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74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74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74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O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上)高2024级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如图①中表示的山脉是( )A. 阿尔泰山B 昆仑山C. 喜马拉雅山D. 天山【答案】D【解析】【详解】图为“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地形简图,新疆从北向南的地形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北侧的①山脉是天山山脉。故选D。2. 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及其主要山脉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A. 图①中的山脉是巫山,图②中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B. 图②中部为天山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C. 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D. 图①中山脉是我国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山脉的分布特征。【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山脉的分布特征。读图可知,图①中的山脉是巫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均为昆仑山,A对。图②中部为天山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阴山,B错。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昆仑山,C错。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图①中山脉是巫山,D错。故选A。垛田是由当地农民每年春季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堆积而成的高出水面一米乃至数米的台状高地(如下图右侧)。下图左侧中甲地是我国著名的垛田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与当地水田农业相比,发展垛田农业的优势是( )A. 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高B. 陆路交通便利,耕作方便C. 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D. 热量丰富,生长期长4. 甲地区农民选择春季清淤、堆积垛田的自然原因是( )A. 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B. 伏旱天气,晴朗天气较多C. 梅雨季节,河道淤积严重D. 台风多发,清淤利于抗洪【答案】3. C 4. A【解析】【3题详解】读右图可知,垛田被水域划分成一块一块的,A错。当地水域面积大,交通运输工具为小船,水运便利,B错。读文字材料可知,垛田为“高出水面1米乃至数米的台状高地”,故C对。因是与当地水田农业相比,故热量、生长期相同,D错。【4题详解】甲地区春季还未受到锋面雨带影响,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利于清淤,选A。伏旱多为7月、梅雨多为6月、台风多为夏秋季节,故B、C、D错误。下图表示108°E的地形剖面图与气候要素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 图中①~④条曲线表示地形剖面、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其中表示年平均降水量的曲线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6. 图中乙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 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B. 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答案】5. B 6. 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5题详解】我们先要读图名,图表示“108°E的地形剖面图与气候要素图示意图”,。D错误。我们再来找出气温曲线,③①在地势高的地方低,说明它们是气温曲线,AC错误。②总 体南多北少,在山的南坡大于北坡,此地南坡为迎风坡,所以它表示的是降水量,B正确。【6题详解】从图中曲线可知④起伏最大,是地形剖面,再结合纬度位置可知这是我国的秦岭,它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D正确。秦岭不是其他三个分界线,ABC错误。【考点定位】我国地形、气温、降水量等的分布规律。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1月的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B. 甲乙两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C. 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 D. 甲乙两地都位于季风区8. 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A. 四川盆地,浙闽丘陵 B. 渭河平原,成都平原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藏南谷地,江汉平原9. 两地自然环境不同,造成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形 D. 河流流向【答案】7. D 8. D 9. C【解析】【分析】【7题详解】据图中经纬度判断,甲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乙区域位于江汉平原。甲地海拔高,冬季气温低于乙地,A错误。甲区域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乙区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B错误。乙地受冬夏季风影响大,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C错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甲乙两地都位于季风区,D正确。故选D。【8题详解】据图中经纬度判断,甲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的藏南谷地,乙区域位于江汉平原。D正确。四川盆地位于105°E附近,浙闽丘陵位于120°E附近,渭河平原位于34°N以北,成都平原位于105°E附近,汉水谷地位于110°E附近,黄淮平原位于34°N,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据图中经纬度判断,甲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的藏南谷地,乙区域位于江汉平原。两地自然环境不同,造成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不同,C正确。海陆位置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接近,河流流向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点睛】藏南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大,终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 10. 下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110°E附近有巫山,巫山以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没有山脉阻挡,寒冷空气可以直接影响该地区,气温低;巫山以西为四川盆地,北部有山脉阻挡寒冷气流,气温较高;所以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C正确。两地纬度基本相同,大气环流相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基本相同,ABD错误。故选C。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完成下面小题。11.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 东北流向西南 B. 东南流向西北C. 西南流向东北 D. 西北流向东南12. 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290米 B. 550米 C. 385米 D. 632米【答案】11. B 12. C【解析】【分析】【1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利用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的关系判断河流流向。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和河流流向相反,再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确定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故选B。【1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等高线之间的关系计算两地 相对高度。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理,再结合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确定a为200米,等高距为100米,确定X范围为100-200米之间,b为500米,Y范围为500-600米之间,X、Y的区间值交叉相减即可求出两地相对高度为300-500米之间,结合选项只有C答案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和河流流向相反;求两条等高线间某条闭合等高线内的海拔高度范围,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理。下图为某山地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米。读图,完成下面各题。13. M1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1,M2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2,两者的关系是( )A. P1>P2 B. P1=P2 C. P1<P2 D. 不能确定14. ①地与②地的高差可能是( )A. 90米 B. 100米 C. 200米 D. 300米【答案】13. A 14. C【解析】【13题详解】图示为某山地脊线,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米,M1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1,M2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2,则P1>P2,所以A正确。【14题详解】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米,图示为山脊线,①地与②地的高差范围是(100,252),结合选项可知可能是200米,所以C正确。下图中a是“某区域等高线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米。图中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A. 15米 B. 17米 C. 35米 D. 37米16. 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东南向西北(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17. 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15. C 16. B 17. B【解析】【15题详解】根据相对高差的计算公式:(n-1)d≤h<(n+1)d可以算出(n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瀑布的高差为30米至40米之间,因为图中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米而不是310米,而瀑布在桥梁的上游,因此瀑布的落差应在30米至36米之间,故选C。【16题详解】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的大小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有关,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图中①处与其西北方向的阴影区域都位于310米和32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同时可以看出阴影区域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这两条等高线间距越来越大,这表明沿该方向坡度逐渐减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图中②西侧距离山脊较近,因此公路会出现急转弯,视线会受到阻挡,凸面镜应设置在急转弯处,故B项正确。①③④附近公路状况相对较好,很少有视线受阻的情况,A、C、D项错误。故选B。【点睛】该题考查等高线知识,应牢记于等高线的特点及相关的计算。等高线越密,地形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 n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读大别山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18. 明初时期该地“水草丰旷,遍布茅滩”,是著名的养马基地,当时马厩最有可能位于A. ① B. ② C. ③ D. ④19. “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太阳将要落下,西边的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迷糊间,山坡的茅草都镀上了一片金黄色。”如该文书写于北半球冬日家中,则该同学家的住址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18. B 19. A【解析】【18题详解】根据材料,“水草丰旷,遍布茅滩”说明在明初时期,该地应当为河漫滩平原地区,靠近河流,地势低平且面积较大,读图可知,图中②处靠近河流,海拔较低,且等高线稀疏,应当为古代养马基地,B正确。①处位于山脊,坡度较大,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③位于陡崖附近,距离河流较远,不利于养马,故C错误;④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宜作为马场,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1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文章描述的是该地冬季日落的情景,冬季日落位于西南方向。读图结合等高线分布来看,①处海拔较高,西南方向没有地形阻挡视线,能看到地平线处的太阳,且能看到日落时西侧山坡上茅草镀上一片金黄色的阳光,A对;②处地势较低,而西南方向有山脉阻挡,不会看到地平线日落现象,B错;③位于陡崖下方,地势低,不能看到西南方向的日落,C错;④位于山坡上,西南方有山脊阻挡视线,D错。故选A。【点睛】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①与气候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②与河流水文结合:A、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B、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③与地区规划结合:A、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B、港口应考虑: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C、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D、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E、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A. ④ B. ③ C. ② D. ①21. 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 ①位于西半球 B. ②位于低纬度 C. ③位于大西洋 D. ④位于南温带【答案】20. A 21. C【解析】【分析】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低纬度的范围为0°-30°,中纬度的范围为30°-60°,高纬度的范围为60°-90°;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20题详解】对跖点是地球表面相对地心的对称点。甲地(30°S,45°E)的对跖点是乙地(30°N,135°W)。据图可知,①地经纬度是(20°N,110°E);②地经纬度是(40°S,170°W);③地经纬度是(0°,45°W);④地经纬度是(30°N,135°W)。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A.根据①经纬度(20°N,110°E),判断该点位于东半球,故A错误;B.根据②经纬度(40°,170°W),判断该点位于中纬度,故B错误C根据③的经纬度(0°,45°W),判断位于大西洋,故C正确;D根据④经纬度(30°N135°W),判断该点位于北温带,故D错误故选C读下面两幅经纬网示意图。22. a点在b点的 方向。( )A. 东南 B. 西南C. 东北 D. 西北23. 一架飞机从a地飞到b地,飞行最短方向是( )A. 先向东北飞,后向东南飞B. 先向东南飞,后向东北飞C. 先向西南飞,后向西北飞D. 先向西北飞,后向西南飞【答案】22. A 23. D【解析】【分析】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22题详解】根据图示的自转方向判断,a位于南半球,故其纬度为30°S,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减小,故判断经度为90°W。根据b点所在的纬度为55°N,故判断中心极点为北极点,故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判断b的经度为140°E。据此判断从南北方向上看,a点在b点的南方;从东西方向看,从b点看a点,向西跨经度230°,超过180°,故判断a点在b点的东侧。综合可知,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A正确。故选A。【23题详解】结合上题两地的经纬度位置,最短飞行线路应是过ab的大圆上的劣弧,故经过ab的大圆应略向高纬偏,故从a点到b点先向北再向南运动。从东西方向上看,从a点到b点始终向西运动。综合可知,最短飞行线路方向是先向西北飞,后向西南飞,D正确。故选D。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 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 )A. 天山 B. 昆仑山 C. 秦岭 D. 太行山25. 图中宝鸡、汉中两地植被差异为( )A. 宝鸡为落叶阔叶林,汉中地为常绿阔叶林 B. 宝鸡为荒漠,汉中为常绿阔叶林C. 宝鸡为草原,汉中地为落叶阔叶林 D. 宝鸡为常绿阔叶林,汉中为雨林【答案】24. C 25. A【解析】【24题详解】读图可知,汉江与渭河之间的山脉是秦岭,C正确;天山、昆仑山位于西北的新疆,AB错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东部,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宝鸡位于秦岭以北,是暖温带季风气候,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汉中位于秦岭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常绿阔叶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由于秦岭南北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陕西省泾河北岸。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300余里,灌溉面积4万余顷。2016年底,郑国渠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下图为“郑国渠位置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2)历史上郑国渠为自流灌溉渠,郑国渠流经区域地势特征____。(3)郑国渠河水含沙量____(大或小),其受水区多采用大水漫灌方式,该灌溉方式对灌区土壤的影响是____。【答案】(1)水土流失 (2)西高东低 (3) ①. 大 ②. 增加土壤肥力,缓解土地盐碱化【解析】【分析】本题以郑国渠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区域生态问题、气地势特征、河流水文特征、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小问2详解】历史上郑国渠为自流灌溉渠,水由高处向低处流,而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故郑国渠流经区域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小问3详解】郑国渠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其受水区多采用大水漫灌方式,该灌溉方式对灌区土壤的影响是泥沙沉积多,增加土壤肥力;用淡水淋盐,有利于缓解土壤盐碱化。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1)图中A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地____,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____。(2)B是____山脉,山脉以东的东北平原分布着黑土,黑土土壤肥沃,影响其有机质积累丰畜的自然因素是____。(3)A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沼泽地,简析沼泽湿地的形成因素。【答案】(1) ①. 三江平原 ②. 商品谷物农业 (2) ①. 大兴安岭 ②. 气候 (3)纬度比较高,气温低,蒸发量小;降水多,河流来水量大;地下有冻土层,下渗困难;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等。
【解析】【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略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A地区位于东北地区的东北,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地三江平原,这里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山脉的位置和走向可知,B是大兴安岭山脉,山脉以东的东北平原分布着黑土,因气温低,有机质积累多但分解少,土壤有机质积累丰富,黑土土壤肥沃,影响其有机质积累丰畜的自然因素是气候(气温)。小问3详解】A地区是三江平原,这里分布着中国最大沼泽地。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是三江平原所处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降水多,且多暴雨;河流多,来水量大;土壤黏重,地下有冻土,地表水难以下渗;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排水不畅等。28. 读中国局部地图,完成问题。(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________;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________。(均填字母)(2)山脉G为________山;其东侧的地形单元为________,西侧的地形单元为________。(3)图中甲地形区形成的主要内力作用是________。(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答案】 ①. E ②. F ③. G ④. B ⑤. 华北平原 ⑥. 黄土高原 ⑦. 断裂 ⑧. 下陷(地堑) ⑨. 降水少蒸发旺盛 ⑩. 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局部地图为背景,考查中国的地形分布、成因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等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 读图可知,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E阴山、F贺兰山;属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G太行山脉; 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B秦岭。(2)山脉G是太行山脉,其东侧的地形单元为华北平原,西侧的地形单元为黄土高原。(3) 图中甲地形区是渭河平原,其形成的主要内力作用是岩层断裂下陷,属于地堑构造。(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属于干旱半干早区,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降水少,蒸发旺盛; 由于经过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两个农业区,人为原因是农业灌溉用水量大。29. 填出下面山脉名称主要山脉东北—西南走向:①____,②____,③____,⑲____。东西走向:⑤____,⑭____,⑥____,⑦____。弧形山脉:⑧____,⑯____。南北走向:⑰____,⑳____。【答案】 ①. 大兴安岭 ②. 太行山 ③. 巫山 ④. 武夷山 ⑤. 南岭 ⑥. 昆仑山 ⑦. 秦岭 ⑧. 天山 ⑨. 喜马拉雅山 ⑩. 祁连山 ⑪. 横断山脉 ⑫. 贺兰山【解析】【详解】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西、中、东三列,西边的山脉有大兴安岭(①)、太行山(②)、巫山(③)、雪峰山;中间的是长白山、武夷山(⑲);东边的是台湾山脉(④)。东西走向有北、中、南三列:北列包括天山(⑦)、阴山;中间是昆仑山(⑭)、秦岭(⑥);南列是南岭(⑤)。弧形山脉有:喜马拉雅山(⑧)、祁连山(⑯)。南北走向山脉有:横断山脉(⑰)、贺兰山(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组合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示流向的洋流发生的时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