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22 古诗三首 .pptx
    • 22 古诗三首 .docx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01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02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03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04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05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06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07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08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01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02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文件包含22古诗三首pptx、22古诗三首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追求和品质。《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已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挑山工》主要讲述了登泰山时“我”遇到一位挑山工,并从挑山工的行动和朴实的话语中悟出了一条人生哲理。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

    3

    1. 认识3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30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 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黄继光

    1

    “诺曼底号”遇难记

    2

    挑山工

    1

    口语交际

    1

    1. 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2.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介绍。

    习作

    2

    1. 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
    2. 能主动与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习作。

    语文园地

    2

    1. 能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品质。
    2. 认识“蔼、慷”等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3. 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4. 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5. 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22 古诗三首

    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洛、壶”等5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诵读感悟 想象画面 体会情感 品词析句 迁移运用 总结梳理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3课时

    第1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执教:

    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能默写这首诗。

    3.能理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感受诗人洁身自好、高洁的精神品格。

    板块一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启第七单元的学习之旅。先翻开本单元的篇章页,看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各是什么。(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

    生: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师:那这句话的落脚点是什么呢?

    生:落脚点是“伟大的品格”。

    师:是的,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分别是什么呢?

    生: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生:习作要求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师:说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古诗三首》,看看这三首古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师板书课题)

    板块二 引入古诗,读懂题目

    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谁来接背后两句?

    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他是著名的边塞诗人。

    师:你回答得真棒!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师板书诗题)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对王昌龄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件出示王昌龄的简介,生齐读。)

    师:从《芙蓉楼送辛渐》这个题目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地点是芙蓉楼,事件是王昌龄给辛渐送行。

    师:说得很正确。现在我们来核对一下课前预学单第4题第(1)小题的答案。(师出示答案,生核对。)

    师:读完题目后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信息呢?

    生:芙蓉楼在哪里?送别的时间是什么?两人说了什么?心情如何?

    师:你真是个善于提问的孩子,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诗句中。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吧!学习之前我们先扫清字词和朗读障碍吧!

    板块三 初读古诗,读准节奏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生读)

    师:谁来示范读一读?(指名读)

    师:读得非常准确,看来字音大家都掌握了。那这首诗里要求会写的字,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芙、蓉、洛、壶”)

    生:“芙、蓉”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

    师:是的,这两个字具有对称美,书写时要注意上收下放,撇捺舒展。

    生:“洛”字左窄右宽,注意第五笔是横撇。

    师:书写“洛”的时候,也可以与形近字“格、落”进行比较记忆。

    生:“壶”是上中下结构,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书写“壶”字时,要注意中部承载上部,覆盖下部。师:掌握了字音字形,请同学们在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一中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生完成活动一,师指名回答并相机指导。)

    师:好。下面我来范读诗的前两句,请大家仿读后两句。(师范读,生仿读。)

    师:读好古诗其实并不难,只要注意方法:读的时候声断气连,音断意连,古诗的节奏就出来了。下面谁能借助注释,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呢?

    生: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师:你说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再仔细品味一下这首诗吧!,背诵《出塞》,引出诗人、揭示诗题,增进学生对诗人的亲切感,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从《芙蓉楼送辛渐》这个题目中,思考“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想知道哪些信息?”培养学生针对诗题思考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板块四 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师:送别诗中往往会写到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你们找一找。

    生:雨、江和楚山。

    师:什么样的雨能被称为“寒雨”呢?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

    生:我猜想因为江上下了一夜的冷雨,下得很大,铺天盖地,所以称“寒雨”。提到“夜”更显凄清,使离愁更浓。

    师:你猜测得很有道理。那从“寒雨、夜”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呢?

    生:我感受到冷清的气氛。

    师:是的,首句从昨夜的冷雨写起,渲染了离别的气氛。那送别时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平明送客楚山孤”,读到这句诗时,你们的脑海中又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诗人天刚亮就来送客,客人走后,只剩下诗人自己和楚山。

    师:你想象的画面很好。那诗人说“楚山孤”,孤独的只有“楚山”吗?

    生:孤独的还有诗人自己。

    师:没错,楚山非人,怎会孤独?辛渐远去,诗人感觉孤零零,所以感到楚山也孤零零。孤山寄托的是诗人不舍的情感,这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师板书:寒雨 孤山 孤寂)谁能将这两句诗读出依依惜别及孤寂之情?(指名读)

    师: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烟雨,寒意连连,江中远山,孤傲耸峙,离愁别绪,溢满心头。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去到洛阳,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于是想让朋友告诉亲友什么呢?谁能用原诗回答一下。

    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回答得很好。“冰心”一词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赏析后两句诗,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生完成活动二,师指名回答。)

    生:后一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冰心”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师:那“玉壶”又指什么呢?

    生:“玉壶”指用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

    师:“玉”一般指代纯洁、高洁等,那玉做的壶呢?

    生:也比喻高洁。

    师:你回答得很好。(师板书:冰心 玉壶)其实,在王昌龄写这首诗之前,“冰心”“玉壶”就已被人写进诗中。请同学们看资料,自由读一读。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鲍照《代白头吟》

    ◇离心何所赠,自有玉壶冰。——[初唐]骆宾王《送别》

    师:鲍照用“玉壶冰”比喻清透的人品,骆宾王用“玉壶冰”比喻纯洁的真情。王昌龄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又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格呢?

    生:表现了他冰清玉洁、光明磊落、洁身自好的品格。

    说得很好。王昌龄没有请辛渐给亲友捎带平安、祝福等话语,只让带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为什么呢?同学们可以结合诗人的经历来想一想。

    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被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杀害。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

    生:诗人这是想表达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自己都会一直保持一颗纯洁、正直的心。

    师:是啊,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师板书:清廉正直 冰清玉洁)

    师: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这就是送别诗的魅力。越读越能领悟诗中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的情谊深远。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离愁,以及诗中所表达的志向和品格,争取熟读成诵。(生自由读,师指名背诵。)

    上课伊始,我先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让学生不畏惧,乐纳新。然后通过整体感知、创设情境、体会诗意、渲染意境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诗题知作者到品诗句知诗意,再到悟诗境知诗情,从而体会诗情画意,感受古诗的魅力。

     

     

     

     

     

     

    设计意图:

    由单元篇章页切入课文的学习,以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统领三首诗,问题的指向性明确,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

    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借助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初读古诗的基本任务。学生已具备了这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给予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

    借相关典故帮助理解“冰心”“玉壶”的比喻意义,进而补充诗人经历,感悟其高贵人格及心境,读出诗人言外之意。循序渐进,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

     

     

     

     

     

     

     

     

     

     

     

     

     

     

     

     

     

     

     

     

     

     

     

     

     

     

     

     

     

     

     

    第2课时 塞下曲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执教:

    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塞下曲》。

    3.能理解“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意思,感受将士们保家卫国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品格。

    板块一 简介诗人,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将走近另一位唐代诗人——卢纶,一起来看看他的资料吧。[课件出示卢纶的简介,生齐读,并核改课前预学单第4题第(2)小题。]

    师:我们这节课来学习卢纶的《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师板书诗题)谁来朗读诗题?(指名读)

    师:你读得非常正确。“塞”“曲”二字都是多音字。“塞”指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塞下”是指边塞附近,也指北方边境地区;“塞下曲”是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师:了解了诗题的意思,请同学们读诗题,尝试读出军歌的雄浑与豪迈。(生读)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师:现在,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吧。(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谁来说说哪些字的读音值得我们注意呢?

    生:“遁”是前鼻音。

    生:两个多音字“单”和“将”,“单”在“单于”中读chán,“将”在诗句中读第一声。

    师:非常好。谁来说说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雁”这个字有什么好方法?

    生: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个字里面有两个单人旁。

    生:书写“雁”字时要左上包右下,单人并排,左小右大,四横间距均匀。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也很清楚。下面我们在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的田字格中把这个字写一写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生练写)

    板块三 再读古诗,疏通诗意

    师:我们刚刚一起解决了字词障碍,现在请同学们在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二中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生完成活动二,师指名回答并相机指导。)

    师:这首诗中有一个字,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遁”的篆书)

    师:篆书“遁”的左半边表示行走,右半边是护身的盾牌。根据字形,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字可能是什么意思?“遁逃”又是什么意思?

    生:“遁”现在的意思是隐、消失。

    生:“遁逃”是偷偷地逃跑。

    师:请同学们静下心来看看课文注释,仔细读读诗句,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生: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带着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师: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生: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师: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借用诗句中的重点字。

    生:前两句写单于要逃跑,我借用诗中的“逃”,后两句写将军要率轻骑去追击逃兵,我就借用诗句中的“逐”。(师板书:单于逃 将士逐)

    板块四 紧扣动词,赏析诗境

    师:《塞下曲》是一首叙事诗。短短二十个字,却讲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的故事。默读诗句,试着给故事起个名字。可以选用诗中的关键字组合。

    生:雪夜追单于。

    生:雪夜逐穷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塞下地广人稀,夜晚本应万籁俱寂,诗中的塞下之夜却很反常。你从哪里读出了反常?怎么发现反常的?老师来举一个例子:大雁本该熟睡,却高高飞起来。

    生:夜色漆黑一片,单于偷偷地逃跑。

    生:追击逃兵,没有用大部队,只用轻装的骑兵。

    生:大雁还没有飞向南方,雪就下起来,且来得快、下得大。天气非常寒冷。

    师:这四处反常,老师用四个动词概括就是“飞”“逃”“逐”“满”。这四个词,让整首诗洋溢着紧张的战斗气氛。来,咱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前两句要读出月黑、雁飞、遁逃的紧张气氛,后两句语调要高昂。(生读)

    板块五 研读探究,感悟精神

    师:这首诗虽然简短,内涵却不简单。诗中不仅有人、有景,还有情怀。请大家先填写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的古诗学习任务单,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看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活动三:读古诗,完成古诗学习任务单。

    古诗学习任务单

    古诗

    学习任务

    塞下曲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人物:戍边将士、单于

    环境:月黑、雁飞高、大雪

    言行:欲将轻骑逐

    品格:英勇威武

    (生完成活动三,师指名回答。)

    生:诗中写到的人物有戍边将士、单于。

    生:诗中描写的环境是月黑、雁飞高、大雪。

    生:人物的言行是欲将轻骑逐。

    生:人物的品格是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

    师:借助人物、环境、言行、品格四个要素,我们能够初步了解古诗的多重内涵,体会到古诗的简约之美。卢纶曾在边塞元帅府做判官,在军营中他看到的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他感慨万千,写了《塞下曲》这组诗来赞美他们。他要赞美将士们的什么精神品格呢?让我们再读古诗,从诗句中去寻找答案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单于黑夜逃跑,将士们是怎么得到这个消息的?

    生:“月黑雁飞高”,是飞起的大雁把他们暴露了。

    生:将士们虽然在休息,却很警觉,他们从大雁的惊飞中猜测单于逃跑了。

    师:你们说得很好。诗的第一句写将士们所听,第二句写将士们所想。

    师:这两句诗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将士?

    生:让我们看到了机警、训练有素、英勇善战的将士。,这首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描述了“反常”的现象。紧扣“反常”现象,抓住极富表现力的“飞”“逃”“逐”“满”四个字,感受边塞作战的艰苦。

    师:请同学们想象画面,朗读诗的前两句,注意:一读,读出大雁受惊、单于逃跑时的偷偷摸摸;二读,读出将士们的机警。(生读)

    师:请同学们读诗的后两句,说说你们从这两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生:“轻骑”显示出将军对战斗胜利的高度自信。

    生:“逐”写出了戍边将士的果敢与勇猛。

    生:“满”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师: 后两句诗赞美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品格呢?

    生:赞美了将士们英勇善战的精神品格。

    生:将士们不怕困难。“大雪满弓刀”,说明作战环境恶劣,大雪说下就下,他们长期驻守这里,保家卫国,精神可嘉。

    师:故事的结果、古诗的结尾都落在大雪上,戛然而止,让我们浮想联翩。现在老师来提问,同学们通过读诗句来回答。边塞天气变幻莫测,追不追?

    生:追!(生齐读诗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师:天气如此寒冷,还追不追?

    生:追!(生齐读诗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师:道路难走,还追不追?

    生:追!(生齐读诗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师 :无论条件怎样变化、环境多么恶劣,丝毫不减将士们对这场战斗满怀的必胜信心。这是一种怎样可贵的精神?

    生:这是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师板书:英勇无畏)

    师:大唐有这样的士兵,必将战无不胜!请同学们想象画面,自由读古诗,读出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师生互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师:让我们把这英勇豪迈的气概永远留在脑海里,请全班“将士们”一起背诵诗句!(全班齐背)

     师: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卢纶的古诗《塞下曲》(其二),感受一下将军的英雄气概。

    学习本课第二首古诗,学生经历了“课前导学—初读感知—任务导读—链接资料—对比言行—感悟品格—领悟表达”的学习、体验过程,由浅入深,从读通到读懂,纵深推进,由感悟到表达,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隐藏在人物言行中的精神品格。

     

     

     

     

     

     

     

     

     

     

     

     

     

     

     

     

     

     

     

     

     

     

     

     

     

     

     

     

    设计意图

    教学要求会认、会写的字时,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难写、难记的字,并结合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识字、写字。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跨越时空,与“大唐将士”对话,在对话中走进古诗描绘的意境,真切感受将士们英勇无畏的品格。同时,运用多种方式读古诗,确保当堂能诵,产生扎实的记忆。

     

     

     

     

     

     

     

     

     

     

     

    第3课时 墨 梅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墨梅》。

    3.能理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意思,感受诗人淡泊名利、自信昂扬的精神品格。

    板块一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梅花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不同梅花绽放的图)

    生:这些梅花或红艳似火,或粉红似霞,或洁白似雪。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这幅图中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一枝梅花傲然绽放,却是墨色的。

    生:这是一幅水墨画,只用了墨,没有用其他颜料,与平常看到的梅花颜色不一样。

    师: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就是——墨梅。

    师:你们对诗人王冕了解吗?一起来看看他的资料吧。[课件出示王冕的简介,生齐读,并核改课前预学单第4题第(3)小题。]

    师:王冕对梅花情有独钟。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花开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其沉醉,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墨梅》。(师板书:墨梅)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生读)

    师:第一句诗里有一个生字——砚(yàn),你们知道它指什么吗?

    生:砚台。

    师:谁来读读课本上“洗砚池”的注释?(生读注释)

    师:第四句诗里有一个词——乾坤。(师指名读,引导读。)

    师:请同学们看注释,谁来读读“乾坤”意思?

    生:“乾坤”指天地间。

    师:读“砚、乾、坤”这三个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这三个字都是前鼻音。

    “砚”读四声,不要读成了二声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请大家齐读这三个字。(生齐读)

    师:《墨梅》这首诗该怎么划分朗读节奏呢?请同学们完成第3课时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二。(生完成活动一)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你在“我家”后面停顿了,在“洗砚”后面停顿了,你读出了古诗的节奏。通常七言诗都是按照这样“二二三”的方式停顿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了。看老师的手势,大家一起来把这首诗有节奏地读一读。(生齐读)

    板块二 解读言行,品知诗味

    师:请同学们说说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用诗中的词语概括:淡墨痕。

    师:画纸上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朵朵花开淡墨痕”。(生齐读)

    师: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而王冕笔下的梅花却与众不同。它没有水仙的灵气,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于自己的孤傲、冷清。王冕为何会对淡雅的梅花如此钟爱呢?大家还记得刚才对王冕的介绍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王冕小时候出身寒微,通过艰苦的学习,成为一代才子。

    生:王冕淡泊名利,不巴结权贵。

    师:王冕作为一代才子,却不慕荣华,淡泊名利,就如同淡雅的梅花一样。王冕钟爱梅花,也是将梅花当作了他自己。王冕是怎样抒发自己的品格和志向的?我们一起来完成第3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的古诗学习任务单来加以了解。

     

    活动二:读古诗,完成古诗学习任务单。

    古诗学习任务单

    古诗

    学习任务

    墨 梅

    [元]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事物:墨梅    地点:洗砚池边

    言行:不要人夸好颜色(语言) 只留清气满乾坤(行为)

    志向、品格:清白正气、不向世俗献媚

    链接背景:王冕自幼家贫,苦读成才,却不愿巴结权贵,只是作画为生。

    感悟品格: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梅花?

     诗人借墨梅自喻,梅的清香之气即人的清白正气。结合诗人生平,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表现了他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

    领悟表达:“只留清气满乾坤”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师: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梅花?请同学们用诗句回答。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诗句中的“好颜色”“清气”这些描写梅花的词语,还有哪些言外之意呢?

    生:“好颜色”不仅指墨梅的素雅清丽,也指作者的淡泊清明。

    师:“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清香之气,也指作者的清白正气。(师板书:清白正气)

    师:诗人借墨梅自喻,梅的清香之气即人的清白正气。结合诗人生平可知,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表现了他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现在老师来说句子,大家齐读对应的诗句——洗砚池头,梅花绽放;画纸之上,淡墨铺陈。(生齐读诗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师:王冕呀,你拒绝了达官贵人,拒绝了朋友,甚至拒绝了赏识你的皇帝,这样便再没有人欣赏你的才华了,你害怕吗?(生齐读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是的,做自己最重要,做清白正气的自己最重要!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叫什么?

    生: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师板书:托物言志)

    板块三 总结梳理,延展提升

    师:通过细细品味诗句,我们读懂了《墨梅》的诗中之画,诗中之意。现在我们来想一想本课的三首诗有什么相同点。

    生: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精神品格。

    师:《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塞下曲》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墨梅》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那么这三首诗又有什么不同点呢?请大家完成第3课时的课末固学单。

     

    活动:学到这里,我发现了这三首诗的不同点。

    诗题

    事件/事物

    精神品格

    表现手法

    《芙蓉楼送辛渐》

    送别友人,托他向亲友表明心迹

    洁身自好

    托物言志(冰心、玉壶)

    《塞下曲》

    夜追逃跑的敌军

    英勇威武

    环境烘托(大雪)

    《墨梅》

    墨梅

    不媚世俗

    托物言志(墨梅)

    (生完成,师指名回答。)

    生:从事件、事物方面来说,《芙蓉楼送辛渐》是送别友人,托他向亲友表明诗人的心迹。《塞下曲》叙述了夜追逃跑的敌军。《墨梅》描写了墨梅。

    生:从感悟品格方面来说,《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塞下曲》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墨梅》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生: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说,《芙蓉楼送辛渐》是托物言志。《塞下曲》是环境烘托。《墨梅》是托物言志。

    师:大家说得真棒。请大家带着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对诗人的敬意,诵读这三首古诗。(生齐诵)

     

    教学《墨梅》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讲解背景、补充资料、再现意境、激情引读、反复诵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体会意境,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课外,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还十分注重整合与对比,使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

     

     

     

     

     

     

     

     

    设计意图

    古诗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从图片入手,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生平,让学生知道理解古诗时要关注作者。初读古诗,教学生按照节奏读,引导学生明白文体特点。同时,在初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借助文中注释,能更快地理解诗句。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对于小学中段古诗的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情感。”可见诵读是古诗学习的重要任务。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品读,读懂诗意,悟出诗情。识字、解意、悟情都在诵读中进行,在诵读中巩固,在诵读中体会。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下语文 22 古诗三首(课件+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