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 (不定项)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 (不定项)第1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 (不定项)第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 (不定项)第3页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 (不定项)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 (不定项),共37页。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研究种群的核心,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群落里各种群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群落和生物生存的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发生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维持相对稳定,遵循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保证生物圈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照课本回顾主干知识)                                                                                      重要概念1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1] (2022·北京西城高三期末)灰鹤是我国级保护动物在北京属于冬候鸟。研究者利用高倍望远镜在固定位置定期观察野鸭湖灰鹤数量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调查数据可用于分析灰鹤的迁徙规律B研究者采用了标记重捕法统计灰鹤数量C10月下旬北京野鸭湖灰鹤种群数量为23D调查结果显示灰鹤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答案 A解析 由题中数据可以看出灰鹤会在七月下旬和十月下旬落脚在野鸭湖A正确;研究者统计灰鹤的数量的方法是直接计数法B错误;23只只是固定位置观察到的数量不是种群数量C错误;灰鹤是候鸟并不是固定在野鸭湖生活因此调查结果无法代表种群数量增长情况D错误。[2] (新教材新知识点)(2022·山东德州高三期末)气温、干旱等环境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图为某种蚜虫种群数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点时蚜虫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B高温是引起B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C该蚜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呈现季节性波动D若蚜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强度不变答案 A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点时蚜虫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但是不能维持在该值所以B点不是蚜虫种群数量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BC段是6月初到6月中旬温度较高由此可知B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温B正确;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所以若蚜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强度不变D正确。[3] (新教材新知识点)(2022·北京东城高三期末)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海岸线岩石上共同生活的两种藤壶。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退潮时经常暴露在空气中;寒仿藤壶栖息地更深些很少暴露在空气中。将寒仿藤壶人为移除星光小藤壶能够很快占领深水区域;但将星光小藤壶移除后寒仿藤壶不能在浅水区生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藤壶的生态位包括它占据的位置、资源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星光小藤壶和寒仿藤壶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C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区是与寒仿藤壶竞争的结果D限制寒仿藤壶只生活在深水区的因素是星光小藤壶答案 D解析 两物种争夺资源和空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寒仿藤壶生活在深水区星光小藤壶可以生活在深水区和浅水区而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区是与寒仿藤壶竞争的结果C正确;寒仿藤壶的生态位主要是由该物种的生理因素和资源需求决定的D错误。[4] 我国劳动人民在明代就已经将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属于水平结构B池塘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不具有季节性的变化C四大家鱼混养利用的是它们在池塘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两种生物的生态位重叠越大其种间竞争程度越激烈D池塘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答案 C解析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而不是水平结构,A错误;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池塘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B错误;池塘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故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D错误。[5] (2021·全国甲卷)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 C[6] (新教材新知识点)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动态的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原上的植物叶片往往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B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区草原上物种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C常绿乔木比落叶乔木更能适应我国华北等地森林的自然环境D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一般是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答案 C[7] (不定项)(2022·山东高三二轮复习联考)高山树线是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是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影响的敏感指示器(如图1)。生态学家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家可以通过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B影响树线之上和之下植被分布的因素是阳光树线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D.目前调节碳循环却不能实现碳中和时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答案 ACD解析 生态学家可以通过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确定物种的种类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A正确;树线以上为高山灌丛和草甸树线之下为森林这种空间结构与地势起伏有关影响树线之上和之下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B错误;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树木越来越多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C正确;据图2分析可知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越大,树线上升幅度越小,即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D正确。[8] (2022·北京东城高三期末)1819世纪海獭曾因人类的猎杀导致濒临灭绝直至海獭毛皮贸易被禁止数量才逐渐恢复。为研究海獭对其所处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1)某沿海海域中除了海獭外还有多种鱼类、贝类、海胆和海带等各种生物此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________(2)研究者比较存在海獭和缺少海獭的生态系统(如图1)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世纪末调查发现A群岛海獭的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如图2)这为研究海獭对海岸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的影响提供了自然实验。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海胆的活动能力较弱科研人员采用________调查了该群岛中海带的数量和海胆的生物量调查结果如图34推测3种生物之间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4)综上分析请解释出现图1所示现象的原因。答案 (1)群落(2)存在海獭的生态系统鱼类多样性高于缺少海獭的生态系统(3)样方法 海带海胆海獭(4)由于存在海带海胆海獭这条食物链当海獭数量减少时海胆数量增加使海带的数量减少直接或间接为鱼类提供的食物减少最终导致鱼类生物多样性降低。[] 资料:2020世界多地蝗灾肆虐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全球变暖导致的当环境适宜时尤其是在大雨过后沙漠蝗虫的数量快速增加主要啃食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一只雌性蝗虫可以产大约300颗卵1平方公里规模的蝗群一天的进食量相当于3.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蝗虫在幼年成长时其实是无害的数量很少对农业没有构成重大的经济威胁。但当适当的干旱条件下植被迅速生长蝗虫大脑中的5-羟色胺被迅速刺激令独居、无害的沙漠蝗虫变成一群贪婪的、到处肆虐的害虫。人们在蝗虫开始群聚前就喷洒杀虫剂,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影响沙漠蝗虫种群的因素有哪些?答案  重要概2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9] 某地区将低洼荒地通过引入水源改造成为湿地生态公园改造后的湿地生态公园物种丰富度逐渐上升。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初生演替B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C水草减少对草食性鱼类的影响强于其对杂食性鱼类的影响D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铅、镉等重金属会在猛禽体内聚集答案 A解析 将低洼荒地通过引入水源改造成为湿地生态公园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杂食性鱼类可以捕食昆虫昆虫与杂食性鱼类都可以以水草为食故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草食性鱼类食性单一只以水草为食杂食性鱼类可以以昆虫、水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为食故水草减少对草食性鱼类的影响强于其对杂食性鱼类的影响,C正确;重金属有生物富集现象D正确。[10] (2022·北京海淀一模)林德曼对雪松湖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相当于该湖区入射光能的0.1%左右食草动物同化的能量约占生产者的13.3%而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只约占食草动物的22.3%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B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C次级消费者呼吸消耗和粪便排出等原因导致其同化量仅占食草动物的22.3%D物质是上述能量流动过程的载体能量流动又驱动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答案 C解析 由于食草动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遗体残骸等难以被次级消费者利用造成了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仅占食草动物的22.3%C错误。[11] (2019·全国卷)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 A解析 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牧草的数量远多于羊的数量该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呈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的数量远少于昆虫的数量该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A正确。[12] (2022·山东淄博高三12月摸底检测)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存储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B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措施有助于减少CO2排放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从CO2中获取碳元素D消费者通过取食使碳元素以CO2形式沿食物网()传递答案 D解析 消费者通过取食使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网()传递D错误。[13] (2022·北京丰台期末)如图表示某地人工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组成捕食关系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B甘薯的同化量等于底泥与沼渣的能量值之和C.食用菌作为生产者可利用花木枯枝的有机物D该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 A解析 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图中甘薯奶牛构成食物链A正确;甘薯不能从底泥和沼渣中获取能量甘薯的同化量是其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错误;食用菌作为分解者可利用花木枯枝的有机物C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D错误。[14] (2022·重庆育才中学2月考)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头狼的嚎叫声是一种物理信息B燕燕于飞差池其表达的是行为信息C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息D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的信息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答案 C解析 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在生物体内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5] (不定项)(2021·辽宁适应性测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面积农田普遍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在收割的同时可以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这种做法的益处有(  )A促进了物质循环再生B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D改良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答案 ACD解析 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加快了物质循环促进了物质循环再生A正确;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其中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并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B错误;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提高了土壤肥力,C正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有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土壤中无机盐含量增加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D正确。[16] (不定项)净初级生产量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能量。如图是夏季某温带叶林中的一个淡水池塘得到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B净初级生产量小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植物长势最好D该池塘群落可能具有较为明显的垂直结构答案 ABCD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呈下降趋势A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据题干信息可知净初级生产量是生产者的光合量除去生产者自身的呼吸量该数值小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正确;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由于A处的净初级生产量最大所以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C正确;据图可知该池塘群落中不同水深均有植物分布故该池塘群落可能具有较为明显的垂直结构D正确。[] 龟纹瓢虫是啃食棉花叶片的蚜虫的天敌。请画图表示出蚜虫啃食后的棉花叶片中能量的流动方向。答案  重要概念3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17] 滩涂地带的鱼礁在退潮后形成的小水坑可为底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因此在长江口海域投放人工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可保护水生生物修复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鱼礁周围的小水坑中所有水生生物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B投放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C底播生物最好选择本地物种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投放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可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答案 A解析 鱼礁周围的小水坑中所有水生生物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投放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后生物种类增加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增多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B正确;底播生物最好选择本地物种可以避免出现生物入侵而且可以增加生物的组成成分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投放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可以使得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可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D正确。[18] 置位点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此时生态系统的外貌、结构以及动植物组成等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置位点的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不断增加B处于置位点的生态系统不需要系统外的能量供给C态系统对抗破坏或干扰的调节机制是正反馈和负反馈D处于置位点的不同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敏感程度不同答案 D解析 处于置位点的生态系统内植物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即输入和输出基本相等A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B错误;生态系统对抗破坏或干扰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机制,正反馈调节会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C错误;由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不同故处于置位点的不同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敏感程度不同D正确。 重要概念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19] (新教材新知识点)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已经形成了生态赤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B要维持系统的自生尽量引入单一的物种维持其生存优势C新能源利用和绿色出行有利于维持碳循环的平衡D合理施肥、灌溉有利于保证农田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答案 B解析 要维持系统的自生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利用种群之间互利共存关系构建复合的群落从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引入单一的物种不能体现自生原理,B错误。[20]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入侵风险大、防控治理难等问题。下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强对入境货物、旅客行李等渠道的检疫监管B对外来物种进行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C对已入侵物种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综合治理D对已入侵物种采用从原产地引入大量天敌的方法治理答案 D[21]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低二氧化碳排放、低能耗、低开支的健康生活方式。下列有关低碳生活中蕴含的生态学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绿色出行和使用低能耗电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餐厨垃圾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比例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不购买、不使用受保护动植物的制品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答案 C[22] (2022·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加深我国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国家公园。2021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了其水平结构的差异B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C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D栖息地的破碎化会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遗传多样性答案 A解析 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了其种群空间特征的差异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正确;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C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小,D正确。[23] (新教材新知识点)(不定项)(2022·北京东城高三期末改编)我国华北某地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密切结合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模式图如下。此示范区包括7处养殖场以及1处粪污处理中心周边的1200 hm2生态种植区其中玉米种植933 hm2、蔬菜种植133 hm2、果树种植133 hm2。下列对其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A用沼气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清洁能源代替传统散煤能源遵循了自生的原理B以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来提升种养废弃物的利用率遵循了循环的原理C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并实现种养平衡遵循了协调的原理D.同时实现防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遵循了整体的原理答案 BCD解析 用沼气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清洁能源代替传统散煤能源减少了废物的产生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遵循了循环原理A错误。[] 用60字左右介绍垃圾分类答案 垃圾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意义:进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土地侵蚀、减少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等同时还可以培养人们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情境信息1 (2022·山东烟台期末)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是养殖水体中的两种典型藻类。小球藻易被鱼类消化是养殖水体中的有益藻类;鱼腥蓝细菌(蓝细菌中的一种)不易被鱼类消化且异常增殖会形成水华使水质恶化是污染指示种。科研人员研究了氮磷浓度对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单独培养时每天补足氮、磷和水到初始浓度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都不会呈“J”形增长B无论是单独培养还是共同培养氮磷浓度增加都有利于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繁殖C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共同培养时鱼腥蓝细菌处于竞争优势种间竞争强度不随氮磷浓度的改变而改变D共同培养时中氮磷条件有利于小球藻繁殖且可以防止鱼腥蓝细菌的异常增殖此题为曲线类试题为高考常考类型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为:一看横纵坐标。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曲线表示纵坐标随横坐标的变化而变化。二看曲线变化。分析同一条曲线升、降或平的变化及原因。三看特殊点。特殊点:即曲线的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五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四看坐标系中有几条曲线。当有多条曲线时,应从两个方面分析:当横坐标相同时,对应的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当纵坐标相同时,对应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1分析横纵坐标含义(1)横坐标:NP浓度(2)纵坐标:最大细胞数2单独分析每条曲线横纵坐标的关系(1)单独培养的鱼腥蓝细菌组:随NP浓度的增加细菌最大细胞数增大;(2)单独培养的小球藻组:随NP浓度的增加细菌最大细胞数增大;(3)共同培养的鱼腥蓝细菌组:随NP浓度的增加细菌最大细胞数增大;(4)共同培养的小球藻组:随NP浓度的增加细菌最大细胞数增大。3结合题目选项确定比较对象进行比较A项:单独培养时NP浓度增加小球菌和鱼腥蓝细菌最大细胞数增大但由于空间有限每天补足氮、磷和水到初始浓度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不会(不会)“J”形增长。B项:由图可知单独培养和共同培养时NP浓度增加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最大细胞数增大NP浓度增加有利于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繁殖。C项:研究共同培养时氮磷浓度对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增长的影响自变量为小球藻、鱼腥蓝细菌与NP浓度观察图中共同培养的两条曲线相同NP浓度时鱼腥蓝细菌最大细胞数更大鱼腥蓝细菌处于竞争优势;高NP浓度与中低NP浓度相比鱼腥蓝细菌细胞数增长更快NP浓度时竞争优势更明显D项:研究共同培养时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在不同氮磷条件下的繁殖情况自变量为NP浓度、藻的种类观察图中共同培养的两条曲线NP鱼腥蓝细菌增殖缓慢小球藻几乎没有增殖NP鱼腥蓝细菌增殖加快小球藻开始增殖NP鱼腥蓝细菌增殖最快小球藻增殖速度与中NP组几乎相同NP条件有利于小球藻繁殖可以防止鱼腥蓝细菌的异常增殖。答案 C[11] 植物以花蜜为代价吸引为其传粉的动物时可吸引来不同行为的访花者。取食花蜜同时能为植物传粉的称为传粉者取食花蜜但不能为植物传粉的称为盗蜜者。植物能通过控制花蜜分泌量吸引尽量多的传粉者以获得更有效的传粉。传粉者在花朵上的停留时间与拜访频率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传粉者在花上的停留时间与拜访频率呈负相关B传粉者的停留时间与拜访频率均与花中的蜜量有关C盗蜜者使花中蜜量减少对植物有性生殖只有不利影响D植物与传粉动物通过不断进化适应彼此的生存策略答案 C[12] (不定项)(2022·山东19)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答案 BC解析 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达到K此时种群达到稳定状态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C正确;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即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B正确;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长句应答2 (2020·山东等级考)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010常规农业151.06有机农业191.23无公害农业171.101020常规农业131.00有机农业181.11无公害农业16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题为判断依据类试题与分析原因类试题的解题方法相同为:首先理清题干、题图中已知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将所学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与之联系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知识载体。(4)题为分析原因类试题为高考常考类型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是:首先理清题干、题图中已知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将所学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与之联系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知识载体。答案 (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垂直 有机农业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21] 为评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对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承载能力研究人员对其中的森林灌草层植物进行了调查。(1)东北虎、东北豹主要捕食马鹿、梅花鹿等大中型有蹄类动物而这些动物主要以森林灌草层的植物为食。这些植食性动物属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_(2)灌草层是有蹄类动物取食的主要区域该区域根据林木覆盖程度可分为郁闭林和开阔地两种主要地形。研究人员分别在这两种地形中________选取样方收集并检测几类常被取食植物的生物积累量(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结果如图。图中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开阔地________充足利于植物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3)植物中元素的含量及比例会影响有蹄类动物的取食偏好及营养状况。含碳(C)量高的植物常含有大量不易被消化的________等多糖类分子口感较差。氮(N)元素含量高的植物营养成分更高。下表为灌草层中上述四类植物元素含量的测定及分析结果据表中数据选择最适宜作为有蹄类动物食物的植物种类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含量植物种类N(%)C(%)C/N嫩枝叶2.4145.3619.92禾莎草2.0542.5022.05杂类草2.4241.2118.10蕨类2.4344.0019.78(4)有蹄类动物能量消耗大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取食大量营养成分高的食物。综合上述结果从取食地形及植物种类角度,推测有蹄类动物的最优取食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在该生态系统中东北虎、东北豹捕食有蹄类动物所同化的能量其去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评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对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承载能力时除上述调查外还需要分析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答案 (1)第二营养级(2)随机 开阔地中各类植物的生物积累量均显著高于郁闭林 光照(3)纤维素 杂类草杂类草含N量较高、含C量最低C/N值最低纤维素含量少口感好且营养成分高(4)在开阔地取食杂类草(5)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6)气候条件人为干扰因素有蹄类动物的种群密度、年龄结构[22] (2021·北京等级考)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桉藻属于________(2)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2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虱分布情况记录结果显示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____________(3)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在盛有等量海水的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3(甲、乙、丙为上述本地藻)该实验的对照组放入的有____________(4)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答案 (1)生产者(2)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提高而本地藻的变化则相反 选择性/偏好性(3)隆头鱼和水虱(4)因柏桉藻含有一种令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扩大。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获得种间竞争优势因此柏桉藻能够成功入侵。解析 (2)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更喜爱栖息在柏桉藻上,体现了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偏好性。(3)本实验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海藻的种类因变量为水虱的生存率故实验的对照组应不放海藻直接放入隆头鱼和水虱观察统计水虱的生存率。(4)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可大致归为食物、空间资源充足天敌少物种之间种间竞争弱。由于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则隆头鱼对附着在柏桉藻上的水虱捕食少导致水虱数量增多。又因为水虱更喜欢取食本地藻导致本地藻的数量减少,从而为柏桉藻获得了种间竞争优势,最终柏桉藻入侵成功。[23] (2022·山东24)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频度1%20%A21%40%B41%60%C61%80%D81%100%E(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________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_______种。(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填标号)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B甲的种群密度C甲的植株高度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E 大 广(2)200(3)ABCD(4)环境不断变化;生物本身不断的繁殖迁移或者迁徙;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解析 (1)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通常不仅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而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因此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调查发现E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的数量较多即乙的种群密度大同时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中分布范围广。(2)图可知,D频度级物种数所占百分比为8%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8%200种。实验探究3 (2020·北京等级考)北极圈附近的A群岛由众多生态环境相似的岛屿组成是许多海鸟的栖息地。一百多年以前北极狐被引入到一些岛屿上定居。几十年后发现无北极狐岛(W)的植物群落无明显变化而有北极狐(Y)上较高的草本植物明显减少苔藓增加。为分析北极狐的引入是否导致植物群落的变化生态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1)Y岛的生态系统由岛上所有的生物与__________共同组成在此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北极狐属于________者。(2)研究者调查了若干Y岛和W岛的海鸟密度统计结果如图。由图可知Y岛上的海鸟密度比W________(3)进一步调查发现Y岛上单位面积的植物干重及土壤氮、磷含量均低于W岛。研究者选择Y岛上的若干代表性地块通过施肥实验证明了Y岛植物干重较低是由土壤肥力低所致。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上所述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北极狐的引入导致的植物群落变化。A岛屿土壤肥力降低    B.北极狐捕食海鸟C土壤中的鸟粪减少    D.海鸟数量减少北极狐引入并定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群落变化。(3)题为实验类试题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为:先分析题目的实验目的以确定实验的变量设置出对照组和实验组。1实验目的:证明Y岛植物干重比W岛低是由于土壤肥力低所致。2确定实验变量(1)自变量:Y岛和WY岛是否施肥(2)因变量:植物干重(3)无关变量:施肥面积等。3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Y对照组:W岛不施肥4实验结果①③对照比较植物干重②③对照比较植物干重。答案 (1)非生物环境 消费 (2)小 (3)Y岛施肥地块上单位面积的植物干重不低于WY岛不施肥地块上单位面积的植物干重低于W岛 (4)B D C A[31] 黄顶菊是繁殖能力极强的生态入侵植物可造成本地植物减产严重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1)顶菊入侵地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黄顶菊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2)研究人员在同一实验基地的相同土壤条件下进行种植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组别处理土壤全磷g/kg土壤磷酸酶活性mg/(g·h)(该酶可参与有机磷降解)A空白组0.850.23B本地植物0.750.32C轻度入侵0.730.39D重度入侵0.640.54上述实验中A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研究者用上述种植实验代替野外实地检测目的是排除________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据表可知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变化可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________中占据明显优势。(3)壤磷酸酶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研究人员推测:黄顶菊入侵后可能使得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他们利用上述实验中AD两组的土壤盆栽本地植物旱稻实验处理及结果见图。从图中找出支持此推测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黄顶菊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其根系周围大量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耐寒短杆菌。综合上述研究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入侵植物导致本地植物减产的原因。A土壤磷酸酶等酶活性改变B入侵植物分泌化学物质C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D土壤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外来植物入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侵植物在种间竞争中占优势本地植物减产。答案 (1)群落 生产者(2)不种植任何植物 外界环境 含磷量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大 种间竞争(3)黄顶菊入侵后未灭菌状态下旱稻株高明显低于未入侵时,而灭菌状态下旱稻株高明显高于未入侵时,说明黄顶菊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4)B C A D[32] (2022·北京海淀一模)海洋细菌B可裂解DMSP(海水中的一种含硫有机物)产生生物毒性物质丙烯酸用以抵御纤毛虫(一种单细胞动物)等捕食者研究人员对此开展研究。(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划分纤毛虫属于________(2)研究发现:海洋细菌B的菌体表面存在一种可裂解DMSP的酶DL。研究人员将野生型B菌株和敲除DL基因的缺陷型b菌株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分别与纤毛虫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纤毛虫细胞内的食物泡形成情况结果如图1、图2据图1可知纤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呈现________形增长据图1组实验结果推测DMSP野生型B菌体存活率________缺陷型b菌株。组实验中组纤毛虫种群的K值更小。综合分析上述信息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A纤毛虫可获得的食物资源减少B.野生型B菌株合成酶DLC丙烯酸抑制纤毛虫取食B菌株D.DL裂解DMSP产生丙烯酸野生型B菌株含有控制酶DL合成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现象。2中支持所作解释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不含酶DL的海洋细菌A也是纤毛虫的食物为继续探究细菌B抵御纤毛虫捕食的机制,科研人员将野生型细菌B、缺陷型细菌b分别与细菌A按一定比例混合再与纤毛虫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培养液中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如图3据图推测。野生型细菌B在含有DMSP可以通过改变纤毛虫的________来降低被捕食几率。(4)综上所述从群落或生态系统中任选一个层次阐明化学信息的调节作用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消费者(2)“S” 高于 B D C A 与野生型B菌株共培养时DMSP条件下纤毛虫体内带荧光标记的食物泡少于无DMSP;与缺陷型b菌株共培养时无此差异(3)捕食偏好(4)化学信息能够调节海洋细菌AB的比例关系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种间关系(或化学信息的动态调节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33] (2020·天津等级考)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系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见下图。注:相对生物量=单株干重/对照组(C1T1)单株干重。据图回答:(1)CO2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中的重要作用。(2)本研究中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个实验的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成立应做进一步实验。请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影响群落________的速度与方向。答案 (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2)促进两种植物生长 抑制鬼箭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生长(3)将紫羊茅与鬼箭锦鸡儿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 演替解析 (2)据图可知相同条件下提高CO2浓度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相对生物量都可以提高故仅CO2浓度的升高可以促进两种植物的生长。若仅提高温度在鬼箭锦鸡儿实验中相同条件下常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高温组而紫羊茅实验中相同条件下高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常温组因此仅提高温度会抑制鬼箭锦鸡儿的生长而促进紫羊茅的生长。(3)根据题意在群落水平上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比例发生变化即导致群落发生了演替。若要验证该推测则可将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种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该区域两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的变化。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产生影响。创新设问4 (2020·全国卷)假设某种蓝细菌(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C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1)题为分析原因类试题已知某种蓝细菌(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导致A种群密度极大的原因可从营养供应、种间竞争、天敌的角度作答。(2)题是高考趋势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答案 (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种间竞争(2) (3)种间竞争解析 (2)该生态系统存在唯一一条食物链AB所以能量流动关系如图:(3)CB都以A为食所以二者是种间竞争关系。[41] 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农作物、昆虫、老鼠、蛇等多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能量沿营养级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蝗虫是植食性动物请补充完整能量流经蝗虫(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3)农田中要经常除杂草、灭害虫请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答不全不可) 捕食关系不可逆、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再次利用(2)(3)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 (2)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能量流经蝗虫(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见答图。[42] (2021·天津等级考)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见下图。(1)由图1可知________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2)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________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田鼠食谱发生变化。(3)随后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该实验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降水引起田鼠食谱变化后田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发生变化其中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田鼠的能量来源之一)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请在图中用箭头标示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 答案 (1)增加降水 出生率和死亡率(2)羊草(3)检验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4)互利共生 解析 (1)分析图1可知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可以降低死亡率育龄个体增多可以提高出生率即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2)分析图2可知增加降水组羊草的相对生物量明显增加即有利于羊草的生长。(3)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进行实验可以排除食谱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目的是检验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4)分析题意可知田鼠肠道微生物可以为田鼠提供短链脂肪酸则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见答案。[43] (2022·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模)栗斑腹鹀(俗名红腹麻雀)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环境,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的生活环境破碎化,以斑块形式存在(如图)。为研究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号斑块2号斑块3号斑块4号斑块面积/km20.41.20.21.1栗斑腹鹀/106233(1)栗斑腹鹀在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采食后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外还可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内。(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框中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3)该地区栗斑腹鹀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保留整数)。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假设其他环境因素不改变)请预测几个斑块的栗斑腹鹀数量和该地区的种群密度可能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第二、第三或第四(写出前两个即可但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不能用) 下一营养级生物 分解者(后两个空位置可以互换)(2)见下图(3)18/km2 23号斑块的栗斑腹鹀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甚至斑块消失它们有可能迁到远离机动车道的14号斑块使其数量增加也可能离开本地区迁徙到其他地区使该地区种群密度整体下降                                                                                      

    相关学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学案 (不定项):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学案 (不定项),共5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工程学案 (不定项):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工程学案 (不定项),共15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学案 (不定项):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学案 (不定项),共2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