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共8页。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1.1824年前,英国议会和政府多次下令,严禁人才、技术和机器外流,以没收家产、剥夺国籍、高额罚金和坐牢等法律严惩违令者。1824年以后,英国逐渐撤销了这些法律。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工业优势地位逐渐确立 B.法律的制定越来越规范C.开始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D.放宽对技术设备的限制2.1771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但是工厂的选址却受到了水源的限制,只能够建在靠河的地方,并且离城镇很远。此类工厂的建立A.对生产动力的变革提出新要求 B.是科学理论突破的直接产物C.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D.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快速发展3.1879年,一位名为王之春的官员在游记里用新式钟点来记录他的日常活动。19世纪90年代出版的《老残游记》《海上花列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通俗小说中的人物,都已经在使用新式钟点计时。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列强对华文化侵略加剧 B.新式生活方式日益扩散C.市民阶层的生活奢侈化 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4.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这反映了( )A.经济发展推动了立法体系的完善 B.政府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C.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福利制度发展 D.儿童权利保护成为国际共识5.工业革命以来,蒸汽机与其他机器的改进弥补了体力的差异,妇女和儿童被大量雇用从事生产劳动,成年男性成了产业后备军,男性劳动力因失去了他们的力量型优势而贬值。同时,工厂中的工人为了与失业工人竞争,不得不接受微薄的工资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由此可见,工业革命( )A.彻底改变了传统家庭道德观 B.导致经济结构出现失衡C.加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D.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6.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列生产工具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曲辕犁 ②匣钵 ③水排 ④ 铁农具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7.下表为1750-1859年英格兰农村生活消费指数。(注:将1770-1779年,每种商品和整体指数被设置为100)据此可知( )A.工业革命推进农业的发展 B.城乡差距逐渐缩小C.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多元化 D.贫困问题得以解决8.在近代,“英国资产阶级衣着简朴,颜色平淡,大家都差不多,这样他们就鼓励了纺织工业成批生产:在法国,人们对于一般的大众消费品不屑一顾,衣着追求稀奇古怪、色泽鲜艳,尽可能是一人一样。”法国人的这种消费观念( )A.提升了法国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B.强化了法国的民族主义意识C.使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更加狭窄 D.不利于法国工业革命的推进9.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根据财富数量排列的职业团体堆积重叠,且彼此之间的相互交叉十分严重,以致于没有办法在整个社会金字塔上画出水平等级线来;而在法国,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一种三级结构的存在∶贵族、资产阶级和平民。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A.法国革命运动未能动摇贵族的地位 B.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工业革命加速了法国等级制度的瓦解 D.英国贫富分化现象得到有效的解决10.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发展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加重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11.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900家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阿克莱特式工厂,而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到19世纪上半叶的棉纺织业中,水力机与蒸汽机的推广促使大多数工厂雇佣人数在100~500之间。这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劳动力的集中 B.促使劳动分工进一步的细化C.扩大了国际国内市场 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革12.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粮食产量获得较大增长,成为粮食净出口国。但到了19世纪,英国却逐渐从粮食出口国转化为粮食进口国。到19世纪中期.进口粮食占了消费的六分之一以上。这反映了英国( )A.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B.技术革新未延伸到农业领域C.经济的脆弱性显现 D.工业革命引发经济结构变化13.下面为近代英国的两幅漫画,分别描述了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捏住鼻息在检查泰晤士河水的透明度和一位贵妇在看到被放大后的泰晤士水滴后的直观反应。这反映出当时( )A.环境保护已成为英国社会的共识B.环境污染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C.工业革命重视科研与工业相结合D.工业文明衍生出新的社会问题14.据统计,19世纪30~40年代,英国造船业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落伍了,英国贸易的3/4被美国的船只承载……1880~1913年,英国钢产量从130万吨增加到770万吨,而同期美国的钢产量却由100万吨攀升到3100万吨,德国从70万吨增加到1890万吨。这反映出( )A.英国的优势地位在逐步丧失 B.英国新兴行业发展缓慢C.美国综合实力已经超过英国 D.英德之间矛盾日益尖锐15.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劳动者进入工厂后就丧失了自由,成为资本的奴役工具,成为机器的“人手”,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分离最终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据此可知( )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厚基础 B.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 D.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 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哥伦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带到了圣多明各,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极其成功,从而主宰世界蔗糖生产长达一个世纪;当时有句俗话是“糖是讲葡萄牙语的”材料二 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甘蒸种植和糖的生产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地,甘蔗就这样成为“国际性作物”。作为欧非美“三角贸易”的组成部分,蔗糖贸易见证了全球化平期的苦难历程。材料三 从历史角度来说,甘蔗园堪称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它结合了原始的劳动力和现代资本,并采用近代工厂生产线的管理模式,不同分工的奴隶必须严守纪律,依靠先进的提炼技术和机械设备;特别是生产蔗糖需要使用滚轴式碾轧机来压榨甘蔗,可以更有效率地榨出汁液。此外,为了制造蔗糖而研发的机械由风力、水力或牲口驱动,这是当时最复杂也最昂贵的工业科技,它预示了后来用于纺织,钢铁、机械加工和造纸工业的机器发展趋势。——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杜君立《新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糖是讲葡萄牙语”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甘蔗成为国际性作物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简释大西洋“三角贸易”。(3)阅读材料三,请选择一问作答:①甘蔗园并不能称为资本主义,结合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予以阐释说明。②指出甘蔗园与近代工厂在管理模式上的相近之处。17.[中国古代农业]材料一 自秦汉以来,凭借着“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高密度小农经济,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并在很长时间内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小农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组织,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小农经济又不是孤立于中国“大生态环境”之外的事物,它不得不受到外在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根本制约。——摘编自林刚《中国近代工业与小农经济》材料二 基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个体小农在人口数量上的空前增长,突破一亿大关,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陆九渊《与张元鼎书》分析金溪农民在农闲时从事制陶业后总结说:“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当时农户一遇农闲,他们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摘编自穆向丽 巩前文《小农经济:形成、发展与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发展到宋代出现的新趋向,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1.A2.A3.B4.B5.C6.D7.C8.D9.B10.B11.A12.D13.D14.A15.C16.(1)背景:新航路开辟,葡萄牙在巴西(美洲)殖民扩张,葡萄牙主宰世界蔗糖生产,世界市场逐步建立。(2)影响: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变了饮食习惯。三角贸易:欧洲商人把欧洲工业品等运到非洲,再把非洲黑人贩到美洲卖为奴隶,然后把蔗糖、贵金属、烟草等从美洲运到欧洲。(3)①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甘蔗园使用奴隶,并非雇佣劳动,性质是带有奴隶制色彩的。②相近之处:分工相对明确,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规章制度严格(强化纪律意识)。 17.(1)原因: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政府政策推动。(2)新趋向:由男耕女织到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积极作用: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小农营生途径;利于缓解宋代人多地少的压力;有利于打破四民界限,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