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最新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
高分突破07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分突破07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高分突破07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备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docx、高分突破07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分突破07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探究
-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
1.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验证实验】
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溶液变 色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分析与结论
Ca(OH)2能与指示剂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发现问题】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Ⅰ.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液,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 完全反应了。
Ⅱ.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液(填盐类物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拓展延伸】
同学们针对实验四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将充满CO2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确定二者之间发生了反应。请在图中?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总结提升】
(1)通过上述实验验证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2)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
2.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为专题,对酸的五种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总结及应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酸的化学性质①﹣﹣酸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酸的化学性质②
图1中M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 。黄金是一种常见饰品,现实生活中,少数商贩用黄铜冒充黄金出售,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加以鉴别。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成分,将60g稀HCl分三次加入到盛有10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下表,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为 。
实验次数物质质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0
20
2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8.7
7.4
6.4
酸的化学性质③﹣﹣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盐酸可用于金属制品表面除锈等。
酸的化学性质④﹣﹣酸碱中和反应。
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重点以“酸碱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探究。小宇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纷纷对实验烧杯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实验的烧杯中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中只有Na2SO4
猜想二:溶质中可能是Na2SO4和NaOH
猜想三:溶质中可能是 。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宇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红色
猜想一正确猜想二不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宇上述的方案讨论后认为: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 。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学科渗透】如图2所示,小宇同学在进行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时,将电极两端插入稀H2SO4溶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然后逐滴向稀H2SO4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请推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酸的化学性质⑤﹣﹣酸与盐的反应
利用图3所示装置来验证CO2气体的性质,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够发生反应,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 。
【方法感悟】在化学实验中,可通过验证反应后生成物的存在,来验证某化学反应的发生。
3. 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加到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生成。同学们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是Mg(OH)2
猜想②是MgCO3
猜想③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①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
【实验现象】装置A中______,装置B中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③正确。请写出Mg(OH)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拓展探究】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______,也能检验MgCO3的存在。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了下列探究;
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36.8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如图2所示装置C和D吸收。
【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C增重3.6g,装置D增重13.2g。
【实验结论】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2•yMgCO3表示,则x:y=______。
【反思评价】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只称量装置C、D增重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②去掉装置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C增重的质量
③去掉装置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D增重的质量
4.同学们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利用所学知识对稀盐酸与如图中的三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示意图
能否反应
能
能
能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同学们判断Ca(OH)2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 生成。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钙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小羽取少量Ca(OH)2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反应物消失,二者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
小美向甲组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有新物质生成,二者发生了反应
【实验评价】
小凯认为小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总结归纳】
(1)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拓展延伸】
将少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写出操作方法和现象)。
5. 十堰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工厂的有关资料,推测出污水中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小组同学取污水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组同学用pH试纸测得的污水的pH=2,由此得出污水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检测污水中可能含有的成分,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污水于一支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______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污水中一定含有硫酸钠
实验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兴趣小组确定了废水的成分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经过思考后,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6.某校甲、乙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纯碱的性质”实验中,分别做了如图1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分别倒入洁净的A、B烧杯中。实验结束后,甲、乙小组同学都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固体不溶物,上层溶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中的上层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哪些?
【猜想假设】一定含有NaCl,可能还含有NaOH、Na2CO3、Ba(OH)2、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猜想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l、Ba(OH)2、Na2SO4。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查阅资料】
①HNO3与Na2CO3反应是分步进行的:Na2CO3+HNO3═NaNO3+NaHCO3(先),NaHCO3+HNO3═NaNO3+H2O+CO2↑(后)。
②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甲组同学:
往A烧杯中逐滴滴入稀HNO3,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无色。烧杯中固体不溶物的质量,随滴入稀HNO3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写出固体不溶物质量增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得出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l、NaOH、 。
乙组同学: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B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l、NaOH、Na2CO3
继续往上述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HNO3
【交流反思】
乙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根据甲组同学所做实验的现象,无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存在NaOH,理由是 (用文字叙述)。
7.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NH4HCO3、NH4Cl、K2SO4、KC1都是常见的化肥。
(1)化肥能为农作物补充的营养元素主要有三种,上述化肥含有的两种营养元素是_______。
(2)有一包用剩的肥料,可能含有上述四种化肥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 如下实验:
a.取少量肥料样品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
b.取少量肥料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
c.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e.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①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该肥料的成分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a~e中,不必要进行的一项是___________(填标号)。
③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定该肥料的成分,完成下表。
(已知:NH4ClNH3↑+HCl↑)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则该肥料的成分是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则该肥料的成分是__________。
8.某化学兴趣小组以A装置为核心装置设计了如图系列实验:(固定装置的仪器已省略)
按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添加药品,固定装置,进行实验。
(1)关闭K2,打开K1,将H2O2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待D装置中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观察到V型管内a处的硫燃烧,现象是______,试写出在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待V型管内的硫燃尽后仍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是______。
(2)打开K2,关闭K1,继续将H2O2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到装置E中______(填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3)兴趣小组有同学提出疑问:E装置内反应后的废液中除酚酞以外还有哪些溶质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NaOH
猜想三:______。
【分析】以上有一种猜想一定错误,请写出错误猜想的序号及错误理由______。
【资料】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排除了错误猜想后,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E装置中的废液于试管中,并向其中加入______。
______
猜想三正确
【交流反思】该废液未经处理不能随意倒入水池。
9.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石灰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如下探究。
Ⅰ.石灰石分解的探究
取三块形状大小相近的石灰石(长宽厚约为1cm×1cm×0.2cm),一块不加热,另两块分别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的火焰上加热2min(假设杂质加热时不发生变化)。探究过程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见表1。
表1 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
实验组别
实验条件
试管B中的现象
甲
未加热
无明显现象
乙
酒精灯加热
呈浅红色
丙
酒精喷灯加热
呈红色
(1)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 。
(2)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实验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 。
(3)丙组实验中,向试管B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4)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设计实验:取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 (补充完整实验方案)。
Ⅱ.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
【查阅资料】生石灰质量的优劣常采用“活性度”来街量。“活性度”的测定方法: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定浓度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数(单位为mL)。消耗盐酸的体积数越大,“活性度”越高。
某研究小组在电炉内煅烧石灰石样品,并测定煅烧产物(CaO)的活性度,数据见表2。
表2 不同条件下煅烧产物的活性度(mL)
煅烧时间/活性度/煅烧温度
1050℃
1100℃
1150℃
1200℃
1250℃
1300℃
12min
790
836
868
808
454
412
16min
793
856
871
845
556
530
20min
795
863
873
864
617
623
(5)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100~1200℃的证据是 。
Ⅲ.石灰石用途的探究
(6)石灰石是高炉炼铁的原料之一。石灰石能除去铁矿石中的SiO2,同时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生铁的产率。分析加入石灰石能提高生铁产率的原因: 。
10.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钠溶液
碳酸钾溶液
硝酸银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能否反应
能反应
不能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提出问题】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试管中,振荡
溶液呈无色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向步骤①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呈无色
【分析讨论】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______。
【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可以是:
(Ⅰ)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
(Ⅱ)验证______是否消失。
【拓展迁移】(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写出另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有______种情况,具体的溶质组合情况分别是______(填化学式)。
11.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盐,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
(1)NaHCO3可称为钠盐或碳酸氢盐,它是由Na+和 ______ (填离子符号)构成,医
疗上能用于治疗胃酸(含有盐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少量NaHCO3?
【查阅资料】
材料一:侯氏制碱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材料二:研究发现,NaHC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2C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实验制备】根据侯氏制碱原理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NaHCO3。
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
(2) 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 ______ 。
(3)能进一步确认该白色固体是NaHCO3的实验方案是
(须用到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温度计、水)。
(4)如图2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在60℃后无数据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性质探究】
常温下,取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于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
材料三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HCO3-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
变化①:HCO3-+H2O→H2CO3+OH-;
变化②:HCO3-→CO32-+H+。
材料四: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
【交流反思】
(5)NaHCO3溶液显 ______ (填“酸”“碱”或“中”)性,结合材料三、四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______ 。
(6)根据本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pH<6.68时生成的无色气体为CO2
b.从0~30s,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不断增大
c.不能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13.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小组同学在一定质量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利用生成CO2的质量来测定(忽略稀盐酸挥发的影响)。
(1)小科用图甲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D装置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最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 (填试剂名称)。
(2)小明用图乙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他用碱石灰做干燥剂,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3)实验时。正确选择干燥剂后,两装置均可通过左侧导管鼓入某种气体一段时间,来进一步减小误差。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装置
反应开始前鼓入的气体
反应结束后鼓入的气体
A
甲
氮气
氮气
B
甲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
C
乙
氮气
氮气
D
乙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
14.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1
实验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
(1)请写出实验1的实验现象。
【实验反思与拓展】
(2)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同学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人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表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由实验2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当通过胶头滴管滴加NaOH溶液时,观察到
现象,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当观察到 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15.碳酸钠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适量碳酸钠溶液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
1
2
3
4
加入试剂
无色酚酞试液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
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试管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小组同学将试管3中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A。
【提出问题】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_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活动探究】
1.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_______。
2.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甲: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猜想_______成立
方案乙: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
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碳酸钠溶液呈_______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
2.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 。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完成“探究某种盐的性质”实验,填写下表。
试管序号
甲
乙
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红色溶液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实验结论
该盐是______(选填“NaCl”“Na2CO3”“Na2SO4”),其水溶液呈______性。
实验解释
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计算
全班同学完成试管乙实验,共消耗质量分数为10.4%的BaCl2溶液50g,实验后最多收集到______g白色沉淀。
(2)处理“CO2的实验室制取与检验”实验废液。全班同学完成该实验共产生1000g含HCl废液(固体已除,大理石中杂质未参加反应),不能直接排放。
【实验方案】先测定废液中HCl的质量分数,再用熟石灰处理废液至中性。
【实验操作】
①称量______NaOH固体,溶解,配制30g5%的NaOH溶液。
②取100mL小烧杯,倒入20g废液样品,插入pH计测定溶液的pH,向废液样品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③投入______g熟石灰处理剩余废液(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
有同学提出也可以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直接加热废液除去杂质HCl,并得到CaCl2。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
17. 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某兴趣小组将两支规格相同且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插入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摆动试管,如下图所示:
【观察现象】
(1)实验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的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B中试管内液面上升,无浑浊现象。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
【讨论交流】
(1)甲同学根据B试管内液面上升的现象,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乙同学认为:由此实验直接得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不够严密,你认为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
(3)丙同学认为:可以从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角度,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他发现实验台上有下列试剂: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钙溶液、硝酸钡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一种试剂,帮助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化学反应(填“发生”或“不发生”)
【拓展应用】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参考小资料,选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完成下面问题:
小资料: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g。
(1)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_______。
(2)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_______。
18. 小嘉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 ;当Na2CO3全部转化成 NaHCO3后,再发生反应,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
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______。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19.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到试管①③中共同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是否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
(1)化学兴趣小组取少量实验后试管②中的溶液,分别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了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现象),证明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为进一步探究试管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还可以向试管b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 Zn B.Fe(OH)3 C.FeCl3 D.AgNO3
(2)化学兴趣小组又利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中,乙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甲溶液6mL时,烧瓶中的溶液溶质成分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根据该实验测定结果,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加学习并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憲与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岀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补上猜想二、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_______
猜想三:NaC1和HC1 猜想四:NaC1、NaOH和HC1
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Cl2溶液,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浇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K2CO3溶液、AgN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K2CO3溶液
滴加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分突破02 教材基本实验的探究 -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文件包含高分突破02教材基本实验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docx、高分突破02教材基本实验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分突破03 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文件包含高分突破03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docx、高分突破03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分突破05 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文件包含高分突破05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docx、高分突破05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