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多项选择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多项选择版)01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多项选择版)02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多项选择版)03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多项选择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多项选择版),共36页。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研究种群的核心,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群落里各种群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群落和生物生存的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发生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维持相对稳定,遵循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保证生物圈的可持续性发展。
    (对照课本回顾主干知识)




    重要概念1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
    [例1] (2022·北京西城高三期末)灰鹤是我国Ⅱ级保护动物,在北京属于冬候鸟。研究者利用高倍望远镜在固定位置定期观察野鸭湖灰鹤数量,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调查数据可用于分析灰鹤的迁徙规律
    B.研究者采用了标记重捕法统计灰鹤数量
    C.10月下旬北京野鸭湖灰鹤种群数量为23只
    D.调查结果显示灰鹤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答案 A
    解析 由题中数据可以看出灰鹤会在七月下旬和十月下旬落脚在野鸭湖,A正确;研究者统计灰鹤的数量的方法是直接计数法,B错误;23只只是固定位置观察到的数量,不是种群数量,C错误;灰鹤是候鸟,并不是固定在野鸭湖生活,因此调查结果无法代表种群数量增长情况,D错误。
    [例2] (新教材新知识点)(2022·山东德州高三期末)气温、干旱等环境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图为某种蚜虫种群数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点时蚜虫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B.高温是引起B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C.该蚜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呈现季节性波动
    D.若蚜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强度不变
    答案 A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点时蚜虫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但是不能维持在该值,所以B点不是蚜虫种群数量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BC段是6月初到6月中旬,温度较高,由此可知B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温,B正确;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所以若蚜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强度不变,D正确。
    [例3] (新教材新知识点)(2022·北京东城高三期末)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海岸线岩石上共同生活的两种藤壶。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退潮时经常暴露在空气中;寒仿藤壶栖息地更深些,很少暴露在空气中。将寒仿藤壶人为移除,星光小藤壶能够很快占领深水区域;但将星光小藤壶移除后,寒仿藤壶不能在浅水区生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藤壶的生态位包括它占据的位置、资源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B.星光小藤壶和寒仿藤壶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C.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区是与寒仿藤壶竞争的结果
    D.限制寒仿藤壶只生活在深水区的因素是星光小藤壶
    答案 D
    解析 两物种争夺资源和空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寒仿藤壶生活在深水区,星光小藤壶可以生活在深水区和浅水区,而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区是与寒仿藤壶竞争的结果,C正确;寒仿藤壶的生态位主要是由该物种的生理因素和资源需求决定的,D错误。
    [例4] 我国劳动人民在明代就已经将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属于水平结构
    B.池塘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不具有季节性的变化
    C.四大家鱼混养利用的是它们在池塘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两种生物的生态位重叠越大,其种间竞争程度越激烈
    D.池塘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答案 C
    解析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而不是水平结构,A错误;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池塘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B错误;池塘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故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D错误。
    [例5] (2021·全国甲卷)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答案 C
    [例6] (新教材新知识点)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动态的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上的植物叶片往往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B.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区,草原上物种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C.常绿乔木比落叶乔木更能适应我国华北等地森林的自然环境
    D.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一般是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
    答案 C
    [例7] (多选)(2022·山东高三二轮复习联考改编)高山树线是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是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影响的敏感指示器(如图1)。生态学家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学家可以通过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
    B.影响树线之上和之下植被分布的因素是阳光,树线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D.目前调节碳循环却不能实现碳中和时,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
    答案 ACD
    解析 生态学家可以通过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确定物种的种类,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A正确;树线以上为高山灌丛和草甸,树线之下为森林,这种空间结构与地势起伏有关,影响树线之上和之下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B错误;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树木越来越多,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C正确;据图2分析可知,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越大,树线上升幅度越小,即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D正确。
    [例8] (2022·北京东城高三期末)18~19世纪,海獭曾因人类的猎杀导致濒临灭绝,直至海獭毛皮贸易被禁止,数量才逐渐恢复。为研究海獭对其所处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
    (1)某沿海海域中除了海獭外还有多种鱼类、贝类、海胆和海带等各种生物,此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________。
    (2)研究者比较存在海獭和缺少海獭的生态系统(如图1),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末,调查发现A群岛海獭的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如图2),这为研究海獭对海岸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的影响提供了自然实验。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海胆的活动能力较弱,科研人员采用________调查了该群岛中海带的数量和海胆的生物量,调查结果如图3、4,推测3种生物之间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分析,请解释出现图1所示现象的原因。
    答案 (1)群落
    (2)存在海獭的生态系统鱼类多样性高于缺少海獭的生态系统
    (3)样方法 海带→海胆→海獭
    (4)由于存在海带→海胆→海獭这条食物链,当海獭数量减少时,海胆数量增加,使海带的数量减少,直接或间接为鱼类提供的食物减少,最终导致鱼类生物多样性降低。

    [练] 资料:2020年,世界多地蝗灾肆虐,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全球变暖导致的,当环境适宜时,尤其是在大雨过后,沙漠蝗虫的数量快速增加,主要啃食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一只雌性蝗虫可以产大约300颗卵,1平方公里规模的蝗群一天的进食量相当于3.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蝗虫在幼年成长时,其实是无害的,数量很少,对农业没有构成重大的经济威胁。但当适当的干旱条件下,植被迅速生长,蝗虫大脑中的5-羟色胺被迅速刺激,令独居、无害的沙漠蝗虫变成一群贪婪的、到处肆虐的害虫。人们在蝗虫开始群聚前就喷洒杀虫剂,取得了明显效果。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影响沙漠蝗虫种群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重要概念2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例9] 某地区将低洼荒地通过引入水源改造成为湿地生态公园,改造后的湿地生态公园物种丰富度逐渐上升。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初生演替
    B.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
    C.水草减少对草食性鱼类的影响强于其对杂食性鱼类的影响
    D.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铅、镉等重金属会在猛禽体内聚集
    答案 A
    解析 将低洼荒地通过引入水源改造成为湿地生态公园,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杂食性鱼类可以捕食昆虫,昆虫与杂食性鱼类都可以以水草为食,故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草食性鱼类食性单一,只以水草为食,杂食性鱼类可以以昆虫、水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为食,故水草减少对草食性鱼类的影响强于其对杂食性鱼类的影响,C正确;重金属有生物富集现象,D正确。
    [例10] (2022·北京海淀一模)林德曼对雪松湖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相当于该湖区入射光能的0.1%左右,食草动物同化的能量约占生产者的13.3%,而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只约占食草动物的22.3%,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B.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C.次级消费者呼吸消耗和粪便排出等原因导致其同化量仅占食草动物的22.3%
    D.物质是上述能量流动过程的载体,能量流动又驱动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
    答案 C
    解析 由于食草动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遗体残骸等难以被次级消费者利用,造成了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仅占食草动物的22.3%,C错误。
    [例11] (2019·全国卷Ⅱ)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 A
    解析 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牧草的数量远多于羊的数量,该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呈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的数量远少于昆虫的数量,该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A正确。
    [例12] (2022·山东淄博高三12月摸底检测)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存储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B.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措施有助于减少CO2排放
    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从CO2中获取碳元素
    D.消费者通过取食使碳元素以CO2形式沿食物网(链)传递
    答案 D
    解析 消费者通过取食使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网(链)传递,D错误。
    [例13] (2022·北京丰台期末)如图表示某地人工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组成捕食关系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
    B.甘薯的同化量等于底泥与沼渣的能量值之和
    C.食用菌作为生产者可利用花木枯枝的有机物
    D.该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 A
    解析 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图中甘薯→奶牛构成食物链,A正确;甘薯不能从底泥和沼渣中获取能量,甘薯的同化量是其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错误;食用菌作为分解者可利用花木枯枝的有机物,C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D错误。
    [例14] (2022·重庆育才中学2月考)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头狼的嚎叫声是一种物理信息
    B.“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表达的是行为信息
    C.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息
    D.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的信息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在生物体内,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例15] (多选)(2021·辽宁适应性测试改编)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面积农田普遍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在收割的同时可以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这种做法的益处有(  )
    A.促进了物质循环再生
    B.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D.改良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
    答案 ACD
    解析 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加快了物质循环,促进了物质循环再生,A正确;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其中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并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B错误;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提高了土壤肥力,C正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有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土壤中无机盐含量增加,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D正确。
    [例16] (多选)净初级生产量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能量。如图是夏季某温带叶林中的一个淡水池塘得到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
    B.净初级生产量小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植物长势最好
    D.该池塘群落可能具有较为明显的垂直结构
    答案 ABC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呈下降趋势,A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据题干信息可知,净初级生产量是生产者的光合量除去生产者自身的呼吸量,该数值小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正确;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由于A处的净初级生产量最大,所以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C正确;据图可知,该池塘群落中不同水深均有植物分布,故该池塘群落可能具有较为明显的垂直结构,D正确。

    [练] 龟纹瓢虫是啃食棉花叶片的蚜虫的天敌。请画图表示出蚜虫啃食后的棉花叶片中能量的流动方向。
    答案 

    重要概念3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例17] 滩涂地带的鱼礁在退潮后形成的小水坑可为底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因此在长江口海域投放人工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可保护水生生物,修复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鱼礁周围的小水坑中所有水生生物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
    B.投放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
    C.底播生物最好选择本地物种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投放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可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
    答案 A
    解析 鱼礁周围的小水坑中所有水生生物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投放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后,生物种类增加,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增多,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B正确;底播生物最好选择本地物种,可以避免出现生物入侵,而且可以增加生物的组成成分,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投放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可以使得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可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D正确。
    [例18] “置位点”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此时生态系统的外貌、结构以及动植物组成等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置位点”的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不断增加
    B.处于“置位点”的生态系统不需要系统外的能量供给
    C.生态系统对抗破坏或干扰的调节机制是正反馈和负反馈
    D.处于“置位点”的不同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敏感程度不同
    答案 D
    解析 处于“置位点”的生态系统内植物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即输入和输出基本相等,A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B错误;生态系统对抗破坏或干扰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机制,正反馈调节会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C错误;由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不同,故处于“置位点”的不同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敏感程度不同,D正确。
    重要概念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例19] (新教材新知识点)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已经形成了生态赤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B.要维持系统的自生,尽量引入单一的物种,维持其生存优势
    C.新能源利用和绿色出行有利于维持碳循环的平衡
    D.合理施肥、灌溉有利于保证农田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答案 B
    解析 要维持系统的自生,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利用种群之间互利共存关系,构建复合的群落,从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引入单一的物种不能体现自生原理,B错误。
    [例20]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入侵风险大、防控治理难等问题。下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加强对入境货物、旅客行李等渠道的检疫监管
    B.对外来物种进行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
    C.对已入侵物种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综合治理
    D.对已入侵物种采用从原产地引入大量天敌的方法治理
    答案 D
    [例21]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低二氧化碳排放、低能耗、低开支的健康生活方式。下列有关低碳生活中蕴含的生态学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绿色出行和使用低能耗电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餐厨垃圾,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比例,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不购买、不使用受保护动植物的制品,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答案 C
    [例22] (2022·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加深,我国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国家公园。2021年,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了其水平结构的差异
    B.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C.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
    D.栖息地的破碎化会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遗传多样性
    答案 A
    解析 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了其种群空间特征的差异,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正确;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C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小,D正确。
    [例23] (新教材新知识点)(多选)(2022·北京东城高三期末改编)我国华北某地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密切结合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模式图如下。此示范区包括7处养殖场,以及1处粪污处理中心周边的1200 hm2生态种植区,其中玉米种植933 hm2、蔬菜种植133 hm2、果树种植133 hm2。下列对其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沼气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清洁能源代替传统散煤能源遵循了自生的原理
    B.以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来提升种养废弃物的利用率遵循了循环的原理
    C.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并实现种养平衡遵循了协调的原理
    D.同时实现防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遵循了整体的原理
    答案 BCD
    解析 用沼气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清洁能源代替传统散煤能源,减少了废物的产生,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遵循了循环原理,A错误。

    [练] 用60字左右介绍“垃圾分类”。
    答案 垃圾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意义:进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土地侵蚀、减少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等,同时还可以培养人们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情境信息
    例1 (2022·山东烟台期末)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是养殖水体中的两种典型藻类。小球藻易被鱼类消化,是养殖水体中的有益藻类;鱼腥蓝细菌(蓝细菌中的一种)不易被鱼类消化,且异常增殖会形成水华使水质恶化,是污染指示种。科研人员研究了氮磷浓度对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时每天补足氮、磷和水到初始浓度,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都不会呈“J”形增长
    B.无论是单独培养还是共同培养,氮磷浓度增加都有利于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繁殖
    C.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共同培养时,鱼腥蓝细菌处于竞争优势,种间竞争强度不随氮磷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共同培养时,中氮磷条件有利于小球藻繁殖,且可以防止鱼腥蓝细菌的异常增殖

    此题为曲线类试题,为高考常考类型,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为:一看横纵坐标。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曲线表示纵坐标随横坐标的变化而变化。二看曲线变化。分析同一条曲线升、降或平的变化及原因。三看特殊点。特殊点:即曲线的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五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四看坐标系中有几条曲线。当有多条曲线时,应从两个方面分析:①当横坐标相同时,对应的纵坐标之间的关系;②当纵坐标相同时,对应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
    1.分析横纵坐标含义
    (1)横坐标:N、P浓度;
    (2)纵坐标:最大细胞数;
    2.单独分析每条曲线横纵坐标的关系
    (1)单独培养的鱼腥蓝细菌组:随N、P浓度的增加,细菌最大细胞数增大;
    (2)单独培养的小球藻组:随N、P浓度的增加,细菌最大细胞数增大;
    (3)共同培养的鱼腥蓝细菌组:随N、P浓度的增加,细菌最大细胞数增大;
    (4)共同培养的小球藻组:随N、P浓度的增加,细菌最大细胞数增大。
    3.结合题目选项确定比较对象,进行比较
    A项:单独培养时,随N、P浓度增加,小球菌和鱼腥蓝细菌最大细胞数增大,但由于空间有限,每天补足氮、磷和水到初始浓度,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不会(填“会”或“不会”)呈“J”形增长。
    B项:由图可知,单独培养和共同培养时,随N、P浓度增加,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最大细胞数增大,则N、P浓度增加有利于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繁殖。
    C项:研究共同培养时氮磷浓度对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增长的影响,自变量为小球藻、鱼腥蓝细菌与N、P浓度,观察图中共同培养的两条曲线,相同N、P浓度时,鱼腥蓝细菌最大细胞数更大鱼腥蓝细菌处于竞争优势;高N、P浓度与中低N、P浓度相比,鱼腥蓝细菌细胞数增长更快高N、P浓度时竞争优势更明显。
    D项:研究共同培养时小球藻和鱼腥蓝细菌在不同氮磷条件下的繁殖情况,自变量为N、P浓度、藻的种类,观察图中共同培养的两条曲线,低N、P组,鱼腥蓝细菌增殖缓慢,小球藻几乎没有增殖,中N、P组,鱼腥蓝细菌增殖加快,小球藻开始增殖,高N、P组,鱼腥蓝细菌增殖最快,小球藻增殖速度与中N、P组几乎相同中N、P条件有利于小球藻繁殖,可以防止鱼腥蓝细菌的异常增殖。
    答案 C
    [练1-1] 植物以花蜜为代价吸引为其传粉的动物时,可吸引来不同行为的访花者。取食花蜜同时能为植物传粉的称为传粉者,取食花蜜但不能为植物传粉的称为盗蜜者。植物能通过控制花蜜分泌量,吸引尽量多的传粉者以获得更有效的传粉。传粉者在花朵上的停留时间与拜访频率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传粉者在花上的停留时间与拜访频率呈负相关
    B.传粉者的停留时间与拜访频率均与花中的蜜量有关
    C.盗蜜者使花中蜜量减少对植物有性生殖只有不利影响
    D.植物与传粉动物通过不断进化适应彼此的生存策略
    答案 C
    [练1-2] (多选)(2022·山东,19,改编)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
    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
    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 BC
    解析 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达到K值,此时种群达到稳定状态,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C正确;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即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B正确;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长句应答
    例2 (2020·山东等级考)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
    (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
    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
    (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题为判断依据类试题,与分析原因类试题的解题方法相同,为:首先理清题干、题图中已知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将所学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与之联系,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知识载体。

    第(4)题为分析原因类试题,为高考常考类型,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是:首先理清题干、题图中已知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将所学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与之联系,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知识载体。

    答案 (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垂直 有机农业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
    (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
    (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
    [练2-1] 为评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对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承载能力,研究人员对其中的森林灌草层植物进行了调查。
    (1)东北虎、东北豹主要捕食马鹿、梅花鹿等大中型有蹄类动物,而这些动物主要以森林灌草层的植物为食。这些植食性动物属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_。
    (2)灌草层是有蹄类动物取食的主要区域,该区域根据林木覆盖程度可分为郁闭林和开阔地两种主要地形。研究人员分别在这两种地形中________选取样方,收集并检测几类常被取食植物的生物积累量(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结果如图。图中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开阔地________充足,利于植物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

    (3)植物中元素的含量及比例会影响有蹄类动物的取食偏好及营养状况。含碳(C)量高的植物常含有大量不易被消化的________等多糖类分子,口感较差。氮(N)元素含量高的植物营养成分更高。下表为灌草层中上述四类植物元素含量的测定及分析结果,据表中数据选择最适宜作为有蹄类动物食物的植物种类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含量
    植物种类
    含N量(%)
    含C量(%)
    C/N值
    嫩枝叶
    2.41
    45.36
    19.92
    禾莎草
    2.05
    42.50
    22.05
    杂类草
    2.42
    41.21
    18.10
    蕨类
    2.43
    44.00
    19.78
    (4)有蹄类动物能量消耗大,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取食大量营养成分高的食物。综合上述结果,从取食地形及植物种类角度,推测有蹄类动物的最优取食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该生态系统中,东北虎、东北豹捕食有蹄类动物所同化的能量,其去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评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对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承载能力时,除上述调查外,还需要分析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答案 (1)第二营养级
    (2)随机 开阔地中各类植物的生物积累量均显著高于郁闭林 光照
    (3)纤维素 杂类草,杂类草含N量较高、含C量最低,C/N值最低,纤维素含量少口感好,且营养成分高
    (4)在开阔地取食杂类草
    (5)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6)气候条件,人为干扰因素,有蹄类动物的种群密度、年龄结构
    [练2-2] (2021·北京等级考)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桉藻属于________。
    (2)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

    ①图2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虱分布情况记录结果显示,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____________。
    (3)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在盛有等量海水的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3(甲、乙、丙为上述本地藻)。

    该实验的对照组放入的有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
    答案 (1)生产者
    (2)①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提高,而本地藻的变化则相反 ②选择性/偏好性
    (3)隆头鱼和水虱
    (4)因柏桉藻含有一种令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扩大。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获得种间竞争优势,因此柏桉藻能够成功入侵。
    解析 (2)②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更喜爱栖息在柏桉藻上,体现了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偏好性。
    (3)本实验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海藻的种类,因变量为水虱的生存率,故实验的对照组应不放海藻,直接放入隆头鱼和水虱,观察统计水虱的生存率。
    (4)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可大致归为食物、空间资源充足,天敌少,物种之间种间竞争弱。由于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则隆头鱼对附着在柏桉藻上的水虱捕食少,导致水虱数量增多。又因为水虱更喜欢取食本地藻,导致本地藻的数量减少,从而为柏桉藻获得了种间竞争优势,最终柏桉藻入侵成功。
    [练2-3] (2022·山东,24)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
    频度

    1%~20%
    A
    21%~40%
    B
    41%~60%
    C
    61%~80%
    D
    81%~100%
    E

    (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________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_______种。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填标号)。
    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甲的种群密度
    C.甲的植株高度 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E 大 广
    (2)200 (3)ABCD
    (4)环境不断变化;生物本身不断的繁殖,迁移或者迁徙;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
    解析 (1)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通常不仅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而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因此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调查发现E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的数量较多,即乙的种群密度大,同时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中分布范围广。
    (2)由图可知,D频度级物种数所占百分比为8%,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8%=200种。
    实验探究
    例3 (2020·北京等级考)北极圈附近的A群岛由众多生态环境相似的岛屿组成,是许多海鸟的栖息地。一百多年以前,北极狐被引入到一些岛屿上定居。几十年后发现,无北极狐岛(W岛)的植物群落无明显变化,而有北极狐岛(Y岛)上较高的草本植物明显减少,苔藓增加。为分析北极狐的引入是否导致植物群落的变化,生态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1)Y岛的生态系统由岛上所有的生物与__________共同组成,在此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北极狐属于________者。
    (2)研究者调查了若干Y岛和W岛的海鸟密度,统计结果如图。

    由图可知,Y岛上的海鸟密度比W岛________。
    (3)进一步调查发现,Y岛上单位面积的植物干重及土壤氮、磷含量均低于W岛。研究者选择Y岛上的若干代表性地块,通过施肥实验证明了Y岛植物干重较低是由土壤肥力低所致。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北极狐的引入导致的植物群落变化。
    A.岛屿土壤肥力降低 B.北极狐捕食海鸟
    C.土壤中的鸟粪减少 D.海鸟数量减少
    北极狐引入并定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群落变化。

    第(3)题为实验类试题,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为:先分析题目的实验目的,以确定实验的变量,设置出对照组和实验组。
    1.实验目的:证明Y岛植物干重比W岛低是由于土壤肥力低所致。
    2.确定实验变量
    (1)自变量:Y岛和W岛;Y岛是否施肥;
    (2)因变量:植物干重;
    (3)无关变量:施肥面积等。
    3.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Y岛
    对照组:W岛不施肥③
    4.实验结果
    ①③对照比较植物干重,②③对照比较植物干重。
    答案 (1)非生物环境 消费
    (2)小
    (3)Y岛施肥地块上单位面积的植物干重不低于W岛,Y岛不施肥地块上单位面积的植物干重低于W岛
    (4)B D C A
    [练3-1] 黄顶菊是繁殖能力极强的生态入侵植物,可造成本地植物减产,严重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1)黄顶菊入侵地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黄顶菊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2)研究人员在同一实验基地的相同土壤条件下进行种植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处理
    土壤全磷
    g/kg
    土壤磷酸酶活性mg/(g·h)
    (该酶可参与有机磷降解)
    A
    空白组
    0.85
    0.23
    B
    本地植物
    0.75
    0.32
    C
    轻度入侵
    0.73
    0.39
    D
    重度入侵
    0.64
    0.54
    ①上述实验中A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研究者用上述种植实验代替野外实地检测,目的是排除________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②据表可知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变化可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________中占据明显优势。
    (3)土壤磷酸酶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研究人员推测:黄顶菊入侵后可能使得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他们利用上述实验中A、D两组的土壤盆栽本地植物旱稻,实验处理及结果见图。从图中找出支持此推测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黄顶菊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其根系周围大量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耐寒短杆菌。综合上述研究,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入侵植物导致本地植物减产的原因。
    A.土壤磷酸酶等酶活性改变 B.入侵植物分泌化学物质
    C.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 D.土壤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外来植物入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侵植物在种间竞争中占优势→本地植物减产。
    答案 (1)群落 生产者
    (2)①不种植任何植物 外界环境 ②含磷量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大 种间竞争
    (3)黄顶菊入侵后,未灭菌状态下旱稻株高明显低于未入侵时,而灭菌状态下旱稻株高明显高于未入侵时,说明黄顶菊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
    (4)B C A D
    [练3-2] (2022·北京海淀一模)海洋细菌B可裂解DMSP(海水中的一种含硫有机物)产生生物毒性物质丙烯酸,用以抵御纤毛虫(一种单细胞动物)等捕食者,研究人员对此开展研究。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划分,纤毛虫属于________。
    (2)研究发现:海洋细菌B的菌体表面存在一种可裂解DMSP的酶DL。研究人员将野生型B菌株和敲除DL基因的缺陷型b菌株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分别与纤毛虫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纤毛虫细胞内的食物泡形成情况,结果如图1、图2。

    ①据图1可知,纤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呈现________形增长,据图1中Ⅰ~Ⅳ组实验结果推测,有DMSP时,野生型B菌体存活率________缺陷型b菌株。
    ②在Ⅰ~Ⅳ组实验中,Ⅱ组纤毛虫种群的K值更小。综合分析上述信息,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A.纤毛虫可获得的食物资源减少
    B.野生型B菌株合成酶DL
    C.丙烯酸抑制纤毛虫取食B菌株
    D.酶DL裂解DMSP产生丙烯酸
    野生型B菌株含有控制酶DL合成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上述现象。
    ③图2中支持②所作解释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不含酶DL的海洋细菌A也是纤毛虫的食物,为继续探究细菌B抵御纤毛虫捕食的机制,科研人员将野生型细菌B、缺陷型细菌b分别与细菌A按一定比例混合,再与纤毛虫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培养液中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如图3。据图推测。野生型细菌B在含有DMSP时,可以通过改变纤毛虫的________来降低被捕食几率。

    (4)综上所述,从群落或生态系统中任选一个层次,阐明化学信息的调节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消费者
    (2)①“S” 高于
    ②B D C A
    ③与野生型B菌株共培养时,有DMSP条件下纤毛虫体内带荧光标记的食物泡少于无DMSP;与缺陷型b菌株共培养时,无此差异
    (3)捕食偏好
    (4)化学信息能够调节海洋细菌A和B的比例关系,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种间关系(或化学信息的动态调节,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练3-3] (2020·天津等级考)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系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见下图。

    注:相对生物量=单株干重/对照组(C1T1)单株干重。
    据图回答:
    (1)CO2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________和________中的重要作用。
    (2)本研究中,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实验的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成立,应做进一步实验。请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影响群落________的速度与方向。
    答案 (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2)促进两种植物生长 抑制鬼箭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生长
    (3)将紫羊茅与鬼箭锦鸡儿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 演替
    解析 (2)据图可知,相同条件下,提高CO2浓度,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相对生物量都可以提高,故仅CO2浓度的升高,可以促进两种植物的生长。若仅提高温度,在鬼箭锦鸡儿实验中,相同条件下常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高温组,而紫羊茅实验中,相同条件下高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常温组,因此,仅提高温度,会抑制鬼箭锦鸡儿的生长,而促进紫羊茅的生长。
    (3)根据题意,在群落水平上,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比例发生变化,即导致群落发生了演替。若要验证该推测,则可将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种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该区域两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的变化。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产生影响。
    创新设问
    例4 (2020·全国卷Ⅲ)假设某种蓝细菌(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第(1)题为分析原因类试题,已知某种蓝细菌(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导致A种群密度极大的原因可从营养供应、种间竞争、天敌的角度作答。
    第(2)题是高考趋势,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完成。
    答案 (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种间竞争
    (2)
    (3)种间竞争
    解析 (2)该生态系统存在唯一一条食物链A→B,所以能量流动关系如图:

    (3)C和B都以A为食,所以二者是种间竞争关系。
    [练4-1] 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农作物、昆虫、老鼠、蛇等多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能量沿营养级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蝗虫是植食性动物,请补充完整能量流经蝗虫(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



    (3)农田中要经常除杂草、灭害虫,请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答不全不可) 捕食关系不可逆、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再次利用
    (2)


    (3)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2)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能量流经蝗虫(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见答图。
    [练4-2] (2021·天津等级考)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见下图。

    (1)由图1可知,________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
    (2)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________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田鼠食谱发生变化。
    (3)随后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该实验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降水引起田鼠食谱变化后,田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发生变化,其中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田鼠的能量来源之一)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请在图中用箭头标示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

    答案 (1)增加降水 出生率和死亡率
    (2)羊草
    (3)检验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
    (4)互利共生 
    解析 (1)分析图1可知,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可以降低死亡率,育龄个体增多可以提高出生率,即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
    (2)分析图2可知,增加降水组羊草的相对生物量明显增加,即有利于羊草的生长。
    (3)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进行实验,可以排除食谱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目的是检验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
    (4)分析题意可知,田鼠肠道微生物可以为田鼠提供短链脂肪酸,则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见答案。
    [练4-3] (2022·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模)栗斑腹鹀(俗名红腹麻雀)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环境,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的生活环境破碎化,以斑块形式存在(如图)。为研究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号斑块
    2号斑块
    3号斑块
    4号斑块
    面积/km2
    0.4
    1.2
    0.2
    1.1
    栗斑腹鹀/只
    10
    6
    2
    33
    (1)栗斑腹鹀在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采食后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外,还可流向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体内。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框中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3)该地区栗斑腹鹀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保留整数)。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假设其他环境因素不改变),请预测几个斑块的栗斑腹鹀数量和该地区的种群密度可能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二、第三或第四(写出前两个即可,但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不能用“或”字) 下一营养级生物 分解者(后两个空位置可以互换)
    (2)见下图

    (3)18只/km2 2、3号斑块的栗斑腹鹀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甚至斑块消失,它们有可能迁到远离机动车道的1、4号斑块使其数量增加,也可能离开本地区迁徙到其他地区,使该地区种群密度整体下降

    相关学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组成、结构及生命历程学案(多项选择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组成、结构及生命历程学案(多项选择版),共28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学案(多项选择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学案(多项选择版),共44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生物工程学案(多项选择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生物工程学案(多项选择版),共21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多项选择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