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归教材生物与环境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归教材生物与环境作业(不定项)含答案第1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归教材生物与环境作业(不定项)含答案第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归教材生物与环境作业(不定项)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归教材生物与环境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归教材生物与环境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8页。
    概念2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一 内容标准
    2.1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
    2.1.1 列举种群具有 eq \(□,\s\up3(01))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2.1.2 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2.1.3 举例说明 eq \(□,\s\up3(02))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
    2.1.4 描述群落具有 eq \(□,\s\up3(03))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
    2.1.5 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 eq \(□,\s\up3(0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1.6 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2.2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2.1 阐明生态系统由 eq \(□,\s\up3(05))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2.2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 eq \(□,\s\up3(06))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2.2.3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能量在生物群落中 eq \(□,\s\up3(07))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2.2.4 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2.2.5 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2.2.6 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 eq \(□,\s\up3(08))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2.2.7 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 eq \(□,\s\up3(09))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2.2.8 分析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决定其营养结构
    2.3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2.3.1 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 eq \(□,\s\up3(10))动态平衡的能力
    2.3.2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自然事件、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
    2.3.3 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 eq \(□,\s\up3(11))自我调节维持稳定
    2.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4.1 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2.4.2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eq \(□,\s\up3(12))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2.4.3 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2.4.4 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2.4.5 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二 教材黑体字
    1.种群在 eq \(□,\s\up3(01))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ppulatin density)。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P2
    2.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 eq \(□,\s\up3(02))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如果以 eq \(□,\s\up3(03))时间为横坐标, eq \(□,\s\up3(04))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形。P8
    3.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 eq \(□,\s\up3(05))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P9
    4.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 eq \(□,\s\up3(06))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又称K值。P9
    5.在 eq \(□,\s\up3(07))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 eq \(□,\s\up3(08))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bilgical cmmunity),简称群落。P22
    6.一个群落中的 eq \(□,\s\up3(09))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P23
    7.种间关系主要有 eq \(□,\s\up3(10))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P24
    8.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 eq \(□,\s\up3(11))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 eq \(□,\s\up3(12))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niche)。P27
    9.随着时间的推移, eq \(□,\s\up3(13))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cmmunity successin)。P38
    10.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P41
    11.在一定空间内,由 eq \(□,\s\up3(14))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ecsystem)。P48
    12.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fd web)。P51
    1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eq \(□,\s\up3(15))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54
    14.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 eq \(□,\s\up3(16))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P57
    15.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 eq \(□,\s\up3(17))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 eq \(□,\s\up3(18))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matter cycle)。P63
    16.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 eq \(□,\s\up3(19))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bi­cncentratin)。P64
    17. eq \(□,\s\up3(20))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P71
    18.可见,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 eq \(□,\s\up3(21))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P71
    19.生态系统的 eq \(□,\s\up3(22))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P73
    20.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P74
    21. eq \(□,\s\up3(2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 eq \(□,\s\up3(24))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P74
    22.生态系统 eq \(□,\s\up3(25))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stability f ecsystem)。P74
    23.生物圈内所有的 eq \(□,\s\up3(26))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 eq \(□,\s\up3(27))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idiversity)。P90
    三 易错判断
    考点1 种群和群落
    1.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等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2.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是通过计数所有样方内的个体数除以面积(或体积)得到的。(×)
    3.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用标记重捕法。(×)
    4.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5.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6.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形曲线。(√)
    7.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8.草地无群落的水平结构。(×)
    9.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树林。(√)
    10.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11.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12.种群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大。(×)
    13.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14.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15.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16.气温、干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等都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17.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18.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19.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共存。(√)
    20.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1.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的区别是两种生物分开后是否能独立生活。(√)
    22.能挖洞或快速奔跑的动物适合在森林中生存。(×)
    考点2 生态系统
    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2.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4.“未利用”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利用的能量。(×)
    5.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6.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7.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浓度也越高。(√)
    8.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9.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机械防治。(×)
    10.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1.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传递过程中存在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
    13.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14.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15.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
    16.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稳定性。(×)
    17.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18.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19.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20.太阳能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并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形式存在。(×)
    21.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2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
    23.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24.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的特征。(√)
    25.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出现倒置现象。(×)
    26.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考点3 人与环境
    1.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
    2.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遗传多样性”。(√)
    3.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4.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被破坏。(√)
    5.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
    6.生活方式的不同会影响生态足迹的大小。(√)
    7.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8.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9.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
    10.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一段时间后松毛虫肆虐,使很多地方的樟子松奄奄一息,原因是违反了生态工程中的自生原理。(√)
    11.人类处于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12.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13.生态工程遵循循环、自生、协调、整体等基本原理。(√)
    14.生态工程可以解决所有环境问题,所以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15.“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16.生态系统的协调原理,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17.建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原理。(√)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8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归教材稳态与调节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归教材稳态与调节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9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归教材生物技术与工程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回归教材生物技术与工程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