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非连续性阅读(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展开专题10 非连续性阅读
一、非连续性阅读及特点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新闻类、评述类文本和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试题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
4.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与生活日益紧密的特点。
二、非连续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一)主题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判断
答题方法:
1.要准确审题,明确答题方向。
解答问题时,首先要看题干的表述是对哪些概念或句子的理解,题目的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项。
2.要逐段逐句阅读分析,掌握关键信息。
此类试题一般设置四个选项,答题区域涉及文本的各个角落,因此需要仔细阅读文本和选项,准确把握选项中的部分关键词语为下面的分析判断,做好准备。
3.分析选项,确定关键句段和关键点。
根据选项中的关键词语,再次快速浏览文本,找出与之匹配的关键词句,从而确定选项的答题区间。
4.比较核对,确定选项。
确定答题区间之后,可以把选项和相关区域的原文进行比较,再具体比较时可以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选项有没有篡改的内容?二是有没有混淆逻辑?三是有没有主观臆断?也就是说,选项是否篡改了原文中的表范围、程度、时间等的内容,是否混淆了原文中几个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看原文中是否有此类信息等。
(二)主题材料信息的筛选、提取与整合
设问方式:
1.“××”一词是什么意思?(或:请简要谈谈对“××”词语的理解)
2.人们对该事件(现象)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3.请概括某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4.(选择题)阅读文本,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错误)的一项。
5.概括或推断这种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题方法:
1.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点归纳作答。
3.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三)提取图表信息的方法:
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因此,答题时要首先要看清楚图表的标题、内容,了解清楚图表说明的内容和比较的角度,对图表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通过准确获取图表中的文字提示及细节等方面情况,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设问方式: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从数据表中得出的结论。
2.对XX图表进行比较,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XX图表,反映了哪些现状(现象、问题)?
答题方法:
1.读图表,提取表头或表头关键词;
2.提取横行记录的信息(横向对比);
3.提取纵列记录的信息(纵向对比);
4.把数字转换为文字后的用词要准确:
(1)不出现具体数字、分数、小数、百分数,用相对应的文字代替;
(2)数字只出现趋势(越来越……)、“最”值(最大或最小)、比较关系(A比B……)。
5.将表头、横行、纵列关键信息和数字信息组合答题
(四)材料探究题答题方法。
在进行材料探究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再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
(五)联系实际拓展、评价与探究
设问方式:
1.就“××”问题或现象、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
3.请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提出几点建议。
答题方法:
1.要通读全文,把握材料要领。
对材料的评价探究要建立在整体把握材料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通读是前提,面对不同材料,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的脉络,明白材料陈述的对象和作者的观点,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2.选准角度,亮明观点。
要归纳整理作者在材料中表达了什么态度,观点有哪些要点,明确评价探究的对象,在切合题干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提出的方法,要有操作性;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
3.紧扣材料,理由充分。
答题时要紧扣材料内容,根据具体探究、客观评价的原则进行作答,这是组织答案的核心部分。理由要充分合理。陈述理由,应要紧扣材料,多方分析;答案要层次清楚,语言流畅,力求从多角度回答。
4.解答评价、探究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全面分析把握文体的观点倾向,可以采用抓共同话题和关键句、梳理材料层次等方法。其中关键句包括总结句、主旨句、过渡句以及作者的评论句等,评论句又包括材料对人物、事物、事理等的评价内容。
(2)尊重事实,有理有据。评价探究时,虽然允许发表不同的见解,但不能脱离事实,或只抓住细小的一点无限放大。对问题的探究评价,一定要以尊重事实为前提,对文本进行全面、客观、恰当的分析。
(3)深入拓展,深度分析。评价探究时,要从具体事件,具体问题入手,由表及里,深入拓展,从而把握文体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分析时不能仅停留在表象上,要用学过的理论知识,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来分析,这样才能使最终的评价探究具有一定的精度和深度。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专题13:非连续性阅读(知识串讲):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专题13:非连续性阅读(知识串讲),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什么是非连续性阅读,非连续性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非连续性阅读(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7:非连续性阅读(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阅读及其特点,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非连续性阅读(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3:非连续性阅读(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什么是非连续性阅读,非连续性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