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作业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单选题
1.(2022·柯桥模拟)下列属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尿素 C.丙酮酸 D.胃蛋白酶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尿素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正确;
C、丙酮酸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水分、尿素等。
2.(2022高二下·河南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血浆蛋白
C.成熟红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通过自由扩散进人血浆
D.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错误;
C、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CO2,C错误;
D、稳态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从细胞到生态系统,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为37℃左右。
2、内环境的稳态:
(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2)稳态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2022高二下·兴宁期中)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所有组织细胞都可以与细胞外液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
B.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
D.若婴儿的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②处的液体会减少
【答案】A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人体所有组织细胞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A正确;
B、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
C、据分析可知,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C错误;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②处组织液的液体会增加,出现组织水肿,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组织水肿的原因:(1)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2)淋巴管道阻塞:淋巴液回流的最重要意义是回收蛋白质,若淋巴管道被堵塞,则组织液中蛋白质将积聚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3)组织代谢加强:当人体局部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代谢产物增加,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4)过敏、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4.(2022·湖州模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不会有明显下降
B.机体饥饿时肝细胞释放葡萄糖以维持一定的血糖浓度
C.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的,与神经调节无关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人体内环境中有缓冲对物质,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不会有明显下降,A正确;
B、机体饥饿时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可以维持一定的血糖浓度,B正确;
C、中暑是环境温度超出了机体自我的体温调节能力,与神经调节有关,C错误;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5.(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被困矿井下的工人,因饥饿和寒冷出现昏迷
B.在沙漠腹地行走的人,因缺水等而出现休克
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
D.感染HIV后,机体细胞毒性T细胞遭到破坏,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
【答案】C
【知识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 因饥饿和寒冷出现昏迷出现了体温等的失调,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状态,A错误;
B、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最终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错误;
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 ,属于正常的稳态调节过程,C错误;
D、 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 ,细胞因子处于内环境中,无法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理化性质失调
①pH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③体温失调——发热。
(2)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
①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②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
③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
④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
⑤血浆中 Ca2+过低,可出现抽搐;
⑥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6.(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 HCO3-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失水,A错误;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C、 血浆中的HCO3- 属于缓冲对中的物质,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C正确;
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有影响,蛋白质含量高时血浆渗透压高,反之则低,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 、酸碱度和温度 。
(1)溶液渗透压
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 。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
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调节血浆pH的物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主要)、NaH2PO4/Na2HPO4等。
7.(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下列有关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相对稳定
C.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已低于正常水平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 血浆中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会直接影响血浆的渗透压,A正确;
B、内环境的pH相对稳定依靠与缓冲对的调节作用,B正确;
C、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可以产热,此时体温是趋于正常水平的,C错误;
D、 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 、酸碱度和温度 。
(1)溶液渗透压
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 。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
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调节血浆pH的物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主要)、NaH2PO4/Na2HPO4等。
(3)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调节体温;在炎热环境下,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
8.(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血浆和组织液直接是双向流动的,A错误;
B、血浆和组织液直接是双向的,组织液单向流入淋巴,淋巴最终汇入血浆,B正确;
C、血浆和组织液直接是双向流动的,组织液单向流入淋巴,C错误;
D、组织液单向流入淋巴,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三种成分间的关系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可传递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答案】B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下丘脑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A正确;
B、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
C、下丘脑是水盐、体温和血糖的调节中枢,C正确;
D、下丘脑作为感受器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将此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下丘脑的作用
1.作为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
2.传导: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3.作为效应器的分泌功能
(1)水盐平衡(释放抗利尿激素)
(2)体温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作为神经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
10.(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O2、养料进入细胞和代谢产生的CO2等废物排出细胞
C.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液组成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B正确;
C、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如高等动物的肺泡壁细胞,C正确;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D错误。
故选:D。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递质小泡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膀胱内的物质都不属于体内环境。
2、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吸收、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
3、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消化吸收,需要消化系统的参与;②表示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③表示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泌尿系统等参与;④表示氧气、营养等物质进入细胞;⑤表示代谢废物等排出细胞;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
11.(2022高二下·淮南月考)穿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行走,脚上会磨出水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疱中液体的成分和血浆相同
B.水疱的水可以回渗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水疱主要是血浆和淋巴里的水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D.用未消毒的针刺破水疱,会使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对细菌失去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间隙液,即组织液,则水疱中液体的成分和血浆不完全相同,A错误;
B、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其中的水可以渗回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B正确;
C、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淋巴里的水不能渗出到组织液,C错误;
D、用未消毒的针刺破水疱主要破坏了皮肤,皮肤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对细菌还有免疫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获得,具有特异性。
12.(2022高二下·淮南月考)判断下列关于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B.科学家进入南极后,身体的适应性变化是: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强
C.人寒冷时打寒颤,这一反射的效应器为骨骼肌,而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抑制垂体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答案】A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下丘脑具有分泌功能,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下丘脑中具有体温调节中枢,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A正确;
B、科学家进入南极后,因外界温度较低,散热量大,要维持体温稳定,需要增加产热,身体的适应性变化是:机体耗氧量增加,以增加产热,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其兴奋性增强,B错误;
C、人寒冷时打寒颤,这一反射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骨骼肌,而神经中枢为下丘脑,不包括大脑皮层和垂体,C错误;
D、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促进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对水的重吸收,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体温调节:
2、水盐调节:
13.(2022高三下·天津月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在人体内环境中产生
B.组织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位于人体内环境
C.细胞呼吸的产物既可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
D.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垂体既能作为感受器,也能作为效应器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溶菌酶也可以由非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细胞,A错误;
B、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位于细胞内,B错误;
C、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既能影响内环境稳态,调节酸碱平衡,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调节人的呼吸频率,C正确;
D、垂体不能作为感受器,其上没有分布传入神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免疫系统:
14.(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能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肠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肠液和血浆
C.流感病毒无法在内环境中增殖
D.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细胞的代谢废物排到内环境,营养物质从内环境中获取,内环境的稳态受到细胞的维持,A正确;
B、肠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流感病毒需要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C正确;
D、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蛋白质位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组成的几组易混概念
(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
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5.(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血浆pH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CO -3、H2CO3等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④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①血浆中含有的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能够维持血浆的pH的相等稳定,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①正确;
②④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调节呼吸运动的强度,使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②④正确;
③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会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从而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③正确;
⑤缓冲对是由内环境中的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⑤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才能进入细胞。
(2)空气中的O2要经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才能进入细胞,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代谢废物要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4)不是所有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都是内环境,有的能直接从外界获取,如消化道上皮细胞可以从消化道内获得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5)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部位相反,沿运输方向浓度依次降低,如血浆中的O2浓度高于组织液,CO2则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
16.(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②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③严重腹泻、呕吐时,补充水的同时也要补充适量的无机盐;④人吃酸性食品不会导致体内的pH明显下降;⑤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①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这里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①错误;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②错误;
③严重腹泻或剧烈呕吐的同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离子,因此补充水的同时也要补充适量的无机盐,③正确;
④人吃酸性食品时由于体内存在缓冲物质,因此体内的pH不会明显下降,④正确;
⑤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保持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⑤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⑤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
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 、酸碱度和温度 。
(1)溶液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低 。
(2)酸碱度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激素浓度受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不能反映激素的分泌量
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答案】D
【知识点】酶的特性;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酶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而激素不行,A错误;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而抗体作用于相应的抗原,B错误;
C、血液中激素浓度受内、外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进而反映激素分泌量的多少,C错误;
D、因为兴奋的产生与维持与Na+、K+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酶:(1)功能:催化作用。
(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特点: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激素:(1)功能:信息传递和调节机体生命活动。
(2)本质: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等。
(3)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
18.(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下列关于在特定条件下人体发生的生理性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研人员进入冷库时:整个机体散热量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B.刚吃过饭1个小时内: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水平
C.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D.长期摄入蛋白质不足:组织液渗透压显著升高→组织液的量显著增多
【答案】B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进入寒冷环境,整个机体散热量增加(增加产热)→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稳定,A错误;
B、刚吃过饭1个小时内: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的摄取利用加快,使血糖浓度维持正常,B正确;
C、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C错误;
D、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渗出,会引起组织液增多,出现水肿,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寒冷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温度,机体会增加产热(骨骼肌颤栗、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立毛肌收缩),减少散热(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
(2)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具有拮抗作用。
(3)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它是有下丘脑 分泌,垂体后叶释放。
(4)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到摄入蛋白质不足是,血浆中渗透压降低,部分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引起水肿。
19.(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下列不是造成组织水肿原因的是( )
A.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B.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C.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D.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强
【答案】D
【知识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强,吸水增强造成组织水肿,A不合题意;
B、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不合题意;
C、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不合题意;
D、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强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不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降低,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积累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2)常见的组织水肿的现象:花粉过敏;淋巴循环受阻;肾小球炎;摄入蛋白质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等。
20.(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成分不断更新
C.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D.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
【答案】A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人体内环境不仅包括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还有多种指标,如血糖浓度、激素浓度等,同时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成分恒定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A错误;
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与细胞内液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各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又不断更新,B正确;
C、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只有维持稳态,各种生理过程和生命现象才能持续稳定发展和延续,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C正确;
D、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原癌基因能调控细胞周期,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生态系统通过正负反馈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保证了生态系统处于一定的稳态。
(3) 多细胞动物生命系统结构层: 细胞 →组织→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 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 多细胞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一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二、综合题
21.(2022高二下·湖州期中)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精神压力、感染病原体、肾脏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引起内环境失调。图1是人体某组织局部示意图。图2是①②③3名受试者在摄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人体内血糖含量变化示意图,a 代表仅对②号受试者静脉注射了一定量的某种激素。
(1)B液水分的主要来源有A液、C液及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出现 现象。
(2)食盐过多也是引发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高盐饮食会导致血液量增多的原因是 。
(3)图2中②号注射的激素在人体内由 细胞分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促进该激素的分泌。
(4)若对①号受试者静脉注射了一定量的②号同种激素,发现曲线下降程度很小,可能的原因是 。检查发现,该个体是在感染某种病毒后导致机体对该激素的敏感性降低。
【答案】(1)消化道;水肿
(2)过多食盐进入血液后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作用使组织液的水分进入血浆,从而血液量增多
(3)胰岛B;副交感神经
(4)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或受体被破坏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B液为血浆,其水分的主要来源有A液组织液、C液淋巴,以及通过消化道消化吸收的水分。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导致产生组织水肿。
(2)摄入过多食盐时,通过消化吸收进入血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血浆,使血液总量增多,血压升高。
(3)由分析可知,图2中②号注射的激素是胰岛素,是由人体内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分泌。
(4)激素发挥作用时需要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若对①号受试者静脉注射了一定量的胰岛素,其血糖下降程度很小,则可能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或受体被破坏,不能促进靶细胞加速吸收利用血糖。
【分析】1、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组织水肿:(1)营养不良或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
(2)过敏反应或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3、交感神经在兴奋时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瞳孔扩张,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在安静时占优势。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瞳孔收缩。
4、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作用: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成甘油三酯;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22.(2022高二下·龙江开学考)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部分系统的名称为:Ⅰ ,Ⅲ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稳态的基础,否则会引起稳态失调,例如若图中的Ⅳ中的某器官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素氮升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即 ,最终会引起死亡
(2)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填“甲”、“乙”或“丙”),若A过程受阻,引起 (症状)
(3) 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答案】(1)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尿毒症
(2)乙;组织水肿
(3)温度、pH(酸碱度)、渗透压;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知识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1)外界的物质进入组织细胞或者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运出细胞需要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Ⅰ是循环系统;Ⅲ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Ⅲ是呼吸系统。若图中的Ⅳ中的肾脏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素氮升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
(2)图中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其中血浆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若A淋巴液转化为血浆过程受阻,组织液不能继续转化为淋巴液,组织液积累,引起组织水肿。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酸碱度)、渗透压,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分析】由图示可知(1)I 是循环系统、II是消化系统、III是呼吸系统、IV是泌尿系统、V是皮肤;甲是淋巴、乙是血浆、丙是组织液。①是食物、水等 、②是氧气 、③是 二氧化碳、 ④ 是有机废物、水、无机盐等、 ⑤表示汗液。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理化指标有温度、pH(酸碱度)、渗透压 。
(3)直接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有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淋巴循环受阻,会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积累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23.(2022高二下·扬州开学考)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B、C液依次为 , ,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
(2)胰腺组织细胞产生的CO2在图中的运输方向为 , 原因是 。
(3)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 能进入血液; 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除了上述提到的激素还可以升高血糖的激素有
(4)人体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机体的 系统;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系统。
【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内环境
(2)胰腺细胞→组织液→血浆;组织细胞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组织液CO2浓度又高于血浆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肾上腺素
(4)消化;泌尿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A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为组织液,B液是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为血浆,C液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2)CO2是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组织细胞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组织液CO2浓度又高于血浆,因此运输方向是胰腺细胞→组织液→血浆。
(3)消化酶是外分泌腺分泌的,进入消化道,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血液。 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血糖上升。
(4)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从食物中获得,须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才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内环境。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先经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再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分析】1、体液成分之间的关系:
2、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1)管状结构:有盲端——毛细淋巴管—— C是淋巴。无盲端——毛细血管——B是血浆(2)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A。
3、血糖平衡调节:
24.(2021高二上·黄浦期末)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体血浆pH保持在7.35~7.45,对溶液酸碱度起调节作用的缓冲物质有 、 等。
(2)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 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 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发生变化。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的稳态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具有 。
(3)当人体由于剧烈运动导致大量排汗, 渗透压会上升,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多饮水,另一方面 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激素进入血液后作用于 ,导致水的重吸收增强,调节渗透压下降
(4)目前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HCO3-;HPO42-
(2)细胞代谢;化学成分;监控和清除
(3)细胞外液;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
(4)神经—体液—免疫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人体血浆pH保持在7.35~7.45,对溶液酸碱度起调节作用的缓冲物质有HCO3-、HPO42-等。
(2)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发生变化。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3)大量排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会上升,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多饮水,另一方面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最终导致渗透压下降。
(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含答案,共17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0~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