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作业含答案2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作业含答案2,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2 群落及其演替
高频考点
考点1 群落的结构
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物种丰富度、群落的空间结构等知识。重难、综合部分主要为对具体群落的分析、探究及与种群等的比较,主要考查知识的运用、模型分析、实验探究等能力。
基础
1.(2022全国乙,5,6分)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答案 A
2.(2020江苏,15,2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答案 C
3.(2017海南,18,2分)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种间)竞争关系
答案 D
4.(2019浙江4月选考,6,2分)下列群落中,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 )
A.荒漠 B.苔原 C.草原 D.森林
答案 A
重难
5.(2022南通一联,11)大树杜鹃为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因量少而珍稀。科研人员为分析大树杜鹃生存环境的群落特征,在大树杜鹃群落设置8块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调查结果如图。其中,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物种的概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时随机选取8个样地,每个样地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
B.8个样地中物种分布有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有不同生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乔木层郁闭度的大小只影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对草本层没有影响
答案 D
6.(2022常州期末,17)研究者调查了管理方式相同的“茶树与马尾松间作茶园”和“常规茶园”中的叶蝉及其天敌蜘蛛,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茶园
类型
叶蝉总
数(只)
蜘蛛总
数(只)
游猎型蜘
蛛丰富度
结网型蜘
蛛丰富度
间作
692
1 542
14
12
常规
1 410
995
14
8
A.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属于竞争关系
B.马尾松遮阴有利于结网型蜘蛛的生存和繁殖
C.与常规茶园相比,林下茶园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天敌增加是林下茶园中叶蝉环境容纳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答案 ABD
7.(2021山东,10,2分)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 >甲藻>丙藻
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答案 A
8.(2022扬州高邮期初,1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结构、随机分布、种群密度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B.建立自然保护区来改善珍稀动物的栖息环境,能提高环境容纳量
C.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可随时间而改变
D.利用标志(记)重捕法调查时,标志(记)物不能太醒目,不能影响动物正常生命活动
答案 A
9.(2022泰州期末,2)我国多彩的古代文学中富有对生物学现象的精彩描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描述的是螟蛉和蜾蠃之间的收养关系
B.“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可以传递的行为信息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螳螂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绿肥红瘦”描述了海棠受到生物因素影响后绿叶茂盛、花渐凋谢的暮春景象
答案 B
综合
10.(2022湖南,20,9分)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为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
养殖天数
(d)
浑浊度(FTU)
总氮(mg/L)
总磷(mg/L)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1
10.81
0.58
14.72
7.73
0.44
0.01
3
15.54
0.31
33.16
8.37
1.27
0.01
5
23.12
1.04
72.78
9.04
2.38
0.02
7
34.44
0.46
74.02
9.35
4.12
0.01
注:水体浑浊度高表示其杂质含量高
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 。
(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现为 。
(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福寿螺的入侵会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
②福寿螺对富营养化水体耐受能力低
③福寿螺比本土田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④种群数量达到K2时,是防治福寿螺的最佳时期
(5)福寿螺入侵所带来的危害警示我们,引种时要注意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样方法 (2)(种间)竞争 (3)使水体氮磷总量提高,使水体浑浊度上升 (4)①③ (5)考虑与本土物种的种间关系;考虑引入物种是否影响当地生态
11.(2022广东,20,12分)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表。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 278
36.67
14.10
B
568
104 118
40.86
20.40
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 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 ,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 ,有利于其生存。
(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 ,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 。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
答案 (1)趋光 (2)高 食物及栖息空间 (3)少 杀虫剂的使用 (4)①保留荔枝树下的部分杂草等植被,降低害虫对荔枝园的破坏作用,使荔枝园营养结构复杂,增加其抵抗力稳定性。②可以引进草菇等,荔枝落叶可以为草菇提供营养,草菇为分解者,可以加快荔枝园的物质循环,草菇分解产生的无机盐等矿质离子又可被荔枝树根系所吸收。③可以设置鸟巢、养殖禽类,吸引鸟类防治害虫,鸟类、禽类的粪便可为荔枝园提供有机肥,同时消费者的增加,也加快了物质循环。
考点2 群落的类型与演替
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群落的类型、群落的演替类型和过程、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等知识。重难、综合部分为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判断,结合生态恢复和种群特征、生态系统等考查知识运用、分析探究的能力。
基础
1.(2021江苏,9,2分)某地区积极实施湖区拆除养殖围网等措施,并将沿湖地区改造成湿地公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公园生物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公园建成初期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在繁殖季节,白鹭求偶时发出的鸣叫声属于行为信息
D.该湿地公园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答案 D
2.(2021全国甲,6,6分)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答案 C
3.(2020全国Ⅱ,6,6分)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答案 A
4.(2020山东,19,3分)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定项)( )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答案 AB
5.(2018江苏,13,2分)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答案 D
重难
6.(2022南通海门二诊,14)为改善某湿地的环境和功能,科研人员综合考虑海拔差异和人为干扰,从江心到防洪堤将湿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B区的优势植物为芦苇,芦苇长势高低错落体现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图中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种群,在空间上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当枯水期来临后,A、B区会重新露干,再次恢复植被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人为干预下湿地环境明显提升,改善后的湿地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
答案 B
7.(2022江苏百校大联考二,11)某山坡25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了所有树木等植被,今年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区域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结果如表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树种
树龄/年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赤杨
0
2
5
8
12
20
25
19
14
9
4
栎树
21
15
12
10
7
4
2
0
0
0
0
松树
0
0
0
5
7
11
13
10
5
3
2
杜鹃
2
2
3
1
3
3
4
1
3
2
1
A.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B.山坡最早出现的树木是栎树,在25年间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D.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滞增长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是赤杨
答案 D
8.(2022徐州七中2月学情调研,12)松材线虫入侵某海岛黑松林群落,大量繁殖并造成严重危害,原群落中的乔木消失,逆行演替为以野桐、算盘子、小槐花等为优势种的灌丛群落。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该演替过程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C.松材线虫入侵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天敌
D.乔木的消失有利于野桐等灌木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优势种
答案 B
综合
9.(2022泰州期末,22)李中水上森林景区位于泰州兴化,整个景区面积逾2.4×106 m2,采用林垛沟鱼的立体模式,园内水系丰富,形成了“林中有水、水中有鱼、林内有鸟”的水乡景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群众将荒滩开发成一条条长方形的垛格,垛格间水路交错(如图所示)。图示水杉的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 ;水杉树干基部膨大,常有屈膝状的呼吸根,因而更适应在 生长。林间常种艿芋等经济作物,若对某片垛格上的艿芋进行产量估测,宜采用 法取样测算。
(2)水杉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 ,林中适当位置安放的昆虫诱捕器,其原理是利用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虫,破坏其种群正常的 ,有效预防人工林因 而易爆发的虫灾。
(3)2003年起,当地政府实施买断农户树木产权、疏通河道等改造,改造前后群落的演替属于 演替。如今,生机盎然的水上园林成为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的天然氧吧、旅游打卡地,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利用。
(4)为了增加景区的旅游项目,在景区东北部建立了孔雀园,游人在观赏孔雀时,经常看到孔雀开屏的美态,这是一种 信息。在鸟类栖息区,林下有大量粪便覆盖在地面,有碍美观,夏季还产生难闻的气味。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 (1)均匀分布 水中 等距取样法 (2)光照强度 性别比例 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3)次生 间接和直接 (4)行为 收集粪便、投入沼气池等
10.(2021浙江6月选考,26,7分)某森林因火灾被大片烧毁。如图是火烧后该地的植物群落在恢复过程中,各类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的变化状况。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调查时刻前的 。
(2)该植物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这种演替类型属于 。恢复到一定阶段时,图示的不同植物类型同时交织在一起,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3)当群落演替到 时,群落的总生物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 。在此之前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类型中 的生物量会持续上升,而 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 (1)积累量 (2)次生演替 垂直 (3)顶极群落 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等 乔木 高灌木、矮灌木和草本
易混易错
易混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2022连云港二模,8)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树线以下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树线上下分布的生物种群不同,这种空间上的配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发现树线上升,推测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调查树线以下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
D.t2到t3阶段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当乙种群迁入后,甲种群λ值一直下降
答案 C
2.(2021宁夏吴忠一模,4)某林场生长大片马尾松,周边是大片草地,多种动物栖息在其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剪后的林边草地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B.马尾松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光照强度决定了林中各种动物的垂直分层分布
D.土壤湿度是影响该群落植被水平分布的因素之一
答案 D
易错 演替的类型判断
3.(2022四川泸州二模,4)靠近赤道的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岛屿后,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可演化成物种丰富的雨林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岛屿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该岛屿上进行的演替与森林发生山火后的演替属于不同类型
C.该岛屿在演替的不同阶段,优势种群的生物种类可能不同
D.该岛屿的演替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因为人类活动而发生改变
答案 A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同域共存(2022南通如皋适应考二,11)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的是( )
A.杜鹃在林冠层栖息,画眉在林下层生活
B.鲢鱼在水上层,青鱼在水下层
C.兔子总是选择在狐狸出现少的地方活动
D.不同温度喜好的动物选择阳光照射度不同的地方栖息
答案 C
2.丘陵山地群落演替过程示意图(2022苏北七市三模,10)如图是某丘陵山地群落演替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均为次生演替,决定两者演替方向的因素相同
B.在演替过程中,各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保持相对稳定
C.在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和乔木阶段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D.与灌木阶段相比,乔木阶段垂直结构复杂,光能利用率高
答案 D
复杂情境
3.团头鲂、轮叶黑藻、密刺苦草的关系(2022苏北七市三模,18)轮叶黑藻(冠层型水草)在富营养的情况下,迅速生长覆盖水面,比密刺苦草(草甸型水草)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有人开展不同密度团头鲂对轮叶黑藻和密刺苦草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轮叶黑藻的遮蔽作用会引起水体底层光照不足和缺氧
B.轮叶黑藻与密刺苦草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结果表明团头鲂更多地选食轮叶黑藻,不以密刺苦草为食
D.根据结果推测该水体单位面积中团头鲂的K值大约为1尾
答案 AB
4.生态位宽度(2022苏、锡、常、镇调研二,17)生态位宽度是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综合指标。某学者对大兴安岭不同发育阶段的落叶松生态位宽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随落叶松的个体发育,其生态位宽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性变化
B.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就越大
C.研究中的落叶松成龄组、老龄组和幼龄组可看作三个种群
D.该研究的指标主要是落叶松植株的高度及种间关系等
答案 ABD
审题解题
1.(2021山东日照一联,11)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种内竞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补充设问
设问① 生态位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设问② 种间竞争强与种间竞争弱,哪一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设问③ 种间竞争强了会对资源利用有什么影响?
设问④ 何为生态位分化?
答案 C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主要研究三方面内容: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设问② 不同物种利用的资源有差异,种间竞争弱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设问③ 种间竞争强会导致生态位分化,不同物种会趋向于寻找新的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设问④ 生态位分化是指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有重叠时,往往通过自然选择作用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竞争,使得它们共同生存下来的现象。动物在生态位上的分化方式主要有改变食物的种类,形成不同食性;划分分布区域和活动范围;错开活动时间等。
2.(2021全国乙,30,9分)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 。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 (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 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
(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
(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补充设问
设问① 竞争排斥的两物种竞争的对象是什么?
设问② 为什么两个物种会发生竞争?
设问③ 竞争排斥和竞争的结果有何差异?
设问④ 竞争排斥中,处于优势的物种和被排斥的物种,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设问⑤ 取食同一植物器官(如种子)如何有效避免竞争?
答题技巧 设问⑥ (1)和(2)小题的结论是什么?请将两个结论统一成一个结论。
答案 (1)选择形态和习性都接近的不同物种 有限的 一方存活,另一方死亡 (2)时间 (3)竞争的结果是一方存活,另一方死亡;或者竞争导致双方对资源的利用发生分离,从而实现双方共存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竞争排斥的两物种在竞争相同的资源,如食物、空间等资源。
设问② 资源利用方式相同并且资源是有限的,当食物或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态位相似的两物种会发生竞争。
设问③ 竞争排斥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所以竞争排斥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一方处于劣势,直到消亡;竞争的结果可能是排斥也可能是共存。
设问④ 由于一开始资源是相对充足的,具有竞争排斥关系的双方数量也都会增长;随着资源的限制,处于优势的一方数量增长之后保持稳定,处于劣势的一方数量会下降,直到消亡。
设问⑤ 如取食不同部位、不同大小、不同成熟度(时期)的该植物器官可有效避免竞争。
设问⑥ (1)竞争排斥的结论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2)若有效避免竞争即通过进化,资源利用方式发生变化,则可以长期共存。统一成的结论:自然界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若资源利用方式相同,则物种不能长期共存;若进化后资源利用方式不同,则可长期共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湿地是鸟类的天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作业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作业(广东版)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