中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
    C、辣椒素和高温均能直接激活细胞膜上受体 TRPV1,使相关离子跨膜运输产生兴奋,因此,喝热水会加重吃辣椒引发的疼痛,应该喝冷水,C错误;
    D、结合题干可知,某些疼痛产生与细胞膜上受体 TRPV1有关,因此可用 TRPV1 抑制剂研发镇痛药物,以减轻某些种类的疼痛,D正确。
    故选D。
    26.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严重者会发生休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都是蛋白质
    B. 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C. 初次接触青霉素就会引起机体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D. 青霉素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过敏反应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
    2、过敏反应的特点是:(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2)一般不会损失组织细胞,也不引起组织损伤;(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过敏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比如青霉素不属于蛋白质,A错误;
    B、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而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B错误;
    C、过敏反应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因此初次接触青霉素不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C错误;
    D、当青霉素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青霉素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因此青霉素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D正确。
    故选D。
    27. 如图显示人体尿液产生及排尿调控的大致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若A表示水平衡调节中枢,则A位于下丘脑
    B. 若A表示抗利尿激素,则A最终由垂体释放
    C.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D. 正常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由于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调控。
    【详解】A、水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
    B、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B正确;
    C、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C错误;
    D、成年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D正确。
    故选C。
    28. 下图是突触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B. 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后,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C. 只有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会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D. ②表示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突触后膜,是上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②表示突触前膜,表示上一个的轴突末梢膜;③表示受体;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释放过程是胞吐,A错误;
    B、神经递质与③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
    C、神经元轴突末梢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C正确;
    D、②表示突触前膜,表示上一个的轴突末梢膜,D错误。
    故选C。
    【点睛】结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及突触的结构分析题图和选项。
    29.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及其运输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B. 在太空中,植物的根不会表现出向地生长的特性
    C. 单侧光不影响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
    D. 植物体能合成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PAA、IBA、NAA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的过程,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
    【详解】A、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A正确;
    B、根的向地性是由于在重力因素下,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生长,而在太空中,失去重力,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所以不会表现为向地生长的特性,B正确;
    C、生长素的合成不受单侧光的影响,单侧光可影响生长素的分布,C正确;
    D、NAA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合成的,D错误。
    故选D。
    30. 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下列对相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实验证明了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面一段
    B. 温特的实验证明了引起胚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
    C. 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够透过琼脂片往下传递
    【答案】C
    【解析】
    【分析】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详解】A、达尔文的实验,得出尖端在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并没有证明化学物质的存在,A错误;
    B、温特的实验证明了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但没有证明是吲哚乙酸,B错误;
    C、拜尔通过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C正确;
    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没有证明尖端产生生长素,D错误。
    故选C。
    31. 一颗种子可以发育成参天大树,接着开花、结果产生下一代,这离不开激素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烯在果实的发育和成熟中起促进作用
    B. 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本身产生了大量的赤霉素
    C. 植物生长、发育不完全由植物激素调控
    D. “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
    【答案】C
    【解析】
    【分析】1、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应用:促进矮生性植株茎秆伸长;接触种子休眠,提高用来播种。
    2、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应用: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3、乙烯:合成部位: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作用:促进果实成熟;应用: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4、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菱蒿的叶片等;作用: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应用: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5、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作用: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已知生长;应用:除草等。
    【详解】A、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
    B、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感染赤霉菌,赤霉菌产生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导致细胞伸长过快,植株疯长,结实率降低,B错误;
    C、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并不完全由植物激素调控,C正确;
    D、“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植物体自身基因的调控,D错误。
    故选C。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地油菜开花时遇连续阴雨天,油菜花传粉失败,可通过喷施2,4-D进行补救
    B. 利用大麦芽生产啤酒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使其无需发芽就可产生a-淀粉酶
    C. 提倡用青鲜素延长马铃薯、大葱、洋葱等的贮藏期
    D. 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效果显著,但是容易分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1、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解除休眠;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促进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等;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和效果稳定的优点。
    【详解】A、种植油菜是为了收获种子,如果没有授粉就不能形成种子,生长素促进子房壁的发育,油菜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油菜产量下降,必需及时对油菜人工授粉才可避免减产,A错误;
    B、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生产啤酒时使用赤霉素可以缩短生产周期,使其无需发芽就可产生a-淀粉酶,加速淀粉水解,B正确;
    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损害人体健康,不提倡用青鲜素延长马铃薯、大葱、洋葱等的贮藏期,C错误;
    D、与天然激素相比,在植物体内缺乏降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易分解,效果比较稳定,D错误。
    故选B。
    33. 对于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于蝌蚪会生长缓慢,甚至不能发育成青蛙;对于人,幼年会患呆小症,成年人耗氧量会减少等
    B. 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素和性激素都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C. 激素对于维持生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并非越多越好。
    D. 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作用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长素的功能应用: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②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③防止落花落果。
    2、甲状腺激素:(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成人患甲状腺肿大,幼年个体患呆小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患甲亢。(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蝌蚪生长发育减缓,幼年人会患呆小症,成年人耗氧量会减少,A正确;
    B、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不是生长素,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B错误;
    C、激素对于维持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激素的含量应该维持相对稳定,并不是越多越好,C正确;
    D、激素是由活细胞分泌的种类较多而数量极微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D正确。
    故选B。
    34. 将植物横放,重力作用导致生长素由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一条生长曲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另一条生长曲线为茎,P点属于根的曲线,P点含义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变慢,故为d点(重力作用的结果)。
    【详解】甲图显示P点浓度时生长1cm所需时间较多,即生长速度缓慢。乙图中由于重力的影响,对根来说:c点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的较快;d点因重力影响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使该侧细胞伸长生长慢。对茎来说:生长素的浓度a点<b点,a点和b点都促进茎的生长,其中b点生长更快些。因此,甲图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d点。D符合题意。
    故选D。
    35. 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下列关于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有误的是( )
    A. 2,4-D可以促进插条生根,处理插条时应保留适量的芽
    B. 葡萄开花后,施用赤霉素不能防止落花落果
    C.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番茄的花,可以得到无子番茄
    D. 施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黄瓜植株多开雌花,提高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和效果稳定的优点。
    【详解】A、2,4-D是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插条生根,处理插条时应保留适量的芽,芽可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正确;
    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的作用,不能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
    C、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番茄的花,此时已经完成授粉,故不可以得到无子番茄,C错误;
    D、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故施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黄瓜植株多开雌花,提高产量,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6. 下图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填标号)。A液、B液、C液三者成分和含量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是细胞外液____________的三个主要方面,pH为____________;血浆的pH能维持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血浆中的CO2 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入胰腺组织细胞,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B ②. B液中含有较多蛋白质,A液和C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2) ①. 理化性质 ②. 7.35-7.45 ③. HCO3-和HPO42-
    (3) ①. 不能 ②. 血浆中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消化道、呼吸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液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
    【小问1详解】
    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A组织液和B血浆;A组织液、C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与B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B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组织液和C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小问2详解】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为渗透压、酸碱度、温度,其中人体血浆中的pH约为7.35-7.45之间,血浆中含有HCO3-和HPO42-等缓冲物质,所以血浆pH能维持稳定。
    【小问3详解】
    胰腺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其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所以CO2不从血浆进入胰腺组织细胞。
    37. 如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 中A、B和 a、b 、c代表相关结构,① 、②、③代表不同的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__(填序号),激素①是__________(填名称)。请用图中文字、序号及箭头表示分级调节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奋从A传到B导致B兴奋,c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一方面使骨骼肌颤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__________(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增加。
    (4)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__________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①、②、③ ②.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③. 下丘脑→①→垂体→③→甲状腺
    (2)负电位变正电位 (3)②
    (4) ①. 胰岛A ②.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为突触小体,B为突触后神经元,a为突触小泡,b为突触间隙,c为突触后膜;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甲状腺激素,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小问1详解】
    寒冷条件下,下丘脑释放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③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②甲状腺激素分泌,进而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所以寒冷环境中这三者(①、②、③)都会增加,这是分级调节,其过程是:下丘脑→①→垂体→③→甲状腺。
    【小问2详解】
    静息时,c处的膜内为负电位,当兴奋从A传到B导致B兴奋时,c处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小问3详解】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机体的肾上腺素和②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小问4详解】
    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
    38. 图1表示某人在一次行动中由于紧张,脚掌被一枚长钉扎入引起的反射过程示意图,A、D为反射弧上位点,B、C为突触;医生担心该人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免疫图示如图2。

    (1)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电位变化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图1反射弧中兴奋只能由A→D,这是由于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
    (2)在免疫学上,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属于__________。图2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若此行动过程难度较大,耗时较长,该人出现饥饿症状,此时胰高血糖素和___________分泌增加,使血糖恢复正常。同时大量流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位于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从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病。临床上可以切除___________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该器官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减少抗体的产生。
    【答案】 ①. Na+内流 ②. B、C ③. 抗体 ④. ②③④ ⑤. 肾上腺素 ⑥. 下丘脑 ⑦. 增加 ⑧.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⑨. 自身免疫 ⑩. 胸腺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图1中A是传入神经,BC是突触,D是传出神经;图2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甲是抗体。
    【详解】(1)A是传入神经,当其受到刺激刺激后,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发生改变,由于兴奋在突触处(B、C)只能单向传递,所以在反射弧中兴奋只能由A→D。
    (2)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属于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①细胞为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⑤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体。
    (3)该人出现饥饿症状,说明血糖浓度降低,需要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促进血糖升高,二者含量增加。大量流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抗体攻击了自身的乙酰胆碱受体,属于自身免疫病,T细胞的发育场所在胸腺,临床上切除胸腺治疗重度患者。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机制。考查考生读图能力,识记知识点并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考生需要将调节的知识形成网络体系进行解答。
    39. 下面左图表示的实验结果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乙烯生成的影响,以及对成熟叶片脱落的影响。右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图中①-③示不同的植物激素。

    (1)由上图左图可知生长素对成熟叶片脱落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②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③的合成。而③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②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以上实例说明植物激素调节也存在__________调节机制,图中③表示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
    (3)激素①的名称是______,激素②的主要合成部位除幼芽和幼叶外,还有__________。
    (4)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 ①. 低浓度促进落叶,高浓度抑制落叶 ②. (负)反馈 ③. 乙烯 ④. 赤霉素 ⑤. 发育着的种子 ⑥. 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
    【解析】
    【分析】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的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题图分析,由曲线可知,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不断增加,成熟叶片脱落率先增加后减少;生长素浓度较低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和叶片脱落率均增加;生长素浓度较高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故高浓度生长素可降低叶片脱落率。右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幼根和幼芽等能合成生长素和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①②均能促进细胞伸长,则二者是生长素和赤霉素;由激素②的浓度不同作用效果相反可知,激素②是生长素,激素①是赤霉素,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细胞的伸长,因此激素③是乙烯。
    【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较低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脱落率增加;在生长素浓度较高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脱落率下降,因此,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落叶,高浓度时抑制落叶。
    (2)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②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③乙烯的合成。而③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②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以上实例说明植物激素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激素③是乙烯。
    (3)结合分析可知,激素①的名称是赤霉素,激素②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它的主要合成部位除幼芽和幼叶外,还有发育着的种子。
    (4)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点睛】熟知植物激素调节的概念及其本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激素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产生部位及其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相关试卷

    2023金华东阳中学高二7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金华东阳中学高二7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凉山州西昌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凉山州西昌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