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20.1.2 中位数和众数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养成“用数字来说话”的思想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经过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中位数和众数产生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二、 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第1课时 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难点】
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并做出决策.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
学生:三角尺、铅笔、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3)
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了78分. 全班共30人, 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 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婷婷有欺骗她妈妈吗?你对此有何评价?
继续观察课件第3页情景图,思考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如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5-6,探究中位数的概念
教师出示问题: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
月收 | 45000 | 18000 | 10000 | 5500 | 5000 | 3400 | 3000 | 2500 |
人数 | 1 | 1 | 1 | 3 | 6 | 1 | 11 | 1 |
教师问:(1)计算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
学生答:
=
=6336.
教师问:(2)如果用(1)算得的平均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学生答:不合适,平均数远远大于绝大多数人(22人)的实际月工资,绝大多数人“被平均”,所以不合适.
教师问:该公司员工的中等收入水平大概是多少元?
学生答:中等水平是3400元.
教师问:你是怎样确定的?
学生答:一半人月工资高于该数值,另一半人月工资低于该数值;这个值就是中等水平.
教师问:“平均数”和“中等水平”谁更合理地反映了该公司绝大部分员工的月工资水平?
学生答:“中等水平”.
教师总结:
中位数定义:一组数据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数据的中位数.
教师问: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会是什么呢?
师生一起解答: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师强调:如果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据,中位数能比平均数更合理地反映该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教师强调:(出示课件8)
1.求中位数要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而不必计算,顾名思义,中位数就是位置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排序时,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
2.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数据;但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其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
考点1:求中位数
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所用的时间(单位:min)如下: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min,他的成绩如何?(出示课件9-10)
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教师依次展示学生解答过程:
学生1解:(1)先将样本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4 129 136 140 145 146 148 154 158 165 175 18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处于中间的两个数146, 148的平均数,即
.
答: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147.
学生2解:(2) 由(1)知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147,它的意义是:这次马拉松比赛中,大约有一半选手的成绩快于147min,有一半选手的成绩慢于147min. 这名选手的成绩是142min,快于中位数147min,因此可以推测他的成绩比一半以上选手的成绩好.
教师问:你能说一说中位数的特征及意义吗?
师生归纳总结:(出示课件11)
中位数的特征及意义:
1.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中间数),它是唯一的.
2.如果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据,中位数能比平均数更合理地反映该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3.如果已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可以知道,小于或大于这个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反映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
出示课件12,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
考点2:利用中位数求字母的值
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由大到小排列)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求x值及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出示课件13)
师生共同分析:
由题意可知最中间两位数是10,x,列方程求解即可.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
解:∵10,10,x,8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
∴ (10+x)÷2= (10+10+x+8)÷4.
∴x=8.
(10+x)÷2=9.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
出示课件14,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
2.出示课件15-16,探究众数的概念
教师问: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
月收 | 45000 | 18000 | 10000 | 5500 | 5000 | 3400 | 3000 | 1000 |
人数 | 1 | 1 | 1 | 3 | 6 | 1 | 11 | 1 |
如果小张是该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那么你认为他的月工资最有可能是多少元?
学生答:小张月工资最有可能是3400元
教师问:如果小李想到该公司应聘一名普通员工岗位,他最关注的是什么信息?
学生答:该公司一名普通员工月工资多少元.
教师给出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教师强调:
(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如1,1,2,3,3,5中众数是1和3.
(3)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如1,1,1,2,2,5中众数是1而不是3.
考点1:求众数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表所示.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码?
尺码/厘米 | 2 | 2.5 | 3 | 23.5 | 4 | 24.5 | 5 |
销售量/双 | 1 | 2 | 5 | 11 | 7 | 3 | 1 |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
解:由上表看出,在鞋的尺码组成的数据中,23.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它的意义是:23.5厘米的鞋销量最大.因此可以建议鞋店多进23.5厘米的鞋.
出示课件19,学生自主练习,教师给出答案.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0-29)
练习课件第20-29页题目,约用时20分钟.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30)
中位数和众数 | |
中位数 |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 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 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众数 | 一组数据中 出现次数最多 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
(五)课前预习
预习下节课(20.1.2第2课时)的相关内容.
会利用众数和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作业
教材第117页练习和教材第118页练习第1,2题.
八、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第1课时
1.中位数
考点1 考点2
2.众数
考点1
3.例题讲解
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适时组织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同伴合作交流,认识中位数、众数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突破重难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现实的数学、有用的数学”.
自我反思: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的掌握和理解较易接受,但在求中位数时容易出错.
补救措施:在教学中需强调:(1)先将一组数据排序;(2)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则要求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几种不同情形,巩固学生对中位数的求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2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