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章节复习与检测-最新高一下学期生物同步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2019必修2)
展开第六章 章节复习与检测
(本篇复习章节包含知识归纳演练,章节检测)
第一部分 知识归纳
一、思维导图
二.强化思维表达
(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化石、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
(2)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
(4)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5)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6)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7)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8)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9)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0)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考点演练
1.达尔文提出,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化石、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逐渐证实了达尔文的这一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化石可以确定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B.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结构相似,说明两种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C.进化过程中即使没有新物种的产生和已有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也会变化
D.种群内部、种群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产生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
D.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3.下图为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
C.③是地理隔离,新物种的形成都需地理隔离
D.④是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4.生物进化研究中涉及众多的生物学概念。下列对相关概念的描述和理解,错误的是( )
A.种群既是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也是繁殖的单位
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导致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5.(多选)某植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56%、8%和36%。不考虑变异和致死,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种群自交两代后,a的基因频率为0.4 B.该种群自交两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
C.该种群自由交配两代后,A的基因频率为0.6 D.该种群自由交配两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8%
第二部分 章节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进化一定能导致新物种产生进而增加物种多样性
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3.目前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使用杀虫剂的剂量不断加大,害虫向抗药性能力增强方向定向变异
D.害虫全部消失,最终导致某些害虫的物种灭绝
4.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它们的祖先不同 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
5.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00名女生中有患者20人、携带者80人,800名男生中有患者60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8.2% B.7.1% C.6.8% D.5.4%
6.关于生物进化过程的正确表述是( )
A.某种群中新产生的等位基因的频率一定逐渐增多
B.若某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该种群一定发生进化
C.生物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一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7.在自然条件下,基因型为aa个体的出现机会是0.01%,在理想状态下,杂合子出现的机会是( )
A.2.37% B.1.98% C.1.82% D.1.56%
8.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
B.通过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取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所以生物进化是以个体作为基本单位的
D.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
9.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32%、64%和4%。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10.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是几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时仅杀死了40%的斑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11.下列观点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B.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种群间基因的自由交流
C.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
12.科学家们对某一湖泊不同深度的138种鱼类进行了研究,绘制了部分鱼类的演化过程图(图中不同数字和字母代表不同的鱼类种群)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④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C.③④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不同湖泊深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1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根本上讲,若没有突变,进化将不可能发生
B.迁入、迁出不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14.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15.下列叙述中,符合中性学说的是( )
A.中性突变一般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因此中性突变不是突变
B.当自然选择作用于中性突变时,有利的变异被积累
C.当环境恶劣时,中性突变的进化速率加快了
D.中性学说并没有否认选择的作用,承认形态、行为和生态性状,即生物的表现型是在自然选择下进化的
16.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和物种基因库的基因是一样的
17.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基因频率会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1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所有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19.通过化石的研究表明,恐龙等生物曾在地球上生存过一段时期,但后来灭绝了,能够解释这些物种仅短暂生存的最充分理由是( )
A.这些物种不会发生变异
B.恐龙与环境斗争的结果使恐龙发生了变化
C.这些物种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可遗传的变异
D.环境变化导致这些物种的灭绝
20.有一种鸟的雌性偏好与色彩鲜艳的雄性交配,然而背部色彩鲜艳的雄性更容易被猛禽捕捉。假设该物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那么最有可能的自然选择结果是( )
A.雄性具有鲜艳的背部和胸部 B.雄性具有鲜艳的背部和暗淡的胸部
C.雄性具有暗淡的背部和胸部 D.雄性具有鲜艳的胸部和暗淡的背部
21.下列关于细菌抗药性产生原因的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抗药性”变异产生于使用杀虫剂之后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细菌定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都具有更强的抗药性
D.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抗药性成为有利变异并逐代积累
22.黄刺尾守宫是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一种蜥蜴,其黄刺颜色鲜艳,当遇到敌害时尾部还能够喷射出难闻的黏液,吓退敌害,这些特征都利于它们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黄刺尾守宫能与普通蜥蜴交配且产生后代,说明它和普通蜥蜴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B.黄刺尾守宫这种独特的变异特征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C.黄刺尾守宫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D.黄刺尾守宫的天敌客观上起到了促进黄刺尾守宫种群发展的作用
23.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才能保存于地层中形成化石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C.化石可以证实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
D.化石揭示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24.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的是( )
A.各种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 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 D.生命活动的供能都与线粒体有关
25.大量的证据证实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下列关于进化的 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地层年龄越久,包含的生物化石越简单、低等
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早期都出现了腮裂,属于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D.人和黑猩猩的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
26.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从细胞水平分析,下列能支持这一论点的是( )
A.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组成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鸟的翅膀、海豚的鳍肢有相似的结构模式
D.人、大猩猩等动物的骨骼基本相同
27.蟒蛇外形上没有四肢,但它的体内还保留着后肢骨的残余,说明蟒蛇是起源于有四肢的动物。这属于生物进化的( )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28.科学家测定了某保护区MG、CE、DP、DW四种鸟类的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由此判断它们的亲缘关系。这属于进化的( )
A.胚胎学证据 B.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 D.古生物化石证据
29.遗传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促进了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共同进化只存在于生物之间
30.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解释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②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④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
⑤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⑧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A.①②⑦ B.④⑤⑥ C.④⑥⑧ D.④⑥⑦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40分)
3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31.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作用(1分),这种作用是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1分),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6分)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
(1)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__。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中s基因频率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③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__,其中不利变异不断________,有利变异则逐渐_____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②导致①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②导致①改变的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_________隔离。
(3)④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由于某种病害导致aa个体全部死亡,则病害发生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