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版高考物理创新设计二轮复习讲义
2023版高考物理创新设计二轮复习讲义第18课时 力学实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物理创新设计二轮复习讲义第18课时 力学实验,共35页。
第18课时 力学实验
高考题型一 纸带和光电门类实验
一、求速度和加速度
二、使用打点计时器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靠近: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3.两先两后: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
4.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槽码落地或小车与滑轮碰撞。
5.减小误差:小车另一端挂的槽码质量要适当,避免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小,使纸带上打的点过于密集。
【例1】 某兴趣小组用光电门、计时器和直尺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图1(a)是其实验装置,其操作方法是:让直尺下端刚好处于光电门处并由静止释放,光电计时器记录直尺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直尺运动过程中尺身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图(b)是量程分别为0~15.0 cm的钢尺和0~20.0 cm的塑料尺。
图1
(1)为了较准确测出重力加速度,应选择________(选填“钢尺”或“塑料尺”)完成该实验。
(2)小组通过5次实验,测得直尺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如下表。第4次实验操作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直尺下端开始遮光时具有________(选填“加速度”“初速度”或“重力”)。
(3)剔除第4组数据,从表格其他数据算出时间的平均值是0.185 s,并利用选定的直尺的量程L代入g=eq \f(2L,t2),得g≈8.77 m/s2,结果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差距较大,上述数据处理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正确的计算结果应该是g=__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 (1)钢尺 (2)初速度 (3)计算位移时误用钢尺的量程,应该用钢尺的总长度 (4) 9.70 m/s2
解析 (1)由于钢尺的密度大,空气阻力的影响小,所以选钢尺。
(2)由表格可知,第4次实验的时间明显小于其他几次,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直尺下端开始遮光时具有初速度。
(3)根据g=eq \f(2L,t2),带入公式的L=0.15 m,结果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差距较大,上述数据处理存在的问题是计算位移时误用钢尺的量程,应该用钢尺的总长度。
(4)由题图可知,钢尺总长度为0.166 0 m,根据实验数据,正确的计算结果应该是g=eq \f(2×0.166 0,0.185×0.185) m/s2=9.70 m/s2。
1.需要平衡摩擦力(为了使绳子拉力即合力)
平衡摩擦力操作:(1)将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
(2)穿上纸带,不挂重物。
(3)轻推小车,小车能匀速下滑则刚好平衡(要通过纸带打点,点迹是否均匀来判断是否匀速)。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探究结果:a与F(即合力)成正比,与M成反比。
4.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因为悬挂物也有向下的加速度,因此绳子拉力必然小于悬挂物重力,而实验中用悬挂物的重力代替绳子拉力,使测量的加速度偏大。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实验条件满足M小车≫m重物。
【拓展1】 消除系统误差的改进方案:用拉力传感器直接测量绳子的拉力。若采用该方案,则实验条件无需满足M小车≫m重物。
(2)偶然误差:未能平衡摩擦力,测量读数、作图等偶然误差。
如图所示
图线1: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斜角太大。
图线2: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斜角太小。
5.数据处理:化曲为直,如图所示。
【拓展2】 有摩擦力情况下的图象处理,如图所示。
a=eq \f(F-f,M)=eq \f(1,M)F-eq \f(f,M)继续可推得a=eq \f(1,M)F-μg,斜率大小表示eq \f(1,M),横轴截距表示f,纵轴截距大小表示eq \f(f,M),也即μg。
【例2】 某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图2所示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
图2
(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时,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C.每次改变重物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整长木板的倾斜度
D.为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小车的质量应远大于重物的质量
(2)一次实验中获得的纸带如图3所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E、F、G为所取计数点,由图中数据可求得加速度大小a=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图3
图4
(3)实验小组先保持小车质量为m1不变,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F,得到a随F变化的规律如图4中直线A所示,然后实验小组换用另一质量为m2的小车,重复上述操作,得到如图4中所示的直线B,由图可知,m1________m2(选填“大于”或“小于”),直线B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CD (2)0.18 (3)小于 长木板倾斜程度过大,平衡摩擦力过度
解析 (1)实验时,要去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A错误;绳子的拉力应与运动方向一致,故应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正确;平衡后,应有μmgcs θ=mgsin θ,即有μ=tan θ,故每次改变重物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整长木板的倾斜度,C正确;为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实验要求小车的质量应远大于重物的质量,D正确。
(2)设AD为x1,DG为x2,由题图乙可得x1=3.70 cm-0.40 cm=3.30 cm,x2=8.60 cm-3.70 cm=4.90 cm,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可得AD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3×0.02×5 s=0.3 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即
Δx=x2-x1=at2
代入数据解得a=0.18 m/s2。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eq \f(F,m),
a-F图线斜率大小表示eq \f(1,m),由图线可知,A的斜率大于B的,故m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物理创新设计二轮复习讲义第19课时 电学实验,共37页。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物理创新设计二轮复习讲义第17课时 近代物理,共23页。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物理创新设计二轮复习讲义第16课时 力学三大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