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备课ppt课件
展开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材料:P38历史纵横1、思考:九品中正制形成的原因 ?
①汉末,社会动荡 ,人口流动,察举制无法实行②察举制的选官权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干扰了人才选拔
材料:"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材料一:东汉末年,朝廷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门第。材料二:世胄(世家子弟)蹑高位,英俊(有才能的人)沉下僚。—(西晋)左思《咏史》2、思考:九品中正制是怎样演变的?如何评价?演变:曹魏时期创立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共分九等,朝廷以此授予相应的官职西晋以后主要看家世评价:初期选拔了人才,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笔) 后期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标)
1.标准不公2.官员素质低下3.士族的没落
4.寒门崛起,入仕无门。
5.统治者需扩大统治基础6.前代选官制度的影响
一、选官制度-平民与贵族的博弈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
增加科目以明经、进士为主
扩大录取人数,创立武举和殿试
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
阅读教材,梳理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比较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不同
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朝廷选拔
一、选官制度——平民与贵族的博弈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 (宋)《神童诗》
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
4.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3.推动文化教育发展,形成重学的社会风气
2.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6.影响了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
局限性: 1.考试内容单一,形式逐渐僵化2.忽略科技,禁锢思想,明清时期阻碍社会进步。
蝇头细字,缀成小册,引试既毕,遗编蠹(du)简,几至堆积。兼鬻(yu)书者,以《三经新义》并庄、老、字说等,作小册刊印,可置掌握,人竞求买,以备场屋检阅之用。
选官权力:从地方到中央(笔)
家世门第演变为学识、才能P26
血缘、地方评议及品评演变为考试选拔P26
结合所学,归纳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科举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标)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后下发到门下省时,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
材料中的“诰敕”为何不能顺利施行?
二、三省六部制——皇权与相权的较量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标)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政事堂议事提高工作效率
改称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
材料: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和影响①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④P39使得古代中国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材料:唐中宗若不经两省径自封拜官职,装置诏书的封袋改用斜封,所书“敕”字改用墨笔,称为“斜封墨敕”。即表示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其私下所封之官,时人称为“斜封官”,因其未经正式敕封手续而为一般人所看不起。——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⑤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对皇权有一定制约(笔)
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实物或货币。
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徭役
三、赋税制度---人丁和财产的流变
阅读教材第三目,思考问题:什么是租调制和租庸调制?唐朝两税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实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历史作用?
两税法实行的背景(标)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户口不实(笔)
两税法的内容(标)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两税法的积极作用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标)问题探究:两税法实施过程中的弊端?(笔)①:负担不均 ②:加征苛捐杂税③: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两税法本身并非恶法,但是执行不力,皇帝和官员私欲膨胀,损害百姓利益。
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B.该制度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该制度下选官重视品行D.该制度促进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
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4、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5.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代三省制 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制约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D.政事堂权力膨胀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授课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科素养,知识点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三赋税制度,魏晋时期赋税制度,唐朝赋税制度,研习1三省六部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秀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学指导一,九品中正制,标准方式,世卿世禄制,察举制,自下而上推荐,评定授官,分科考试,科举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选官制度发展历程,血缘关系,品行才学,察举制的问题,九品中正制的没落,影响消极,三省六部制的渊源,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