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地区专用)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广西北部湾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广西北部湾专用),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解析版北部湾专用docx、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原卷版北部湾专用docx、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答题卡北部湾专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章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
【答案】B。
【解答】解:“高声大叫”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选:B。
2.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水接触到高压空气被分割成微小的水雾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形成小冰粒,从而实现降雪。人工造雪中的“雪”的形成是( )
A.熔化现象 B.凝固现象 C.凝华现象 D.升华现象
【答案】B。
【解答】解: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B。
3.乘坐高铁旅行,列车行驶过程中,感觉到座椅静止不动,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行李架上的物品 B.迎面行驶过来的列车
C.铁道旁的风景树 D.列车里行走的乘务员
【答案】A。
【解答】解:列车行驶过程中,座椅相对于行李架上的物品,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座椅相对于迎面行驶过来的列车、铁道旁的风景树和列车里行走的乘务员,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说座椅静止不动,选择的参照物是行李架上的物品。
故选:A。
4.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患者甲的体温示数是38.5℃,因为匆忙体温计没有甩,就来测量患者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一定发烧了 B.乙不一定发烧
C.乙的体温可能高于38.5℃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38.5℃
【答案】B。
【解答】解:甲的体温是38.5℃,用完后没有甩,因为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缩口。离开人体后,水银就在狭窄的缩口部分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来。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定病人乙的体温,不难看出,如果乙的体温等于或低于38.5℃时,该体温计的示数也会是38.5℃;如果乙的体温高于38.5℃,则该体温计的示数也会高于38.5℃,即乙的实际体温,四个选项中只有B判断是正确的。
故选:B。
5.如图所示,常见的光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空中美丽彩虹 B.墙面展示手影
C.铅笔水面折断 D.水中楼房倒影
【答案】B。
【解答】解:A、空中美丽彩虹,属于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墙面展示手影,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铅笔水面折断,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水中楼房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6.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在图示位置时,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B.将蜡烛从图示位置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是逐渐变大的
C.将蜡烛放在1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清晰像
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个远视镜片,则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B。
【解答】解: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35cm,大于二倍焦距,此时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光屏应该左移,故A错误;
B、将蜡烛从图示位置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会变大,故B正确;
C、将蜡烛放在10cm刻度处,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个远视镜片,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光屏要左移,故D错误。
故选:B。
7.如图是一定质量水的体积与温度关系变化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C.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答案】B。
【解答】解:A、由图可知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故A错误;
B、由图可知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温度升高,液体密度先变大后变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8.2022年春节前,小明家新添置了一款冰箱,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冰箱的高度为( )
A.18mm B.18cm C.18dm D.18m
【答案】C。
【解答】解:A、小明的身高约160cm。由图知,冰箱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所以在180cm=18dm左右。
故选:C。
9.如图是实验室用的显微镜,关于这种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光镜实际上是凸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图中A点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
C.图中A点一定位于物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D.目镜能够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解答】解:A、显微镜的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凹面镜的作用可以会聚光线,故A错误;
B、C、D、显微镜由两组透镜组成: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幻灯机,物体在距物镜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由此可知图中A点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且经过目镜所成的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10.甲、乙两小车运动速度之比为3:2,运动路程之比为1:2,则甲、乙运动时间之比为( )
A.3:4 B.3:1 C.1:4 D.1:3
【答案】D。
【解答】解:根据t=可知甲、乙运动时间之比:==×=×=。
故选D。
11.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0~60s过程中( )
A.两小车在40s时相遇 B.0s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
C.40s时,小车b在小车a的后方 D.由图像可知va>vb
【答案】C。
【解答】解:AC.由v﹣t图象可知,a在0﹣20s内的图像与b在20﹣40s内的图像相同,则运动的路程相同;a在20﹣4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2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小车在40s时运动的路程不相同,a的路程要大一些,小车b在小车a的后方,故A错误,C正确;
B.由v﹣t图象可知,在0﹣40s内(不含40s),a车的速度大于b车(且a车在前方),则a、b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而40s以后,b车的速度大于a车,则a、b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可知40s时(速度相等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故B错误;
D.由图可知,40s时b车的速度与a车速度相同,b做加速运动,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40s后b车的速度比a车快,故D错误。
故选:C。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D.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答案】B。
【解答】解:
A、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音调的高低,物体振动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故A正确;
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B。
13.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
①ρ1>ρ2=ρ3>ρ4; ②ρ1<ρ2=ρ3<ρ4; ③m1<m2<m3=m4; ④V1<V2<V3=V4。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答案】B。
【解答】解:分析图象可知:V4<V2<V3=V1,m1<m2<m3=m4,故③正确,④错误;
下图中,分别连接O点与1点、O点与2、3两点和O点与4点并延长,得到四种固体的m﹣V图象,其中2、3两点在同一射线上,
则第2种、第3种固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即密度相等,ρ2=ρ3﹣﹣﹣﹣﹣﹣﹣﹣﹣Ⅰ,
而3、4固体的质量相同,因V4<V3,根据ρ=可知ρ4>ρ3,﹣﹣﹣﹣﹣﹣﹣﹣﹣﹣﹣Ⅱ;
而1、3固体的体积相同,因m3>m1,根据ρ=可知ρ3>ρ1,﹣﹣﹣﹣﹣﹣﹣﹣﹣Ⅲ
由Ⅰ、Ⅱ、Ⅲ可知:ρ4>ρ2=ρ3>ρ1,即ρ1<ρ2=ρ3<ρ4;
故②正确,①错误。
故选:B。
14.下列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是为了探究音调的高低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障碍物的距离
C.丙图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D.丁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答案】C。
【解答】解:A、图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故B错误;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C正确;
D、丁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5.根据如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小红得出四个结论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水
1×103
酱油
1.15×103
冰
0.9×103
铁
7.9×103
酒精
0.8×103
铜
8.9×103
水银
13.6×103
空气
1.29
A.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她的体积大约50dm3
B.一间教室里的空气的质量约为200kg
C.一捆质量是15.8kg的铁丝,横截面积是5mm2,铁丝的长度为40m
D.—只瓶子刚好能装800g的水,则这具瓶子能装下800g的酱油
【答案】C。
【解答】解: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密度在1.0×103kg/m3左右,由ρ=可得,人体积大约为V===0.05m3=50dm3,故A正确;
B、空气的密度在1.29kg/m3左右。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7m、6.5m、3.5m左右,教室中空气的质量在m=ρ空气V空气=1.29kg/m3×7m×6.5m×3.5m=205kg左右,接近200kg,故B正确;
C、由ρ=可得,这捆铁丝的体积:V铁===2×10﹣3m3,
这捆铁丝的长度:L===400m,故C错误;
D、刚好能装800g水的瓶子,根据公式ρ=可得m=ρV,可知当质量相同时,只能装下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比水密度小的液体,体积大于水的体积,不能装下;
酱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能装下800g的酱油,故D正确。
故选:C。
16.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同时开始沿直线做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6秒后两车相距10米,则( )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0﹣6s时间范围内两车一定会相遇
C.M、N两点相距可能为100米
D.若M、N两点相距10米,则两车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答案】D。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当甲车和乙车都行驶80m的路程时,甲车的行驶时间是8s,乙车的行驶时间是12s,由于甲所用时间小于乙的时间,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
BCD、由图象可知,当时间都为6s时,甲运动的距离为60m,乙运动的距离为40m,6秒后两车相距10m,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60m﹣40m﹣10m=10m,即出发前乙应在甲前方10m处,6s时甲在乙前方10m,运动过程中两车一定相遇;
或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60m﹣40m+10m=30m,即出发前乙应在甲前方30m处,6s时甲在乙后方10m,运动过程中两车不相遇;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6s时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为100m,此时两车相距10m,若两车未相遇,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100m+10m=110m,若两车相遇,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100m﹣10m=90m。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不同乐器可以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但发声原理都是由于物体 振动 产生的。我们能明显的区分出二胡和笛子,主要是因为发出的 音色 不同。(“音色、音调、响度”)
【答案】振动;音色。
【解答】解: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由于二胡和笛子振动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所以主要是通过音色来进行辨别。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18.图(a)所示,用刻度尺A和B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物体的长度更合理的应该是 2.35 cm。图(b)中秒表的读数为 337.5 。
【答案】2.35;337.5。
【解答】解:由图a可知,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较小,应选取分度值较小的刻度尺,故选用A刻度尺更合理;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35cm对齐,则物体的长度为2.35cm;
图b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即:337.5s。
故答案为:2.35;337.5。
19.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七色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 色散 ;白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电视遥控器用 ① (选填“①”、“②”或“③”)区域内的光来遥控电视机的。
【答案】色散;①。
【解答】解: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会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即①区是红外线,红外线能遥控电视机。
故答案为:色散;①。
20.用手机拍照时,景物通过手机镜头在感光芯片上成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如果想扩大照片的取景范围,可将手机镜头往 后缩 (选填“前伸”或“后缩”)。
【答案】倒立;后缩。
【解答】解:景物通过手机镜头在感光芯片上成 倒立、缩小的像,如果想扩大照片的取景范围,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可将手机镜头往后缩。
故答案为:倒立;后缩。
21.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第2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2 m/s,5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2.8 m/s。
【答案】2;2.8。
【解答】解:由v﹣t图像可知,0~3s内,物体的速度为2m/s不变,故第2时物体的速度是2m/s;3~6s内,物体的速度为4m/s。
5s内总路程成s=2m/s×3s+4m/s×2s=14m,
5s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2;2.8。
22.小明使用托盘天平以及质量为40g的空烧杯测未知溶液的密度,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 向右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天平最终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溶液质量为 22 g。
【答案】向右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22。
【解答】解:(1)由图可知,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但没到最左侧,说明物体还是略重,此时应向右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2)由图乙可知,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2g,则m总=50g+10g+2g=62g,溶液的质量m溶液=m总﹣m杯=62g﹣40g=22g。
故答案为:向右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22。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23.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反射光线恰好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请画出:
(1)点光源S。
(2)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
(3)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答】解:(1)作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S的位置;
(2)连接S与入射点O,则SO为光线OA的入射光线;
(3)由图可知,光线O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该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
24.如图所示,物体AB在平面镜上方,一束由B发出的光入射到平面镜表面O点。
(1)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画出入射光线B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解答】解:(1)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因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
所以入射角为90°﹣40°=5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50°,
首先过入射点O画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如图所示:
25.蜜蜂飞过我们身旁的时候,常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嗡嗡声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解答】答:蜜蜂飞过来时我们听到嗡嗡声,是由于翅膀振动发出了声音。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26.暑假期间,小赵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想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怎样变化,于是他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错误 ,理由是: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时间 ;
(3)实验中全程s1的平均速度v1,上半程s2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三者间的大小关系是
v2<v1<v3 ;
(4)图2中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C ;
(5)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车停下后小赵愣了一下才开始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 偏小 (选填“偏大”、“一样”或“偏小”)。
【答案】(1)v=;(2)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时间;(3)v2<v1<v3;(4)C;(5)偏小。
【解答】解:(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v=;
(2)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时间,因此测得的平均速度也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所以他的做法是错误的;
(3)由于小车从斜面上下滑到底端的过程做加速运动,因此速度之间的关系是v2<v1<v3;
(4)A和B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表示小车做加速运动,因此能正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C;
(5)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车停下后小赵愣了一下才开始按下秒表停止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
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
故答案为:(1)v=;(2)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时间;(3)v2<v1<v3;(4)C;(5)偏小。
27.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薄 (选填“厚/薄”)玻璃板进行实验;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前侧 (选填“前侧/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
(2)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竖直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小段距离,两块玻璃板仍然在原来平面内,则蜡烛通过左右两块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 ③ (填序号);
①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②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③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3)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的像 竖直向下 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竖直向下)。
【答案】(1)薄;前侧;等效替代法;(2)③;(3)竖直向下。
【解答】解:(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所以实验时应选较薄的玻璃板;
在玻璃板前放置蜡烛A,将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始终在玻璃板前侧,即蜡烛A的一侧观察,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始终如此.由此可以确定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里利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像点与物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只有一个像的位置。每个平面镜都成一个完整的像,但这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应选③;
(3)当蜡烛A沿着桌面向左做直线运动时,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顺序与现实中的恰好相反,且关于镜面对称,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做竖直向下运动。
故答案为:(1)薄;前侧;等效替代法;(2)③;(3)竖直向下。
28.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读数是 96 ℃,铁架台的作用是 支撑固定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B 图(选填“A”或“B”);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98 ℃;
(3)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 持续吸热 , 温度不变 ;
(4)该实验所在地的气压 低于 标准大气压。
【答案】(1)96;支撑固定;B;(2)98;(3)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低于。
【解答】解:(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图甲中温度计读数是96℃,铁架台的作用是支撑固定;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在沸腾时,气泡内不断产生水蒸气,气泡上升变大,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B图。
(2)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98℃。
(3)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4)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该实验所在地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1)96;支撑固定;B;(2)98;(3)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低于。
五、计算题(共3小题,共29分)
29.(2021秋•宜春期末)依依面对远处的山崖喊话,经过2s听到回声,通过计算求出山崖与她之间的距离?(在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解答】解: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
t=×2s=1s,
由v=得,山崖与人之间的距离:
s=vt=340m/s×1s=340m。
答:山崖与人之间的距离为340m。
30.甲车以60km/h的平均速度由A地出发行驶到B地,用时2h。乙车与甲车行驶同样路线用1.5h从A地到达B地,在B地休息0.5h后,以80km/h的平均速度从B地出发,2h后到达C地。求:
(1)从A地到B地,甲车行驶的距离;
(2)从A地到C地,乙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v=可知,从A地到B地,甲车行驶的距离:s甲=v甲t甲=60km/h×2h=120km;
(2)由v=可知,乙车从B地到C地的行驶路程:sBC=v′t′=80km/h×2h=160km,
从A地到C地的总路程:s=sBC+sAB=160km+120km=280km,
从A地到C地乙车所用的总时间:t=1.5h+0.5h+2h=4h,
从A地到C地,乙车的平均速度:v===70km/h。
答:(1)从A地到B地,甲车行驶的距离为120km;
(2)从A地到C地,乙车的平均速度为70km/h。
31.小明看见爷爷经常拿着两个铁球在手里转来转去。他想知道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于是他用家里的电子秤和杯子,做了以下实验来判断。他在一个能够将铁球浸没的杯子里装满水,用电子秤测出水和杯子的总质量m1为1.6kg,再测出这个铁球的质量m为0.79kg,然后将这个铁球轻轻地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直到完全浸没,待水溢出后,测得铁球、剩余水和杯子的总质量m2为2.24kg(ρ铁=7.9×103kg/m3)。
(1)请你通过计算判断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无计算过程直接写结果的不能给分)
(2)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
(3)如果把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铁球的总质量为0.83k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1)溢出水的质量:
m溢=m1+m﹣m2=1.6kg+0.79kg﹣2.24kg=0.15kg,
由ρ=可得溢出水的体积:
V溢===1.5×10﹣4m3,
由于铁球是浸没杯子里,所以铁球的体积V=V溢=1.5×10﹣4m3,
铁球中铁的体积:
V铁===1.0×10﹣4m3,
由此可知,V铁<V,因此铁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铁=1.5×10﹣4m3﹣1.0×10﹣4m3=5.0×10﹣5m3;
(3)如果把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液体的质量为:
m液=m总﹣m=0.83kg﹣0.79kg=0.04kg,
液体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V液=V空=5.0×10﹣5m3,
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ρ液===0.8×103kg/m3。
答:(1)铁球是空心的,判断依据见解答;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5×10﹣5m3;
(3)这种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八年级物理 (广西专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解析版docx、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考试版docx、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答题卡A4广西专用docx、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答题卡A4广西专用pdf、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九年级物理(广西专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九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解析版docx、九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考试版docx、九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答题卡A4广西专用docx、九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答题卡A4广西专用pdf、九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广西北部湾专用),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解析版北部湾专用docx、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原卷版北部湾专用docx、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答题卡北部湾专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