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十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十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十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的“轻舟”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轻舟 B.船夫 C.山峰 D.船舱
2.(2分)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控制噪声,刻不容缓。下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B.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3.(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湿手烘干 B.冰雪消融
C.深秋凝霜 D.露珠的形成
4.(2分)如图所示,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碳纳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也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巨大的压力压扁后,撤去压力,碳纳米管能立即恢复原状.根据上述信息判断,碳纳米管可以制作( )
A.高铁的减震装置 B.火箭外壳
C.电线的外皮 D.消防服外套
5.(2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花、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B.光年是时间单位
C.汽车的后视镜能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起舞弄清影”的“清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6.(2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作人员常利用喇叭宣传防疫知识,对使用中的喇叭分析正确的是( )
A.喇叭发声不需要振动
B.喇叭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C.调节喇叭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D.增大喇叭音量会使所发出声音的速度变大
7.(2分)对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进行估计,是同学们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测中最符合事实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约为38℃
B.课桌高度约为80mm
C.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0g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8.(2分)校园艺术节上,一群穿红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背景是明亮的LED大屏播放着精美的画面,将演出场景烘托得异彩纷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LED大屏不属于光源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反射了红光
C.LED大屏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观众能从各个角度看到演员,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9.(2分)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为零
B.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C.大石块的质量大于小铁块的质量,所以石块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D.一钢瓶中充满氧气,当用掉一半后,钢瓶中氧气的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10.(2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静止的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20s,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0~20s,乙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
二、填空与作图题(本大题共8小题,计22分)
11.(3分)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 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归为一类。
12.(3分)如图甲所示,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一块冻肉,过一会儿看到其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 现象;用湿手触摸片刻会感觉手指被“黏”住了,这是因为手上的水 的原因。如图乙所示,端上来的一盆海鲜,仙雾缭绕美轮美奂,这是利用干冰升华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原因。
13.(3分)当月亮处在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之间时,会产生“日食”现象,其原理是 ,该现象与小孔成像的原理 (填“相同”或“不相同”),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 (填“有关”或“无关”)。
14.(3分)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波时,此声波属于 声波,这种声波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m。
15.(3分)小明乘坐竹筏游览西湖,当船工用长直的竹篙斜插入水中撑行时,小明从侧面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小明依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出CO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选填“实”或“虚”)。竹篱A点距水面的高度为1.4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m。
16.(3分)如图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甲图的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乙图的方法是: 。若乙图中自行车速度用v1表示,摩托车速度用v2表示,则自行车与摩托车的速度之比是v1:v2= ;若甲图中自行车与摩托车的速度与乙图中相同,则甲图中自行车与摩托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 。
17.(2分)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三棱柱,画出光从玻璃砖右表面射出的光线.
18.(2分)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22分)
19.(4分)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将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抽气一段时间后,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听到的手机声音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进一步推理得出: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如图乙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 现象,说明白光是 (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0.(5分)小明听说盐水浸泡水果可以杀菌,为了测定盐水的密度,小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天平平衡。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 g。
(3)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丁所示,则盐水的密度 kg/m3。
(4)小明发现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小明仔细思考了一下,想到了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请排列乙、丙、丁三幅图的正确顺序)。
21.(6分)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 (选填“碎冰块”或“大冰块”)。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浸没在冰中。
(3)小雨绘制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小雨还想利用这套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先把试管和搅拌棒取出,再把温度计插入烧杯的水中。为了缩短水的加热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 (选填“增加”或“减少”)一些。记录测量数据后,小雨又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5)小雨通过对比图乙和图丙,发现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由图丙可知实验时的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22.(7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垂直桌面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
(1)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该实验最好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发现无论怎么移动也无法让它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4)解决问题后,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则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实验中,玲玲同学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总是有两个相距很近的像如图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5)她继续实验,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 (选填“物距”或“像距”)测量不正确。根据表中数据推算出玻璃板的厚度为 mm。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16分)
23.(7分)如图,小明一家国庆节自驾去南京玩,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15;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45。
(1)行驶过程中以车为参照物,司机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2)轿车从A地到达B地的速度;
(3)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京需要的时间。
24.(9分)某饮料采用玻璃瓶瓶装。已知空瓶的质量为240g,容积为400mL,饮料的密度为0.9×103kg/m3,玻璃的密度为2.4×103kg/m3。
(1)小明将一根筷子放入装水的瓶中,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若饮料装满,则该饮料的质量为多少?
(3)制作一个饮料瓶需要玻璃的体积为多少?
(4)用该玻璃瓶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720g,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十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的“轻舟”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轻舟 B.船夫 C.山峰 D.船舱
【解答】解:A、研究对象是“轻舟”,所以不能选择“轻舟”做参照物,故A错误;
B、相对于船夫,“轻舟”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轻舟”是静止的,故B错误;
C、“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轻舟相对于山峰的位置不断变化,“轻舟”在运动,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山峰,故C正确;
D、相对于船舱,“轻舟”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轻舟”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2.(2分)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控制噪声,刻不容缓。下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B.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解答】解:A、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可以减弱声音的响度,从而减弱噪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湿手烘干 B.冰雪消融
C.深秋凝霜 D.露珠的形成
【解答】解:A、湿手烘干,是手上的水吸热汽化成为水蒸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吸热熔化成水,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分)如图所示,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碳纳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也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巨大的压力压扁后,撤去压力,碳纳米管能立即恢复原状.根据上述信息判断,碳纳米管可以制作( )
A.高铁的减震装置 B.火箭外壳
C.电线的外皮 D.消防服外套
【解答】解:A、碳纳米管被巨大的压力压扁后,撤去压力,碳纳米管能立即恢复原状,其弹性很好,所以可以制作高铁的减震装置,故A正确;
B、火箭的外壳要耐高温,而题干信息中没有说明碳纳米管是否具有耐高温的性质,故B错误;
C、碳纳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制作电线的外皮必须是绝缘体,故C错误;
D、碳纳米管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消防外套的材料的隔热性很好,所以不能制作消防外套,故D错误。
故选:A。
5.(2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花、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B.光年是时间单位
C.汽车的后视镜能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起舞弄清影”的“清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解答】解:A.“镜中花、水中月”属于平面镜成像,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
B.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故B错误;
C.汽车的后视镜能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故C错误;
D.起舞弄清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D错误。
故选:A。
6.(2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作人员常利用喇叭宣传防疫知识,对使用中的喇叭分析正确的是( )
A.喇叭发声不需要振动
B.喇叭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C.调节喇叭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D.增大喇叭音量会使所发出声音的速度变大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大喇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耳感觉不到,所以大喇叭发出的声音不是次声波,故B错误;
C、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
D、增大喇叭音量会使所发出声音的响度更大,传播得更远,但速度不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7.(2分)对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进行估计,是同学们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测中最符合事实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约为38℃
B.课桌高度约为80mm
C.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0g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气温在23℃左右,故A不符合事实;
B、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00mm左右,故B不符合事实;
C、10个鸡蛋的质量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不符合事实;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4×m/s≈1.1m/s,故D符合事实。
故选:D。
8.(2分)校园艺术节上,一群穿红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背景是明亮的LED大屏播放着精美的画面,将演出场景烘托得异彩纷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LED大屏不属于光源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反射了红光
C.LED大屏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观众能从各个角度看到演员,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解答】解:A、明亮的LED大屏播放着精美的画面,说明LED大屏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故A错误;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故B正确;
C、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
D、银幕用粗糙的幕布,为了使光射到粗糙的幕布上时发生漫反射,以便观众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9.(2分)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为零
B.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C.大石块的质量大于小铁块的质量,所以石块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D.一钢瓶中充满氧气,当用掉一半后,钢瓶中氧气的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解答】解:A.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质量和密度都没有改变,故A错误;
B.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质量、体积都等分,砖的密度不变,故B错误;
C.虽然大石块的质量大于小铁块的质量,但大石块的体积大于小铁块的体积,则根据ρ=可知,不能说明石块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故C错误;
D.一钢瓶中充满氧气,当用掉一半后,质量减半,体积不变,密度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0.(2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静止的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20s,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0~20s,乙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且速度不为零,则甲不是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即乙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第20s,甲、乙的v﹣t图线相交,表示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故C正确;
D、在0﹣20s内,甲的速度不变,s甲=v甲t=5m/s×20s=100m,
乙的速度逐渐增大,且20s 末时甲、乙速度相同,所以乙的平均速度小于甲的速度,则乙通过的路程小于甲通过的路程100m,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与作图题(本大题共8小题,计22分)
11.(3分)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 振动 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笛子 归为一类。
【解答】解:从管口吹气,吸管内的空气就会振动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鸟鸣器”是靠吸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小提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笛子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而鼓是鼓面的振动发声,所以鸟鸣器可以与笛子归为一类。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笛子。
12.(3分)如图甲所示,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一块冻肉,过一会儿看到其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 凝华 现象;用湿手触摸片刻会感觉手指被“黏”住了,这是因为手上的水 凝固 的原因。如图乙所示,端上来的一盆海鲜,仙雾缭绕美轮美奂,这是利用干冰升华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原因。
【解答】解:(1)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一块冻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霜,这就是“白粉”;触摸片刻会感觉手指被“黏”住了,这是因为手上的水分遇冷凝固,把手和肉粘在一起的缘故;
(2)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是看到的“雾”。
故答案为:凝华;凝固;吸热。
13.(3分)当月亮处在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之间时,会产生“日食”现象,其原理是 光的直线传播 ,该现象与小孔成像的原理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 无关 (填“有关”或“无关”)。
【解答】解:“日食”现象以及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形状不同,但是像的形状相同,所以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胡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相同;无关。
14.(3分)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波时,此声波属于 超 声波,这种声波人耳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750 m。
【解答】解: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波高于20000Hz,属于超声波。
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由速度公式得,海豚发出的超声波经沙丁鱼反射,这段时间超声波传播距离为:s=vt=1500m/s×1s=1500m,
故海豚距离沙丁鱼的距离为:s'=s=×1500m=750m。
故答案为:超;不能;750。
15.(3分)小明乘坐竹筏游览西湖,当船工用长直的竹篙斜插入水中撑行时,小明从侧面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小明依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出CO是由于光的 折射 形成的 虚 像(选填“实”或“虚”)。竹篱A点距水面的高度为1.4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2.8 m。
【解答】解:(1)如图所示的情景,CO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斜插入水中竹蒿的虚像;
(2)水面相当于平面镜,BO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竹蒿水上部分AO的虚像,竹蒿A点距水面的高度为1.4m,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特点可知,B点距水面高度也为1.4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1.4m十1.4m=2.8m。
故答案为:折射;虚;2.8。
16.(3分)如图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甲图的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乙图的方法是: 相同路程比时间 。若乙图中自行车速度用v1表示,摩托车速度用v2表示,则自行车与摩托车的速度之比是v1:v2= 1:2 ;若甲图中自行车与摩托车的速度与乙图中相同,则甲图中自行车与摩托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 1:2 。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的路程相同,摩托车运动的时间小于自行车运动的时间,所以摩托车的速度大,运动的快。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2)根据题意和图乙可知,自行车与摩托车的路程之比为s1:s2=1:1,时间之比为t1:t2=20min:10min=2:1,
则自行车与摩托车的速度之比是v1:v2=:=×=×=1:2;
(3)根据题意和图甲可知,自行车与摩托车的路程之比为v1:v2=1:2,时间之比为t1′:t2′=1:1,
s1′:s2′=v1t1′:v2t2′=×=×=1:2。
故答案为:相同路程比时间;1:2;1:2。
17.(2分)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三棱柱,画出光从玻璃砖右表面射出的光线.
【解答】解:首先光从空气垂直进入玻璃砖,所以其传播方向不变;
然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8.(2分)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解答】解: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分别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如图所示: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22分)
19.(4分)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将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抽气一段时间后,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听到的手机声音将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进一步推理得出:声音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如图乙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 色散 现象,说明白光是 复色光 (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解答】解:(1)由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听到的手机声音将变小,进一步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图乙中,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复色光。
故答案为:(1)变小;不能;(2)色散;复色光。
20.(5分)小明听说盐水浸泡水果可以杀菌,为了测定盐水的密度,小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使天平平衡。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 42 g。
(3)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丁所示,则盐水的密度 1.05×103 kg/m3。
(4)小明发现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小明仔细思考了一下,想到了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丙、丁、乙 (请排列乙、丙、丁三幅图的正确顺序)。
【解答】解:(1)图甲中,指针偏左,说明左侧质量偏大,应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天平才能平衡;
(2)由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50g和10g游码为2g。所以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50g+10g+2g=62g
又因为烧杯的质量为21.2g,所以盐水的质量为62g﹣20g=42g
(3)由图可知盐水的体积为V=40mL=40cm3
根据ρ=可得:
ρ===1.05g/cm3=1.05×103kg/m3;
(4)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由于烧杯中会沾有液体,所以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测出的盐水密度偏大。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先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将盐水倒入量筒,再测烧杯的质量,故调整后的顺序为:丙丁乙。
故答案为:(1)右;(2)42;(3)1.05×103;(4)偏大;丙、丁、乙。
21.(6分)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 碎冰块 (选填“碎冰块”或“大冰块”)。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完全 浸没在冰中。
(3)小雨绘制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小雨还想利用这套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先把试管和搅拌棒取出,再把温度计插入烧杯的水中。为了缩短水的加热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 减少 (选填“增加”或“减少”)一些。记录测量数据后,小雨又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5)小雨通过对比图乙和图丙,发现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由图丙可知实验时的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解答】解:(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碎冰块,更容易搅拌;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冰中;
(3)由冰熔化图像发现,冰熔化时温度有一段保持不变,说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即为晶体的熔点,所以冰是晶体;
(4)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减少,质量越少,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升温更快;
(5)由冰的熔化图像和水的沸腾图像发现,冰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故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不变。
由图丙可知,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因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可知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1)碎冰块;(2)完全;(3)晶体;(4)减少;(5)不变;小于。
22.(7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垂直桌面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
(1)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2)该实验最好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发现无论怎么移动也无法让它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
(4)解决问题后,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则像将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实验中,玲玲同学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总是有两个相距很近的像如图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玻璃板太厚,玻璃板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 。
(5)她继续实验,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 像距 (选填“物距”或“像距”)测量不正确。根据表中数据推算出玻璃板的厚度为 5 mm。
【解答】解:(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
(2)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论怎么移动也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像大小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玻璃板太厚,玻璃板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玲玲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通过测量,可以得到A和B到平面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而像距小于物距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4.2cm﹣3.7cm=0.5cm=5mm。
故答案为:(1)大小;(2)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4)靠近;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玻璃板太厚,玻璃板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5)像距;5。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16分)
23.(7分)如图,小明一家国庆节自驾去南京玩,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15;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45。
(1)行驶过程中以车为参照物,司机是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2)轿车从A地到达B地的速度;
(3)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京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行驶过程中司机相对车的位置保持不变,所以以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
(2)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10:45−10:15=30min=0.5h;
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s=120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27.8m/s;
(3)据图可知从B到达南京的距离s′=70km,
轿车从B地到南京所用的时间:。
答:(1)静止;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27.8m/s。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京需要42min。
24.(9分)某饮料采用玻璃瓶瓶装。已知空瓶的质量为240g,容积为400mL,饮料的密度为0.9×103kg/m3,玻璃的密度为2.4×103kg/m3。
(1)小明将一根筷子放入装水的瓶中,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它是由于光的 折射 形成的。
(2)若饮料装满,则该饮料的质量为多少?
(3)制作一个饮料瓶需要玻璃的体积为多少?
(4)用该玻璃瓶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720g,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解答】解:(1)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
(2)由ρ=可得,瓶中装满的饮料的质量为:
m饮料=ρ饮料V=0.9×103kg/m3×400×10﹣6m3=0.36kg;
(2)由ρ=可得,制作一个饮料瓶需要玻璃的体积为:
V玻璃===10﹣4m3=100cm3;
(3)液体的质量为:m液=m总﹣m瓶=720g﹣240g=480g,
液体的体积:V液=V=400mL=400cm3,
液体的密度为:ρ液===1.2g/cm3。
答:(1)折射;
(2)一满瓶该饮料的质量为多少0.36kg;
(3)制作一个饮料瓶需要玻璃的体积为100cm3;
(4)该液体的密度为1.2g/cm3。
菁优网APP 菁优网公众号 菁优网小程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满分80分;,下列关于磁场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榆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榆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