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全国甲卷专用)
展开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全国甲卷专用)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2.A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这样消费久而久之就可以有效地使物欲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偷换概念,不是“这样消费”,而是“这一消费上的收敛趋势……”。
B.“对节已亦节人的小人则难以产生多少影响”表述不当,原文说“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意思是小人寡欲则能小心谨慎、节约用度,从而远离罪恶,使家境富裕。
D.因果不成立。原文说“对劳动果实的爱惜中,包含着理解、认可和尊重”,并非因果关系。退一步说,纵然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因也不是后果的全部原因,故因果关系不能成立。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文章先提出论点”错误,文章没有先提出论点,而是先强调俭德的价值意义,然后从三个层面来论述俭德的意蕴。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俭德的最低标准就是不浪费,其实质是对劳动果实的爱惜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C.描写男女各司其职的劳动场面,不能印证关于俭德最低标准的实质的体现。
故选C。
4.C 5.B 6.(1)要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常怀敬畏之心;
(2)学会从不同角度(科学、文化、哲学、艺术等)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3)在生活实践中,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自然、感悟生命,汲取生命力量。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
A.“唯一精准坐标”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我们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个很精准的坐标”,没有说到“唯一”。
B.“采自各物候所在节气中不同的自然事物”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二“艺术家春天采集甘露,夏天收集雨水,秋天将风沙与颜料混合,冬天取用晴雪”是分季节说明,而不是说“采自各物候所在节气中不同的自然事物”。
D.“与西方文化认识世界的角度不同”错误,无中生有,文章没有阐述与西方文化认识世界的角度不同。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白露时分”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三“大火西流又立秋,凉风至透内房幽;一庭白露微微降,几个寒蝉鸣树头”中“白露”指秋天的露水,不指节气名称,所以,此项所写应是立秋时分的物候。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材料二“内因则是博大精深的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精神源头,也是生命能量的一种体现”“她对这一文化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观察和思考并时刻保持着恭敬之心”概括出:要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常怀敬畏之心。
结合“它是一套大科学。而不是一个古老的已经失去现实价值的东西”“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大思维、大科学,是中华民族认识宇宙变化的系统思维的体现”“它蕴含了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命观”概括出:学会从不同角度(科学、文化、哲学、艺术等)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结合“作者希望当今忙碌的年轻人能把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作为切入点,更好地感悟自然、感悟生命,获取奋斗力量”概括出:在生活实践中,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自然、感悟生命,汲取生命力量。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C.“文章语言明快而有表现力”理解有误, 本文的语言并不明快,而是蕴藉舒缓,抒情浓郁,引人深思。故选C。
8.【答案】①句:作者对卑微、无力的稻子充满同情;人要懂得感恩,懂得换位思考,才能敬畏生命。
②句:顺着禾茬,“我”找到了回家的路,无比喜悦,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万物都有它独特的存在形式和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文中两个画线句子品味作者想要传递的“情”和“理”。“理”应该从文句蕴含的含义入手;“情”应该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入手。
第一处,①“我是吃稻米的,吃下去的稻米已经成了我的一部分”,这个文句是文章第四段的段尾句,“我是吃稻米的”含义可依据它前面的文句“稻子这种从泥地里长来的东西是多么卑微,多么柔软无力”分析可知,作者认为,“于人类而言,稻米是不可或缺的,也可以‘说吃稻米’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但同时,稻米又是多么卑微,多么柔软无力”;“吃下去的稻米已经成了我的一部分”,作者是说,“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稻米之中。无处不在的稻米,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这两个文句表达了作者“对卑微、无力的稻子充满温情、怜悯;同是告诫现代人不要忘记自己是‘吃稻米长大的’,要懂得感恩粮食,人和稻米密不可分,懂得换位思考,才能敬畏大地的生命”。
第二处,②“我明白了:踩着禾茬,就可以一直走到家门口”这个文句依旧是文段的段尾句,作者回忆收割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我”在茫然无措的时候,居然顺着“禾茬”,找到了回家的路,故作者对“禾茬”是感激的,感恩的;它好比是给人指明方向的一盏灯,故“禾茬”不再是“卑微、被轻视”的无用之物,它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都有它独特的存在形式和价值。
9.【答案】传统方式下:干净明亮有干香;有使用价值,有尊严;
现代方式下:“没头没脑”,失去名分,失去价值;任人宰割,毫无尊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中写了两种不同收割方式下的‘稻草’,它们有何不同”?首先,从整体上看,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1)文章的一至四段写现代方式下的稻草:“稻草傻傻地站在那里”“摸不着头脑”“月亮打这里过,怎么都找不到一处又软又白的草垛,好让它的光躺在上面”,轰鸣的机器对稻草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稻草存在的价值,使之失去应有的尊严。作者认为机器切断了人与稻草之间的联系,对稻草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感情。
(2)人工收割方式(传统方式下)的稻草:在原文第七至结尾段: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稻草与自然万物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对待稻草方式进行对比,从稻草身上,我们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稻草干净、快乐、明亮、有自己的体香(月光喜欢躺一躺);有使用价值(牛儿可以反刍),“稻草”和万物一样,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1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根据语境作出相应调整。可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曰”“也”“于是”“为”“即”等。 “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是判断句,中间应该断开,排除D;“也”后面应该断开,排除A;“万家烟火”是固定词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
11.【答案】D
【解析】D项,杳的含义相同。
12.【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这类题,需学生仔细阅读,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深入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征,然后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进入山中六七里路”错误,原文“未至山六七里”。故选B。
13.【答案】(1)来到山中,眼见两旁松树成荫,挤夹着山路,凄冷的松涛在山谷中怒吼着,风沿着陡峭的崖壁吹下,一片沙沙的声音。
(2)于是我们同寺庙里的和尚一起去观赏景阳钟,那钟规模小而且声音也不嘹亮悠长,难怪它不能长久的放在景阳楼中。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应当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把握文言句子里面的重点词汇和特殊句式。关键词:(1)句中,“至”“下”“飒”。(2)句中,“因”“不能”。
14.【答案】C
【解析】文中无因“喜悦”而“醉酒”之意。
15.【答案】上阕,心情喜悦;下阕,内心忧虑。作者内心喜悦,是因为看到久旱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内心忧虑,对百姓的关切,是因为看到一位老人要用没有成熟的青麦充饥,看到了春旱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表现了词人的爱民之意,对百姓的关切之心。
【解析】根据上下阕内容进行对比。
16.【答案】(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7.(4分)
【答案示例】①字里行间②呕心沥血③一视同仁④娓娓道来
18.(4分)【答案】她决心以知识改变山村孩子的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大山深处更多的孩子沐浴在文化教育恩泽之中。
【解析】本句有三处错误。第一处:“她决心知识改变山村孩子的命运”一句中,缺少必要的介词搭配,应改为“她决心以知识改变山村孩子的命运”或“她决心用知识改变山村孩子的命运”;第二处:动宾搭配不当,“隔离……传递”应改为“阻断……传递”或“隔断……传递”;第三处:多重定语语序不当,“更多”是用来修饰“孩子”的,所以应改为“大山深处的更多孩子”。
19.C 【解析】文中“真金白银”指张桂梅可贵的精神品质,是在具体语境中赋予的特殊含义。A项引号表特定称谓,B项引号表引用,D项引号表着重强调。只有C项表示特殊含义,“厚障壁”在语境中指父子间因不理解而造成的隔阂。
20.①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
②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
③读者就容易被感染
21.A A项“落红”是借代。其它三项都是比喻。
22.【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本题在写作的时候要理解材料的意思,有针对性分析,准确把握。
参考立意:
可联系①②谈辩证地看待孝道,实施孝行。讲求适度原则,如果对事情没有客观、公正、合理地评断,只一味迎合父母,很有可能导致愚孝。
可联系①③谈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之道:子女应尊重父母,让他们身心愉悦,不忤逆他们合理的意愿和要求;父母也应该尊重子女,父母应是子女的指导者、协商者,而不是命令者。
可联系①④谈践行古道,言行合一,“乐其心,不违其志”的具体践行,孝在行动。
可联系②③谈所谓“父慈子孝”,先有“父慈”,后有“子孝”。在亲子关系中,如果父母担当的是“指导者协商者”的角色,尊重子女,平等处理亲子关系,那么就更有可能培养出“不谀其亲”的子女。
可联系①④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谈如何践行“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可联系②⑤谈如何理性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在于平时长久的侍奉和陪伴,而不在临终那一刻,他日,他若事业有成,则是对亡父最大的告慰。
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范文】示例:
孝于行
“孝”是一个经典的话题,无论在哪一时期,“孝”都是一个正人君子立身于世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孝”的真正含义不再为人们所知,大部分的80后、90后们只知道努力工作,为父母提供富裕的物质生活就是孝。他们所不知的是每一年的春节,这个全家团圆的时刻,这些盼子女归家的父母们或拄杖门前,或守在团圆饭前默默地等候。有的年青人总会有忙不完的工作,挣不完的工资,家庭似乎就是一种牵绊。
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年青人会在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来临之际透过网络发布祝福信息。也许这真的是真挚的祝福,体现了一份孝心。但是也不能排除作秀的可能性,求赞求转发,这种虚情假意也不可能不存在。况且现今大部分的父母对于网络还是陌生的,对于这些祝福也无法切实感受,所以说靠网络祝福示孝意义并不是很大。
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展示最美最简单的孝呢?
子女的孝心孝行是需要靠行动来展示的。在现实生活中,遗弃老人与虐待父母的事件层出不穷,这种大不孝的行为正在深受社会谴责,而这恰恰说明这个社会上有“孝”这个观念的人是占绝大部分的。孝敬父母,既要敬又要孝,孝于敬都是动词,因此孝敬孝敬并不仅仅是从嘴里讲出就完事的,孝敬需要付诸行动。孝,很简单,抽出时间陪父母唠唠家常,常回家看看就是一种孝。
孝需要实践,更需要理性。不仅是在物质生活中满足父母,还要去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或者说就是在父母面前证明你的存在感。金山银山,不如子女在一旁。这是空巢老人们的心里话,子女们提供了金山银山,验证了他们的孝行,但是母子连心,那两颗心始终是要有所依傍的。都说家是在外游子归来的幸福港湾,心灵的皈依。父母老了,总觉得身边少了什么,努力支撑了一个家庭那么久终于可以有份闲心安定下来了。当这两颗心回归本位,就需要孝来维持了。
孝,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经典例子,郯子鹿乳奉母,二十四孝,“香九龄,能温席”等等例子。他们孝的共同点就是付诸实际行动。孝心和孝行的完美结合,便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史册上写下了一段段的至孝佳话。因此,我们的孝,不在于单纯地表达,而在于实际行动。
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全国甲卷): 这是一份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全国甲卷),文件包含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全国甲卷解析版docx、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全国甲卷考试版docx、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全国甲卷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 这是一份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文件包含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解析版docx、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考试版docx、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全国甲卷): 这是一份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全国甲卷),文件包含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全国甲卷解析版docx、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全国甲卷考试版docx、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全国甲卷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