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作业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27基因重组作业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27基因重组作业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7 基因重组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焦作期末)下图表示某生物体内发生的四种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①②③
B.图中没有体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是易位
C.①②④使染色体上原有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
D.④为基因突变,产生了⑤所指的新基因n
【答案】C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类型
【解析】【解答】A、分析图可知,与正常染色体相比,①染色体缺失了pq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②染色体多了一个O片段,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③染色体发生了NO片段的倒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倒位,所以图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①②③,A正确;
B、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有:重复、 缺失、易位、倒位,图中体现出了重复、 缺失、倒位,所以图中没有体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是易位,B正确;
C、④正常染色体原来的N基因突变成n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目,所以④不会使染色体上原有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C错误;
D、④正常染色体原来的N基因突变成n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即④为基因突变,产生了⑤所指的新基因n,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颠倒或易位等改变。变异类型:(1)缺失:缺失某一片段;(2)重复:增加某一片段;(3)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4)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2、染色体数目变异是指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减少。
3、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2022高一下·焦作期末)基因重组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一种机制。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
B.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同时产生新的性状
C.大肠杆菌细胞中导入了外源基因也属于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会使后代具有多样性,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
【答案】B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B、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所以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性状,B错误;
C、大肠杆菌细胞中导入了外源基因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D、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所以基因重组会使后代具有多样性,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重组:
(1)发生过程:可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2)发生生物:可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3)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4)常见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
3.(2022高一下·南阳期中)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含有黄身基因、白眼基因、红宝石眼基因、截翅基因、朱红眼基因、深红眼基因和棒眼基因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宝石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是等位基因
B.果蝇眼睛的颜色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C.截翅基因和朱红眼基因在遗传时不可能发生重组
D.染色体是由多个线性排列的基因组成的
【答案】B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
【解析】【解答】A、等位基因是指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红宝石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
B、结合题干可知,果蝇眼睛的颜色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白眼基因、红宝石眼基因、朱红眼基因、深红眼基因等等,B正确;
C、截翅基因和朱红眼基因在遗传时可能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而发生非等位基因的重组,C错误;
D、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多个线性排列的基因,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有些RNA病毒遗传信息是由RNA携带),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2、等位基因是指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3、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4.(2021高三上·哈尔滨期末)现代育种上常采用可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用紫外线照射青霉素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利用的变异类型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A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解析】【解答】X射线、紫外线属于诱导基因突变的物理因子,在X射线、紫外线等高能量射线的照射下会导致青霉菌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产生新的基因,新的性状,因此可以突变形成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该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A。
【分析】1、基因突变:
(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时间: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或者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10-5-10-8);③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④不定向性:突变是不定向的;⑤多害少利性:多数对生物有害。
(5)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6)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①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②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缺失某一片段)、重复(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2)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或以染色体组数成倍的增添或缺失。
5.(2021高三上·哈尔滨期末)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
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
【答案】D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正确;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
D、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而基因突变则产生新的基因,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①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②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6.(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末)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单倍体育种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基因工程育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答案】D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单倍体育种;育种方法综合;基因工程的概述
【解析】【解答】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发生改变,A错误;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因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单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只能处理单倍体幼苗,因为单倍体通常高度不育,没有种子形成,C错误;
D、基因工程育种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内,能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基因突变:
(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时间: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或者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10-5-10-8);③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④不定向性:突变是不定向的;⑤多害少利性:多数对生物有害。
(5)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6)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①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②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单倍体育种:
(1)概念: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过程。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3)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4)优缺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技术相对复杂,不能产生更多的变异,不能大幅度的改良形状。
(5)实例: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4、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从技术操作层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作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的目的: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7.(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末)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非基因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B.若b、c基因位置互换,则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C.b中发生碱基对改变,可能不会影响该生物性状
D.基因重组可导致a、b位置互换
【答案】C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等,解题要点是结合题图分析判断可遗传变异的几种类型。
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如发生在Ⅰ、Ⅱ片段上碱基对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若b、c基因位置互换,属于染色体的倒位,B错误;
C.由于氨基酸的密码简并现象,b中发生碱基对改变,但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变,因而可能不会影响该生物性状,C正确;
D. 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b位置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不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答案选C。
【分析】1、基因突变:
(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时间: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或者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10-5-10-8);③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④不定向性:突变是不定向的;⑤多害少利性:多数对生物有害。
(5)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6)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①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②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缺失某一片段)、重复(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2)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或以染色体组数成倍的增添或缺失。
8.(2022·兴城模拟)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B.甲、乙、丙细胞所处时期均易发生基因突变
C.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1与2片段的交换和1与2的分离,均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A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类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解答】A、正常情况下,基因重组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主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不能进行基因重组,A正确;
B、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不容易发生于甲、乙、丙所处的时期,B错误;
C、正常情况下,基因重组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1与2的片段交换,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1与2的分离,属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不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基因突变:
(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时间: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2、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①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②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9.(2021·黑龙江模拟)下列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A图为杂种子一代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而发生了基因重组,A正确;
B、图B是雌雄配子结合的基因组成方式,是受精作用过程中,细胞内基因的组合而不是基因重组,B错误;
C、C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没有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D图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杂种子一代自交,没有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重组:(1)发生过程:可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2)发生生物:可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3)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4)常见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
10.(2021·重庆模拟)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片段移接属于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只能发生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D.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答案】A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解析】【解答】A、选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时,可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株,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高产菌株,A正确;
B、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片段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上可以发生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错误;
D、根尖中的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而且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变异更容易遗传给后代,花药中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发生基因重组形成精子,精子中的遗传物质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11.(2021·浙江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B.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也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C.基因突变使基因结构发生变化,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D.相比于二倍体,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目加倍,有利于育种
【答案】A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解析】【解答】A、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变成可育,可用于育种,A正确;
B、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
C、基因突变使基因结构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
D、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方法:杂交一自交一选优一自交。
(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5)实例:水稻的育种。
2、诱变育种:
(1)概念: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
(2)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
(3)原理:人工诱发基因突变。
(4)优缺点: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5)实例:水稻的育种。
3、单倍体育种:
(1)概念: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过程。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3)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4)优缺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技术相对复杂,不能产生更多的变异,不能大幅度的改良形状。
(5)实例: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4、多倍体育种:
(1)概念: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4)优缺点:营养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结实率下降,发育迟缓。
(5)实例:抗病植株的育成。
12.(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下列关于基因座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能引起基因座位种类的改变
B.生物群体的某基因座位上有等位基因,说明该群体一定存在杂合子
C.每种生物的个体平均约有 30%的基因座位是纯合的
D.自然选择通常不引起基因座位数量的改变
【答案】D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A、基因重组包括联会交叉互换,还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不能引起基因座位种类的改变,A错误;
B、生物群体总有一定数量的基因座位有2种或2种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并有一定比例的基因座位是杂合的,因此该群体不一定存在杂合子,B错误;
C、每种生物的个体平均有10%的基因座位是杂合子,一个物种可能平均有30%的座位上有不同的等位基因,C错误;
D、自然选择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通常不引起基因座位数量的改变,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态的基因,杂合子是指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 Aa 。
13.(2021高三上·广东)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
C.图中细胞所示的变异能用显微镜观察到
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
【答案】D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基因重组及其意义;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染色体形态和颜色判断该细胞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所以图中D和d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精原细胞先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且图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因此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3种基因型的8个精细胞,B错误;
C、图中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该变异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C错误;
D、由于图中细胞只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说明该精原细胞至少经过2次DNA复制,则至少经历了一次有丝分裂的胞质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胞质分裂,才形成图示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DNA分子的复制:
(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2)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4)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C-G,T-A。
(5)准确复制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1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形成的DNA分子为2n个,含母链的DNA分子2个。
3、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或以染色体组数成倍的增添或缺失。
14.(2021高三上·东山月考)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该细胞有3个四分体
C.分裂后形成的配子类型为aBX,aBXA,AbY,bY
D.该细胞发生变异类型只有基因重组
【答案】C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该细胞内没有发生着丝点分裂,且有同源染色体,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
B、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应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出现,B错误;
C、该细胞分裂得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为aaBBXAX,AbbYY,所以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得到的四个配子基因组成为aBX、aBXA、AbY、bY,C正确;
D、该细胞发生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染色体异位,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或以染色体组数成倍的增添或缺失。
15.(2021高三上·海拉尔期中)扦插后的葡萄枝条可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蜂王产生的卵细胞未受精时会发育为雄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葡萄相比,蜂王产生的子代具有更多的变异类型
B.两种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都没有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
C.两种生殖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两种产生子代的遗传方式均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解析】【解答】A、扦插后的葡萄枝条可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属于无性繁殖,蜂王产生的卵细胞未受精时会发育为雄蜂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相比,能产生更多的变异,A正确;
B、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过程是减数分裂,在此过程中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裂,B错误;
C、扦插后的葡萄枝条可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属于无性繁殖,此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才会发生的,C错误;
D、孟德尔遗传规律的使用范围是有性生殖的生物,蜂王产生的卵细胞未受精时会发育为雄蜂是有性生殖,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突变:
(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时间: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或者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10-5-10-8);③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④不定向性:突变是不定向的;⑤多害少利性:多数对生物有害。
(5)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6)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4、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①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②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6.(2021高三上·运城开学考)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子,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中F1出现aa个体的基础是等位基因分离
B.该育种方式涉及了基因重组
C.该育种方式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所需育种年限长
D.可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得到纯合品种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重组及其意义;育种方法综合
【解析】【解答】A、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A正确;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没有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至少涉及两对等位基因,B错误;
C、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这种育种方式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所需育种年限长,C正确;
D、单倍体育种过程是Aa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A:a=1:1,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aa=1:1,100% 的纯合子,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四种常见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17.(2021高三上·江西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发生突变后,其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改变,但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D.生物变异在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同时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解析】【解答】A、基因突变是由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所致,所以遗传信息一定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A正确;
B、镰刀型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进而使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因为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因为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
D、生物变异仅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基因突变:
(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时间: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10-5-10-8);③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④不定向性:突变是不定向的;⑤多害少利性:多数对生物有害。
(5)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6)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①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②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缺失某一片段)、重复(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2)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或以染色体组数成倍的增添或缺失。
二、综合题
18.(2022高一下·洛阳期中)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图像,图2是细胞分裂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变化曲线,图3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中的①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处于图2曲线 (用字母表示)区段,对应图3中 (用甲、乙、丙、丁表示)表示的时期。
(2)该动物细胞分裂时基因B与基因b的正常分离发生在图3中 (用甲、乙、丙、丁表示)表示的时期,出现图1中②的原因可能是 (不考虑基因突变)。
(3)图1中②细胞的名称是 ,图1中②细胞最终来源于一个卵原细胞,此卵原细胞经过这次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
【答案】(1)有丝分裂中期;BC;甲
(2)甲;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3)极体;aB或AB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 (1)据图分析,图中①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图2的BC段和图3的甲。
(2)基因B和b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甲时期;图1中的②中含有等位基因,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可能是发生了交叉互换。
(3)分析题意可知,该动物为雌性,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均等分裂,故应为极体;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结合(2)可知,图1中②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若②最终来源于一个卵原细胞,此卵原细胞经过这次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或AB。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19.(2021·湘潭模拟)唐代诗人白居易饲养鹦鹉(ZW型),发现当时鹦鹉市场有四种不同毛色的极品鹦鹉,他的诗《鹦鹉》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流传千古。下图是鹦鹉毛色遗传机理图,1、3号均为常染色体;当个体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 色。现将多只纯合雄性绿色鹦鹉和多只雌性白色鹦鹉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 配得F2,F2出现了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四种毛色个体,回答下列问题:
(1)F2出现了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四种毛色个体,这种变异的来源是 。
(2)若鹦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则雌性鹦鹉体细胞中有 种形状不同的染色体。
(3)基因A和a的根本区别在于 。
(4)欲判断一只F2中的雄性绿色鹦鹉的基因型,可以选择 与之交配,得到足够多的后代,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5)若将F2中绿色鹦鹉相互交配,则F3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6)宠物市场黄色鹦鹉颇受欢迎,请你叙述从F2个体中选择出纯合黄色雌、雄鹦鹉个体的方法 。
【答案】(1)基因重组
(2)N+1
(3)两者的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4)亲本白色鹦鹉或F2中雌性白色鹦鹉
(5)绿色:蓝色:黄色:白色=64 :8:8:1
(6)从F2中选择黄色雌性鹦鹉与白色雄性鹦鹉多次测交,若测交后代不出现白色鹦鹉的雌性黄色鹦鹉即为 纯合体。从F2中选择黄色雄性鹦鹉与白色雌性鹦鹉多次测交,若测交后代不出现白色鹦鹉的雄性黄 色鹦鹉即为纯合体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A位于1号染色体上,基因B位于3号染色体上,所以鹦鹉羽毛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A_bb为蓝色,A_B_为绿色,aaB_为黄色,aabb不能合成色素,为白色,纯合雄性绿色鹦鹉(AABB)和纯合雌性白色鹦鹉(aabb)杂交得F1,即AABB×aabb→AaBb(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表现型比例应为绿色:蓝色:黄色:白色=9:3:3:1。
(1)F2出现了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四种毛色个体的变异来源于基因重组。
(2)鹦鹉属于鸟类,属于ZW型性 别决定,雌性性染色体ZW,常染色体形状有N-1种,性染色体形状2种,共有N +1种形状不同的染色体。
(3)基因A和a属于等位基因,其根本区别在于其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4)判断动物基因型的最好方法是测交,故欲判断一只F2中的雄性绿色鹦鹉的基因型,可以选择亲本白色鹦鹉或F2中雌性白色鹦鹉与之交配,得到足够多的后代,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5)F2中绿色鹦鹉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每对基因遵循分离定律,就A/a基因分析:AA : Aa=1:2,产生的雌、 雄配子中有2/3A、1/3a,F3有8/9A-:1/9aa,同理F3有
8/9B-:1/9bb,所以F3出现绿色:蓝色:黄色:白色=64 :8:8:1。
(6)通过测交的方法选择纯合黄色鹦鹉个体,具体方法是从F2中选择黄色雌性鹦鹉与白色雄性鹦鹉多次测交,若测交后代不出现白色鹦鹉的雌性黄色鹦鹉即为纯合体。从F2中选择黄色雄性鹦鹉与白色雌性鹦鹉多次测交,若测交后代不出现白色鹦鹉的雄性黄色鹦鹉即为纯合体。
【分析】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2、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0.(2021高一上·大安月考)作物M的F1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F1优良性状一致的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2。据图回答:
(1)与途径1相比,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由于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不会发生由 和 导致的基因重组,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 。
(2)基因杂合是保持F1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 ,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 。通过途径 获得的后代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
【答案】(1)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半
(2)1/2n;100%;2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解答】(1)途径1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而途径2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且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减半,故与途径1相比,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
(2)由题意可知,要保持F1优良性状需要基因杂合,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获得杂合子的概率是1/2,若该植株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杂合子自交子代中每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1/2n,故自交胚与F1基因型(基因杂合)一致的概率为1/2n。而克隆胚的形成相当于无性繁殖过程,子代和N植株遗传信息一致,故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100%。
(3)途径1产生自交胚的过程存在基因重组,F1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经受精作用后的子代具有多样性,不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而途径2产生克隆胚的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子代和亲本的遗传信息一致,可以保持F1的优良性状。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交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33体液调节作业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29生物育种作业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11酶作业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