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全册综合测试(一)(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87506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 全册综合测试(一)(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87506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 全册综合测试(一)(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87506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 第四章综合复习(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87506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 第四章综合复习(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87506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 第四章综合复习(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875062/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 全册综合测试(一)(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8750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 全册综合测试(一)(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8750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 全册综合测试(一)(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8750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 第四章综合复习(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87506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 第四章综合复习(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87506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 第四章综合复习(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87506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试卷
24 全册综合测试(一)-最新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本册综合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24全册综合测试一解析版docx、23第四章综合复习解析版docx、24全册综合测试一原卷版docx、23第四章综合复习原卷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7年级下册 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 24 全册综合测试(一)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2020七下·余姚期末)下列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是嫁接,是人工营养繁殖 B. ②是组织培养,植物繁殖的速度很快
C. ③中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胚芽 D. ①②是无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答案】 C 【解析】A、①是嫁接,嫁接属于无性生殖的营养生殖方式的一种,A正确;
B、②是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繁殖的速度很快,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B正确.
C、③中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胚根,C错误;
D、①嫁接、②组织培养都属于无性生殖,③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故选:C 2.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 南极圈出现极昼 B. 昼夜等分 C. 南半球昼长夜短 D. 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答案】 B 【解析】当太阳直射C点时,就是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B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
B. 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
C. 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答案】 C 【解析】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也有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它不属于分解者,故A说法错误;B、芽孢是细菌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故B说法错误;
C、细菌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洋葱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故C说法正确;
D、冰箱防止腐败的原因并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而是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故D说法错误4.(2021七下·台州期中)“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些带着灰色幽默的词汇生动地展现了生活食品急剧的价格上涨在民众和媒体中引起的情绪。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大豆、大蒜、生姜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B. 右图中的每一粒豆都是由一个子房发育而成的一个果实
C.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子叶
D. 吃生姜时感觉有一定的辣味,味觉是在人的大脑形成的【答案】 B 【解析】A、大豆、大蒜、生姜都属于植物,其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每一粒豆都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B错误,符合题意;
C、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内有两片子叶,贮存大量的营养物质,种子在萌发时,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直接提供给胚芽、胚轴和胚根利用,大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子叶,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的舌上有味蕾,位于舌的背面、舌根和两侧的粘膜,能够接受到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辣的味觉,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5.(2021七下·西湖期中)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感觉有( ) A. 热觉、味觉、触觉 B. 视觉、嗅觉、味觉 C. 听觉、嗅觉、味觉 D. 触觉、听觉、味觉【答案】 B 【解析】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例如,人们用眼感受光,用耳来感受声音,用鼻来感受气味……人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做出分析,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皮肤内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感受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 人们在感受菜肴的色、香、味时,主要参与的感觉有视觉、嗅觉和味觉。6.(2021·江北模拟)中国目前已成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如图是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论坛暨博览会上,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餐盘受到了非平衡力作用 B. 食品对餐盘的压力与餐盘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餐盘中的食物相对于机器人是运动的 D. 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答案】 B 【解析】A.餐盘根据机器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受到了平衡力作用,故A错误;
B.食品对餐盘的压力与餐盘对它的支持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和一条直线上,为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
C.餐盘中的食物相对于机器人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错误;
D.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时,它受到平衡力,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摩擦力相互平衡,故D错误。 故选B。7.(2021·海曙模拟)如图所示,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kg月壤样品成功在内蒙古中部着陆。关于嫦娥五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火箭发动机反推减速方式降落月球,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在月球上降落留下的压痕,是嫦娥五号的重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
C.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D. 采集回来的2kg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后质量变大【答案】 A 【解析】A.使用火箭发动机反推减速方式降落月球,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在月球上降落留下的压痕,是嫦娥五号对月球表面的压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故B错误;
C.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开始一段时间内,重力大于阻力,做加速运动;随着阻力的增大,当阻力和重力相等时,开始做匀速运动 ,故C错误;
D.采集回来的2kg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后虽然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质量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8.(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
B. 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 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 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答案】 C 【解析】A.根据甲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40cm-30cm=10cm,故A错误;
B.甲、乙、丙,三个位置时的物距u>f,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丁的物距u<f,此时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
C.凸透镜上的泥点,肯定在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虚像,不能成实像,因此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故C正确;
D.当蜡烛在乙位置时,此时物距u=50cm-15cm=35cm>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即10cm<u<20cm,光屏应该在60cm~70cm之间,因此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故D错误。 故选C。9.(2021七下·西湖期中)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成熟后,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如图为某花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②以后会发育成果实,其中的胚珠会发育成胚 B. 此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C. 在开花时期,雨天多于晴天会影响过程① D. 完成受精后③④⑤都会凋落【答案】 A 【解析】A、②子房会发育成果实,其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A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因为二者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开花时期,雨天多于晴天会影响过程①传粉,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完成受精后③雄蕊、④花柱和⑤柱头都会凋落,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10.(2020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的实验能( ) A. 说明甲杯装的液体密度较乙杯的小 B. 测量出当地的大气压强数值
C. 说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关系 D. 说明此时甲杯液体中探头承受的压强较大【答案】 C 【解析】图中的仪器叫液体压强计,可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压强计上的金属盒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但方向不同,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就可以判断压强的大小,因此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关系,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11.(2020七上·浙江期末)2015年3月30日(农历二月初六),太阳系的“行星王者”木星与曼妙的“月亮姑娘”近距离接触,上演一幕动人的“星月童话”,我国多地可欣赏到木星合月的美景。此时地球上可以看到的景象最接近下列图示中的(图中白色圆代表木星,白色的半圆代表月亮)(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根据在地球上可看到的月球体积比木星要大,所以A、B错误。由于农历初六是上弦月所以D选项正确,C是下弦月错误。 故选D12.(2021九下·绍兴月考)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了物块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图所示。现用水平力F将C向B匀速推动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物块C对木板A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②木板AB仅受重力和物块C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③物块C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④推力F将逐渐变大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①正确 C. 只有①②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答案】 A 【解析】①当物块C匀速向右运动时,相当于C 不动,而木板AB向左运动,因此C对木板A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①正确;
②木板AB仅受重力和物块C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还受到C对它施加的摩擦力,故②错误;
③地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C和AB的重力之和,肯定大于C的重力,因此它们不是平衡力,故③错误;
④将B点看做支点,木板AB的重力看做阻力,而C对AB的支持力看做动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1=G×L2可知,当C向右移动时,动力臂减小,那么支持力F增大。因为AB对C的压力与C对AB的支持力为相互作用力,所以压力增大,那么AB对C的摩擦力增大,地面对C的摩擦力也增大。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推力F=fAB+F地面 , 那么推力F将增大,故④正确。
则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A。13.(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的像在A的上方,在如图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水中的鱼身上发出的光线,从水里射入空气里时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射入我们的眼镜后,我们沿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方向望过去,会看到成在鱼实际位置靠上的虚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14.(2021七下·西湖期中)泸州市民乐团在江阳艺术宫举行了“迎春音乐会”,音乐会着重以民乐、民歌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有琵琶、二胡、古筝等民乐器参加演奏,也有著名音乐家的独唱、合唱等。以下关于音乐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大厅的墙壁传过来的
B. 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声带振动得更快
D. 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响度【答案】 C 【解析】A.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过来的,故A错误;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按住琴弦,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来改变频率,从而改变音调的,故B错误; C.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音调高,声带振动得更快,故C正确;
D.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C。15.(2021七下·仙居月考)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要小
B. 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要小
C. 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相同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的大小【答案】 B 【解析】同一条弹性绳,两次都要套在相同的柱子上,那么伸长的长度相同,则前后两次弹性绳上受到的拉力F应该相同。图甲中一侧只有一个同学,那么小明和小忠时间的拉力等于F;图乙中,它们两个在绳子的同一端,那么每个人的的拉力等于。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16.(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路程一时间(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速度一时间(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答案】 D 【解析】根据甲图可知,甲的路程-时间变化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乙图可知,乙的速度保持2m/s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二者都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故A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甲在5s内通过路程10m,乙在5s内通过的路程:s=vt=2m/s×5s=10m。如果二出发的起点相距为20m,二者做相向运动,那么二者5s时相遇;如果二者不做相向运动,那么二者就不能相遇,故C错误;
甲的速度为: , 乙的速度也是2m/s,故D正确。 故选D。17.(2019八下·黄岩期末)木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幸存者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B.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
C.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答案】 D 【解析】A、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生成水,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是可燃物,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2021七下·西湖期中)图中是昆虫的两种发育过程,其中各时期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中描述的“死”是指图中的③
B. 属于①→②→③发育过程的为菜粉蝶
C. 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为②
D. 两种发育过程的昆虫都是都过“交尾”的方式进行体内受精的【答案】 B 【解析】A、蚕在幼虫期吐丝,而进入蛹期便不食不动,所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描述的“死”是指图中的③蛹期,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菜粉蝶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经历了①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四个阶段,B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蝗虫的发育过程为①卵→②幼虫→④成虫,蝗虫在幼虫期翅膀发育不成熟,便于消灭,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家蚕、蝗虫等昆虫通过“交尾”的方式由雄性动物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这种受精过程叫做体内受精,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19.在甲、乙两艘遮蔽门窗的船上,分别观察到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船向左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B. 甲船向右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C. 乙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C 【解析】甲船和乙船中的小球由于惯性都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甲船中的小球向右运动,其实说明船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可能是甲船向左运动时突然加速,也可能是向右运动时突然减速,但不可能是匀速,故A、B、D错误;
乙船中的小球保持静止状态,说明船的运动状态没有变化,即可能它是静止的,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故选C。20.(2019七下·绍兴期中)小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蜡烛位于透镜左侧的某一位置。小丁首先在60cm处观察到像,如图甲;之后在60cm处固定一平面镜,眼睛在蜡烛上方向平面镜看去,如图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B. 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 5cm
C. 甲图中,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原蜡烛放大的虚像【答案】 B 【解析】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A正确,不合题意;
B、甲由图中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 可以知道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5cm , B符合题意;
C、在甲图中小丁同学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正确,不合题意;
D、由乙图可以知道,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 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该虚像经平面镜又可以成与虚像等大的虚像,D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21.(2019七下·台州月考)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小刚利用一绘图笔在小明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小明蒙上眼睛后,小刚用针轻轻触动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小明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小明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 皮肤部位有触觉的百分率(%)手臂50手掌85指尖100前臂75(1)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有时未感觉到针触,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指尖(2)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敏感性不同 【解析】有数据可知,指尖有触觉的百分率为100%,由此得出结论:指尖对触觉最敏感,这是因为指尖触觉感受器比较集中。触觉感受器在皮肤中的分别情况不同,所以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有事未感觉到针触。 22.(2021·瓯海模拟)在一个水平桌面上用力P推木块后,木块离手向右做直线运动,部分运动轨迹的频闪摄影照片如图,频闪摄像是指相机闪光灯在相等时间内闪亮一次,拍摄下此时木块的位置。 (1)木块离手后继续向右做直线运动,是由于木块具有________. (2)下图中能表示照片中的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的是________. 【答案】 (1)惯性(2)C 【解析】(1)木块离手后继续向右做直线运动,是由于木块具有惯性;
(2)木块在运动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向后的摩擦力,因此做减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保持静止状态,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故选C。23.(2019·浙江模拟) 2018年11月27日凌晨,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洞察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并接收到从“洞察号”传回的信息。我国计划于2020年左右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在2021年实现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CO2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 (1)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________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 2)当火星处于图中③位置时,此时火星北半球的季节类似于地球北半球的________季。 【答案】 (1)A、C、D(2)夏 【解析】(1)A、季节的变化是由于星球的公转导致的,而火星存在公转现象,所以火星上有季节变化;故A正确; B、星球上一天的时间是星球自转到周期,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近,所以火星的一天与地球上一天相近;故B错误; C、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导致的,而火星也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火星上也可以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故C正确; D、火星的大气稀薄,太阳几乎照射在火星表面,则火星表面温度白天较高,而晚上没有太阳照射时,温室气体较少,则晚上火星温度较低,所以火星的昼夜温差较大;故D正确;(2)位置③是夏至节气,所以此时火星的季节类似地球北半球的夏季; 24.(2021·柯桥模拟)如图1所示小科站在运行的电梯里,通过面前的镜子看到身后电梯显示屏,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图像。小科通过镜子看到的图像是光________形成的虚像,小科所乘电梯正在________(选填“下行到达2楼”、“上行到达2楼”、“下行到达5楼”或“上行到达5楼”)。 【答案】 反射;下行到达2楼 【解析】(1)如图2所示的图像。小科通过镜子看到的图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左右颠倒上下不变。镜子在墙壁上悬挂,这时只需将试卷纸左右翻篇,从背面读出的数字就是真实的楼层,即, 因此小科所乘电梯正在下行到2楼。25.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显微镜成像原理,査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f目表示)组成。并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推测其原理图如图:其中AB表示待观测的物体标本,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A2B2为最终观测到的物像。 (1)隔离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研究方法,可分为整体隔离和局部隔离。请使用局部隔离的观察方法找出图中物体AB经过物镜折射后所成的像的特点:________。 (2)眼睛透过目镜能看到A1B1所成的像A2B2。下列与其成像原理是一致的是____。(填字母)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3)兴趣小组同学继续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通过改变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改变显微镜镜筒长度),模拟显微镜成像放大倍数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f物(cm) (cm-1)两镜之间距离(cm)f目(cm) (cm-1)像放大倍数1.60.625a50.250倍20.5b50.250倍1.60.625a2.50.4100倍20.5b2.50.4100倍X1/Xa50.2200倍0.52b50.2200倍表中的X的数据为________。【答案】 (1)倒立、放大、实像(2)A(3)0.4 【解析】(1)AB与物镜的距离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A1B1与目镜的距离小于目镜的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成像原理与放大镜一致,故选A;
(3)由表中2、6两次实验可知,两镜之间距离相同、目镜的焦距(或焦距的倒数)相同,物镜的焦距变成 (或焦距的倒数变成4倍),放大倍数变成4倍,即放大倍数与物镜焦距的倒数成正比;比较1、5两次实验数据,故物镜的焦距变成 (或焦距的倒数变成4倍),即f物由1.6 cm变成了1.6 cm× =0.4 cm,故X=0.4。26.(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重庆大巴落水事件让无数人揪心又痛心,这起事故同时又警醒我们,当发生汽车落水时,究竟该怎么办?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离开汽车,具体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启动门窗升降系统,把车窗降下来,直接爬出车窗。③如果车窗、车门已打不开,就需用铁锤等尖锐器械砸窗,这是因为尖锐的器械________产生的压强大,容易打碎玻璃。③如果车窗打不碎,就不要推车门,以免力气耗光,可静静等待车子进水。当车内的水深度接近头部时,车门两侧________几乎相等,这时车门容易被打开,此时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另外,开车时应系好安全带,避免落水后冲击力过大,人因为具有________而撞向方向盘,可能会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晕厥。
【答案】 面积小;水的深度;惯性 【解析】②如果车窗、车门已打不开,就需用铁锤等尖锐器械砸窗,这是因为尖锐的器械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压强大,容易打碎玻璃。
③如果车窗打不碎,就不要推车门,以免力气耗光,可静静等待车子进水。当车内的水深度接近头部时,车门两侧水的深度几乎相等,这时车门容易被打开,此时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
④另外,开车时应系好安全带,避免落水后冲击力过大,人因为具有惯性而撞向方向盘,可能会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晕厥。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2分)27.(2021八下·慈溪月考)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________。 (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_。 【答案】 (1)A,B,D(2)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实验1:放大实验现象 实验2:反映声音响度的大小 【解析】(1)声音能够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有能量;两个筒没有接触,中间只有空气,因此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故选ABD。
(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实验1:放大实验现象 ;实验2:反映声音响度的大小。28.(2019八下·余姚月考)有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1)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EO,并找到反射光线OF,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将纸板如图乙折叠,________在纸板ONF上看到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 由此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有哪些?________;(3)如果把图甲中的入射光线沿FO射入,则反射光线将沿OE射出,这说明了光路具有________; 【答案】 (1)等于(2)不能;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3)可逆性 【解析】(1)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EO,并找到反射光线OF,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将纸板如图乙折叠,不能在纸板ONF上看到反射光线,将纸板恢复到同一平面,就又能看到折射光线,由此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把图甲中的入射光线沿FO射入,则反射光线将沿OE射出,现在的路径和原来光的路径相同但方向相反,这说明了光路具有可逆性。29.(2020八上·浙江期末)小明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钩码重力G(N)0246810弹簧长度l(cm)345678(1)请你分析表中这些实验数据,你得到的一个重要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小明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________的(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3)小明做“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拉力的关系”的实验时,他先把弹簧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为l0 , 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然后用竖直向下的力F拉弹簧下端,测出弹簧的长度为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作出的F-x图像是________(其他操作都正确)。 【答案】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条件不作要求)](2)均匀(3)B 【解析】(1)当钩码的重力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3cm,因此弹簧的原长就是3cm。根据弹簧伸长=长度-原长得到:2N时伸长1cm,4N时伸长2cm,6N时伸长3cm,8N时伸长4cm……。那么拉力和伸长的比值都是2,因此得到结论: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2)因为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3)因为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F-x图像肯定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弹簧竖直挂起来后,由于自重,弹簧肯定会向下伸长,即受到的拉力为零时,弹簧的伸长量x肯定大于0,故选B。30.(2020七下·吴兴期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⑴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⑵建立假设:①现象一: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假设一: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②现象二: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杆影的长短是不一样的。假设二:________。⑶寻找证据:为了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找到相关证据,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呢?________。①证据一: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如果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如果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②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________。⑷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________。⑸交流成果。【答案】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解析】由上面的举例可知,假设二为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
因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的季节是不同的,要证明物体 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可以通过测量 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
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由证据一的表达可知, 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
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31.(2020七下·越城期末)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②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记录。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________同学所做的实验。 (3)下表为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支柱形状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塑料板与细沙总质量/克392400243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________牛(取g=10N/kg)。【答案】 (1)从小到大(2)丙(3)4 【解析】(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丙同学所做的实验;
(3)根据表格可知,圆柱被压塌时,上面塑料板和细沙的质量最大为400g,那么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F=G=mg=0.4kg×10N/kg=4N。32.(2020八上·江北期中)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将长方体木块置于水平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滑动摩擦力大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①分析 2、5、6 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到相关结论,下列实例与结论相符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用力压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 B.汽车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②分析________(填序号)两组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的面积无关。③分析 1、2、3 三组实验数据,可以写出滑动摩擦力ƒ与压力 F 的关系式为ƒ=________。【答案】 (1)等于(2)B;3、4;kF 【解析】(1)如图,将长方体木块置于水平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①分析2、5、6三组实验,得到结论:当木块的放置状况和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A.用力压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增大滑动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汽车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滑动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②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面积是否有关时,必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相同而改变接触面的大小,故选实验3、4;
③将实验1、2、3中测力计示数与压力作比,比值(0.4)都是相同的,因此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f=kF。 四、解答题(共4题;共30分)33.(2020七下·乐清期末) 5月22日下午,乐清市政府携手某网络平台,为乐清农产品、海产品等进行“直播带货”某桑葚果农说:“线上销售不仅让全国各地的网友尝到了美味桑葚,也解决了疫情期桑葚的滞销难题”。有偏远地区(快递到达时间长)的网友反映桑葚腐烂,出现酸臭的味道,而近地的网友却好评连连,没有反映此问题。于是,果农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工作人员在寄回的桑葚中检验出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并查阅到以下资料: ①桑葚富含有机物,是一种酸甜爽口、营养丰富的水果,并其有一定的药理价值。②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枯草芽孢杆菌在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一般每2小时就能够繁殖一代,是使得水果腐烂的最常见细菌。请你根据以上材科,向果农解释邮递到偏远地区的桑葚腐烂的原因。【答案】 枯草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从果园摘下的桑葚难免会带有少量的枯草芽孢杆菌。5、6月份气候温暖,适合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桑葚富含有机物,为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偏远地区邮递时间长枯草芽孢杆菌经过了长时间的繁殖,数量变得庞大,使得水果腐烂变得酸臭 【解析】由资料可知,桑葚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同时还存在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其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快速繁殖最终导致桑葚中的有机物被大量消耗从而导致桑葚腐烂;
故答案为:枯草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从果园摘下的桑葚难免会带有少量的枯草芽孢杆菌。5、6月份气候温暖,适合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桑葚富含有机物,为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偏远地区邮递时间长枯草芽孢杆菌经过了长时间的繁殖,数量变得庞大,使得水果腐烂变得酸臭。34.(2020七下·吴兴期末)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水平拉力F作用如图甲所示;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从t=0开始,小兵每隔2s记录的物体位置和时刻如图丙所示。则: (1)物体在第4秒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牛; (2)第10秒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牛; (3)物体第16秒末撤去力F,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如何改变?________ 【答案】 (1)2(2)4(3)作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下来 【解析】(1)第4s时,根据乙图可知,物体受到的拉力是2N;根据丙图可知,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即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即f=F=2N;
(2)根据丙图可知,在12s~18s内,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距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这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4N,那么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4N。第10s时,物体受到拉力6N,由于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即f=4N。
(3)物体第16秒末撤去力F,这时它只受向后的摩擦力,即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那么它将做减速运动,直到停下来。35.(2020七下·杭州期中)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440m处鸣笛,经过2.5s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求: (1)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汽车的行驶速度。 【答案】 (1)由v=得,笛声通过的路程:s声=v声t声=340m/sx2.5s=850m
(2)由题意可知,汽车和声音通过的总路程:s总=s车+s声=440mx2=880m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s总-s声=880m-850m=30m
(3)汽车的速度:v车= =12m/ 【解析】(1)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时间,根据公式 s声=v声t声 计算通过的路程;
(2)在这2.5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和声音传播的距离之和正好是440m的2倍,即 s总= 2s,然后根据 s车=s总-s声计算汽车行驶的路程;
(3)已知路程和行驶的时间,根据公式 计算汽车行驶的速度。 36.(2020七下·越城期末)科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野生动物园游玩时,发现了大象行走时留在平整沙地上的一串大小、深度基本相同的脚印,如何通过脚印来估测大象的质量呢?同学们找来平底圆柱形容器,将它放在脚印边同样的沙面上,不断往容器中装小钢珠,使容器陷入沙面的深度和脚印深度相等,然后又做了脚印的石膏模型。回到学校后测得该容器的底面积为10厘米2 , 容器和小钢珠的总质量为25千克。把石膏模型放在一张纸片上画出脚印形状,剪下“脚印”,测得质量为40克。在同一张纸上剪下一块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测出质量为5克。 (1)利用平底圆柱形容器可以算出行走(两脚着地)时大象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大象的质量约为多少千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本册综合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25全册综合测试二解析版docx、25全册综合测试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1 期中模拟(二)-最新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文件包含11期中模拟二解析版docx、11期中模拟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0 期中模拟(一)-最新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文件包含10期中模拟一解析版docx、10期中模拟一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