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公开课【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写作:观点要明确》公开课【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我看》优质课【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我看》同课异构【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4 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乡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
2.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深入体味“乡愁”,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
2.深入体味“乡愁”,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
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 (展示图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现代文学也不乏“乡愁”主题作品,我们来品鉴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由“乡愁”主题的古诗词句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诗人、散文家,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代表作有《乡愁》《等你,在雨中》,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诗论集《掌上雨》等。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工作,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不可以公开往来,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写下了这首诗。
3.初读感知
听课文,读课文。
跟随情境诵读视频听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注意节奏和语气。
邮(yóu)票 窄(zhǎi) 矮(ǎi)
设计意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朗读障碍。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基本信息和写作背景,为之后的教学环节做铺垫。听读课文形成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朗诵是体会诗歌感情的重要途经,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并尝试划分诗歌节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探究方法
(1)自主朗读诗歌。
(2)根据句意及句法成分,划分诗歌节奏。
(3)结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标出重读字词,批注朗读语气。
(4)再次诵读诗歌,注意节奏和语气,体会诗歌韵律和节奏。
3.成果展示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朗读时,应带着回忆。语速稍慢,语调轻柔舒缓。)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语速稍慢,语调轻柔舒缓。)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此时的“乡愁”格外沉痛。朗读本小节应该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是与祖国分离的漂泊无依之痛,情感达到高潮。因此,应该比上一节更悲痛,语气更重。)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诵,朗诵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体会作者感情的逐层深入。
(二)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请你试着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乡愁”的多重意蕴。
2.探究过程
(1)默读诗歌,独立探究。
①想一想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乡愁”?
②思考:诗人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来表达“乡愁”呢?
(2)小组讨论交流。
①想一想诗歌的这四个小节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②结合给出的资料链接,思考这四小节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乡愁”。
③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结论;选派一位代表发言,全班一起总结。
资料链接:
余光中的重大人生经历
1928年,10 月 21 日(重阳节)生于南京。
1937年,9岁,因战乱离开南京,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
1950年,22岁,离开大陆到台湾,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6年,入东吴大学任教,结婚。
1958年,30岁,赴美国进修。这一年,他的母亲去世。
1972年,44岁,在台北写出《乡愁》。
3.成果展示
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选取这些意象的原因:具体可感的事物;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意象
作者巧妙地运用托物寄情的手法,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事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这些诗句均将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情绪物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激荡着读者心中共有的情感。
可以调换顺序吗?
不可以。诗歌按照时间顺序,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寄托在不同的具体事物上,表达不同的“乡愁”。小时候——邮票——思乡之苦,长大后——船票——相思之苦,后来——坟墓——生死离别之苦,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漂泊无依之痛。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由个人的悲欢离合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教学参考: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就可能流于一般化的平庸,或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组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我们可以看出,诗的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悠长的余韵。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抓住时间等关键词语,体会不同阶段的作者“乡愁”的意蕴,感受诗人层层递进的“乡愁”,领略诗歌的内容美。
(三)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这首诗全篇没有生僻的字词,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表达了诗人多重的“乡愁”,它是如此“简单”,而又是如此“不简单”。诗人是怎样将内在情感与外在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呢?试着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2.过程安排
(1)自主默读诗歌:
①想一想诗歌的节与节、句与句有什么特点?
②自主勾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做一些批注,体会表达效果。
(2)小组交流:
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一人记录大家发言要点,最后形成小组结论,选派一位代表在班级发言。
3.成果展示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重章叠句:节奏舒缓,便于抒情;一唱三叹,回环往复。
教学参考: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音韵效果:声音自然延长;回环曲折、低回婉转。表达效果:乡愁愈加深厚、浓重)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4.情境跟读
情境跟读,在朗诵中体会诗人的情感,综合感受诗歌的形式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节奏,体会舒缓的节奏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物化,使之变得具体可感,“乡愁”也由个人的悲欢离合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读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留下了悠长的余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梳理总结。
五、拓展延伸
播放音频,欣赏: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引导思考:运用本课所学,你能分析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吗?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欣赏,情感的共鸣,提升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拓展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更深刻的领悟其“乡愁”,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也会想到它。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可否与大家说说你的那一方“净土”呢?
2.课后作业
请仿照《乡愁》的意象运用和形式美的特点,以“XX的爱”或“理想”为题,尝试创作一首小诗,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借助相关主题的口头表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运用本课所学到的方法,尝试运用于创作中。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邮票 母亲 思乡之苦
长大后 船票 新娘 相思之苦 回环往复
后来啊 坟墓 母亲 生死别离之苦 一唱三叹
而现在 海峡 大陆 漂泊无依之痛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 尝试创作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 尝试创作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6 我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6 我看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1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1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