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及其动态作业含答案
展开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二十一 种群及其动态
高频考点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
该考点主要内容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考题以选择题为主,重点考查种群的几种数量特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选择。
基础
1.(2021河北,13,2分)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 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种植模式 |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 成虫数量(头/叶) | 若虫 (头/叶) | 天敌昆虫 多样性指数 | ||
上部叶 | 中部叶 | 下部叶 | |||
番茄单作 | 22.7 | 3.2 | 0.8 | 16.5 | 1.2 |
番茄玫瑰邻作 | 1.4 | 0.2 | 0.1 | 1.8 | 2.2 |
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答案 B
2.(2020北京石景山一模,14)丹顶鹤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科学家研究了江苏北部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获得如下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
B.2000年后,栖息地数量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
D.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小
答案 D
重难
3.(2021山东,11,2分)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
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
C.83只/公顷 D.88只/公顷
答案 B
综合
4.(2016北京理综,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 A
5.(2017北京理综,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答案 A
6.(2022北京东城一模,10)研究人员将红隼的雏鸟转移到不同的巢中,形成雏鸟数量减少的巢(3~4只)、正常的巢(5~6只)和扩大的巢(7~8只)。统计冬季雌、雄亲本的存活比例,结果如图。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推论不合理的是( )
A.雄性亲本在抚育雏鸟过程中不发挥作用
B.养育较多后代对双亲成活率有负面影响
C.育雏规模的改变会影响红隼的性别比例
D.育雏规模的改变会影响红隼的种群数量
答案 A
7.(2022全国甲,31,9分)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 。
(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3)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
(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 (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 (答出2点即可)。
答案 (1)幼年个体数多,老年个体数少 (2)样方法 标志(记)重捕法 (3)(物种)丰富度 (4)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动物的有氧呼吸提供氧气,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土壤小动物的活动可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动物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
8.(2022全国乙,31,8分)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 。
(3)与标志(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 (答出2点即可)。
答案 (1)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且一致、样方数量适宜 (2)(S×n)/m (3)对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考点二 种群的数量变化
该考点主要内容包括“J”形曲线和“S”形曲线增长模型、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考题以选择题为主,重点考查两种增长模型的适用条件、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以及K值与K/2值的应用。
基础
1.(2021广东,6,2分)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
A.a B.b C.c D.d
答案 B
2.(2020山东,11,2分)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形)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答案 B
3.(2021浙江1月选考,16,2分)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
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 D
4.(2020江苏,10,2分)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答案 B
重难
5.(2021北京海淀二模,11)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 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当酵母菌总数为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关于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可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
B.该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
C.若将酵母菌的接种量增加一倍,培养条件不变,则K值为2a
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 mL,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小于a
答案 C
6.(2022全国甲,5,6分)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 D
7.(2015北京理综,4,6分)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 |
定时灌溉 | 不驱走大蚂蚁 | 增加35 |
驱走大蚂蚁 | 增加70 | |
不灌溉 | 不驱走大蚂蚁 | 减少10 |
驱走大蚂蚁 | 减少2 |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答案 A
综合
8.(2021湖北,14,2分)20 世纪末,野生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和小相岭等6大山系。全国已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40余个,野生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在秦岭,栖息地已被分割成5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岷山,熊猫被分割成10多个小种群;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
B.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
D.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
答案 D
9.(2022北京房山一模,14)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岷山等山系,栖息地被分割成多个区域。近年来, 我国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也增加到1 800多只,圈养的大熊猫超过了500只,2021年大熊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的濒危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调查保护区大熊猫数量不宜采用标记重捕法
B.增加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在大熊猫种群不同活动区域建立走廊,可以减少地理隔离,增加基因交流
D.濒危等级的下降说明我国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可完全将圈养的大熊猫野化放归
答案 D
审题解题
1.(2021北京海淀期末,11)我国科学家鉴定到一种飞蝗群聚信息素4VA(4-乙烯基苯甲醚),4VA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其特异性受体是嗅觉受体OR35。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可统计飞蝗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敲除OR35基因可使飞蝗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
C.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4VA可以诱捕飞蝗
D.可根据4VA的结构设计拮抗剂,阻止飞蝗的聚集
补充设问
审题方法设问① 信息素4VA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解题思路设问② 如何诱捕飞蝗和阻止飞蝗的聚集?答案 A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信息素4VA与飞蝗的特异性嗅觉受体OR35结合,可引起飞蝗的聚集。
设问② 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4VA可以诱使飞蝗聚集,进而捕杀飞蝗,利用4VA拮抗剂可以阻止飞蝗聚集。
2.(2021山东潍坊一模,24)为研究东北某草原水淹后恢复过程中植物优势种及其主要伴生种的数量变化,同步开展人工建立不同初始比例羊草和寸草苔实验种群研究,连续五年(2003~2007)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取样和检测。部分数据如图所示(图中比例为羊草和寸草苔初始数量之比)。
图1
图2
(1)调查题述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 法。羊草和寸草苔均可进行营养生殖(产生分蘖株),取样时 (填“应该”或“不应该”)将全体植株的地上部分连同地下部分一同挖出。
(2)结合图1分析, 可能是该草原的优势种。图2中,羊草分蘖株生物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原因是 。
(3)调查发现,水淹后恢复演替初期植物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土壤含水量高、部分裸露土地盐碱化。在演替中后期随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腐殖质作用于土壤,土壤盐碱化降低、肥力提高。恢复演替初期羊草等植物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和繁殖,不断产生定居的母株,分蘖株产生率低。演替中后期母株会不断通过分蘖株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大小不同的无性系斑块。这些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很小的比例,不足1%。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结合演替过程中羊草繁殖方式的变化,分析有性生殖的优势: 。
②请从进化与适应、营养供应与幼苗生长两个角度分别分析演替后期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比不足1%的原因: 、 。
补充设问
审题方法设问① 图1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解题思路设问② 有性生殖的优势是什么?
答案 (1)样方 应该 (2)羊草 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分蘖株获取的空间和光照等资源减少 (3)①产生丰富的变异类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上占优势 ②经过自然选择,植物已经形成与现有环境相协调和适应的特性,无性生殖有利于保持这些优良的遗传特性 分蘖株能从母本植株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生长旺盛,而实生苗生长的营养来自种子中储备的少量营养物质,生长速度慢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一定范围内,与寸草苔初始数量比,羊草起始数量较少时,其分蘖株数能在一段时间后赶上寸草苔,所以推测羊草可能是该草原的优势种。
设问② 有性生殖可在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再通过配子的随机结合,形成多种组合性状的后代,所以有性生殖的优势为产生丰富的变异类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上占优势。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及其动态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及其动态作业含答案,共11页。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及其动态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及其动态作业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及其动态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及其动态作业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