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时作业
展开《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后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介词,因为
B.忽魂悸以魄动 以:连词,表并列
C.恍惊起而长嗟 而:连词,表顺承
D.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动词,弹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
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 ,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虎鼓瑟兮鸾回车 B.对此欲倒东南倾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云青青兮欲雨
4.下面给出的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 B.水澹澹兮生烟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惟觉时之枕席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对此欲倒东南倾
C.訇然中开
D.古来万事东流水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时 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天黑
B.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因为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C.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D.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响
7.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因其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8.《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手法不相同的两句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二、语言表达
9.请结合李白其人及其诗歌,为李白写一则颁奖辞。要求:语言有表现力,形象生动,不少于100字。
10.李东阳曾经在《怀麓堂诗话》中评价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请你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给这句话写一段评点。
11.李明同学为绵阳市“李白文化旅游节”赋诗一首,这首诗在内容、对仗、押韵、得体等方面存在五处错误,请指出(写序号)并加以改正。
①人杰地灵毓神秀,②一代诗圣出青莲。
③斗酒赋诗李太白,④把酒问天酒中仙。
⑤传统文化越千古,⑥绵州今日展新颜。
⑦宾朋不请自会来,⑧蜀道如今变通途。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了明星仙女。
B.第三至六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游于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升向天际。
C.第七至十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13.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最后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C.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D.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5.从炼字的角度看,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6.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17.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李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下了这首赠诗。②丹砂: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曾入罗浮山炼丹。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诗人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这是指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饱含了诗人对李白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19.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我欲因之梦吴越,句意为:我想依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因:依据。
故选A。
2.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项,因:介词,依据。句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故选C。
3.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的能力。
例句中,“栗”,使动用法,使……战栗;“惊”,使动用法,使……震惊。“栗深林兮惊层巅”意思是: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A项,“鼓”名词作动词,弹奏。“虎鼓瑟兮鸾回车”意思是: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
B项,“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对此欲倒东南倾”意思是: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C项,“绿”,使动用法,使……绿。“春风又绿江南岸”意思是:温柔的春风使大江南岸一片绿色。
D项,“雨”,名词作动词,下雨。“云青青兮欲雨”意思是: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
故选C。
4.C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
C项,“列”通“裂”,分裂。“列缺”指闪电,缺,指云的缝隙。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其它选项都没有通假字。
故选C。
5.A
【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课内文言文实词意义的理解。
A.“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战栗,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战栗。句意为: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故选A。
6.B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字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B项,“因”解释错误,“我欲因之梦吴越”意思是“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句中的“因”,意思是“依据、根据”。故选B。
7.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错误,诗中确实流露了“逃避现实”的想法,略显“消极”,但是没有“颓废”和“消沉”的情绪。
故选D。
8.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的能力。
A. 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B. 以树叶在秋风中飘落的形象衬托人的风烛残年。
C.以登天的难衬托蜀道艰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意思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没有运用衬托。
故选D。
9.李白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人生得意须尽欢;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美酒挥洒自己的豪情,用诗歌抒发自己的胸怀!李白,在气势恢弘的大唐景象中舞动着洒脱浪漫、傲岸挺拔的动人身影!
【详解】
结合人物经历与作品写颁奖辞,先回想学过的李白的诗歌,然后分析李白的性格特征和人生追求等,最后拟写答案。比如可写李白的狂放、旷达、飘逸等,也可写李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等,无论写什么,注意结合恰当的诗歌。
10.①李东阳认为,李白的诗歌虽然千变万化,却像珍珠在圆盘上滚动,不会超越写作法度。
②李东阳这句话很好地写出了李白诗歌的整体风格,指明李白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富于变化,充满想象,却浑然一体,自成一格。
③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一条情感发展的脉络贯穿全诗,随着情感的起伏,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急有缓,手法多样,很好地体现出李东阳评价的特点。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并分析评价的能力。
本题点评观点,答题时解读观点内容,联系李白诗作特点及《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风格分析评价即可。
首先理解文句内容。“如珠之走盘”,像珍珠在圆盘上滚动;“法度”,写作法度。句意为李白的诗歌虽然千变万化,却像珍珠在圆盘上滚动,不会超越写作法度。
结合李白诗歌特点理解。李白的诗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又浑然一体,极具特色。李东阳这句话很好地写出了李白诗歌的整体风格,指明李白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富于变化,充满想象,诗歌又具有整体性,自成一格。
再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诗人用充满想象的文字描绘了一个梦中的神仙世界,抒发了他在政治上受挫后的郁闷心情和对生活的极度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不愿侍奉权贵而渴求自由的心情。这条情感发展的脉络贯穿全诗,而内容又充满想象,随着情感的起伏,诗句有长有短,比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句式短而且节拍急促,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等长句相对应。诗中比喻夸张等手法多样,很好地体现出李东阳评价的特点。
11.②“诗圣”改为“诗仙”;④“把酒问天”改为“举杯邀月”;⑥“绵州今日”改为“今日绵州”;⑦“宾朋不请自会来”改为“欢迎宾朋四方来”;③“变通途”改为“不再难”。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②内容错,“诗圣”是杜甫,李白应是“诗仙”。
④内容错,“把酒问天”的是苏轼。
⑥“绵州今日”与上一句“传统文化”不对仗。
⑦“宾朋不请自会来”不得体。
⑧“变通途”不押韵。
12.A
13.最后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景象:洛阳一带被胡兵占据,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分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经过千里跋涉”错误。“迢迢”,远远的意思,诗文中指远远地看到了仙女,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在诗篇的后半部分,用四句诗实写安禄山攻陷洛阳后的惨状。这是说,诗人从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景中,突然俯身看见了被叛军蹂躏的洛阳,感情急转直下,幻想破灭了,于是,眼下出现了洛阳一带的原野,一群群的胡兵,纷纷来去,百姓遭受屠杀,血流遍地,染红了野草,而那些吃人的豺狼们,却个个封官进爵,成了大官显宦。胡兵,指安禄山之叛军,因叛军中多为奚、同罗、契丹和室韦等族之人,故称“胡兵”。诗人见比情状,对安史叛军的暴行,表示了极大愤恨,给以严厉的谴责同时,对人民的苦难,寄以深切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4.D
15.“摇”“滴”两个字用得好。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情态逼真;又使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不仅反映出诗人想象的奇特,也显示出他敏锐细致的观察力。
【解析】
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错误,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15.本题是鉴赏诗歌的语言。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先解释该字在语句中的含义,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如果有手法的话要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以及表达效果。本题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抓住颔联上下句具体分析,如:具体解释“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精彩。城是不会摇的,但秋风吹动,水摇动了,影摇了,让人感觉水中的城池也摇荡起来了;露珠是不会从月亮上滴下来的,但作者独上高楼,开阔的江面上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整个天空显得极其明亮洁净,仿佛被露水洗过一样,这些露水又仿佛是从月亮上滴下来的一样。“摇”与“滴”,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令人浮想联翩,心向往之。
16.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17.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详解】
(1)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颔联的字面意思是,新安江哪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呢?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的更清。颈联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梭,都倒映在清溪之中,足见清溪之清澈。(2)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尾联诗人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向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从而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悒郁的情绪。
18.A
19.①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尚飘蓬”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因向往天姥山而梦中漫游,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②寻道求仙者。由杜诗中“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见李白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游仙境,遍访仙山的形象相同。③愤世嫉俗者。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佯狂,激愤状态,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嫉俗的形象十分相似。
【分析】
18.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A项,“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错误,首句用的应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A。
1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一般涉及形式、内容以及主题,解读时应该结合诗人、背景、诗作,抓住关键点进行答题。
“秋来相顾尚飘蓬”写李白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未就丹砂愧葛洪”写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写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尽日痛饮狂歌,意气豪迈。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李白因向往天姥山美景而梦游仙境,遍访仙山,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点明主旨,表现其铮铮傲骨,狂荡不羁。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