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化学与环境(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646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化学与环境(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646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化学与环境(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646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化学与环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化学与环境(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化学与环境(含解析)
一、单选题
1.(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重庆是热门旅游城市。下列对游客和商户的提醒中正确的是
A.燃着的烟头扔进垃圾箱 B.甲醛浸泡毛肚防变质
C.在封闭室内进行炭火烧烤 D.常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2.(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古藉《辍耕录》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镕硫黄涂木片项端分许,名曰发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松木含有有机物 B.松木发火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C.“发烛”发火会放出热量 D.“发烛”发火只生成CO2
3.(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易拉罐属于
A. B. C. D.
4.(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构建生命共同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B.大肆开采矿物资源
C.生活废水处理排放 D.长江流域十年禁渔
5.(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德”:废旧电池分类投放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B
“体”: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
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
C
“美”: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蓝
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
D
“劳”:用洗涤剂洗涤餐具油脂
使油和水分层,发生乳化现象
A.A B.B C.C D.D
6.(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世界环境日以"生态系统恢复"为主题。下列措施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 B.江河流域禁欲鱼 C.修复矿场植被 D.露天焚烧秸秆
7.(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坚持绿色出行 B.野外焚烧垃圾
C.教科书循环使用 D.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8.(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下列方法选用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C.用厨房洗洁精洗去碗碟油污
D.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9.(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石油古称“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是可再生能源 D.“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10.(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发现火星表面被赤铁矿覆盖,平均温度约为-56℃,火星大气中含有CO2(体积分数为95.3%)、O2、H2O等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上白磷无法自燃 B.火星上缺少金属资源
C.火星大气组成与空气相似 D.火星地表不存在固态水
11.(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性问题,下列物质被称为最理想清洁能源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石油 D.煤
12.(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燃烧的条件
13.(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A.A B.B C.C D.D
14.(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高炉炼铁炼出的是纯铁
C.医用口罩过滤层使用了有机合成材料
D.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15.(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植树造林 B.保护野生动物
C.合理使用化肥 D.大力开采地下水
二、填空题
16.(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2025年长安汽车厂将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主要趋势。
(1)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氢能 B.汽油 C.生物质能
(2)乙醇是一种生物燃料,它是______(填 “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______(写化学式),并放出大量热。
(3)肼-空气燃料电池有织应用于汽车工业,其原理是肼(N2H4)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太阳能属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为晶体硅)和铅酸蓄电池。如图是太阳能电池路灯。
(1)下列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塑料灯罩 B.合金边框 C.铁质灯杆
(2)光伏发电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3)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放电过程中酸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高温下SiCl4和H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18.(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2020年11月我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太空,并成功从月球带回 173lg月壤,彰显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技实力。
(1)硅单质制作的太阳能电池为探测器提供能源,已知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则原子硅单质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下列对 1731g 月壤成分的推测中,最不可能含有的是( )
A.铁矿石 B.锌矿石 C、塑料
(3)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为液氢,其主要优点是______。已知 MgH2可与水反应得到氢气和一种碱,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简答题
19.(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 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 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四、流程题
20.(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重庆多地曾出现过盐井,从天然盐井中获取粗盐(含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为了除去以上杂质得到精盐,小明设计如下实验。
【提示】杂质含量较少,不考虑微溶物形成沉淀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2)沉淀b所含物质为 Mg(OH)2和______。
(3)物质X是______。
(4)滤液c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为了证明滴加的 Ba(OH)2溶液已过量,取少许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即可。下列物质的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______。
A.酚酞试液 B.K2CO3 C、Na2SO4 D.KCl
五、实验题
21.(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
(1)实验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过滤器的制作过程如图1所示,正确操作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蒸发过程中,提供热源的玻璃仪器名称为______。
(2)实验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化学式为P4,着火点为40℃)。
向图2装置中通入O2后,______(填“甲”或“乙”)烧怀中的白磷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比较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填序号)。
A.可燃物 B.温度达到着火点 C.需要氧气参与
22.(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A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片刻后______(填序号)处碳化程度最大。
(2)图 B 发现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3)图C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 1/5,可能原因是______。
A.红磷过量 B.气密性不好 C.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4)图D气体是实验室制取的CO2,发现干石蕊花变红,可能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六、科学探究题
23.(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除去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可能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他们将该粗盐配成溶液,并对粗盐溶液进行探究和除杂。
(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探究过程】
(2)步骤1: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______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______。
【初步结论】杂质成分已确定,且已完全除去。
【反思交流】
(4)小东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
(5)小红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______ (填序号)。
A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稀盐酸、BaCl2溶液 CNaOH溶液、NaCO3溶液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燃着的烟头扔进垃圾箱,会使垃圾箱内的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会引发火灾,错误;
B、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浸泡毛肚,会损害人体健康,错误;
C、在密闭室内进行烧烤,氧气不足,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有毒,错误;
D、不能偏食,常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松木含木质纤维、松油等多种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B、松木可以燃烧,就证明其具有可燃性,故选项正确;
C、“发烛”发火是燃烧,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
D、“发烛”中添加了硫磺,燃烧还会生成二氧化硫,以及松木中H元素产生的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D
3.A
【详解】易拉罐是金属材料能够回收,处理后还可以作为原料,可以再利用。故选A。
4.B
【详解】A、植树活动可增加空气进化的能力,有利于改善环境,故选项正确;
B、大肆开采矿物资源,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土地等,还会带出对有害人体的汞、铅、镉、砷等元素,故选项错误;
C、生活废水处理后排放,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正确;
D、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有里有保护及改善水资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废旧电池分类投放进行回收,是因为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故选项正确;
B、剧烈运动会出大量的汗,导致人体缺少水和无机盐,喝淡盐水可以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故选项正确;
C、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蓝是因为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铜可以置换出溶液中的银,故选项正确;
D、水和油不能互溶,而乳化作用是使水和油不再分层,故选项错误。
故选D。
6.D
【详解】A、垃圾分类处理符合主题;
B、江河流域禁欲鱼符合主题;
C、修复矿场植被符合主题;
D、露天焚烧秸秆,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故不符合主题。
故选:D。
7.B
【详解】A、坚持绿色出行,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野外焚烧垃圾,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C、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B、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以防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符合题意;
C、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A、石油能燃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液体,不符合题意;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
D、“烟”是石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A、火星平均温度约为-56℃,低于白磷着火点,火星上白磷无法自燃,选项A正确;
B、火星表被赤铁矿覆盖,不缺少金属资源,选项B错误;
C、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78%,氧气体积分数21%,火星大气中含有CO2(体积分数为95.3%),火星大气组成与空气不相似,选项C错误;
D、火星平均温度约为-56℃,大气中又含有水蒸气,故火星地表存在固态水,选项D错误。
故选A。
11.A
【详解】A、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①热值高,②可再生,③产物是无污染的水,是最理想清洁能源。
B、天然气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二氧化碳,会增加温室效应,不是清洁能源。
C、石油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是清洁能源。
D、煤是古代植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是清洁能源。
故选:A。
12.A
【详解】A、足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停止,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原瓶中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选项正确;
B、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中形成盐酸,盐酸呈酸性,不能够使酚酞变色,不能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选项错误;
C、实验中气球随着瓶中气体的变化而发生体积的变化,其受到的空气的浮力也再变化,会造成实验出现偏差,选项错误;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太低,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红磷和白磷均不能燃烧,选项错误,故选A。
13.D
【详解】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
A、水温5℃,未达到白磷40℃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A选项错误;
B、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氮气不支持燃烧,故B选项错误;
C、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C选项错误;
D、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因此白磷会燃烧,D选项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A、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
B、高炉炼出的铁中含有杂质,属于生铁,故错误;
C、医用口罩的中层为隔离过滤层(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
D、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A、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自然,不符合题意;
B、保护野生动物,可以保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不符合题意;
C、合理使用化肥,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还可以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大力开采地下水,会造成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的浪费,应合理开采,符合题意。
故选D。
16.(1)B
(2) 可再生 CO2
(3)
【详解】(1)氢能、生物质能都属于新能源,汽油从石油得到属于化石燃料,故选B。
(2)乙醇可以由绿色植物的籽实酿造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的元素种类是N、H、O,水中含有H、O元素,则生成的单质是氮气,方程式为。
17.(1)BC
(2)电
(3)增大
(4)
【详解】(1)A、塑料灯罩是塑料制品,属于合成材料;
B、合金边框是合金制成,属于金属材料;
C、铁质灯杆由金属铁制成,属于金属材料。故选BC
(2)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放电过程中消耗硫酸,酸液中氢离子减少,则PH值增大。
(4)已知高温下SiCl4和H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结合置换反应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则另一化合物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则该物质是HCl,所以方程式为。
18. 原子 C 燃烧放热多、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可再生 MgH2+2H2O═Mg(OH)2↓+2H2↑
【详解】(1)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则原子硅单质由原子构成。
(2)铁矿石和锌矿石是自然存在的,而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材料,因此最不可能含有的是塑料,故选C。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燃烧放热多、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可用水制取,燃烧又生成水,可再生;MgH2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碱,按照方程两边氧原子个数进行配平,配平后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19.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B
【详解】(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和MnO2在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是因为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A、硫燃烧产生的热量是火柴梗燃烧,故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故正确;
B、加热MnO2不会分解产生氧气,故错误;
C、KCl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能助燃,故正确。
20. 漏斗 BaSO4 Na2CO3 A
【详解】(1)过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加足量水溶解,过滤,除去泥沙,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故沉淀b为氢氧化镁和BaSO4;
(3)滤液b中含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钡、过量的氢氧化钡等杂质,要想除去这些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物质X是Na2CO3;
(4)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滤液c中含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杂质,其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氢氧化钡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镁和硫酸钠,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及硫酸钠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为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结合为氢氧化镁沉淀,则若氢氧化钡过量溶液中的离子是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钡离子、氢氧根离子,故若证明氢氧化钡是过量的只需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即可证明氢氧化钡是过量的,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A。
21.(1) ③①② 酒精灯
(2) 乙
C
【详解】(1)图1是过滤器的制作过程,正确顺序是③①②(先折叠后放入漏斗);蒸发时需要酒精灯中的酒精燃烧提供热量,故作热源的玻璃仪器是酒精灯。
(2)甲烧杯中白磷是可燃物,接触氧气,但是白磷在冷水中,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燃烧;乙烧杯中白磷是可燃物,在热水中温度达到着火点,接触氧气,则燃烧;白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方程式是:,乙烧杯中白磷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缺少氧气,通入O2后燃烧,则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故选C。
22. a B BC 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遇水生成碳酸
【详解】(1)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故a处木条碳化程度最大;
(2)图B发现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从浓氨水中挥出来的氨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到盛酚酞溶液的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B;
(3)图C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 1/5,可能原因是气密性不好,反应后外界空气进入,也可能是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瓶内气体膨胀,从而使得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 1/5,故选BC;
(4)实验室制取的CO2发现干石蕊花变红,可能原因为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遇水生成碳酸,使得干石蕊花变红。
23. 玻璃棒 MgCl2 NaOH 沉淀部分溶解 A
【详解】(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步骤1: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MgCl2和NaOH能生成Mg(OH)2沉淀,说明溶液中无MgCl2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NaOH;
(4)小东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没有杂质,则盐酸不跟氯化钠反应,无现象,若观察到沉淀部分溶解的现象,稀盐酸和硫酸钠反应,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
(5)小红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Na2CO3溶液、BaCl2溶液,先加氯化钡再加碳酸钠可以保证过量的钡离子形成碳酸钡沉淀被除去,反之,过量的钡离子会成为新的杂质。
故答案为:①玻璃棒;②MgCl2;③ ;④NaOH;⑤沉淀部分溶解;⑥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鞍山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9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化学与环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化学与环境、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常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化学与环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