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展开
康杰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50 分)
2023. 1
- 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直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是( )
- 汉代设中朝 B.唐代设三省 C.宋代设副相 D.明代废宰相
- 1215 年,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 )
- 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 B. 权力分割的立宪思想
C. 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 D. 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
- 明代内阁大臣高拱抨击当时的科举选官说:“系进士出身者,则众向之,甚至以罪为功;其系举人出身者,则众薄之,甚至以功为罪……至于升迁,则进士治绩之最下者,犹胜于举人治绩之最上者也。”这反映出明代科举选官( )
- 丧失甄选官吏价值 B.重视官员家世门第
C.强调科考功名差别 D.侧重官员行政能力
- 英国曾于 1855 年、1870 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 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 )
- 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
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 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
-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将《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时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
-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儒家经典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
- 16 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救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这表明当时法国( )
- 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 B. 国王权力不断加强
C. 与英国关系日益紧张 D. 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 1964 年,中国与法国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一事件在当时被称为“亚洲的一次核爆炸”。这一外交突破的意义在于( )
- 回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B. 推进了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
C. 掀起了西方与中国建交高潮 D. 打破了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外交僵局
- 明清时期,国家只有“钱法”“钞法”而无“银法”,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多属民间势力,来源主要是海外的日本、美洲等地。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是放任自流的态度。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 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 B.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C.白银货币价值被忽视 D.外商控制了中国市场
- 1944 年 7 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认了美国规定的 35 美元等于 1 盎司黄金的官价,这实际上抬高了美元的对外价值,压低了黄金的价格。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
- 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B. 避免了国与国之间的货币贬值
C. 导致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混乱 D. 便利了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 汉代户籍的类型繁杂、种类较多,出现了市籍、名籍、宦籍、簿籍等专门户籍,连牛马和兵器都有登录号,载入帐籍。汉代把户口与土地、赋税进一步结合,出现了各种以户口为基础的赋役种类。如:户赋、算赋、口赋、献赋等。由此得知汉朝户籍制度( ) A.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B. 有着严格的世袭性和等级性
C.严重地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D.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为支撑
-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 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这反映了( )
- 南京国民政府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海关关税逐步自主化 C.关税自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D.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了胜利
- 隋文帝于 585 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用查看相貌的办法核实年龄),户口不实者,里正保长受流刑。大功(堂兄弟)以下,必须分家,各为户头,以防容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增加中央控制的赋役对象 B.建立输籍定样的户籍制度
C.发展完善隋朝的政治制度 D.防止地方势力的结党营私
- 明代在地方设立申明亭,书写境内百姓过失以示惩戒;设置族善亭,书写善人善事以示表彰。各地推选一年高有德之人负责书写,称为老人。毁坏亭舍、涂抹榜文者,予以严惩。这反映出明代基层治理( )
- 注重道德教化 B.造成地方分权 C.体现宽严相济 D.依赖地方士绅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 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这一历程表明( )
- 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 B. 基层治理方式更为完善
C. 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 D. 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
- 1834 年英国政府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这些规定( )
- 旨在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B.直接促成了社会福利国家的建立 C.旨在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D.反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思想
- 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地区是小麦、粟的原产地 B.②地区最早驯化骆马和山羊 C.③地区是咖啡、玉米原产地 D.④地区最早栽培番茄和辣椒
- 战国时期,黄老帛书《经法·君正》篇指出“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知地宜需时而树”;荀子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农业生产( )
- 注重遵循自然规律 B.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C.铁犁牛耕已经普及 D.重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 美国某团队在研究欧洲 1400 年至 1900 年的历史中发现,欧洲引人土豆后,民间纷争有所减少。他们比较了 18 世纪仍以小麦制品为主食的地方,与流行食用土豆的地区爆发民间纷争 的机率,结果发现后者的农夫更倾向于不参加起义。据此,他们最有可能得出的推论是( )
- 新航路开辟缓和了国际关系 B.土豆引种解决了欧洲的饥荒问题 C.新航路开辟密切了欧美联系 D.土豆推广有利于欧洲的和平稳定
- 1978—2005 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实施了近 70 个无偿的粮食援助项目,总金额达 9.25亿美元,有 400 多个县的 3500 万贫困人口因此受益。2005 年,中国对外援助粮食共计 57.7万吨,并于次年起停止接受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这一变化表明( )
- 世界各国对中国粮食的依赖程度加深
- 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农业强国与出口大国行列 C.中国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能力增强
D.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中国实现脱贫的中坚力量
- 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镬、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
- 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 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 D.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 1853 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
- 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有学者指出,AI 技术对于肺部病灶快速识别、精准测量,准确率已达到 79.3%;通过采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随访系统,可以用 AI 设计疫情感染地图查询功能;通过智能算法,已在 151 种上市的老的药物中分析出了 5 种对病毒可能有效的药物。这说明( )
A.AI 技术具有意识能动作用 B.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增强抗疫的能力 C.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产业升级 D.科技创新提高了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
- 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 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 中世纪晚期以来,几乎所有威尼斯人都是商人,他们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这种现象
( )
- 推动了欧洲贸易格局的变化 B.为近代商业经营方式的形成奠基 C.表明威尼斯实现了社会转型 D.主要得益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2010 年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总水平从 2001 年的 15.3%降低到 9.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 53.8%。截至 2021 年,我国关税总水平降至 7.4%,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39.1 万亿,年度进出口规模突破 6 万亿的关口。这说明我国( )
- 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B.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C.冲击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D.企业的竞争意识被激发
二、材料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材料一 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 19 世纪末。1902 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政府派员分赴各地调查民商事习惯,并强调:“中国幅员广远,各省地大物博,习尚不同。使非人情风俗洞激无遗,恐创定法规,必多窒碍。”至 1910 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分五编,前三编主要是以日本公布的民法为蓝本,同时对德国、瑞士的民法有所参考,采纳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过失致人损害应予赔偿等近代民法基本原则。后两编(亲属和继承)虽也采纳了一些西方新制,但更注重的是中国固有的礼教民俗。
——摘编自李启成《中国法律史讲义》材料二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1979 年,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立法机关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思路,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
1999 年和 2004 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 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
2015 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修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 2020 年,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 据材料一,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编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 19 世纪末”的历史背景。(8 分)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 21 世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及民法典颁布的主要意义。(8 分)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的粮食问题历来受到高度重视,粮食政策的制定往往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和社会危机的导火索。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地位。汉代贾谊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晁错提出“贵五谷而贱金玉”的见解,并大声疾呼:“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粮食专仓储备制度创于春秋战国之际,至隋代已具宏大规模,史称“资储遍于天下”。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到春秋战国的“平粜”,再到西汉、北宋一度出现的政府全面干预,复到近世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过程。一些月令书中强调人的活动要与自然的规律相一致,以避免灾害发生,至今仍有科学含义。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材料二 15 世纪末,圈地运动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5 世纪末至 16 世纪初,土豆被殖民者从美洲带到欧洲,17 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 世纪初,英国人唐森仿效荷兰人的做法,用黏土和石灰混合成泥灰做肥料,施于沙地上,使之变成可耕地。这在英国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1842 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化肥的工厂。1861 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 10 万台。1860—1910 年间,美国小麦产量增长近 3 倍,棉花产量增长约 4 倍,畜牧业也有了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世界上小麦、棉花、肉类等的重要出口国。
——摘编自王荣声《近代欧美主要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初探》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6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基本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
(4 分)
- (12 分)2019 年 12 月 19 日,“一带一路”巴黎论坛第三届会议正式举行,中国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 1500 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健。1405 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材料二 “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国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
——据王健《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整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转变及转变原因。(8 分)
(2) 对比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有何新特点?(4 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摘编自刘以林《通信技术》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暑期返校)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暑期返校)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历史试题docx、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第二学期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第二学期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