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572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572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572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考试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5723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考试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5723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考试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57235/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参考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5723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答题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5723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初三化学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文件包含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解析版docx、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考试版docx、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参考答案docx、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扬州专用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Fe-56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出行骑共享单车B.节约纸张,双面打印
C.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D.人走灯灭
【答案】C
【解析】A项,出行骑共享单车,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项,节约纸张,双面打印,能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项,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大森林的砍伐、资源的消耗,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D项,人走灯灭,能节约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C。
2.铁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炼铁 B.铁丝织网 C.钢铁生锈 D.湿法炼铜
【答案】B
【解析】A项,矿石炼铁过程中生成铁等物质,是化学变化;B项,铁丝织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项,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生锈,是化学变化;D项,湿法炼铜过程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是化学变化;故选B。
3.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B.食品包装袋填充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稀有气体可制造电光源
D.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答案】D
【解析】A项,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说法正确;B项,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袋填充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说法正确;C项,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说法正确;D项,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说法错误;故选D。
4.生活中处处需要氧气。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 B.用于医疗急救
C.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可贮存在钢瓶中
【答案】A
【解析】A项,氧气不易溶于水,选项说法错误;B项,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选项说法正确;C项,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选项说法正确;D项,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氧气由气态会变成液体,可贮存在钢瓶中,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5.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1中得到H2 B.水由H2、O2构成
C.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答案】B
【解析】电解水实验结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有八个字简单概括是: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选B。
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C
【解析】A项,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内没有中子,选项A说法错误;B项,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C—12和C—13,选项B说法错误;C项,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选项C说法正确;D项,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C。
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 B.空气 C.黄铜 D.糖水
【答案】A
【解析】A项,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B项,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C项,黄铜是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D项,糖水是由糖和水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故选A。
8.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都可用作消毒剂。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钠属于氧化物
B.二氧化氯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
D.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答案】D
【解析】A项,次氯酸钠(NaClO)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B项,二氧化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每个二氧化氯分子是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C项,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35.5:16≠1:1:1,选项说法错误;D项,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可见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小,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9.“安全重于泰山”。以下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项,图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可以张贴在“防火”场所,故选项正确;B项,图示表示循环回收标志,不用于张贴在“防火”场所,故选项错误;C项,图示标志是节能标志,不用于张贴在“防火”场所,故选项错误;D项,图示表示节约用水标志,不用于张贴在“防火”场所,故选项错误;故选A。
10.铕(Eu)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冷水反应,应保存在氩气中。铕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u+2H2O═Eu(OH)2↓+H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A项,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B项,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C项,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Eu+2H2O═Eu(OH)2↓+H2↑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D项,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
11.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如图是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铒原子中有68个中子
B.铒的元素符号为Er
C.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D.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g
【答案】B
【解析】A项,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8,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68,故选项说法错误;B项,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铒的元素符号为Er,故选项说法正确;C项,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铒,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项,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g,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2.潜水员戴的呼吸面具中装有过氧化钠(Na2O2),它能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X。则X的化学式是
A.CO B.H2O C.SO2 D.O2
【答案】D
【解析】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4个,碳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X的化学式是O2;故选D。
13.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C.反应中涉及2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C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了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H2OCH4+2O2。A项,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选项说法不正确;B项,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不改变,选项说法不正确;C项,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中涉及CO2、H2O两种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D项,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2,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14.扬州东站随连镇高速铁路已经正式开通。高铁钢轨制造使用的是含锰钢,轨道铺设时每段钢轨的长度达1~2千米,从而大幅减少了轨道接口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化学变化
B.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铁的合金
C.在钢轨接口处涂上油或扣上帽,可以防止接口锈蚀
D.钢轨制造时加入锰是为了增大硬度、增强韧性
【答案】A
【解析】A项,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项,钢是铁的合金,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铁的合金,故选项说法正确;C项,在钢轨接口处涂上油或扣上帽,能隔绝氧气和水,可以防止接口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D项,钢轨制造时加入锰,能增大硬度、增强韧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15.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都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D.在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答案】C
【解析】A项,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使a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使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故A说法不正确;B项,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溶解度相同,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若溶液不饱和,无法比较。故B说法不正确;C项,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b>c,由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知,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故C说法正确;D项,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质量为:50g+25g=75g,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
16.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楼起火,迅速坐电梯逃生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D.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
【答案】D
【解析】A项,火灾易造成停电,乘电梯逃生可能会被困于电梯中,所以高楼起火,不能坐电梯逃生,故A错误;B项,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而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B错误;C项,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空气流动而带走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C错误;D项,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容易缓慢氧化引起自燃,所以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故D正确;故选D。
17.为了快速、安全地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向试管中加锌粒
C. 读取液体体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A
【解析】A项,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操作正确;B项,往试管内加锌粒时,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试管;故错误;C项,量筒内的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中是俯视读数,操作错误;D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应加少量的水或沙子,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
18.归纳是重要的学习技能,下列为某同学的归纳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A.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变大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隔绝氧气、移走可燃物或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D.厨房使用过的铁质菜刀需及时洗净擦干,这样能有效减缓或防止锈蚀
【答案】D
【解析】A项,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选项说法错误;B项,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不能剧烈燃烧,选项说法错误;C项,可以采用降温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一般不能人为改变,选项说法错误;D项,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因此厨房使用过的铁质菜刀需及时洗净擦干,这样能有效减缓或防止锈蚀,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9.某电镀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CuSO4、FeSO4和ZnSO4三种溶质,为减少水污染并节约成本,回收硫酸锌、金属铁和铜,设计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程中四步操作都是过滤
B.滤液b中加适量X有气体产生
C.实验方案中X是Zn,Y是CuSO4溶液
D.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等于原废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案】B
【解析】污水中加入过量的X,经过操作①可以得到固体a和滤液c,滤液c经过操作④可以得到硫酸锌,所以滤液c中的溶质是硫酸锌,X是锌,操作①是过滤,固体a中含有锌、铁、铜,过程②中加入硫酸铜,可以得到铜和硫酸锌、硫酸亚铁,所以b中含有硫酸锌、硫酸亚铁,再加入适量的X可以得到硫酸锌和铁。
A项,操作④是蒸发,故A错误;B项,加入的Y硫酸是过量的,所以滤液b中加适量X的反应是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有气体产生,故B正确;C项,通过推导可知,实验方案中X是Zn,Y是硫酸,故C错误;D项,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大于原废液中溶质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B。
20.利用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各图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B.图2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
C.图3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
D.图4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发生了反应
【答案】B
【解析】A项,图1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有空气逸出,因此进入的是水多,使测定结果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项,图2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项,图3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也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项,图4通入二氧化碳后,碳酸钠溶液被压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发生了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该装置有一不足之处,应怎样改进: 。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 (填“m”或“n”)端进入。
(5)E装置试管中的现象是 。F装置是将E装置实验后的试管加热,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 (填字母)。
A.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
B.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C.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D.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
【答案】(1)锥形瓶
(2)A;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2H2O2 MnO2 2H2O+O2 ↑(2分)
(4)m
(5)溶液变红色;H2CO3 ∆ CO2↑+H2O(2分)
(6)D
【解析】(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A,该装置有一不足之处,即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改进方法: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填:A;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2H2O+O2 ↑。故填:2H2O2 MnO2 2H2O+O2 ↑。
(4)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m端进入。故填:m。
(5)E装置试管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F装置是将E装置实验后的试管加热,此时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 ∆ CO2↑+H2O。故填:溶液变红色;H2CO3 ∆ CO2↑+H2O。
(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不需要考虑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故填:D。
22.(10分)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0.0000319%,通常这部分碳是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大气、海洋、地表生物、火山爆发等)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正是这部分碳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以下问题:
(1)“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 ,为什么? 。
(2)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 ,你的证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碳循环中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烧,若每个家庭每天平均消耗甲烷0.32kg,按三亿个家庭计算,每天向大气中排放 kg二氧化碳(假设甲烷完全燃烧)。
②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烧,是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为解决能源需求跟气候变暖之间的矛盾,有学者建议:用沼气替代天然气,这样就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 。
③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填“增加”“减少”“不影响”):方法一 ;方法二 。
【答案】(1)不同;前者指碳元素,后者指二氧化碳
(2)不正确;C+O2 点燃 CO2(2分)
(3)①2.64亿(2分)
②沼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循环,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减少;不影响。
【解析】(1)“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其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填:不同;前者指碳元素,后者指二氧化碳;
(2)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碳参加反应,如:C+O2 点燃 CO2,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填:不正确;C+O2 点燃 CO2;
(3)①每个家庭每天燃烧的甲烷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为
CH4~CO2
16 44
0.32kg 0.88kg
3亿个家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亿×0.88kg=2.64亿千克,故填:2.64亿;
②沼气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沼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填:沼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循环,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方法一、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减少;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甲醇燃烧又生成二氧化碳,根据碳元素守恒,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变;故填:减少;不影响。
23.(10分)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也是重要的资源。
(1)实验室用NaCl固体配制50g 15% NaCl溶液。
①使用托盘天平称取 g NaCl固体。
②溶解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简、胶头滴管和 (填仪器名称)。
(2)大多数天然淡水需要经过处理方可直接饮用。
①工厂锅炉长期使用会形成水垢,可用盐酸去除。写出水垢中Mg2(OH)2CO3溶于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某家用净水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是 (填“过滤”或“蒸馏”)。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 性。
(3)扬州积极推进水环境整治,建设“秀美瘦西湖,文明新扬州”。
①环保部门对水质进行长期监测,将水质从“优”到“劣”分为I~V类。由如图可知,近年来扬州市Ⅱ~Ⅲ类优良水质百分比明显呈 (填“上升”或“下降”)趋势。由此推断,扬州市主要水域的水质在 (填“变好”或“变差”)。
②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夜间排放工业污水 B.清理污染河道的淤泥 C.关停或整改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
(4)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会使水面上藻类物质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某藻类含化学式为C106H263O106N16P的物质,则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答案】(1)①7.5 ②玻璃棒
(2)①Mg2(OH)2CO3+4HCl=2MgCl2+3H2O+CO2↑(2分) ②过滤;吸附
(3)①上升;变好 ②BC
(4)氮、磷
【解析】(1)①配制50g15% NaCl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为:50g×15%=7.5g;故填:7.5;
②溶解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简、胶头滴管和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2)①Mg2(OH)2CO3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OH)2CO3+4HCl=2MgCl2+3H2O+CO2↑;故填:Mg2(OH)2CO3+4HCl=2MgCl2+3H2O+CO2↑;
②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是过滤。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故填:过滤;吸附;
(3)①环保部门对水质进行长期监测,将水质从“优”到“劣”分为I~V类。由如图可知,近年来扬州市Ⅱ~Ⅲ类优良水质百分比明显呈上升趋势。由此推断,扬州市主要水域的水质在变好;故填:上升;变好;
②产生这种水质好转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是清理污染河道的淤泥、关停或整改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而夜间排放工业污水会造成水质恶化;故填:BC;
(4)根据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一旦植物缺氮,具体表现就是叶片退绿,颜色越来越淡,植物生长弱小,抗病虫力差。磷是植物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从它的作用效果来看,主要是增强植物的抗性(如:抗寒能力),促进根的生长等。可推断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氮和磷;故填:氮、磷。
24.(9分)在钢铁工业推进碳减排、碳捕集的过程中,化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1)“焦炭炼钢”是先将铁精矿(Fe2O3)和焦炭同时加入高炉,鼓入热空气,充分反应后得生铁,再将生铁转移至炼钢炉中炼制得钢。
①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 夺取了Fe2O3里的氧,将铁还原出来。
②某钢铁厂每年需要向高炉中加入120万吨的焦炭,若加入的焦炭全部转化为CO2,则该钢铁厂每年排放CO2的质量为 万吨。
(2)为了实现CO2的捕集利用,我国研制出一种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含NaFe3O4),能将CO2转化为汽油,转化步骤如下:
①步骤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另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得汽油中含有C、H两种元素
b.NaFe3O4中O为-2价,Fe为+3价
c.上述转化不仅有利于CO2减排,还可以减轻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
(3)一种以“氢能炼钢”替代“焦炭炼钢”的工艺流程如右图所示。
①高温下,用H2炼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跟“焦炭炼钢”工艺相比,“氢能炼钢”的主要优点有 。
③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说明向炼钢炉中加入废钢的目的: 。
【答案】(1)①CO ②440(2分)
(2)①H2O ②b
(3)①3H2+Fe2O3 ∆ 2Fe +3H2O(2分) ②不排放CO2、无污染③调节钢中的含碳量
【解析】(1)①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利用CO的还原性将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即利用CO的还原性夺取氧化铁中的氧,从而得到铁单质。
②设120万吨焦炭完全转化后生成CO2的质量为x,根据碳元素守恒,可得如下关系:
C ~ CO2
12 44
120万吨 x
x=440万吨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即水(H2O)。
②根据转化流程,汽油是由(CH2)n转化而成的,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可知汽油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a正确;如果氧为-2价,铁为+3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钠只有+1价,则有(+1)+(+3)×3+(-2)×4=+2≠0,不符合化合价原则,故b错误;通过捕集利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变废为宝,还可以缓解人类对化石能源的紧张需求,c正确。
(3)①“氢能炼钢”的原理是用还原剂氢气代替焦炭或CO,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化学方程式为3H2+Fe2O3 ∆ 2Fe +3H2O。
②由工艺流程图可知,“氢能炼钢”只产生产品铁和水蒸气,不产生CO2等其他废物,更环保。
③钢的铁的含碳合金,因为“氢能炼铁”的原料中不含碳元素,故需要加入废钢不纯碳元素,调节产品钢中的含碳量。
25.(12分)学习兴趣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常温常压,氢气密度是dg/mL。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图1实验,现象如表1。
(1)对比A、B、C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
(2)对比A、D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与 有关。
(3)铁锈蚀后应及时除锈的原因是 。写出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二: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小组设计了图2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g铁粉和2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
(4)据图3,t2时刻后反应并未停止温度却开始降低,原因是 。
(5)据图4,对比AB段和BC段说明 ,分析t3时刻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 。
实验三:测定铁锈含量
将实验二烧瓶中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mg固体,连接图5装置,检查气密性,加入固体与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
(6)完全反应后,常温常压下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VmL,则该固体中铁锈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7)该实验条件下测得铁锈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 ,解决方法是 。
【反思与评价】
(8)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铁锈蚀明显更快的原因是 。
【答案】(1)水、氧气
(2)氯化钠
(3)铁锈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会加快铁的锈蚀;Fe2O3+6HCl=2FeCl3+3H2O(2分)
(4)铁生锈放出的热量小于装置散失的热量
(5)加NaCl溶液前,锈蚀较慢;铁锈蚀消耗氧气,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6)×100%
(7)氢气未干燥;在乙、丙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从而减小误差
(8)由于使用了铁粉和加入碳粉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从A、B、C三个试管的实验条件可以看出,A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B只与水接触,C只与氧气接触,根据一周后的现象,A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B、C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根据控制变量法,A、D两个试管中气体条件相同,但A中是无氧蒸馏水,D中是无氧蒸馏水配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因此对比A、D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与氯化钠有关;
(3)铁锈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会加快铁的锈蚀,因此铁锈蚀后应及时除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4)铁生锈是缓慢氧化,释放热量,t2时刻后反应并未停止,但生锈速度减慢,因此放出的热量少,装置散失热量快,导致温度开始降低;
(5)从图4中可以看出,AB段生锈慢,BC段生锈速度加快,因此对比AB段和BC段说明加NaCl溶液前,锈蚀较慢;铁锈蚀消耗氧气,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使瓶内的压强突然增大,因此t3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铁锈蚀消耗氧气,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6)生成氢气的质量为:vmL×dg/mL=vdg
设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x vdg
=
x=28vdg
该固体中铁锈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100%;
(7)该实验的原理是甲装置中生成的氢气通过乙装置后排到注射器中,从而测得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氢气未干燥,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大,则计算所得铁的质量增大,铁锈的质量减小,因此该实验条件下测得铁锈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氢气未干燥;解决方法是在乙、丙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从而减小误差;
(8)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铁锈蚀明显更快的原因是由于使用了铁粉和加入碳粉。
26.(9分)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某兴趣小组打算用如图所示的整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 g。
(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依据是 。
(3)为测定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35g该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H2O逸出):
请回答:
①反应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 g。
②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1000
(2)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即可分解产生氧气
(3)①4.80
②29.1%
【解析】(1)需要水的质量:500g×30%÷10%﹣500g=1000g。故填:1000。
(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依据是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即可分解产生氧气。故填: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即可分解产生氧气。
(3)①反应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340.00g﹣335.20g=4.80g。故填:4.80。
②设该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MnO22H2O+O2↑
68 32
x 4.80g
=,x=10.2g
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9.1%,
答: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9.1%。
试管
一周后现象
A
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
B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C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D
铁钉表面有较厚铁锈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340.00
338.78
335.64
335.28
335.20
335.20
335.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长沙专用),文件包含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长沙专用解析版docx、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长沙专用考试版docx、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长沙专用参考答案docx、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长沙专用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深圳专用),文件包含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深圳专用解析版docx、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深圳专用考试版docx、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深圳专用参考答案docx、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深圳专用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济南专用),文件包含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济南专用解析版docx、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济南专用原卷版docx、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济南专用参考答案docx、化学-2022届初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济南专用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