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判断与推理》+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755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判断与推理》+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755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判断与推理》+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755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判断与推理》+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7550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判断与推理》+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7550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判断与推理》+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7550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判断与推理》+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7550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判断与推理》+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7550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判断与推理》+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判断与推理》+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9页。
逻辑的力量:判断与推理(二) 读一读教材: 在我们的语文生活中,逻辑是无处不在的: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中的逻辑;林庚细致辨析“木叶”的内涵与使用的场合,这是文艺鉴赏中的逻辑;王安石以雄辩的论说驳斥对变法的非难,这是治国理政中的逻辑;“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热情奔放的诗句中,也同样包含着逻辑……学点儿逻辑,可以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增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鲁迅《拿来主义》一文,包含着这样一个推理: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只有自己去拿 4第四种推理:排除法 《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一段交代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鈀,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呢?排除法推理形式:一件事共有n种可能存在,排除了(n-1)种可能,剩下最后一种可能就成为必然。 例1:近体诗要么是律诗,要么是绝句 这首近体诗不是律诗 它是绝句 近体诗要么是律诗,要么是绝句 这首近体诗是律诗 它不是绝句例2:或者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 我没有听错 肯定是你说错了 或者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 你说错了 所以我没有听错 5第五种推理:二难推理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这个语段中宝玉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如果我去劝解,黛玉会烦恼郁结于心而致疾 如果我不去劝解,黛玉会过于伤感而致疾 或者我去劝解,或者我不去劝解 总之黛玉会致疾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姚燧《凭阑人·寄征衣》) 推理过程: 如果寄征衣,你就不会回家,非我所愿 如果不寄,你会受寒,非我所愿 或者寄征衣,或者不寄征衣 总之,不能如愿 二难推理的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不同情况都会导致同样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必然的。规范化的表达如下: 如果p,那么r 如果q,那么r p或者q 总之r 0102 东方朔喝了汉武帝的“不死酒”,汉武帝要杀他。他说:如果你杀死我了,说明所谓的不死酒是假的,那你原本就不该杀我。如果杀不死我,不是白费劲吗?历史上两个著名的二难推理: 一次赵飞燕在汉成帝面前告班婕妤的状,诬陷她曾向鬼神诅咒过成帝。成帝传讯班婕妤。班婕妤从容地回答说:“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且不能得福,做坏事还能得到什么呢?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又有什么好处呢?假若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因此,我是不会做那样的傻事的呀。” 古希腊诡辩家讲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一位埃及妇女,看到自己在尼罗河畔玩耍的孩子被鳄鱼抓住,就请求鳄鱼把孩子归还给她。 鳄鱼说: “如果你猜对我的心思,我就把孩子归还给你。” 妇女说: “我猜你不想把孩子归还给我。” ……请你猜一下:接下来鳄鱼说了什么?妇女又说了什么? 鳄鱼说: “如果你猜得对,则根据你说话的内容,我不把孩子归还给你。如果你猜得不对,则根据约定的条件,我不把孩子归还给你。你或者猜得对,或者猜得不对,我都不把孩子归还给你。” 妇女针对上面的推理,提出了一个相反的两难推理: “如果我猜得对,则根据约定的条件,你应该把孩子归还给我。如果我猜得不对,则根据我说话的内容,你应把孩子归还给我。我或者猜得对,或者猜得不对,你都应把孩子归还给我。” 6第六种推理:归纳推理 01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道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鲁迅《藤野先生》)这个推理的结论是第一句话,前提则是此后举的两个例子。推理过程可以概括如下: 白菜因稀缺而珍贵 芦荟因稀缺而珍贵 事物因稀缺而珍贵推理形式可以概括为: S1是P,S2是P……Sn是P 所有S是P三段论推理: 事物因稀缺而珍贵 白菜(芦荟)是事物 白菜(芦荟)因稀缺而珍贵推理形式如下: 所有S是P S1是S S1是P 正是出于对演绎和归纳的深刻理解,1983年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说:“……我是很幸运的。在联大我有了一个扎实的根基,学了推演法。到了芝加哥受到新的启发,学了归纳法,掌握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两地的教育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决定性的作用。……我想,多增加一些不绝对严密的、注重归纳的课程,对于学生会有很多的好处。” 7第七种推理:类比推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推理的过程如下:我身边的人和我有情感利害关系,他们没有告诉我徐公和我孰美的真相大王身边的乃至普天下的人和大王都有情感或利害关系他们也不会告诉大王一些事情的真相形式结构概括如下:A对象具有c、d属性B对象也具有c属性B对象也具有d属性 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③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①中人和橘的一方面相似是: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另一方面相似是: 水土不同使橘的味道不同 楚之水土使齐民入楚善盗 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③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③看似只有一组相似性。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以地事秦,地不尽,侵不止但这一组相似性其实是建立在另一组相似性的基础之上的: 薪助火势 地助秦强(贪)这一组相似性在作者眼里是常识,所以未曾言明。完整的推理是: 薪助火势;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地助秦强(贪) 以地事秦,地不尽,侵不止 谢 谢!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