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质教学ppt课件
展开《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
第7课 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郡县制的推行 B.科举制的设置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D.中央集权的加强
2.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 )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 D.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
3.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 )
A.金榜题名 B.连中三元
C.名落孙山 D.卧薪尝胆
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5.以下历代有关选拔官员方式与对应的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6.“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 )
A.中朝成员 B.三省长官
C.三公 D.九卿
7.隋朝时期,除了创立科举制度,还建立起中央政事堂议事制度、对官员进行监察的制度,还建立起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隋朝以上制度建立的主要作用是( )
A.有利于政府统治机制完善
B.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直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标志着封建皇权的强化
8.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的“后者”指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9. 政事堂在唐初设于门下省,为宰相议政之所,武周时迁于中书省,改为“中书门下”,成为朝廷最高权力机构,且中书令实际上成为大权独揽的宰相。据此可知( )
A.唐中后期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宋朝的中书门下体制发端于唐
C.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的作用削弱
D.三省体制下相权反弹威胁皇权
10.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 )
A.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 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
C.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 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11. (2020·北京高一检测)《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 当行驳正。”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12.假设在唐太宗时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 )
A.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3. 对唐代租庸调制中“庸”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由女子代役 ②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③这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④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4. 唐代两税法成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在( )
A.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
B.税收主要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
C.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5.唐代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 )
①庸 ②调 ③徭役 ④两税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16.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二、非选择题:共36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民,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不拘年齿。”乃班下郡国。
——摘编自[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4% | 17.2% | 24.5% | 46.1% |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的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除此,统治者往往巧立名目,征收各种田亩附加税。除政府规定的徭役外,百姓往往还要为官府服杂役,修宫殿,修道路等。
材料二 唐代每丁每年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出,每丁纳绢二丈、绵二两,或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如遭灾害减免租调。以庸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材料四 两税法实行后不久,唐德宗一行在郊外打猎,问一户农民生活快乐吗。农民说:“不快乐”。因为“诏令没有信用,先前宣布两税以外没有其他赋役,现在额外的征发比正税还多。后来又说按价收购粮食,实际上一钱不给。起初说收购的粮食就近交纳,现在要百姓送到京西行营,唉,就是倾家荡产也交不完皇粮国税啊!”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唐代初期百姓负担比汉代的负担总体上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以来赋税制度相比较,两税法有何重大变革?(4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两税法没能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因。(4分)
(4)结合王安石变法理财的目的,分析指出古代中央政权的经济政策往往不能真正减轻百姓负担的根本原因。(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C 2.D 3.D 4.A 5.D 6.A 7.A 8. C 9. C 10. C 11. C 12.C
13. C 14. B 15.D 16.C
二、非选择题:共36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 (1)内容:被举荐者限年龄在40岁以上;察举与考试相结合,有真才实学者方可任用;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原因:察举制存在明显弊端,如举荐方式容易造成任人唯亲,以道德品质为主要依据,缺乏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逐步放宽录取标准。
(3)主要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8. (1)唐比汉农民的负担有很大减轻。
主要原因是唐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或纳庸代役)。
(2)变革:改变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而以土地资产为主(或:减少征税的项目、规范了征税的时间次数、征税的标准、征税的税源等)。
(3)原因:中央政权的削弱,政府信用的降低;地方官吏的腐败;地主、官僚阶级转嫁负担给农民。
(4)根本原因:封建政权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总是以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而不以重视民生为目的。(或古代中央政权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获奖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获奖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第八单元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pptx、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docx、《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 辛亥革命完美版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 辛亥革命完美版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pptx、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第19课辛亥革命docx、《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第19课辛亥革命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完美版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完美版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ptx、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docx、《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