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随堂练习题
展开2023年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十七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C
【解析】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均田免赋”口号是李自成起义中提出的。故选C。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故选B。
2.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其主要表现有
①皇帝昏庸
②奸臣把持朝政
③“八股取士”的科举制
④宦官专权⑤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故①符合题意;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奸臣把持朝政,宦官专权,朝政混乱,故②④符合题意;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故⑤符合题意。“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在明太祖时期已经出现,不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的主要表现,排除③,排除含有③的ABD。①②④⑤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题意的③,即可排除ABD。
3.《陕西通志》记载1628年陕西北部“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为改变这种情况,农民掀起了
A.黄巾起义 B.隋末大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1628年,陕西闹了一场大饥荒,陕西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著名的是李自成起义,选项D符合题意;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排除A;隋末大起义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C。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能判断出这是明朝时期的浓密起义,还要注意区分各个朝代爆发的农民起义,不要混淆知识点。
4.明朝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走向覆灭的原因不包括( )
A.皇室内部勾心斗角,大臣结党营私
B.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C.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D.地方军事实力增强,威胁中央
【答案】D
【解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皇室内部勾心斗角,大臣结党营私;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明朝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走向覆灭的原因不包括地方军事实力增强,威胁中央。地方军事实力增强,威胁中央是唐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故选D。
5.明末农民战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针对的是( )
A.明代“屯田政策”
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
C.地主阶级的囤积居奇
D.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
【答案】D
【解析】明末农民战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针对的是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其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故选D。
6.明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A. 明神宗20年不上朝听政
B. 政府巧立名目加派赋税
C. 1627年陕北大早,官吏照旧催逼税粮
D. 皇室、贵族、官僚等大量侵占民田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陕西连年大旱,社会矛盾激化,李自成领导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明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1627年陕北大早,官吏照旧催逼税粮。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明朝灭亡原因有( )
①政治腐败 ②土地兼并 ③农民起义 ④吴三桂降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朝政混乱,地方上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移失所,最终爆发农民起义,明朝政权也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推翻;吴三桂降清是在明朝灭亡之后,不合题意。故选A。
9.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 )
A. 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B. 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
C.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口号
D. 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均田免赋”的口号的提出,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心声,标志着农民起义进入新阶段。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解题的关键,“均田免赋”的口号的提出,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心声,标志着农民起义进入新阶段。
9.下列各项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B. 反映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C. 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办法
D. 提出摧毁封建上地所有制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进入中原以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得到广大名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B项符合题意;“均田免赋”的内容是农民提出的要求平分土地、减免繁重的赋役负担的战斗纲领,A项片面;CD项不符合“均田免赋”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10.明末李清在《三垣笔记》中说道:“宁( 远)锦(州)之溃,北边精锐几尽,而中州寇祸正张、上意亦欲以金币姑缓北兵,专力平寇。”文中的“北兵”是指( )
A. 后金军队 B. 蒙古军队 C. 倭寇 D. 李自成起义军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宁( 远)锦(州)之溃,北边精锐几尽,而中州寇祸正张、上意亦欲以金币姑缓北兵,专力平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内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迅速发展,关外的后金部队发展壮大,不断威胁明代政权,材料中的宁锦之溃指的是明朝和后金的战争,由此可知,“北兵”是指后金的部队,A项符合题意;元朝灭亡之后,失去了威胁明朝的势力,B项不符合题意;倭寇指的是日本的武装势力,是东南沿海地区,不是北兵,C项不符合题意;李自成起义应为内部的农民起义军,指的是“寇祸正张”,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宁( 远)锦(州)之溃,北边精锐几尽,而中州寇祸正张、上意亦欲以金币姑缓北兵,专力平寇。”的含义,结合明朝末年的社会状况,逐一分析四个选项,利用排除法来解答本题,蒙古军队在元朝灭亡之后,失去了威胁明朝的势力,倭寇是东南沿海的匪患,李自成是内部农民起义,由此可分析出正确答案。
11.明代中后期的皇帝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其中,有一位皇帝在位48年,竟然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这位奇葩的皇帝是( )
A.明神宗 B.明武宗 C.明熹宗 D.崇祯皇帝
【答案】A
【解析】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如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当时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故A符合题意。故选A。
12.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其主要表现有( )
①皇帝昏庸②奸臣把持朝政③“八股取士”的科举制④宦官专权⑤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故①符合题意;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奸臣把持朝政,宦官专权,朝政混乱,故②④符合题意;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故⑤符合题意。“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在明太祖时期已经出现,不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的主要表现,排除③,排除含有③的选项ABD.①②④⑤符合题意。故选C。
13.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大臣结党营私,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 )
A.社会经济明显发展 B.政治清明
C.百姓富裕 D.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答案】D
【解析】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大臣结党营私,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题干强调了“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故选D。
14.民国学者、历史学家郭沬若这样评价李自成:“他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从陕北发动革命,……转战十余年。”他的主要事迹不包括
A.提出“均甶免赋”的口号
B.建立了“大顺”政权
C.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D.为了抗击清军而起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提出“均甶免赋”的口号,建立了“大顺”政权,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为了抗击清军而起义不是李自成的功绩,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5.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最后推翻明朝的政治力量是
A.投降清朝的吴三桂 B.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
C.皇太极建立的清朝 D.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B符合题意;ACD项与“最后推翻明朝”不符,排除,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朝灭亡的标志。
16.李自成统一指挥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在绝望中自缢的明朝皇帝是
A.明神宗
B.明熹宗
C.崇祯帝
D.明成祖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1643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西安,建立大顺农民政权;1644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故C符合题意;明神宗、明熹宗、明成祖表述错误,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成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B符合题意。A项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天灾人祸不是明朝灭亡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明朝是被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所灭,与满清强大无关,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乙卯(1615年)……上既削平诸国(女真各部),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黄、白、蓝镶红边,红镶白边),共为八旗。
—《清实录》
材料二 满洲制度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
请回答:
(1)这是哪一少数民族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这个少数民族是由谁统一的?
(3)这个少数民族何时建立何政权?历史上这一少数民族还由谁在何时建立过哪一政权?
(4)这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后来是谁改变的?他改族名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女真族(满洲)。八旗制度。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2)努尔哈赤。
(3)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完颜阿骨打在12世纪初建立了金朝。
(4)皇太极先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又改国号为清。目的是有意抺掉女真人曾臣服明朝的历史,以表示清与明是平等的,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鼓舞将士的斗志。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黄、白、蓝镶红边,红镶白边),共为八旗可知,这是女真族的管理制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这一制度的名称是八旗制度;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2)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在1115年建立了金朝;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635年皇太极先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又改国号为清;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目的是有意抺掉女真人曾臣服明朝的历史,以表示清与明是平等的,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鼓舞将士的斗志。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共为八旗”是解题的关键,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先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又改国号为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训练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