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国各地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
甘肃省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
一、单选题
1.(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C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D
“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A.A B.B C.C D.D
2.(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
B.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C.鉴别CO2和N2: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D.区分KC1和NH4Cl两种化肥:取样,分别与适量的熟石灰混合后研磨并闻气味
3.(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KNO3溶液
向盛有5.0gKN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搅拌
B
验证Al、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向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各放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铝丝
C
检验氢气的纯度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D
鉴别Na2SO4、BaSO4和CaCO3三种白色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样品,加适量水,搅拌
A.A B.B C.C D.D
4.(2022·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B
验证铜与银的金属活动性
稀盐酸
C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灼烧闻气味
D
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
加过量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5.(2022·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6.(2021·甘肃甘南·统考中考真题)用稀盐酸与大小相同的镁、锌、铜片反应探究金属活动性。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表面可以观察到气泡
B.锌片比镁片反应更剧烈
C.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镁>锌>铜
D.三支试管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不同
7.(2021·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探究 Fe、Cu、Ag的活泼性
D.探究水的组成
8.(2021·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aCO3(CaO)
加热固体混合物至不再放出气体
B
H2(CO2)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银粉(锌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盐酸(H2SO4)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9.(2021·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B.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用洗洁精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D.铝制品的耐腐蚀性比铁制品强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没有铁活泼
10.(2021·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A.用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C.向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Zn粉、Al粉、Mg粉
D.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
11.(2020·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洗洁精、汽油都能去油污。洗洁精是乳化作用,则汽油也是乳化作用
B.盐酸、硝酸都是酸。盐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也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C.CO和CO2都是非金属氧化物。CO2能与碱溶液反应,则CO也能与碱溶液反应
D.氧化铝和氧化铁都是金属氧化物。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保护铝,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保护铁
12.(2020·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类比、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13和H2,所以铁和盐酸反应也生成FeCl3和H2
D.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13.(2020·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14.(2020·甘肃·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CaO固体
CaCO3固体
高温煅烧
Cu
Fe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NaCl
KNO3
硝酸银溶液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15.(2020·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16.(2020·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A.将Fe、Cu分别加入AgNO3溶液中
B.将Fe、Cu、Ag分别加入稀盐酸中
C.将Fe分别加入CuSO4、AgNO3溶液中
D.将Fe、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
17.(2020·甘肃·统考中考真题)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Z、Y、X C.Y、X、Z D.X、Z、Y
二、填空题
18.(2020·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以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1进行粗盐提纯的蒸发操作时,发现液滴飞溅,是缺少了仪器______。
(2)实验2通过实验现象对比可知,铁生锈与______有关。
(3)实验3是验证燃烧条件的环保装置,通入O2后,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4)实验4探究Cu和Z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无色溶液可能是______(填编号)。
①稀H2SO4 ②FeCl2溶液 ③CuCl2溶液 ④ZnSO4溶液
三、推断题
19.(2021·甘肃甘南·统考中考真题)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队员”由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五种物质组成。比赛中,由硫酸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D“队员”投篮进球完成有效进攻。传接球物质间必须能相互反应、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已知投篮的D“队员”是个灭火“能手”,A“队员”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D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D______。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连线①的两种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连线②的两种物质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4)为实现“快速进攻”,硫酸铜能直接传球给______“队员”(填化学式)。
20.(2021·甘肃定西·统考中考真题)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E的化学式是______,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______。
(4)金属C在______的条件下容易生锈;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______(只写一条)。
四、流程题
21.(2021·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工业上生产电路板及处理废液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Fe+2FeCl3═3FeCl2
(1)由步骤①可判断FeCl3与铜反应生成的两种产物是_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说明金属的活动性:铁______铜。
(3)步骤③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当观察到______的现象时,说明滤渣只剩铜。
22.(2021·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绿矾能预防疾病的产生,有效控制身体机能。某工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 FeO、CuO,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绿矾晶体(FeSO4·7H2O),其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浸取”前,通常会将烧渣进行粉碎处理,“粉碎”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2)写出浸取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只写一个)。
(3)试剂 X是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反应Ⅲ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
五、计算题
23.(2020·甘肃·统考中考真题)向盛有一定质量铁粉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解释,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由于可燃物与空气隔绝,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铝制品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分子大小没有改变,选项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铁钉表面的铁锈即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由于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当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铁钉也被反应掉,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错误;
B、氯化钾中的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虽除去了盐酸但引入了新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错误;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无法鉴别,选项错误;
D、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而氯化钾不与熟石灰反应,现象不同能够鉴别,选项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5.0gKN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搅拌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锌>铜,正确。
D、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保证单一变量,三支试管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以不同,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左侧试管中铁钉有水无氧气,铁钉不生锈;右侧试管中铁钉有氧气无水,铁钉也不生锈,无法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选项正确;
B、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探究燃烧条件之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下的白磷不燃烧,可探究燃烧条件之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选项错误;
C、在相同条件下,铁片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银片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即铁>铜>银,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选项错误;
D、水电解实验中,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可知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8.C
【详解】A、CaO在加热条件下不反应,不能除去CaO,且易造成CaCO3分解,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能吸收CO2,故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不能除去H2中的CO2,B错误;
C、锌和盐酸反应,银不和盐酸反应,用足量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银粉中的锌粉,C正确;
D、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HCl,用氯化钡可以除去盐酸中的硫酸,但是加入过量BaCl2溶液,会引入BaCl2杂质,D错误。
故选C。
【点睛】除杂质要注意的四个原则:不增,不减,易操作,易复原。
9.D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可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选项正确;
B、加热煮沸可以是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而除去,故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正确;
C、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选项正确;
D、铝制品的耐腐蚀性比铁制品强,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选项错误;
答案为:D。
10.D
【详解】A、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更快,加热时间短,都是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能够产生氧气,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说法错误;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水时,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说法错误;
C、等质量Zn粉、Al粉、Mg粉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时,镁最先反应结束,锌最后反应结束,其中铝产生的氢气最多,锌产生的氢气最少,说法错误;
D、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说法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A、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利用了溶解原理,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盐酸、硝酸都是酸。盐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也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故B正确,符合题意;
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例如一氧化碳不能和碱溶液反应;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是因为氧化铝致密结实,能阻止铝与空气接触;铁表面的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阻止铁与外界空气接触,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C、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13和H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不符合题意;
D、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详解】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则生成的氢气相等,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故A不正确;
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B不正确;
C、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减少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减小,故C不正确;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的pH值逐渐增大,硫酸反应完全,此时的溶液为中性,pH=7,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继续加入,溶液pH逐渐升高,故D正确。故选D。
14.C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正确;
B、过量的稀盐酸会把铁完全反应掉,而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加入的硝酸银会和需要保留的物质氯化钠发生反应,不能用来除掉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把杂质除去,并且没有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15.B
【分析】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M和硝酸铜发生了反应,把金属铜置换出来,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
【详解】A、溶液呈无色,M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故A正确;
B、M的金属活动性最强,M和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均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故滤渣中没有金属M,故B不正确;
C、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则滤液中含有M的盐溶液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故至少含有两种溶质,故C正确;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滤渣中一定有Ag,故D正确。故选B。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详解】A、铁、铜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不能比较铁、铜的活动性的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铁和稀盐酸反应,铜、银和稀盐酸不反应,而则得出:铁>铜、银,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的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铁与CuSO4、AgNO3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银,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的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银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能达到目的。故选D。
【点睛】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17.A
【详解】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X的活动性最强,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Z没有变,说明Y的活动性大于银,而银的活动性大于Z。故选A。
18. 玻璃棒 水 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④
【详解】(1)实验1进行粗盐提纯的蒸发操作时,发现液滴飞溅,是缺少了仪器玻璃棒。
(2)实验2通过实验现象对比可知,铁钉与水、空气接触能生锈,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说明了铁生锈与水有关。
(3)实验3是验证燃烧条件的环保装置,通入O2后,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①铜不与稀H2SO4反应,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能比较二者的活动性,故①符合题意;
②铜不与FeSO4溶液反应,锌能与FeSO4溶液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能比较二者的活动性,但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锌能与Cu(NO3)2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能比较二者的活动性,但硝酸铜溶液是蓝色,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铜不能与ZnSO4溶液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能比较二者的活动性,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①④。
19.(1) Fe CO2
(2)除铁锈(合理即可)
(3) Fe+CuSO4=FeSO4+Cu 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4)NaOH
【分析】根据题意,A“队员”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A是铁,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与铁反应,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由此推出B是稀硫酸,C是氢氧化钠,根据物质的性质的相互间的反应,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1)
根据分析可知,A是Fe,D是CO2。
(2)
根据分析可知,B是稀硫酸,它的一种用途是除铁锈。
(3)
连线①代表的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连线②代表的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4)
硫酸铜除能与铁反应外,还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硫酸铜除传球给A位置“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个NaOH“队员”。
【点睛】本题是一道物质的推断题,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当熟悉,尤其是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换,平时要加大对物质之间的转换进行分析探讨。
20. 化合反应 H2 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或反应②中稀硫酸过量) 潮湿的空气中(或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防止金属腐蚀(或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分析】A为红色金属单质,则A为铜;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则B为氧化铜,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X溶液为硫酸铜溶液,C为金属单质,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故C为铁,铁与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E为氢气。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①为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合反应;
(2)②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
(3)由分析可知,E是氢气,化学式为H2,产生氢气的原因是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4)金属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或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的条件下容易生锈;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有防止金属腐蚀(或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21.(1)氯化亚铁、氯化铜(或FeCl2、CuCl2)
(2) Fe+CuCl2=FeCl2+Cu >
(3)不再有气泡产生
【分析】镀铜电路板要得到氯化亚铁和铜两种产物,铜元素铜镀铜电路板转化为氯化铜,最终变为金属铜;铁元素存在形式从氯化铁转变到氯化亚铁。
【详解】(1)通过流程图中步骤①后废液中有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其中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是新产生的,故填:氯化亚铁、氯化铜(或FeCl2、CuCl2);
(2)步骤②中铁和氯化铜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填:;>;
(3)步骤③中滤渣中有铜和铁,铁和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当观察到没有气泡产生时,说明滤渣只剩铜,故填:不再有气泡产生。
【点睛】分析过程重要特别注意铜元素和铁元素的反应和转化。
22.(1)增大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加快反应速率
(2)
(3)Fe
(4)置换反应
【分析】
(1)
“浸取”前,通常会将烧渣进行粉碎处理,“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增大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大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加快反应速率;
(2)
浸取Ⅰ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填:;
(3)
由分析可知:反应Ⅲ的目的是提纯FeSO4,除去CuSO4和H2SO4,所以试剂 X是铁,故填Fe;
(4)
反应Ⅲ中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23.(1)0.08(2)19.6%
【详解】(1)由图可知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0.08g。
(2)设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由图可知10g硫酸对应0.04g氢气生成
答: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2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化学实验(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2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柳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