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0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重难点突破(人教版)

    专题10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重难点突破(人教版)第1页
    专题10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重难点突破(人教版)第2页
    专题10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重难点突破(人教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0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重难点突破(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重难点突破(人教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叶脉切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知识点索引:1.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与区分2.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一、碳-氧平衡1.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       (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2.碳氧平衡的破坏主要原因是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       能力的趋势。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3.碳氧平衡的维持(预防)措施1)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2)开展国际合作,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呼吸作用1.概念:细胞利用       ,将       分解成              ,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任何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2.场所:主要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3.公式 4.实质:分解       ,释放       5.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另一部分转化成       释放出去。6.影响因素:1)温度:对呼吸作用影响最大,一定范围内随       的升高,呼吸作用       ,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2)水分:植物含水量       ,呼吸作用增       3)氧气: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       ,呼吸作用显著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       ,呼吸作用       7.农业应用1)深耕松土:增加土壤中       的含量,促进根的吸收。2)增大昼夜温差,降低夜间温度,可       植物呼吸作用。3)延长果实储藏时间:通过              、充加       等措施,来降低呼吸作用,延长保藏时间。在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强弱是有差别的。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例题1.下列有利于碳氧平衡的是(              A. 焚烧垃圾                        B. 开荒伐木                        C. 植树造林                        D. 使用一次性筷子  例题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利用的气体分别是(              A. 二氧化碳和氧气                  B. 氧气和二氧化碳                  C. 氧气和氧气                  D. 氯气和氧气1.实验一:种子萌发释放热量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暖水瓶内的温度       。装有煮熟的种子的暖水瓶内温度       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放出了       2.实验二: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瓶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       ,说明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       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时释放出       3.实验三: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燃烧的蜡烛放进乙瓶里,火焰没有立刻熄灭。3)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时吸收了例题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              A.               B.               C.               D. 例题4.如图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装置甲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B. 装置乙有色液滴不移,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 装置丙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D. 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一、单项选择题1.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以下对绿色植物的认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B.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D.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2.卧室不宜摆放过多绿植,其原因是(    A.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B.植物会导致室温过高C.植物呼吸消耗氧气 D.植物散发的香味太浓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贮存能量到有机物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有机物中能量C.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白天仅由光合作用供能,夜晚仅由呼吸作用供能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4.蔬菜、水果低温冷藏的目的是(  )A.防止水分散失 B.抑制呼吸作用C.降低光合作用 D.防止细菌侵入5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 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C.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6.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叶脉切断(图中甲),另一叶片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黑纸(图中乙),在黑暗处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片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不变蓝,B部位呈蓝色,C部位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A. 水和二氧化碳                      B. 叶绿素和阳光                      C. 水和阳光                      D. 水和叶绿素 7.科技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同奔小康。为了提高老高家大棚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适当增加大棚内的昼夜温差挂果时多喷农药防虫适当多施有机肥经常通风喷洒膨大剂阴雨天增加光照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⑥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⑥8.在光合作用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在密闭的实验装置中,放入一烧杯氢氧化钠溶液(它可吸收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实验完成后的叶片上,滴上碘液后不变蓝。实验说明(              A.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B.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C.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9.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它是氧气C. 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D. 有机物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0.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是A. 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B. 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C. 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D. 三个圆片的蓝色深浅相同11.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重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做如下处理: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A.              B.    C.              D.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              A.               B.               C.               D. 13.下图是玉米植株置于一定条件下,测定其叶肉细胞内二氧化碳(用CO2表示)利用情况的示意图(表示细胞内两种能量转换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表示细胞结构中的线粒体,表示细胞结构中的叶绿体B. 甲图表示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丙图表示细胞只进行光合作用C. 乙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D. 丁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14.下图是对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CO2)的浓度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假定6时、18时分别为日出、日落时间,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                 B. BC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C. 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A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少15.如图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装置甲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B. 装置乙有色液滴不移,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 装置丙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D. 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二、非选择题16.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    1)植物是怎么长大的?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认为:土壤是构建植物体的唯一原料。直到17世纪,海尔蒙特通过柳树种植实验(图1)得出结论:植物是________长大的。  21773年,普利斯特利做了下列经典的对照实验。  图一和图二实验证明:________。但他无法解释为什么晚上做实验时小老鼠却死了(图三),直到1779年,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实验,发现只有在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成功。31864年,萨克斯发现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了什么,下面实验中,甲的目的是________,丁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植物在光下制造了________  41880年,恩格尔曼在暗处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图2),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A的受光部位,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同时证明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________    5)由于科学家锲而不舍地探索,我们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总体的认识。概括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________    17.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去向,据图回答: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图中箭头表示由根吸收的________通过木质部的________管由下往上运输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3)箭头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释放到大气中。箭头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________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8.下图甲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不含叶绿体,呈白色)所进行的相关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下图乙表示植物叶片所进行的相关生理活动;下图丙为植物叶肉细结构简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A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非绿色部分与绿色部分能变蓝的是绿色部分,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图甲中的B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其绿色部分能否变蓝?________(填不能),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初,若要以图甲中的A叶片进行相关实验,以此验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需要对A叶片进行的相应处理是________    4)图乙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B________植物通过这种生理活动从而可参与________    5)图乙叶片夜间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填AC),该生理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图丙所示细胞中的[6]线粒体(注意:[]内填丙图中所示结构的数字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    6)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比较,其特有的结构除叶绿体外,还具有[________]细胞壁、[________________(注意:[]内填丙图中所示结构的数字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    19.甲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可能来源与去路,AB代表细胞结构,数码和箭头表示来源和去路;乙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该绿色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结构[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表示细胞结构A进行________(填生理活动)时的物质来源和去路。    2)图乙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此时叶肉细胞中存在的气体来源或去路是图甲中的________(填数码)。    3)影响曲线bc段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限制曲线cd段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两种环境因素是________    4)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该植物的呼吸作用,他把几株新鲜的带叶枝条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黑暗环境中放置12小时后,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插入烧杯中(烧杯底部有燃烧的矮蜡烛),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麦的种子和幼苗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探究小麦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要使实验获得成功,则乙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    2)图二中的①②③表示小麦幼苗的某些生理过程。先将小麦幼苗放在黑暗处一昼夜,通过________(填数字)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再用黑纸片将叶片Ib部分进行遮光处理,然后把幼苗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叶片I,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叶片Ib处的现象是不变蓝色,在对照条件下,根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3)图三表示温室一昼夜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在18~24时内,通过曲线可知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在0~24时内,有机物积累最多、氧气浓度最低的时间分别是________时左右。    4)图四表示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夜间温度下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在同一时间范围内,________          
     

    相关试卷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结构导图,知识点巩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保护植被,绿化祖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重难点突破(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07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重难点突破(人教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比较判断,种子的萌发需要营养,银杏和杏的主要差别是,读图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重难点突破(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06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重难点突破(人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区分细胞分裂与分化,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比较,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