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式微优质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式微优质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bèi,写一写,译《式微》,诗歌艺术手法赏析,背诵默写这首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式微课型诗歌赏析课时第一课时设计者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式微》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2.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点。3.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重点 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式微》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难点 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点。学 习 过 程个性补改一、课前预习,了解《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 )篇,又称(“ ”) (“ ”) ,被列为(“ ”)之一。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2)《诗经》中的诗歌分( )、( )、( )三个部分。(3)《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 )、( )(4)诗经六义指:( )、( )、( )、( )、( )、( )。二、熟读诗歌《式微》 根据之前的预学,大声的朗读诗歌至少两遍。读之前给这个字注音:邶( )三、写一写: 式微式微, ? ,胡为乎 ? ,胡不归 ?四、译《式微》解释下列词语: 式微:( ), 邶风:( ) 微君之故:(微: 君: )中露:( ) 微君之躬:( ) 躬:( ) 借助注释试着翻译这首诗。五、感知《式微》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情感? 六、诗歌艺术手法赏析:思考:这首诗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妙处何在? 2.观察思考:1.这首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请读一读全诗,圈画出韵脚,体会一下音韵的和谐之美。你能不能简单分析一下重章换字的结构形式? 3.观察:观察这首诗与律诗和绝句相比在句式有什么特点?轻声读一读感受一下这样的句式带来的节奏感。 七、背诵默写这首诗。 答案一(1)诗歌、305、“ 诗 ” “ 诗三百”) ,被列为“ 五经 ”(2)风、雅、颂 (3)赋、比、兴(4)风、雅、颂、赋、比、兴 二、bèi 三、写一写: 胡不归 ? 微君之故、中露;微君之躬,泥中 四、译《式微》1.解释下列词语: 天黑了 ; 邶地的民歌; 微:如果(不是) 君:君主 即露中,在露水中;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 躬:身体2.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五、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写出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六、1.反复:“式微”;“胡不归”——两遍 设问:都是先问“胡不归”,后面的句子则是回答。
“式微,式微,胡不归”,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引人注意,启人以思,烘托情感气氛,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2.第一节“故”和“露”押韵。第二节“躬”和“中”押韵,以重章换字, 押韵和谐,体现出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音韵美。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3.短短两章,句式有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以活泼灵动的句式表现出结构美。 工整与灵活相整合, 参差错落。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式微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导目标,学导时数,自学质疑,测评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学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优质导学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