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地貌的观察(课中)-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83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2 地貌的观察(课中)-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83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2 地貌的观察(课中)-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83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精练
展开【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地貌的观察(课中)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观察者观察某地地貌时绘制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四点中,最适合观察图中地貌的是( )
A.A B.B C.C D.D
2.关于地貌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
B.观察者描述地貌时,按照从小到大,从低级地貌到高级地貌
C.某地的绝对高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
D.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
下图为“广西阳朔风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地貌的名称是( )
A.雅丹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丹霞地貌 D.海岸地貌
4.图中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5.进行野外地貌观察时( )
A.从微观到宏观 B.从点到面
C.只观察高度、坡度、坡向 D.选择视野广阔的地方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甲地与乙地的最小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0米 B.120米 C.220米 D.320米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阳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该地夏季盛行东南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9.调查发现,某类植物在乙地生长好,在甲地生长差,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甲地位于阴坡,光照不足 B.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C.乙地位于阴坡,蒸发量小 D.乙地位于背风坡,光照足
10.读等高线图(图中数据单位均为米),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为400米
B.A地与B地的高差为250米
C.在C地和D地中可能有河流的是D地
D.E坡的坡度比B坡陡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新疆不同层次地貌组合特点。
(2)判断甲、乙两个地形区的名称。
(3)观察甲、乙两个地形区,从高度和坡度两方面描述甲、乙两个地形区的特点。
12.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判断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及理由。
考答案
1.B
2.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观察的相关知识。
1.观察地貌时,最适宜选在高处且视野广阔的地方。图中B处最高且视野辽阔,B项正确。A处位置较低,A项错误。C处低洼的山谷处,不易观察,C项错误。D处位于平原,最不适宜观察地貌,D项错误。故选B。
2.观察地貌的顺序是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A项错误。观察地貌得按照从大到小,从高级地貌到低级地貌的顺序,B项错误。绝对高度不一定大于相对高度,比如相对于海平面以下的地方,相对高度更大,C项错误。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D项正确。故选D。
【点睛】
绝对高度主要用于判断地形,相对高度用于判断地势起伏状况。
3.B
4.A
5.D
【分析】
3.
图示景观为广西阳朔的漓江峰丛,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B正确;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A错误;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色砂砾岩地貌,C错误;海岸地貌分布在沿海地区,D错误。故选B。
4.
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A。
5.
一个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野外地貌观察应选择视野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正确,D正确,A、B错误;高度、坡度、坡向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地貌景观及地貌观察的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难度不大。
6.A
7.C
【分析】
6.
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地海拔介于100~200米之间,乙地海拔介于200~300米之间,所以甲乙两地相对高差介于0~200米之间(不包括0米和200米),所以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最小可接近0米,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7.
题意表明,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因一般位于太阳直射纬线以北,正午太阳大多在正南方,因此南坡为阳坡。读图可知,③地位于山脊南侧,地处山体南坡,因此位于阳坡,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①的南北两侧为陡崖,①地位于地貌类似于“峡谷”西口,不是阳坡,A不符合题意;②地的坡向西北倾斜,属于西北坡,位于阴坡,B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④地西南高、东北低,因此④地位于山体东北坡,位于阴坡,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两地均不在等高线上,计算两地相对高度范围,可先根据等高线数值变化规律读出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用较高地点的低界值减去较低地点的高界值得出相对高度的低界值,用较高地点的高界值减去较低地点的低界值得出相对高度的高界值。
8.D
9.C
【分析】
8.
材料信息表明,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东南季风是主要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图中①地和②地地势低、坡度缓,地形雨少,降水不是最多的,排除A、B;读图可知,③地所在坡朝向西南,不是当地盛行的迎风坡,地形对盛行风的抬升不明显,地形雨较少,降水不是最多的,排除C;图中④地所在坡面面向东南,地势高,坡度较陡,对东南季风的抬升作用明显,地形雨丰富,因此是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D符合题意。故选D。
9.
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东南坡,应为阳坡不是阴坡,A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甲地位于东南坡,为当地夏季暖湿气流的迎风坡,B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乙地位于北坡,属于阴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相对较低,因此蒸发量小,使得当地土壤的水分条件较好,因此有些植物在乙地生长好,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乙地位于北坡,属于当地背风坡,也属于阴坡,因此当地光照相对较差,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两个方向—水汽和升降运动;具体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地面性质;洋流和人文因素(通过改变地面性质)。
10.C
【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已标注的海拔高度推算,该图等高距为50米,图中山峰外围等高线的海拔应为300米,因此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应为300~350米,选项A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规律推算,A所在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应为250米,B所在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应为50米,则A地与B地的高差为200米,选项B错误;读图可知,C地等高线向低处弯曲,表明地形为山脊,D地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表明地形为山谷,因此在C地和D地中可能有河流的是D地,选项C正确;读图可知,与B坡相比,E坡等高线稀疏,因此E坡的坡度比B坡缓,选项D错误。故选C。
11.
(1)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地貌分布呈现“三山夹两盆”的特点;山地中有山峰、冰川地貌、小盆地等次级地貌;盆地内部有风沙地貌、河流地貌等次级地貌;山麓(盆地边缘)分布有冲积扇等次级地貌;风沙地貌中有沙丘等微型地貌;冰川地貌中有冰斗、角峰等次级地貌。
(2)甲:天山。乙:塔里木盆地。
(3)甲(天山)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坡度大。乙(塔里木盆地)内部海拔低,相对高度小,坡度小;边缘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大。
【分析】
本题以新疆区域图为载体,涉及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地貌层次组合、地貌的野外观察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
(1)
描述不同层次地貌组合特点,首先说明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再说明主要地貌类型内部的次级地貌类型和微型地貌。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新疆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地貌分布呈现“三山夹两盆”的特点(自北向南依次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在山地中,有山峰、冰川地貌(高山地区存在冰川地貌)、小盆地等次级地貌,冰川地貌中又包括角峰、冰斗等次一级地貌,山麓地区分布有冲积扇等次级地貌(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地势开阔,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盆地内部气候干旱,多风沙活动,有风沙地貌,风沙地貌中又有沙丘等微型地貌,盆地边缘存在河流地貌等。
(2)
结合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即可判断。甲属于山地,位于新疆中部,呈东西走向,是天山。乙位于天山南部,为塔里木盆地。
(3)
高度包括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描述盆地时,应区分盆地内部和边缘的差异。甲是天山,海拔高,相对高度大,且山体的坡度大。乙是塔里木盆地,其内部海拔相对低,相对高度小,坡度小;边缘海拔相对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大。
12.(8分)
丘陵;(2分)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400米,地表起伏较大(2分);鞍部(2分);位于两山顶的中间最低处(2分)。
【分析】
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
【详解】
该地区海拔在340-490米之间,小于500米,有一定起伏,地形类型应为丘陵;甲地处于一对山脊线的最低处和一对山谷线的最高处,也即甲地位于两山顶之间较平坦区域,故甲地地形部位名称为鞍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洋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洋流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