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实用性月考(一)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8692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实用性月考(一)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8692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实用性月考(一)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8692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实用性月考(一)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实用性月考(一)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三高考实用性考卷(一)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最新华为手机Mate30的芯片麒麟990主要原材料是二氧化硅
B. 被称为“黑金”的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就是锂、钠、钾、锶、钡等金属化合物所呈现的各种艳丽的色彩,所以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D. 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芯片麒麟990中半导体材料为导电硅单质,故A错误;
B.被称为“黑金”的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属于碳的单质,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
C.五彩缤纷的烟花,是锂、钠、钾、锶、钡等金属化合物所呈现的焰色,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同时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前后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葡萄糖的最简式:CH2O
C. 氯化钠的分子式:NaCl D. Ba(OH)2的电离方程式:Ba(OH)2=Ba2++2O2-+2H+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A错误;
B.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最简式为CH2O,B正确;
C.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无氯化钠分子,C错误;
D.Ba(OH)2为强碱溶液完全电离:Ba(OH)2=Ba2++2OH-;D错误;
故选B。
3. 木薯块根中含有亚麻苦苷,食用前处理不当,会引起中毒,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亚麻苦苷中含有羟基、醚键、氰基 B. 亚麻苦苷的分子式为
C. 亚麻苦苷属于烃 D. 亚麻苦苷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亚麻苦苷中含有羟基、醚键、氰基,故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故B错误;
C.亚麻苦苷分子中除C、H元素,还含有O、N元素,不属于烃,故C错误;
D.亚麻苦苷分子中含有醇羟基,可被酸性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故D错误;
答案选A。
4. 下列物质或离子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 热稳定性: B. 还原性:
C. 碱性: D. 微粒半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Cl>Br,热稳定性HCl>HBr,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Cl>I,故还原性I->Cl-,B错误;
C.元素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Ca>Mg,则碱性Ca(OH)2>Mg(OH)2,C错误;
D.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微粒半径F->Na+,D错误;
故答案选A。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类方法应用广泛
B. 纳米级粒子的尺寸与胶体粒子尺寸大致相当
C. 胶体属于介稳体系
D. 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必须用丁达尔效应区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类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应用广泛,A正确;
B.纳米级粒子和胶体的微粒直径大小在1-100纳米之间,B正确;
C.胶体比较稳定,属于介稳体系,C正确;
D.CuSO4溶液是蓝色的,Fe(OH)3胶体是红褐色的,可直接鉴别,D错误;
选D。
6.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是
A. 无色溶液:Na+、Cu2+、Cl−、、
B. 加入锌生成氢气的溶液:、Fe3+、、
C. 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a+、K+、、
D. c(OH−)=1mol/L的溶液:K+、H+、、
【答案】C
【解析】
【详解】A.Cu2+的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会发生反应产生H2O、CO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含大量OH-,OH-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选项C符合题意;
D.碱性溶液含大量OH-,OH-与H+会发生离子反应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H相同的 ①CH3COONa ②NaHCO3 两种溶液的c(Na+):②>①
B. 反应2A(s)+ B(g)= 2C(g)+ D(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一定大于0
C. 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呈碱性
D. 将盛有NO2气体密闭容器浸泡在热水中,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答案】A
【解析】
【详解】A.醋酸酸性强于碳酸,所以Na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CH3COOH,故pH相同的①CH3COONa溶液的浓度大于②NaHCO3溶液的浓度,则c(Na+):①>②,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气体增多的反应,则△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一定满足△H-T△S>0,由于△S>0,所以△H一定大于0,故B正确;
C.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2Ba2++4OH-+Al3++2SO═2BaSO4↓+AlO+2H2O,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KAlO2,为强碱弱酸盐,AlO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
D.容器中存在平衡2NO2(g)⇌N2O4(g) △H<0,N2O4无色,NO2为红棕色,浸泡在热水中,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说明温度的改变使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发生移动,即向吸热方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 下列实验装置与实验目的相匹配的是
A
B
C
D
实验室制取氨气
制取并收集SO2
用环己烷萃取I2
熔化烧碱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应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加热硝酸铵容易出现爆炸,A项错误;
B.亚硫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用向上排气法收集,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B项正确;
C.环己烷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应从上口倒出,C项错误;
D.加热过程中瓷器中的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D项错误;
故选B。
9.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ClO3+6HCl=KCl+3Cl2↑+3H2O中,生成13.44L(标准状况)Cl2转移电子数为1.2NA
B. 标准状况下,11.2LNO和11.2LO2混合后,原子总数小于2NA
C. 足量的MnO2与一定量的浓盐酸反应得到1molCl2,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则生成AgCl的物质的量为2mol
D. 56gFe与一定量的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2.6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 中转移5mol电子,生成3mol氯气,故当生成标准状况下13.44L氯气,即0.6mol氯气时,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NA个,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11.2L NO和11.2L O2的物质的量均为0.5mol,且两者均为双原子分子,故共含2NA个原子,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反应后体系中原子数仍为2NA个,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和稀盐酸不反应,故浓盐酸不能反应完全,且由于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未知,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则生成的氯化银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故C错误;
D、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铁和硝酸反应后最终可能变为+3价,也可能变为+2价。故0.1mol铁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2NA到0.3NA之间,故可能为0.26NA个,故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 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需要经过成千上万年,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错;
B.可燃物燃烧需要加热到着火点,但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即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错;
C.节能减排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C正确;
D.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也会伴随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故答案选C。
11.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将盐酸酸化的双氧水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
B
将两小块质量相同的钠分别投入盛有足量水和稀盐酸的小烧杯中,比较产生H2的速率
在稀盐酸中反应速率大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气体中一定有SO2
D
将铁棒和铜棒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铜棒变细
铜的金属性强于铁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盐酸酸化的双氧水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由于酸性溶液中硝酸根也具有强氧化性,不能据此得出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A错误;
B.氢离子浓度越大,与钠反应越剧烈,因此将两小块质量相同的钠分别投入盛有足量水和稀盐酸的小烧杯中,通过比较产生H2的速率可以得出在稀盐酸中反应速率大,B正确;
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硫,也可能是氯气,C错误;
D.将铁棒和铜棒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铁钝化,铁作正极,铜作负极,因此铜棒变细,而铜的金属性弱于铁,D错误;答案选B。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从b流出,经外电路流向a
B. 该电池在高温条件下效率更高
C. 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不会变化
D. 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的反应是:HS--8e-+ 4H2O =SO+9H+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在a电极上有机物被氧化产生CO2,O2在b电极得到电子与H+结合形成H2O,所以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电子由a电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b,A错误;
B.在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硫酸还原菌、硫氧化菌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导致不能发生上述反应,因此反应不能在高温下进行,B错误;
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会大大降低,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电极反应式为:HS--8e-+ 4H2O =SO+9H+,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3. 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和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酸性高酸钾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
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B.
碳和浓硫酸加热所得气体产物依次通过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溶液褪色
气体产物中含有CO2和SO2
C.
常温下将铜加入浓硫酸中
溶液褪色
铜衣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D.
足量的铜和浓硝酸反应,反应停止后,往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溶液褪色
铜和稀硫酸发生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足量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KMnO4是常见的强氧化剂,SO2作还原剂,在该反应中体现还原性,故A正确;
B.碳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二者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实验中缺少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的步骤,品红溶液褪色后的气体中可能还含有二氧化硫,所以不能说明是否含有氧化碳,故B错误;
C.Cu性质较不活泼,常温下,Cu和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条件下者反应生成硫酸铜、SO2和水,故C错误;
D.加入稀硫酸后,氢离子与原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构成强氧化性的条件,又能与过量的铜继续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4. 在实验室进行下列有关的物质制备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CCOCO2Na2CO3
B. CuCu(NO3)2溶液Cu(OH)2
C. FeFe2O3Fe2(SO4)3溶液
D. 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不完全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理论上正确,反应过程中产生、利用污染环境的物质CO,不符合绿色化学,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进行实验时要进行尾气处理,且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加热或点燃引起爆炸,操作上较为复杂,故A错误;
B.铜与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理论上正确,操作上也较简便,但利用硝酸银、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铜,经济上不合理,故B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生成三氧化二铁,因此该方案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故C错误;
D.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也只需要加入液体较为简便,利用碳酸钠获得氢氧化钠,经济上也合理,符合绿色化学,故D正确;
答案选D。
15. 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七周期ⅣA族,称为类铅。下列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最外层电子数为4 B. 金属性比铅强
C. 有7个电子层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位置在第七周期ⅣA族,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所以金属性比铅强,故B正确;
C.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位置在第七周期ⅣA族,有7个电子层,故C正确;
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该元素是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不可能是强酸,故D错误;
选D。
二、填空题(共55分)
16. 甘氨酸亚铁是一种新型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它和普通的药物相比没有铁腥味,不刺激肠胃。是一款无味、易溶于水而且不易变质的有机铁。其制备过程分为两个步骤:
Ⅰ.活性的制备:称取草酸亚铁晶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至300℃,时间,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
(1)冷却时需注意的操作是_______。
(2)下图是将一定质量的草酸亚铁在氩气氛围中进行热重分析的示意图。B→C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残留固体质量/样品起始质量)]。
Ⅱ.甘氨酸亚铁的制备:
查阅资料:
甘氨酸()
柠檬酸
甘氨酸亚铁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可溶于冰醋酸
易溶于水和乙醇,酸性较强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冰醋酸
实验步骤:向如图三颈烧瓶中加入和少量柠檬酸,再加入甘氨酸,通一段时间,加入石蜡油。水浴加热至70℃,恒温搅拌6小时,剩余少量黑色不溶物。将所得混合物通过_______、_______,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向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生成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得产品,将粗产品纯化后得精品。
(3)石蜡油的作用_______。
(4)柠檬酸的作用_______。
(5)步骤Ⅱ的两步操作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6)最后制得10.2g甘氨酸亚铁,则其产率为_______。
(7)分析化学中甘氨酸的测定方法:在非水体系中用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甘氨酸来测定产品中的甘氨酸的含量。设计实验,将所得粗产品中的甘氨酸分离出来形成非水体系直接用于滴定,方案为_______。
【答案】 ①. 在气流中冷却或惰性气体气流中; ②. ③. 隔绝空气,防止甘氨酸亚铁被氧化 ④. 加速的溶解 ⑤. 分液 ⑥. 过滤 ⑦. 50% ⑧. 将粗产品置于一定量的冰醋酸中搅拌,过滤,洗涤得甘氨酸的冰醋酸溶液
【解析】
【分析】
【详解】(1) 草酸亚铁晶体易被氧化,高温分解时需要隔绝空气,冷却也需要隔绝空气,所以可以用氮气或惰性气体中排除空气;故答案为:在氮气气流或惰性气体气流中;
(2)B→C阶段,残留固体的质量迅速减小且不再改变,应该是从草酸亚铁到的过程,故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石蜡油密度比水小,可以浮在溶液表面,可以隔绝空气防止甘氨酸亚铁被氧化;故答案为:隔绝空气,防止甘氨酸亚铁被氧化;
(4)柠檬酸酸性较强,可以加速溶解氧化亚铁,故答案为:加速的溶解;
(5)混合物中有柠檬酸、黑色不溶物等,可用分液和过滤等方法分离;故答案为:分液、过滤;
(6) 和 甘氨酸混合,理论上应得甘氨酸亚铁0.1mol,而实际制得10.2g甘氨酸亚铁,所以产率为,故答案为:50%;
(7)由题干信息知甘氨酸可溶于冰醋酸,而甘氨酸亚铁难溶于冰醋酸,所以可以用冰醋酸来分离混合物,方案为将粗产品置于一定量的冰醋酸中搅拌,过滤,洗涤得甘氨酸的冰醋酸溶液;
故答案为:将粗产品置于一定量的冰醋酸中搅拌,过滤,洗涤得甘氨酸的冰醋酸溶液。
【点睛】本题为实验题,主要考查信息读取能力,难度适中。
17. 化合物(A)是治疗慢性或习惯性便秘,调节结肠的生理节律的药物。它是由单糖(B)和单糖(C)经甙(苷)键结合成的一个双糖。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B)糖和(C)糖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写出(C)糖的费歇尔(Fischer)投影式,用*标出(C)糖中的手性碳原子,并标出手性碳原子的R或S构型_________。同时指出(C)糖的构型_______。
(3)指出(B)糖和(C)糖是通过何种甙(苷)键结合成(A)糖的_______。
(4)用系统命名法命名(A)糖________。
【答案】(1) ①. (B)糖为果糖 ②. (C)糖为半乳糖
(2) ①. (C)糖的Fischer投影式为: ②. D构型
(3)β甙键 (4)4- O- β-D吡喃半乳糖基-D-果糖
【解析】
18. 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用活性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氮氧化物,可防止空气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1)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下列措施能够增大此反应中NO的转化率的是(填字母代号)___________。
a.增大容器压强 b.升高温度 c.使用优质催化剂 d.增大CO的浓度
(2)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活性炭(足量)和NO,发生反应,NO和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的量
0
NO
0
①温度下,反应进行了,用二氧化碳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___________。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平衡常数___________。
②第后,温度调整到,数据变化如上表所示,则T1___________T2(填“>”“T2。
③若30min时,处于平衡状态,按2L容器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得到三段式 , T2时平衡常数K=,保持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加入该四种反应混合物各,加入混合物后Qc=,则此时反应正向移动。
【小问3详解】
以为燃料可以设计甲烷燃料电池,则通入CH4的一极为负极,CH4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该电池以稀作电解质溶液,则负极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碳,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8e-+2H2O=CO2+8H+。
19. LiMn2O4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用高锰酸钾废渣(主要成分为MnO2、Fe2O3、Al2O3、SiO2)和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制备LiMn2O4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酸浸液主要含有Mn2+、Fe2+、Fe3+、Al3+等金属间离子;
②25℃时,相关物质的Ksp见表。
物质
Fe(OH)2
Fe(OH)3
Al(OH)3
Mn(OH)2
Ksp
1×10-16.3
1×10-38.6
1×10-32.3
1×10-12.7
(1)醋浸。MnO2与FeS2反应生成Fe3+和S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保持温度、浸取时间不变,能提高锰元素浸出率的措施有____。
(2)除杂。欲使溶液中的Al3+、Fe3+沉淀完全,调节溶液的pH最小值为____(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c≤1×10-5mol·L-1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3)热解。在真空中加热分解MnSO4•H2O,测得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真空热解MnSO4•H2O制备Mn3O4,需控制的温度为_____。(写出计算推理过程)。
(4)焙烧。生成LiMn2O4的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填化学式)。
(5)一种LiMn2O4晶胞可看成由图2中A、B单元按图3方式构成。图2中“○”表示O2-,则“●”表示的微粒是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1) ①. 15MnO2+2FeS2+28H+=2Fe3++14H2O+4SO+15Mn2+ ②. 矿渣粉碎
(2)4.9 (3)根据质量守恒可知,3MnSO4•H2O~Mn3O4,此时Mn3O4的质量占原固体质量的,失重1-45.17%=54.83%,结合图像可知,需控制温度在1000-1200℃
(4)Mn3O4 (5)Li+
【解析】
【分析】高锰酸钾废渣和硫酸铁矿混合酸浸,锰、铁、铝转化为相应盐溶液,二氧化硅不反应过滤掉,滤液加入过氧化氢将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加入氨水调节pH除去铁、铝,滤液结晶得到MnSO4•H2O, MnSO4•H2O热解制备Mn3O4,Mn3O4加入碳酸锂、空气焙烧得到LiMn2O4,
【小问1详解】
MnO2与FeS2在酸性条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和SO、锰离子,离子方程式为15MnO2+2FeS2+28H+=2Fe3++14H2O+4SO+15Mn2+。保持温度、浸取时间不变,能提高锰元素浸出率的措施有矿渣粉碎增加接触面积、搅拌等;
【小问2详解】
由表可知,氢氧化铁更难溶,当氢氧化铝完全沉淀时铁离子已经完全沉淀,故欲使溶液中的Al3+、Fe3+沉淀完全,氢氧根离子浓度为,pOH=9.1,pH=4.9,故调节溶液的pH最小值为4.9;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3MnSO4•H2O~Mn3O4,此时Mn3O4的质量占原固体质量的,失重1-45.17%=54.83%,结合图像可知,需控制温度在1000-1200℃;
【小问4详解】
热解MnSO4•H2O制备Mn3O4,加入碳酸锂、空气焙烧得到LiMn2O4,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升高反应氧化反应,故还原剂是Mn3O4;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一个晶胞中含有AB比例为1:1;A中氧离子位于体内数目为4、●位于体心和顶点数目为1+=1.5;B中氧离子位于体内数目为4、●位于顶点数目为=0.5、∆为体内数目为4;则一个晶胞内氧离子、●、∆数目比为8:2:4=4:1:2,结合化学式可知,“●”表示的微粒是锂离子Li+。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六中高三上学期9月实用性月考(一)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实用性月考一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实用性月考一化学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