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3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学案
展开微专题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概念线索 网络构建
生物的变异
1.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是定向的。 (×)
提示:人工诱变也是不定向的。
2.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 (×)
提示: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目,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3.DNA分子中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提示: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的改变,DNA分子中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若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则属于基因突变。
4.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 (√)
5.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都是高度不育的。 (×)
提示:蜂王是二倍体,其卵细胞发育成的雄蜂是单倍体,可育。
6.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
提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
7.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提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的移接。
8.单倍体育种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
提示:单倍体没有种子。
生物的进化
1.适应的含义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
提示:适应的含义还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为了适应冬季的寒冷环境,植物会产生抗寒性变异。 (×)
提示:生物产生了不定向的变异,寒冷环境使抗寒性变异保留了下来。
3.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
4.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提示: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5.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6.生物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
7.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
提示:害虫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个体中本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8.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是否一定是基因突变?原因是什么?(必修2 P81“文字信息”)
提示:不一定。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若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则不属于基因突变。
2.健康人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各有什么作用?(必修2 P82“文字信息”)
提示: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
3.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的原因是什么?(必修2 P91“拓展应用”)
提示: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丝分裂旺盛的地方,用秋水仙素处理有利于抑制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从而形成四倍体西瓜植株。
4.用X射线照射野生型链孢霉使其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加入某种维生素后则立即能生长,说明了什么?(必修2 P98“非选择题”)
提示:说明了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了酶的合成,从而影响了此种维生素的合成。
5.适应相对性的原因是什么?(必修2 P106“思考·讨论”)
提示: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与遗传稳定性的矛盾。
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2.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3.协同进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4.γ射线照射花蕾期的某植株后,植株叶芽细胞和生殖细胞均发生了突变,但在自然条件下,叶芽细胞突变对子代的性状几乎无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
5.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
考点1 生物的变异
1.基因突变相关知识间的关系
(1)明确基因突变的原因及基因突变与进化的关系
(2)有关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
①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③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④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
a.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给后代,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b.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
2.变异种类的区分
(1)关于“互换”问题
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关于“缺失”问题
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水平的问题
①分子水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②细胞水平: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4)可遗传变异对基因种类和基因数量的影响
①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种类(基因碱基序列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数量。
②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但改变基因间的组合方式。
③染色体变异——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3.“二看法”判断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
1.下面为某种细菌体内氨基酸R的生物合成途径。已知野生型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甲、乙两种突变型细菌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Q,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P,则甲能生长而乙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R,乙能积累中间产物P,而甲不能积累。据此判断甲、乙两种突变型分别是由于控制哪一种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底物中间产物P中间产物QR
添加Q,甲、乙都能生长→甲、乙不能合成Q,且酶c都正常;添加中间产物P,甲能生长而乙不能生长→乙缺少酶b,甲缺少酶a。
提示:甲是由于控制酶a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乙是由于控制酶b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2.单体是染色体变异的一种特殊类型。单体比正常个体少一条染色体,用(2n-1)表示(例如:若1号染色体任意一条染色体缺少则称为该植物的1号单体,依次类推)。某自花受粉植物(2n=16)最多有多少种单体?若这些单体可以产生配子,并能用于杂交,则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某育种专家在该植物培育过程中偶然发现一个隐性纯合突变个体,请设计实验来判断该隐性突变基因位于第几号染色体上。
提示:8种;让隐性突变个体分别与各种单体杂交,若某种单体的子代中出现隐性突变类型,则该隐性基因在相应的染色体上。
——生物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1.α珠蛋白与α珠蛋白突变体分别由141个和146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第1~138个氨基酸完全相同,其余氨基酸不同。该变异是由基因上编码第 139个氨基酸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该实例不能说明( )
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DNA片段的缺失导致变异
D.该变异导致终止密码子后移
C [该变异是由基因上编码第139个氨基酸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故属于基因突变,A不符合题意;基因结构的改变导致了相应蛋白质的改变,说明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不符合题意;分析题意可知,该变异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缺失,而非DNA片段的缺失,C符合题意;α珠蛋白与α珠蛋白突变体分别由141个和146 个氨基酸组成,说明变异后形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增多,可推测该变异导致终止密码子后移,D不符合题意。]
2.(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
A B
C D
C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4种类型: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分析选项可知,A属于缺失、B属于重复、C属于易位、D属于倒位。分析题意可知,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为连锁关系,正常情况下,测交结果只能出现两种表型,但题干中某个体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类似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推测该个体可产生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被易位到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
——生物变异类型的综合分析
3.(2021·福建选择性考试)水稻等作物在即将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天气,穗上的种子就容易解除休眠而萌发。脱落酸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同等条件下,种子对脱落酸越敏感,越容易休眠。研究发现,XM基因表达的蛋白发生变化会影响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XM基因上不同位置的突变影响其蛋白表达的情况和产生的种子休眠效应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位点1突变会使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降低
B.位点2突变可以是碱基对发生替换造成的
C.可判断位点3突变使XM基因的转录过程提前终止
D.位点4突变的植株较少发生雨后穗上发芽的现象
C [种子正常休眠,主要由脱落酸起作用,而位点1突变则无XM蛋白产生,休眠减少,可推测脱落酸作用减弱,即敏感性降低,A正确;比较题图中位点2突变和无突变表达的蛋白图示,蛋白质长度相同,位点2突变只是中间有一小段氨基酸序列不同,可推测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发生替换造成的,B正确;比较表中位点3突变和无突变表达的蛋白图示,蛋白质长度变短,可推测模板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翻译提前终止,C错误;位点4突变是XM蛋白的表达倍增,使得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增强,故雨后穗上的种子不易解除休眠而萌发,D正确。]
4.(2022·河北石家庄一模)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的长臂可在着丝粒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平衡易位携带者的联会复合物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可观察到该联会复合物
B.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
C.女性携带者的1个卵细胞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
D.女性携带者不能产生正常的卵细胞
B [由题意可知,该联会复合物在减数分裂中形成,因此不能通过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该联会复合物,A错误;由题意可知,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由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故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B正确;女性携带者的卵细胞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分别是:①含有14、21号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②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的卵细胞、③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④含有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⑤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⑥含有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其中①③⑤含有23条染色体,23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②④⑥含有22条染色体,22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C、D错误。]
——生物变异与育种及人体健康
5.(2022·广东惠州调研)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小野果。下图为某科研小组以基因型为aa的野生猕猴桃种子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无籽猕猴桃新品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过程⑤的两个亲本不存在生殖隔离
C.过程③、⑦可能都用到了秋水仙素
D.过程⑥得到的AAAB个体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 [据题图分析可知,过程①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而过程②表示一对等位基因的自交过程,其遵循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过程⑤是AA与AAAA的个体杂交,得到不育的AAA个体,故过程⑤的两个亲本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过程③、⑦为多倍体育种,可用秋水仙素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⑥为基因工程育种,将目的基因B导入三倍体AAA细胞,并培育成转基因植株AAAB,该个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AAA),D错误。]
6.(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为研究人原癌基因Myc和Ras的功能,科学家构建了三组转基因小鼠(Myc、Ras及Myc+Ras,基因均大量表达),发现这些小鼠随时间进程体内会出现肿瘤(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正常增殖
B.三组小鼠的肿瘤细胞均没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C.两种基因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异常的蛋白质
D.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
D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A错误;肿瘤细胞可无限增殖,B错误;原癌基因的正常表达对于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分裂是必须的,原癌基因Myc和Ras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正常的蛋白质,C错误;据图分析,同时转入原癌基因Myc和Ras的小鼠中,肿瘤小鼠比例大于只转入原癌基因Myc或Ras的小鼠,说明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D正确。]
——生物变异的创新应用
7.(2022·广东茂名检测)某二倍体植物(2n=14)是雌雄同花、闭花受粉的植物,培育杂种非常困难。为简化育种流程,人们采用染色体诱变的方法培育获得三体新品系,其相关染色体及相关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该植株雄蕊的发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M基因控制雄蕊的发育与成熟,使植株表现为雄性可育;m基因无此功能,使植株表现为雄性不育。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互换)。
(1)用________(填“光学”或“电子”)显微镜观察该三体新品系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________期,体细胞染色体数有________条。
(2)该三体品系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较短的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并且含有较短染色体的雄配子无授粉能力。减数分裂后可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_______。若该品系个体自交后代分离出两种雄性植株,其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在开花前区分雄性可育植株与雄性不育植株,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花色素合成基因R导入到该三体品系中,但不确定R基因整合到哪条染色体上,则该变异类型是________。为确定R基因与M、m基因的位置关系,人们将该转基因植株自交,若子代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则说明M与R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注:R基因控制红色,无R基因表现为白色)。
[解析] (1)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由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应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进行观察,三体体细胞比正常体细胞多了1条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有15条。(2)该三体品系植株的基因型为Mmm,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较短的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则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m和Mm,其中,m的配子是正常的雄配子,Mm的雄配子是异常的,不能和雌配子结合;两种雌配子的种类为m和Mm。若该品系个体自交,可产生Mmm和mm两种后代,其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Mmm)∶雄性不育(mm)=1∶1。(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花色素合成基因R导入到该三体品系中,其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如果M与R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该三体品系基因型为MmmR,产生正常的雄配子为m,产生雌配子为1/2MmR、1/2m,自交之后,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花(MmmR)∶白花(mm)=1∶1。
[答案] (1)光学 有丝分裂中 15 (2)m和Mm 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 (3)基因重组 红花∶白花=1∶1
考点2 生物的进化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2.生物进化、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
(1)生物进化≠物种形成
①标志不同: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隔离与物种形成
②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3)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协同进化并不只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②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③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3.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依据概念求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此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①基因频率=此种基因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②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显性个体数+雌性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100%。
(3)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
①理想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种群足够大、自由(或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不发生突变、不发生选择,基因频率不变。
②计算公式:(p+q)2=p2+2pq+q2=1,其中p代表A的频率,q代表a的频率,p2代表AA的频率,2pq代表Aa的频率,q2代表aa的频率。
1.加拉帕戈斯群岛由13个主要岛屿组成,这些岛屿上生活着13种形态各异的地雀,这些地雀来自共同的祖先——南美大陆地雀。一种地雀如何形成了13种形态各异的地雀?
提示:南美大陆地雀飞到了各个岛屿上,各个岛屿的种群可能产生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各个岛屿上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差异。由于地理隔离各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久而久之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差异,最终出现了生殖隔离,原来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2.捕食是常见的生物现象,捕食者的存在能够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也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请你说明原因。
提示:群落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使它们的数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因此捕食者的存在能够增加群落的稳定性。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生物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及实例
1.(2022·山东潍坊检测)黄刺尾守宫是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一种蜥蜴,其黄刺颜色鲜艳,当遇到敌害时尾部还能够喷射出难闻的黏液,吓退敌害,这些特征都利于它们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黄刺尾守宫能与普通蜥蜴交配且产生后代,说明它和普通蜥蜴属于同一物种
B.黄刺尾守宫独特的形态特征是长期不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C.黄刺尾守宫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D.不同蜥蜴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生殖隔离
D [若黄刺尾守宫能与普通蜥蜴交配且产生后代,其产生的后代不一定可育,故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黄刺尾守宫独特的形态特征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不同蜥蜴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生殖隔离,D正确。]
2.(2022·江苏百校联考)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种群,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B.种群1和2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使种群1和2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种群1、2出现生殖隔离,说明两者基因库中基因都不同
C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一个物种可以有多个种群,A错误;种群1和2出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不定向的,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与其生活的环境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自然选择的选择作用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种群1、2出现生殖隔离,说明两者基因库差异较大,但可能存在某些相同的基因,D错误。]
3.(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D [分析题意可知,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分析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故d、h基因频率更高,C正确;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
——生物进化与基因频率的计算
4.(2022·广东茂名检测)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后,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有一个野生大熊猫种群,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假设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对大熊猫保护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
B.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其与其他生物以及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该大熊猫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B、b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D.若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性大熊猫的概率约为17%
C [我国保护大熊猫,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繁育基地,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A正确;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其食性的改变是其与其他生物以及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该大熊猫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所有基因构成了该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C错误;该大熊猫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80%)2=64%,Bb的基因型频率为2×80%×20%=32%,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性大熊猫的概率约为32%÷(64%+32%)×1/2≈17%,D正确。]
5.(2022·福建厦门质检)右图表示太平洋岛屿上部分鸟类的分布及迁移情况,其中S鸟有AA、Aa、aa三种基因型,调查发现Y岛上的S鸟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占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岛上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多样性,Y岛上的生物多样性小于X岛
B.Y岛上,S鸟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90%,Aa个体占18%
C.S鸟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A、a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D.Y岛上的S鸟与X岛上的S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B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岛上的所有生物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Y岛上S鸟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占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的基因频率是=0.1,A的基因频率是1-0.1=0.9,Aa个体占2×0.1×0.9×100%=18%,B正确;S鸟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所有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C错误;Y岛上的S鸟与X岛上的S鸟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生物进化与选择育种和抗性基因的产生和应用
6.(2022·湖南长沙检测)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
C.“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 [“分数缸饲养”是制造地理隔离,使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逐日去其不佳者”是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淘汰不需要的个体,B正确;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控制形成新的性状,所以“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误。]
7.(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生素对疾病治疗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关于抗生素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同时使用,可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B.青霉素能直接杀死细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畜牧业中为了防止牲畜生病可大量使用抗生素
D.定期服用抗生素可预防病菌引起的肠道疾病
A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主要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以及抑制细菌核酸复制转录”四个方面,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同时使用,可从不同方面对病原体进行防治,故可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A正确;青霉素杀死细菌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或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等途径实现的,而不是直接杀死细菌,B错误;抗生素大量使用会导致耐药菌等的出现,不利于牲畜疾病的防控,C错误;定期服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等的出现,不能用于预防病菌引起的肠道疾病,D错误。]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3生物的进化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3生物的进化学案,共10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2微专题1酶和ATP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2微专题1酶和ATP学案,共5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1遗传的分子基础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微专题1遗传的分子基础学案,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