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一)微生物的选择培养、鉴定和计数学案
展开
精研重难点(一)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鉴定和计数
从“高度”上研究高考
[典例] (2022·全国甲卷)某同学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A和B两株可以降解石油的细菌,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培养法比较二者降解石油的能力,并分析两个菌株的其他生理功能。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
培养基Ⅰ:K2HPO4,MgSO4,NH4NO3,石油。
培养基Ⅱ:K2HPO4,MgSO4,石油。
操作步骤:
①将A、B菌株分别接种在两瓶液体培养基 Ⅰ 中培养,得到A、B菌液;
②液体培养基Ⅰ、Ⅱ中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并按图中所示在平板上打甲、乙两孔。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培养基中作为碳源的成分是______。培养基中NH4NO3的作用是为菌株的生长提供氮源,氮源在菌体内可以参与合成____________(答出2种即可)等生物大分子。
(2)步骤①中,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若最初接种N0个A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______________。
(3)为了比较A、B降解石油的能力,某同学利用步骤②所得到的平板Ⅰ、Ⅱ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推测该同学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菌株 |
|
|
透明圈大小 |
|
|
| 平板Ⅱ | 平板Ⅰ |
A | +++ | ++ |
B | ++ | - |
(4)现有一贫氮且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根据上表所示实验结果,治理石油污染应选用的菌株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培养基的成分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等,从组成培养基的物质所含化学元素可知,作为碳源的成分是石油。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质都含有N元素,故氮源在菌体内可以参与合成这些物质。(2)由题意“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可知,细菌的增殖呈“J”形曲线增长,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细菌每繁殖一代就是上一代数量的2倍,根据公式Nt=N0λt,λ=2,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N0•2n。(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实验的结果是在平板Ⅰ上,A菌株降解石油的能力高于B菌株;在平板Ⅱ上,A菌株仍然能降解石油,而B菌株不能降解,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推测该同学的思路。(4)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平板Ⅱ(无氮源的培养基)上,A菌株仍然能降解石油,而B菌株不能降解,所以要治理贫氮且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应该选用A菌株,因为A菌株降解石油的能力高于B菌株,并且在没有添加氮源的培养基中也能生长。
[答案] (1)石油 DNA、RNA、蛋白质
(2)N0•2n (3)在无菌条件下,将等量等浓度的A菌液和B菌液分别接种到平板Ⅰ的甲和乙两孔处,平板Ⅱ也进行同样的操作,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比较两个平板的两孔处的透明圈大小并作记录,根据透明圈大降解能力强,透明圈小降解能力弱,进而比较A、B降解石油的能力 (4)A A菌株降解石油的能力高于B菌株,并且在没有添加氮源的培养基中也能生长
从“深度”上提升知能
(一)选择培养基四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1.加入某些特定的物质
(前提是培养基具备全部营养成分)
2.改变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3.利用培养基“特定化学成分”分离
4.通过某些“特殊环境”分离
(二)辨析统计菌落数的两种方法
比较项目 | 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 直接计数法 (显微计数法) |
原理 |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 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
公式 |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C:某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稀释倍数 | 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内平均细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
缺点 |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 不能区分细胞死活 |
结果 | 比实际值偏小 | 比实际值偏大 |
从“宽度”上拓展训练
1.(2022·苏州一模)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有多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滤膜法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目时,可利用鉴别培养基培养后计数
B.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结果往往比实际少
C.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显微计数时,高倍镜下观察不到完整的计数室
D.用已知密度红细胞悬液对待测菌液以比例计数法计数时,两种液体需混合均匀
解析:选B 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取一定量的饮用水,之后按一定倍数稀释,再用加入伊红-亚甲蓝的鉴别培养基培养,对深紫色金属光泽菌落进行计数,A正确;平板划线法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不用于计数,B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显微计数时,高倍镜下观察不到完整的计数室,C正确;将已知颗粒(如霉菌孢子或红细胞)浓度的液体与一待测细胞浓度的菌液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在显微镜视野中数出各自的数目,即可得未知菌液的细胞浓度,D正确。
2.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嗜盐菌合成的一种胞内聚酯,可用于制造“绿色塑料”。从某咸水湖中获得高产PHA菌种的流程:①取样→②接种→③培养→④取单菌落培养→⑤检测PHA产量→⑥获得目标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含PHA较高的选择培养基上
B.②所用培养基应加入琼脂以便挑取单菌落
C.③④要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箱
D.培养基用过后要灭菌处理
解析:选A 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欲获得高产PHA菌种应将菌种在适宜其生长的培养基中培养,A错误;由流程分析可知,筛选出目的菌株,需要形成菌落,故使用固体培养基,即②所用培养基应加入琼脂以便挑取单菌落,B正确;③④要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箱,倒置培养能够防止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蒸发,又能防止冷凝形成的水珠落入培养基,C正确;培养基用过后要灭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或感染实验人员,D正确。
3.如图所示为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和扩大培养某种微生物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土样时,土壤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进行消毒和灭菌。
(2)进行梯度稀释操作时,若取待稀释菌液1 mL,注入9 mL的无菌水,则该1 mL待稀释菌液被稀释了______倍。
(3)平板浇注法分离指的是将1 mL稀释的样品放于空白的无菌培养皿之后,将冷却到45~50 ℃的培养基倒入,轻摇混匀、凝固,然后放于恒温箱中培养。从土壤中分离酵母菌和醋酸菌时,可以使用平板浇注法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划线纯化阶段,对图示培养皿进行划线时接种环取菌液________次,该培养皿划线完成时接种环共需进行灼烧灭菌________次。
(5)扩大培养阶段,所用培养基是_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解析:(1)因为要从土壤中分离相关的微生物,所以不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和灭菌。(2)若取待稀释菌液1 mL,注入9 mL的无菌水,则菌液相当于被稀释了10倍。(3)平板浇注会使部分菌体埋入培养基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可以在低氧甚至无氧环境下生存繁殖,而醋酸菌是需氧生物,不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故从土壤中分离酵母菌和醋酸菌时,只有酵母菌可以使用平板浇注法。(4)划线纯化阶段,图中只有一个培养皿,接种环取1次菌液即可,每次接种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一次灼烧灭菌处理,图中共划了5个区,故共灼烧6次。(5)扩大培养常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答案:(1)不需要 (2)10 (3)酵母菌 平板浇注会使部分菌体埋入培养基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可以在低氧甚至无氧环境下生存繁殖 (4)1 6 (5)液体
[微课微练·一点一评]
1.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
(1)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________(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NO3”)。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________(填“能够”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________(填“倒置”或“正置”)。
(3)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______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中所有的微生物。
解析:(1)蛋白胨中含有碳元素和氮元素,可为细菌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葡萄糖只能提供碳源,NaNO3只能提供氮源。不同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适pH不同,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种类的不同来调节pH。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空气中的CO2合成有机物,所以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也能生长。(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将平板倒置,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3)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不同微生物表现出各自稳定的菌落特征,因此研究人员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初步区分微生物的种类。(4)消毒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灭菌可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要进行灭菌处理,防止其中的微生物感染操作者或污染环境。
答案:(1)蛋白胨 不同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最适pH不同 能够 硝化细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 (2)倒置 (3)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不同种微生物表现出各自稳定的菌落特征
(4)灭菌
2.(2020·全国卷Ⅰ)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_。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 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过程中,对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进行灭菌时,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据题图分析可知,乙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与甲培养基相比,其特有的组分Y应是凝固剂琼脂。甲、乙培养基均只允许能利用物质S作为氮源和碳源的微生物生长,因此两培养基均为选择培养基。(2)据题意可知,假设至少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X倍,才能保证稀释后的100 μL菌液中细菌细胞数不超过200个,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mL,则稀释之前100 μL菌液中有2×106个细菌,可得2×106×(1/X)=200,则X=104,因此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104倍。(3)在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S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细胞失水,进而抑制菌株的生长。(4)将含有能降解S的细菌的淤泥加入无菌水中,进行适当稀释后,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取适量的菌液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即可估算出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5)本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是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 琼脂 选择 (2)104 (3)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 (4)取淤泥加入无菌水中,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5)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3.(2022·全国乙卷)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
碳源 | 细胞干重/(g/L) | S产量/(g/L) |
葡萄糖 | 3.12 | 0.15 |
淀粉 | 0.01 | 0.00 |
制糖废液 | 2.30 | 0.18 |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所需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灭菌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由实验结果可知,菌株C生长的最适碳源是______;用菌株C生产S的最适碳源是________。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以制糖废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解析:(1)玻璃器皿常用的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2)由实验结果可知,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株C的细胞干重最大,说明最适于菌株C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而以制糖废液为碳源时,用菌株C生产S的产量最高,说明最适于生产S的碳源是制糖废液。微生物的生长一般都需要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故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氮源、无机盐、水等营养物质。(3)分析题图可以看出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菌株C不能生长,原因可能是菌株C中缺少分解淀粉的酶,不能利用淀粉。(4)要测定生产S的最适以制糖废液为碳源的浓度,实验自变量为制糖废液的浓度,可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以制糖废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菌株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不同浓度制糖废液中的S的产量,S产量最高时对应的制糖废液浓度,即为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5)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现废物利用,既有利于减少污染,节省原料,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
(2)葡萄糖 制糖废液 氮源、无机盐、水
(3)缺少淀粉酶 (4)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以制糖废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菌株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不同浓度制糖废液中的S的产量,S产量最高时对应的制糖废液浓度即为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 (5)减少污染、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4.微生物产生的脲酶能够特异性分解尿素,在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污水处理中用途广泛。例如,饮料酒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尿素,酒体呈酸性,厂家常用脲酶分解酒体中的尿素以改善饮料酒的品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菌时,所配制的培养基以______为唯一氮源。与固体培养基相比,液体培养基更适于富集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筛酸性脲酶菌的培养基为中性固体培养基,以酚红为指示剂,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挑选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填“有红色圈的菌落”或“无红色圈的菌落”)。
(3)在纯化该菌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行计数,某同学吸取菌液1 mL稀释1 000倍,然后吸取稀释后的菌液0.2 mL,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并计数,实验重复三次,得到三个培养皿中菌落数分别是78、88、74,则该菌的浓度是________个细菌/mL。若需较长时间保存该菌种,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解析:(1)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与固体培养基相比,液体培养基与菌体充分接触,菌体繁殖快,更适于富集培养。(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复筛酸性脲酶菌的培养基为中性固体培养基,以酚红为指示剂,在涂布平板时,菌液过多会使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因此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液量不宜过多。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氨使培养基pH升高,酚红变红,因此在挑选时,应选择有红色圈的菌落。(3)在纯化该菌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为了进行计数,某同学吸取菌液1 mL稀释1 000倍,然后吸取稀释后的菌液0.2 mL,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并计数,实验重复三次,得到三个培养皿中菌落数分别是78、88、74,则该菌的浓度是(78+88+74)÷3÷0.2×1 000=4×105(个细菌/mL)。若需较长时间保存该菌种,可用甘油管藏法。
答案:(1)尿素 培养基与菌体充分接触,菌体繁殖快 (2)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菌液过多会使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有红色圈的菌落 (3)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4×105 甘油管藏法
5.反硝化细菌能在无氧环境中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2NO+10e-+12H+→…→N2O→N2),在处理工业污水、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想从一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耐高温(42 ℃)的反硝化细菌(目的菌),用于提升温度较高的工业污水的脱氮效率,具体流程如图所示(BTB培养基初始pH=6.8,BTB是酸碱指示剂,酸性条件下为黄色,中性条件下为绿色,碱性条件下为蓝色):
(1)BTB培养基灭菌后待平板凝固后,应倒置放在超净台上,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污泥样品梯度稀释后,使用________(填工具)将样液均匀涂布在BTB培养基上,放在__________环境中培养2~3天后,挑选周围显____色的单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
(3)将纯菌株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若在培养瓶顶部检测到N2O,即可鉴定为目的菌。不能依据培养液中硝酸盐的浓度变低来鉴定目的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保持纯化后的微生物菌种的纯净,需要对菌种进行保藏。临时保藏的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缺点,它比较适合那些使用频率高的菌种的保藏。
(5)C/N(碳氮含量比)对反硝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科研人员测得不同C/N条件下目的菌对硝酸盐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
科研人员提出,在利用目的菌株处理工业污水时,需要适当向污水中投放少量淀粉,据图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计数微生物的数量,一位同学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 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55、160、176、149个,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________个。
解析:(1)BTB培养基灭菌后待平板凝固后,应倒置放在超净台上,目的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的挥发。(2)将污泥样品梯度稀释后,使用涂布器将样液均匀涂布在BTB培养基上,由题干信息可知,反硝化细菌能在无氧环境中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科研人员欲筛选分离出耐高温(42 ℃)的反硝化细菌,故需要放在无氧、42 ℃环境中培养2~3天,根据反硝化过程的产物可知,反硝化细菌能在无氧环境中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反应过程中消耗培养基中的H+,因此会导致菌落周围为弱碱性呈蓝色,应挑选周围显蓝色的单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3)不能依据培养液中硝酸盐的浓度变低来鉴定目的菌,这是因为其他微生物也能利用硝酸盐进行代谢,硝酸盐浓度同样会降低。(4)为保持纯化后的微生物菌种的纯净,需要对菌种进行保藏。临时保藏的方法具有保存时间短、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等缺点,它比较适合那些使用频率高的菌种的保藏,若要长期保存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法。(5)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目的菌株对硝酸盐的去除率随着培养液中的C/N升高而升高,据此推测,用反硝化细菌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时需要向污水中加入少量淀粉,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污水中的C/N,以提高目的菌对污水中硝酸盐的去除率。(6)为计数微生物的数量,一位同学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 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55、160、176、149个,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155+160+176+149)÷4÷0.1×106=1.6×109(个)。
答案:(1)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的挥发 (2)涂布器 无氧、42 ℃ 蓝 (3)其他微生物也能利用硝酸盐进行代谢,硝酸盐浓度同样会降低 (4)保存时间短、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5)适当提高污水中的C/N,从而提高目的菌对污水中硝酸盐的去除率 (6)1.6×109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章生物技术与工程课时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考点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章生物技术与工程课时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考点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共5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四)免疫、疫苗与人体健康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四)免疫、疫苗与人体健康学案,共8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三)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三)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