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判断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判断学案,共19页。
热点2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判断[知识关联][针对训练]1.(2022·河南郑州三模)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若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若灰体为显性,则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若灰体为显性,则亲代和子代的灰体雌蝇均为杂合子C.若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判断灰体为显性D.取子代♀黄体与灰体杂交,分析后代性状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解析:假设该对等位基因为A/a,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根据题干信息“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则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有可能是伴性遗传;若灰体为显性,且为常染色体遗传,则实验中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代雌雄均为1/2Aa和1/2aa;如果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实验中亲本基因型为XaY、XAXa,灰体为显性,黄体为隐性,且子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黄体与灰体杂交,如果是伴X遗传,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后代雌性全部为灰体,雄性全部为黄体,如果不是该结果则是常染色体遗传。2.果蝇的直毛与截毛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直毛雌蝇与直毛雄蝇单只交配,子代中直毛果蝇与截毛果蝇比为68∶23,已知这对等位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B )A.无法确定亲代中直毛雌蝇和直毛雄蝇均为杂合体B.可以确定控制直毛和截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当子代直毛果蝇中雌∶雄=2∶1时,可以确定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当子代截毛果蝇中雌∶雄=1∶1时,可以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解析:直毛雌蝇与直毛雄蝇单只交配,子代中直毛果蝇与截毛果蝇比为68∶23,这个比例接近3∶1,即直毛为显性,控制果蝇的直毛与截毛的这一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中直毛雌蝇与直毛雄蝇均为杂合子;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中直毛雌蝇为杂合子,直毛雄蝇为纯合子,因此无法确定亲代中直毛雌蝇和直毛雄蝇均为杂合子;若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直毛果蝇中雌∶雄=2∶1;若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截毛果蝇中雌∶雄=1∶1。3.自花传粉的某二倍体植物,其花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遗传的生物学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蓝花植株自交,子代中蓝花个体与白花个体的比例约为27∶37,该比例的出现表明该蓝花植株细胞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多对基因位于 上。不同基因型的蓝花植株自交,子代中出现蓝花个体的概率除27/64外,还可能是 。 (2)现有甲、乙、丙3个纯合红花株系,它们两两杂交产生的子代均表现为紫花,则甲、乙、丙株系的花色基因型各含有 对隐性纯合基因。若用甲、乙、丙3个红花纯合株系,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某纯合白花株系的花色基因型中存在2对、3对或4对隐性纯合基因,请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预测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互换等情况)。 实验思路: 。 实验结果和结论:①若 , 则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2对隐性纯合基因。②若 , 则该纯合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3对隐性纯合基因。③若杂交子代全开红花,则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4对隐性纯合基因。解析:(1)依据基因与花色关系图解,某蓝花植株基因型为A B D ee,其自交子代中蓝花个体与白花个体的比例约为27∶37,其中蓝花个体所占比例为27/(27+37)=27/64=(3/4)3,表明该蓝花植株细胞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Ddee。蓝花植株基因型中还可能含两对杂合基因,或含一对杂合基因,或基因型为AABBDDee,故不同基因型的蓝花植株自交,子代中出现蓝花个体的概率可能是9/16或3/4或1。 (2)甲、乙、丙3个纯合红花株系,它们两两杂交产生的子代均表现为紫花,说明甲、乙、丙株系的花色基因型为aaBBDDEE、AAbbDDEE、AABBddEE(三者无先后顺序),即各含1对隐性纯合基因。用甲、乙、丙3个红花纯合株系,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某纯合白花株系的花色基因型中存在aa、bb、dd、ee中的2对、3对或4对隐性纯合基因,可让该纯合白花株系分别与甲、乙、丙杂交,分别统计子代的花色类型。①该纯合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一定含有ee,若该纯合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2对隐性纯合基因,则其中一定有1对隐性纯合基因与甲、乙、丙中的一个所含的隐性纯合基因相同,且二者杂交子代全开红花;与甲、乙、丙中的另外两个所含的隐性纯合基因不同,杂交子代全开紫花。②若该纯合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3对隐性纯合基因,除ee外,其中一定有2对隐性纯合基因与甲、乙、丙中的两个所含的隐性纯合基因相同,则杂交子代全开红花;与甲、乙、丙中的另外一个所含的隐性纯合基因不同,则杂交子代全开紫花。③若该纯合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4对隐性纯合基因,即aabbddee,分别与甲、乙、丙杂交,后代全开红花。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9/16或3/4或1(2)1 让该纯合白花株系分别与甲、乙、丙杂交,分别统计子代的花色类型①其中两组的杂交子代全开紫花,另一组的杂交子代全开红花②其中一组的杂交子代全开紫花,另两组的杂交子代全开红花热点提升练一、选择题1.(2022·湖南娄底期末)某植物果实的颜色和形状分别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先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若F2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可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B.若F2性状分离比为5∶3∶3∶1,则双亲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和aaBBC.若F2性状分离比为66∶9∶9∶16,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选择Aabb和aaBb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可验证两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解析:若F2性状分离比为5∶3∶3∶1,则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即不存在AABB的个体,双亲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和aaBB;若F2性状分离比为66∶9∶9∶16,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互换,产生的配子为1/10Ab、4/10AB、4/10ab、1/10aB,不管两对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选择Aabb和aaBb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子代都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不可以验证两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2.摩尔根在培养果蝇时发现了突变体白眼果蝇,经过两代杂交实验,为了解释如图结果,做了“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Y染色体没有其等位基因”的假设,为了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设计测交实验证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测交实验指F1红眼雌蝇与突变型白眼雄蝇杂交B.测交实验指F1红眼雄蝇与突变型白眼雌蝇杂交C.B选项中白眼雌蝇可以通过A选项实验结果中得到D.A、B选项实验均可为支持假设提供充分的证据解析:A选项中,F1红眼雌蝇与突变型白眼雄蝇杂交,不管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子代中都是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雌∶白眼雄=1∶1∶1∶1,所以不能为支持假设提供充分的证据。3.(2022·湖北襄阳一模)正反交实验是遗传学中探究基因遗传方式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必须利用正交和反交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可行方案是( D )A.对于基因型为AaBb的某植物,欲探究其雌雄配子产生的种类及比例B.果蝇的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欲探究其基因是否只在X染色体上C.某植物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欲探究其基因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D.人类视网膜炎是一种遗传病,欲探究其基因是否属于细胞质遗传解析:对于基因型为AaBb的某植物,欲探究其雌雄配子产生的种类及比例,采用测交即可;果蝇的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欲探究其基因是否只在X染色体上,可以采用隐雌×显雄的方式,如果后代雌性都是长翅,雄性都是残翅,可说明其基因在X染色体上;某植物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欲探究其基因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采用杂交或测交即可;人类视网膜炎是一种遗传病,欲探究其基因是否属于细胞质遗传,如果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与母本表型相同),无性别差异,且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4.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杂交实验一: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杂交实验二: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D )解析:根据杂交实验二,乔化×乔化→F1出现矮化,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蟠桃×蟠桃→F1出现圆桃,蟠桃对圆桃为显性性状。杂交实验一后代中乔化∶矮化=1∶1,属于测交类型,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蟠桃∶圆桃=1∶1,也属于测交类型,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杂交实验一的杂交后代应出现2×2=4(种)表型,比例应为1∶1∶1∶1,与杂交实验一的杂交结果不符,说明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理推知,杂交实验二亲本基因型应是AaBb、AaBb,基因图示如果为C,则杂交实验二后代比例为1∶2∶1,所以C不符合。5.果蝇(2n=8)羽化(从蛹变蝇)的时间有19 h、24 h和29 h三种,分别由基因A1、A2和A3控制,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未知,且都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现用一只羽化时间为19 h的雌蝇和一只羽化时间为24 h的雄蝇杂交,F1的羽化时间及比例为19 h∶24 h∶29 h=1∶2∶1,且羽化时间为24 h的果蝇都是雌性,其余都是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基因A1、A2和A3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A1、A2和A3的显隐性关系是A2>A3>A1C.控制果蝇羽化时间相关的基因型有6种D.F1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羽化时间为19 h的果蝇占5/16解析:基因A1、A2和A3是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基因,属于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结合分析可知,基因A1、A2和A3的显隐性关系是A2>A1>A3;由题意可知,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A1、A2和A3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性的基因型有、、、、、6种,雄性的基因型有Y、Y、Y 3种,共9种基因型。6.某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解析: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亲本中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根据题中信息“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则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或XaYA。若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若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7.研究发现,在植物中也存在性反转现象。如大麻(XY型)当a基因纯合时,可使大麻雌株发生性反转,而雄株没有该现象。不考虑其他变异,现用两株未发生性反转的大麻进行杂交并得到足够多的后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性反转现象不仅改变了生物的表型,而且也改变了染色体组成B.若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一定为1∶1C.若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1∶3,则基因a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D.若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不是1∶1,则亲代一定都含有a基因解析:性反转现象只改变生物的表型,不改变染色体组成;若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当亲本基因型均为Aa时,由于aa使雌性反转为雄性,所以子代的雄株有1/2+1/2×1/4=5/8,雌株有1/2-1/2×1/4=3/8,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3∶5;若亲本杂交组合为Aa(雌株)×aa(雄株)(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雌株中有1/2(基因型为aa)发生性反转,故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1∶3,故基因a不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XY型决定的一对亲本杂交,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应为1∶1,如果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不是1∶1,说明一部分子代发生了性反转,亲代一定都含有a基因。8.某雌雄同株植物品种(2n=20)因变异产生了一个三体植株(含一条较短的染色体)。该三体植株产生配子时,三条染色体正常配对,二一分离随机移向细胞一极,且含有较短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另一对染色体上含有控制花色的基因B/b和C/c,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BC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红花,其余基因型的植株开白花。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C )A.该植株为父本做测交实验,子代红花∶白花=1∶1B.该植株生殖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可观察到9个四分体和1个六分体C.该植株只能由基因型为ABC的雄配子和基因型为Aabc的雌配子结合形成D.该植株可产生4种可育雄配子和8种可育雌配子解析:该植株可由基因型为ABC的雄配子和基因型为Aabc的雌配子结合形成,也可由基因型为Abc的雄配子和基因型为AaBC的雌配子结合形成;由于含较短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且B和C、b和c分别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该植株可产生ABC、Abc、AABC、AAbc4种可育雄配子和ABC、AAbc、Abc、AABC、AaBC、Aabc、aBC和abc8种可育雌配子。9.(不定项)鹌鹑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鹌鹑胫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胫色的遗传规律和利用胫色鉴别子代雌雄的可行性,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CD )A.仅根据实验一,不能判断出胫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B.根据实验一,可判断出胫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根据实验二,可判断出深色胫为隐性性状D.根据实验二,说明可用胫色鉴别子代雌雄鹌鹑解析:仅根据实验一,不能判断出胫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因为无论深色是显性还是浅色是显性均能推测出该实验结果;根据实验一结果不可判断出胫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即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因为当相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时(即亲本基因型为ZAZa、ZaW),也能得出相应的结论;实验二结果显示,雌性全为深色胫,雄性全为浅色胫,即表现为交叉遗传,说明浅色胫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ZAW、ZaZa;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ZAW、ZaZa,子代基因型为ZaW、ZAZa,雌性全为深色,雄性全为浅色,结果说明可用胫色鉴别子代雌雄鹌鹑。10.(不定项)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家蚕不耐热,夏季饲养时死亡率升高,产茧量下降。研究人员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了一只耐热(基因D控制)的雄蚕,同时发现D/d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出现异常(染色体如图所示),家蚕中至少有一条正常的Z染色体才能存活。下列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BC )A.图示家蚕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B.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若子代雌雄比为1∶1,则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若子代雌雄比为1∶2,则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若只在雄蚕中出现耐热性状,则D基因位于正常的Z染色体上解析:图示家蚕异常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同时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D基因,属于基因突变,但不一定是碱基对的缺失;如果用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由题知家蚕中至少有一条正常的Z染色体才能存活,所以若染色体缺失位于性染色体会出现致死,如果后代雌雄比例为1∶1,则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该雄性与不耐热雌性杂交后代中带有异常Z染色体的雌蚕死亡,故雌雄比为1∶2;若D基因位于异常的Z染色体上,则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只在雄蚕中出现耐热性状。二、非选择题11.麦瓶草(XY型)果实大瓶(A)和果实小瓶(a),披针形叶(B)和距圆形叶(b)为两对相对性状。为研究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某学习小组以麦瓶草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果实大瓶基因(A)和果实小瓶基因(a)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2)某同学用纯合的果实大瓶植株与小瓶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子一代果实均为大瓶型,据此该同学认为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同学的结论不严谨,原因是可能还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 。 (3)某研究者用披针形叶果实大瓶的麦瓶草作为亲代,进行杂交实验,子一代结果如下:子一代性状披针形叶果实大瓶披针形叶果实小瓶距圆形叶果实大瓶距圆形叶果实小瓶数量239株80株121株41株①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此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 定律。 ②若子代结果中雌株全为披针形叶,雄株披针形叶和距圆形叶约各占一半,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其亲本的基因型为 ;亲代都是披针形叶,但杂交的后代分离比为2∶1,合理推测是 。 解析:(1)果实大瓶基因(A)和果实小瓶基因(a)在结构上的区别是碱基(脱氧核苷酸)序列的不同。(2)该同学结论不严谨,还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该实验结果只能证明果实大瓶为显性性状。(3)分析表格披针形叶果实大瓶(A B )∶披针形叶果实小瓶(aaB )∶距圆形叶果实大瓶(A bb)∶距圆形叶果实小瓶(aabb)≈6∶2∶3∶1=(3∶1)(2∶1),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雌性全为披针形叶,雄性披针形叶∶距圆形叶性状个体比例接近1∶1,说明叶形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属于伴性遗传,B(b)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由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B、b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A、a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亲代都是披针形叶,但杂交的后代分离比为2∶1,合理推测是基因型为XBXB植株不能发育或死亡。 答案:(1)碱基(脱氧核苷酸)序列的不同(2)A、a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3)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②X AaXBXb、AaXBY 基因型为XBXB植株不能发育或死亡12.果蝇是双翅目昆虫,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其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常用的模式生物。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野生果蝇翅色是无色透明的。GAL4/UAS是存在于酵母菌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GAL4蛋白是酵母菌中的一类转录因子,它能够与特定的DNA序列UAS结合,驱动UAS下游基因表达。科研人员将一个GAL4基因插入雄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又将一个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插入雌果蝇染色体组中的一条染色体上,但无法表达,只有与插入含有GAL4基因的雄果蝇杂交后的子一代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才会表达。甲科研小组分别利用上述的一对转基因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中绿色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杂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如表所示:组别F1F2甲绿色翅∶无色翅=1∶3绿色翅∶无色翅=9∶7(1)仅用甲组杂交结果F1 (填“能”或“不能”)判断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否插入2号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根据甲组的F2杂交结果判断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填“是”或“不是”)插入2号染色体上,你的判断依据是 。 (2)乙科研小组另选一对亲本果蝇进行以上的杂交实验,发现F2中雌雄果蝇的翅色比例不同,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若统计F2中雌雄果蝇翅色比例是 ,说明推测原因是正确的。解析:(1)假设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为A、a和B、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存在三种假设,假设1中Aabb×aa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2中Aabb×aaBb两对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遵循连锁遗传规律。假设3中AaXbY×aaXBXb,因为AB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出绿色翅,根据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分析可知,3种假设里的F1分离比都是绿色翅∶无色翅=1∶3,因此只根据子一代不能判断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否插入2号染色体上;而根据甲组的F2杂交结果显示表型比例为9∶7(为9∶3∶3∶1的变式),可确定这2种基因不是插入了同一条染色体上,由此判断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不是插入2号染色体上。(2)乙科研小组另选一对亲本果蝇进行题述的杂交实验,发现F2中雌雄果蝇中翅色比例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X染色体上;即假设3中的亲本基因型,即AaXbY×aaXBXb,F1中绿色个体(AaXBY、AaXBXb)的自由交配得到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绿色翅雌性(A XBX-)=3/4×1/2=3/8,无色翅雌性=1/2-3/8=1/8,绿色翅雄性(A XBY)=3/4×1/4=3/16,无色翅雄性=1/2-3/16=5/16,即F2中雌雄果蝇翅色比例是绿色翅雌性∶无色翅雌性∶绿色翅雄性∶无色翅雄性=6∶2∶3∶5,则假设正确。 答案:(1)不能 无论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否插入2号染色体上, F1分离比都是绿色翅∶无色翅=1∶3 不是 F2中表型及其比例为9∶7(为9∶3∶3∶1的变式),可确定这两种基因不是插入了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能插入X染色体上 绿色翅雌性∶无色翅雌性∶绿色翅雄性∶无色翅雄性=6∶2∶3∶5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一判断基因位置的探究实验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确定基因位于几号常染色体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命题热点六基因的多维度命题学案,共7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命题热点五判断基因的位置学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