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学课件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物种多样性,食物链网,逐级递减,%~20%,循环性,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恢复力,人口过快增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聚焦新课标:2.2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3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2.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纵 引 横 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边 角 扫 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选择性必修2 P52图3-4)(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选择性必修2 P54正文)( )4.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就是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选择性必修2 P55图3-5)( )5.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选择性必修2 P58正文)( )
6.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选择性必修2 P63正文)( )7.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2形式进行。(选择性必修2 P61“思考·讨论”)( )8.碳循环中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导致了温室效应现象的出现。(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 )9.生物富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选择性必修2 P64正文)( )1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选择性必修2 P69正文)( )1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选择性必修2 P73正文)( )
1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选择性必修2 P75正文)( )13.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选择性必修2 P83正文)( )1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直接价值。(选择性必修2 P92正文)( )15.生态工程的自生是指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选择性必修2 P99正文)( )
整合考点19 “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考点整合 固考基1.据同化类型确认生态系统功能类群
特别提醒(1)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等),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2)分解者一定为腐生型,腐生型一定为分解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如秃鹫、蚯蚓等动物属于分解者),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等)。
3.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的过程分析能量流动的模型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1)摄入量-粪便量=________。(2)同化量-呼吸量=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__________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部分。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量
4.正确分析常见的能量流动模型
(1)输入某一级消费者的能量是同化量还是摄入量的判断方法:看该消费者是否有“→”指向粪便。实例:图甲中箭头①指的是________;若没有箭头③,则①代表的是________。(2)某一营养级指向的能量去向图甲中能量①(摄入量)=________________+兔子中现存能量;图乙中能量W1为该营养级的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_____(其中B1为现存量)。
A1+B1+C1+D1
(3)某营养级同化能量的两种分析方法
特别提醒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三点提醒(1)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2)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①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②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
(3)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②能量利用率a.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b.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c.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5.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1)在食物链A→B→C→D中,则有:
注: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得越少。
(2)在食物网中,则有:
6.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1)常考图示
7.掌握生态系统中的3类信息、3种作用及2个应用
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8.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解读
10.生态足迹的应用分析 (1)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2)可持续发展①减少生态足迹总量。如节约用水用电、低碳出行、提倡素食、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②提高生态承载力总量。如加大农、林、牧、渔等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生产力,提高产量。
11.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后果归纳
12.关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3、3、4、1”
特别提醒(1)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2)并非所有引种生物都会造成物种入侵,“物种入侵”特指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13.理清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判定方法
类研真题 明考向类型1 等级考真题体验寻趋势1.[2022·浙江6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D.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解析: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因此测定各个营养级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D错误。
2.[2022·广东卷]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解析:a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c能捕食a、b、e,属于消费者,A错误;b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B错误;c和f都能捕食生产者a、b,也都能捕食消费者e,所以c和f属于杂食动物,C正确;d是植食动物,但由C选项解析可知,f属于杂食动物,D错误。
3.[2022·湖南卷]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解析: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A错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有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光,是物理信息的传递,B正确;捕食关系是指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硬壳蟹(非蜕壳)和软壳蟹(蜕壳)属于同一物种,两者之间的摄食关系不属于捕食,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4.[2022·山东卷]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若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秸秆均还田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C.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D.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
解析: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水稻产量还显著高于普通稻田,而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因此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A正确;鸭取食害虫和杂草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B错误;该稻田增加了鸭子使得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因此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完全相同,C错误;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的能量利用率高,D错误。
5.[2022·广东卷]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A.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C.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D.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解析: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是生态系统调节方面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A不符合题意;热带雨林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能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主要是热带雨林生态调节的体现,属于间接价值,B不符合题意;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旅游观赏价值,是直接价值的体现,C符合题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是其在碳循环等环境调节方面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D不符合题意。
6.[2022·浙江6月]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关注的问题。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C.行为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2022·浙江1月]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解析:清理淤泥、疏浚河道可能会破坏水域中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故D符合题意。
8.[2022·浙江1月]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解析:有害垃圾不能填埋处理,会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A错误。
9.[2022·浙江6月]科研小组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开展了研究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对某种鼠进行标记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该鼠的_________。同时对适量的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___________图形。(2)在不同季节调查森林群落的_______与季相的变化状况,可以研究该群落的______结构。(3)在不考虑死亡和异养生物利用的情况下,采取适宜的方法测算所有植物的干重(g/m2),此项数值称为生产者的_______。观测此项数值在每隔一段时间的重复测算中是否相对稳定,可作为判断该森林群落是否演替到_________阶段的依据之一。利用前后两次的此项数值以及同期测算的植物呼吸消耗量,计算出该时期的______________。
解析:(1)标记重捕法是调查活动范围比较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捕获的个体中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并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来表示。(2)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可随时间改变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在不同季节调查森林群落的组成和季相的变化情况,可以研究群落的时间结构。(3)植物是生产者,测定某一特定时刻所有植物的干重即是生产者的生物量。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该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加上植物的呼吸消耗量等于总初级生产量。
10.[2022·浙江1月]玉米是我国广泛栽培的禾本科农作物,其生长过程常伴生多种杂草(其中有些是禾本科植物),杂草与玉米竞争水、肥和生长空间。回答下列问题:(1)从种群分布型的角度考虑,栽培玉米时应遵循________、合理密植的原则,使每个个体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照,栽培的玉米个体生长基本同步,种群存活曲线更接近______。(2)某个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①玉米→野猪→豺;②玉米→玉米蝗→乌鸫→蝮蛇→鹰。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由于能量_________的不同导致两条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不同。食物链乃至食物网能否形成取决于哪一项?________(A.可利用太阳能 B.初级消费者可同化的能量 C.总初级生产量 D.净初级生产量)
解析:(1)种群的分布类型有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根据题目后面提到的合理密植,使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则栽培玉米时应遵循均匀分布原则。种群的存活曲线有凸型、对角线型和凹型,根据题目前面提到的玉米个体生长基本同步,推测玉米种群存活曲线更接近凸型。(2)题中提到的两条食物链分别有3个营养级和5个营养级,影响食物链中营养级个数的因素有生产者固定能量的多少以及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等,由于两条食物链的生产者都是玉米,则影响营养级个数的因素为能量传递效率。由食物链的概念可知,食物链的形成依靠的是捕食关系,由初级消费者通过捕食生产者来传递能量,然后又把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初级消费者成为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传递能量的媒介。
(3)玉米栽培过程需除草,常用除草方法有物理除草、化学除草和生物除草等。实际操作时,幼苗期一般不优先采用生物除草,其理由是抑(食)草生物不能_______________。当玉米植株长到足够高时,很多杂草因_________被淘汰。(4)玉米秸秆自然分解,所含的能量最终流向大气圈,我们可以改变能量流动_____获得人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如生产沼气等,客观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我国提前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解析:(3)杂草中也有和玉米一样的禾本科植物,利用生物除草时,由于抑草生物无法辨认玉米和杂草,也会损害玉米,故幼苗期一般不优先采用生物除草。当玉米植株长到足够高时,相对于下面的杂草在获得光照方面占有优势,从而抑制杂草生长。
类型2 全国卷真题体验寻共性11.[2020·全国卷Ⅲ,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解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消费者通过捕食或寄生获得上一营养级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再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C元素以CO2的形式被释放到无机环境,所以消费者参与了碳循环,A错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CO2合成有机物,此过程是C元素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的最主要途径,同时也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有机物来源,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动物粪便中有机形式的碳分解成CO2回归无机环境,这是C元素从生物群落流回无机环境的重要一环,C正确;综上分析可知,通过光合作用C元素以CO2的形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通过各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又以CO2的形式从生物群落流回无机环境,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D正确。
12.[2019·全国卷Ⅱ,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解析: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羊的数量远少于第一营养级牧草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昆虫的数量远多于第一营养级乔木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故A正确,B、C、D错误。
长句专练 强素养1.深挖教材类(1)(选择性必修2 P72“概念检测2”)“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诗经·国风》),燕子表达的是哪一类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性必修2 P84~85“思考·讨论”节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变小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3)(选择性必修2 P101“旁栏思考”)从协调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西部地区缺雨干旱,土壤较为贫瘠,应该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如沙棘、山杏、刺槐、小叶锦鸡儿等。在西北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力
2.事实概述类(1)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一般作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保证额尔古纳湿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总能量增加,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4)在塑料大棚内,花农每天下午三点对菊花进行遮阴处理,可使其提前至“五一”开花,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5)[2020·全国卷Ⅱ,30(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3.原因分析类(1)[全国卷ⅡT31(2)]假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
低温条件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3)“莲藕生态养鱼”开发过程中,若在相同的环境及养殖条件下,将池塘中的主要鱼种由植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的产量将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蜣螂以食草动物的粪便为食时,是否获得了植物同化量的10%~20%?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生态学专家不会以某一单独的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
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蜣螂是分解者,与植物不属于两个相邻营养级
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6)高寒草地退化后,植被生产力和土壤质量下降、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频现,且鼠害频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加剧,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明显降低。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4.实践应用类(1)我国古代就设计出“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该生产方式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农业,请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方面分析这种设计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该生产方式实现了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2)“月宫一号”是我国创建的首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志愿者在该生态系统中完成了为期370天的实验。“月宫一号”中,系统各组成成分的数量需保持平衡,以实现水、氧、碳等有效循环。考虑到植物中的纤维素不能被黄粉虫和人利用,可能会导致碳循环效率较低,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人员提出,可以为洄游鱼类建设洄游通道,以减小三峡水坝等对长江淡水鱼的影响。除此之外,请提出两项保护长江淡水鱼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入分解纤维素的生物(或用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
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严禁过度捕捞;保护长江流域的环境,防止污染物流入长江,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在长江流域建立淡水鱼自然保护区;建立濒危长江淡水鱼繁育中心等(任选两项,合理即可)
题组集训 提考能题组预测一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关基础考查1.[2022·湖北联考]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阳光、水和空气也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池塘中除了鱼、虾和浮游动物,没有其他的消费者C.池塘中的菖蒲、荷花和水藻分布不同,但都是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D.池塘中某些动物会以其他动物尸体为食,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消费者通过取食其他生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存,池塘中的消费者除了鱼、虾和浮游动物,还有其他生物,B错误;菖蒲、荷花和水藻都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一营养级,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包括腐食性动物,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正确。
2.[2022·济南检测](不定项选择)某国家公园中的一个开阔地带,被多种多样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覆盖,而羚羊这种需要借助密林来隐藏自己的植食性动物则不敢前来觅食。后来由于肉食性动物的消失,羚羊才开始在这一地带觅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羚羊和草本植物之间不存在信息交流B.羚羊和肉食性动物存在时可加快物质循环C.肉食性动物的消失将导致能量传递效率增大D.肉食性动物的消失不会影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
解析:羚羊以植物为食,羚羊和草本植物之间存在信息交流,例如植物的绿色可以为羚羊提供食物信号,A错误;羚羊和肉食性动物均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物质循环,B正确;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因为肉食性动物的消失而发生改变,C错误;肉食性动物消失,植食性动物由于缺少天敌,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大,种间竞争加剧,因此肉食性动物的消失会影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D错误。
题组预测二 聚焦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3.[2022·辽宁省营口市高三质量检测](不定项选择)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等可以接收多样化的信息B.人类活动排放的重金属元素进入环境,会进行与碳等元素相同的循环过程C.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生物圈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交织在一起,具有相同的特点
解析: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等可以接收多样化的信息,A正确;重金属元素进入生物体,会出现富集,但是不会进行与碳等元素相同的循环过程,B错误;物质在整个生物圈往复循环,所以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生物圈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C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具有不同的特点,能量传递是单向的,但是物质可以循环利用,D错误。
题组预测三 突破难点,玩转能量流动的计算 4.[2022·广东省高三联考]桑基鱼塘是我国古代无废弃物生态农业的典范。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443/X×100%可以表示桑树→蚕的能量传递效率B.鱼通过蚕沙(粪便)从蚕获取的能量为235 kJC.①表示蚕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Y=66D.该生态系统通过物质的多级利用实现能量的循环流动
解析: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443是蚕的摄入量,(443-235)/X×100%可以表示桑树→蚕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鱼通过蚕沙(粪便)获得能量属于桑树同化量的一部分,B错误;①表示蚕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则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443-235)-142=66,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不能循环,D错误。
题组预测四 聚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与环境5.[2022·湖南岳阳模拟](不定项选择)据报道,仅产于长江中下游的“水中大熊猫”—白鳍豚已多年不见踪迹,为保护长江生态,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经过治理之后长江水域物种多样性将得以提高B.该措施可充分体现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C.相对于间接价值该措施更有利于提高长江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白鳍豚的绝迹可能会造成某些重要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潜在价值也随之消失
解析:经过治理之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长江水域物种多样性将得以提高,A正确;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B错误;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更有利于提高长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潜在价值是指还没发现的对人类或生态系统有何种作用的价值,故白鳍豚的绝迹可能会造成某些重要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潜在价值也随之消失,D正确。
6.[2022·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模](不定项选择)“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做出的承诺。“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而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现碳达峰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会明显减慢B.实现碳中和有助于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C.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会逐渐降低D.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实现碳中和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还是可以顺利进行,不会明显减慢,A错误;碳中和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保持稳态,有助于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B正确;实现碳达峰后,由于气候、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仍可能增加,C错误;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因此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有助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CO2,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也有助于实现碳中和,D正确。
题组预测五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长句应答类专训7.[2022·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一模]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很多地方农作物栽培讲究精耕细作。但是近年来,“免耕法”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请回答下列问题:(1)松土是一项常用的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措施。一方面,松土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松土可以去除杂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能量更多流向农作物。(2)土壤中一般含较多的有机质,松土后土壤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加重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促进作物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
减少作物的竞争者 /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水、肥等资源
有氧呼吸增强,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和 CO2 的排放
解析:(1)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一方面,松土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作物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另一方面,松土可以去除杂草,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水、肥等资源,使能量更多流向农作物。(2)松土也会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呼吸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无机盐和CO2,也容易加剧温室效应。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自查·明晰考位,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模拟预测·题组集训,考题拓展·素养落地,生产者,分解者,自然选择,单向性,所有生物,丙→甲→乙→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人与环境第4讲人与环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巩固基础,生态占用,生产资源,吸纳废物,生活方式,全球性,生存和发展,全部基因,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人与环境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巩固基础,非生物环境,物质循环,食物链,生产者,营养级,能量流动,重难探究·素养达标,典题演练·破解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