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5 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5 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5 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解析版).docx
    专题05  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第1页
    专题05  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第2页
    专题05  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第3页
    专题05  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解析版)第1页
    专题05  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解析版)第2页
    专题05  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5 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 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文件包含专题05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解析版docx、专题05同步讲义《诫子书》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小升初无忧衔接之《诫子书》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警句;理解课文内容。2、把握文章脉络,体会本文简洁而充满智慧的语言。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新课导入            甫这首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那么,这样如此智慧的人,又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后代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去看看吧。 知识梳理一、原文呈现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2.创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3.作者简介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于刘备称帝后任蜀国丞相。刘禅继位,封他为武乡候,领益州牧。谧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4.知识链接一种应用性文体—书。“书”,即书信,如手书、家书等。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起来,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 三、文本解读原文注释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 翻译君子的品行,以宁静专一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不能够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种;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枝落叶般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注释】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1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文句解读【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它强调了“静”和“俭”对于培养君子美好品性的重要性。【2】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这句话中的“淡泊”紧承上句中的“俭”字,“宁静”紧承上句中的“静”字,再次强调俭朴节约、淡泊名利与内心安定清静对于君子的重要性。运用双重否定句,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3】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4】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5】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四、基础知识)通假字险躁则不能治性。“治”通“冶”修治,修养。)古今异义1.“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古:指安静,精力集中。今: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轻浮。今:危险,不安全。3.“淫慢则不能励精”古:怠惰散漫今:指速度缓慢。)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3.非志无以成学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一词多义1.之学而时习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君子结构助词,的2.以修身介词,表目的非宁静无致远介词,用来3.志非淡泊无以明远大志向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名词,学业)特殊句式①倒装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确语序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②判断句夫学需静也"……也"表判断③倒装句。将复何及宾语前置,应为"将复及何" 五、主题思想《诫子书》中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表达了自己对后代寄予志存高远的厚望。 六、写作特色语言智慧理性,简洁精警。这篇文言文虽只86个字,却道出了诸如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多种关系,富有人生智慧,因此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感情真挚。本文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望,又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骈散结合。本文除开头“夫君子之行”和最后的“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外,中间运用了多组骈句。骄散句的结合,使得本文节奏明快、舒缓自如,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富有气势。 七、古代修身名言1.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解释】君子反求于自己,小人苛求于别人。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解释】君子心地纯洁,胸怀宽广,小人心中长怀忧惧。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解释】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4.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解释】君子平时积累才干,等待时机而行动。5.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例题精练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君子之行(      )      淡泊无以明志(      )(      )  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性(      )  年与时(      )  成枯落(      )  悲守穷(      )答案】fú  dàn    yín  zhì  chí  suì 【解析】夫:位于句首,表示发端,读fú;淡泊:dàn bó,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淫:yín,注意不要读成yíng;治:zhì,修养;遂:suì,注意声母为平舌音;庐:lú,注意不要写成“lǘ”。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淡(bó)    (zào) B.远(zhì)   落(kū)C.慢(yíng)   (lú) D.精(lì)    性(zhì)【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C项的注音有误,“淫”应读“yín”。3.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C项说法与原句意思不符。“非……无以”形成双重否定,肯定了后面的做法。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年与时驰 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B.意与日去 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C.多不接世 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D.将复何及 译文:又怎么来不及!【答案】D【解析】考查文言翻译。D项“又怎么来不及”句子翻译有误。“将复何及”的译文应该是“又怎么来得及”。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碌中。B.毕业晚会即将举行,一向热衷集体活动的明明同学上蹿下跳,做着各种准备工作。C.他们响应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D.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必须择善而从,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辨析。A项,“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与前文重复。B项,“上蹿下跳”比喻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含贬义,不合语境。C项,“见异思迁”的意思是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D项,“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用在此处正确。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B.“学须静也”的“学”不单单是指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身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指单纯的安静,还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答案】D【解析】ABC分析正确。D这句话是说人生短促,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7.用课文原句填空。(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答案】(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3)险躁则不能治性【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淡泊,躁。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1)子书(          )   (2)慢则不能励精(          )  (3)年与时(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1.告诫、劝勉。     放纵。     疾行,指迅速逝去。2.(1)以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的作风来培养品德。(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3.条件: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关系:这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或志是成才的前提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告诫儿子的信。诫,告诫、劝勉。(2)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淫,放纵。(3)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2)广,增长;志,立定志向;成,成就。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和“非志无以成学”强调了立志对于成长的重要。“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强调了学习对于成长的重要。“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强调了惜时对于成长的重要。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人只在先立定了远大的志向,才会努力学习,以实现自己的志向。所以学习是实现志向的基础。要想学有所成,就一定要珍惜时间,惜时是学习的保证和必要条件。【点睛】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本文作者诸葛亮,字_______,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年与时(迅速逝去) B.意与日(丧失)C.悲守庐(贫穷) D.非宁静无以远(达到)6.近义词的词义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细微的差别。成语“淡泊明志”出自本文,指出它与近义词“清心寡欲”的差别。   7.作者为何要反复强调“静”的作用?   8.本文文短意长,言辞谆谆。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意图是什么?   【答案】4.孔明5.C6.淡泊明志,侧重“明志”,强调志向远大;清心寡欲侧重“寡欲”,强调没有名利欲望。7.围绕“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是学习的前提”回答,意对即可。8.围绕“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告诫儿子生活要节俭;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淡泊宁静;希望儿子珍惜光阴,志存高远”等回答任意三点即可。【解析】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C.句意: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穷:穷困潦倒之人;故选C。6.本题考查词义辨析。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这里强调“明志”,即树立远大志向;清心寡欲:指保持心地宁静或保持心地清净,少生欲念。该词侧重“寡欲”,即无欲无求。7.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静以修身”意为: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险躁则不能治性”意为: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据此可知,“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由“学须静也”“非宁静无以致远”等语句可知,作者认为学习要内心宁静,宁静专一才能实现远大目标。据此可知,“静”是学习的前提;因此,作者反复强调“静”的作用。8.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意图。由“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语句可知,作者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且要树立明确志向;由“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オ,非志无以成学”可见,作者劝勉儿子要潜心学习,勤学励志;由“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等语句可知,作者希望儿子珍惜时光,志存高远。【点睛】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诫外甥书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注释】①夫:读作“fú”,句首语气词。②存:怀有,怀着。③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④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⑤揭然:高举的样子。⑥恻然:恳切的样子。⑦细碎:琐碎的杂念。⑧嫌吝:怨恨耻辱。⑨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⑩济:成功,实现。⑪强毅:坚强果断。⑫窜伏:逃避,藏匿。⑬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9.两文都是诸葛亮所写。他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字是_______。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无以广                   (2)意与日           (3)细碎                     (4)有淹留           11.(甲)文中“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两句该如何理解?   12.用“/”给(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提示:断四处)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13.(甲)文中有两句话因表达了“志当存高远”之意而常被人们用作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14.诸葛亮对儿子和外甥分别有怎样的劝诫?请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概括出来。   【答案】9.孔明10.增长;消失;除掉(去除、去掉、减掉);即使11.可以翻译句子“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也可以围绕“表达了诸葛亮希望儿子明白‘淫慢’与‘险躁’会给人带来的消极后果,一定要避免如此”意思来答。12.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4.对儿子:围绕“要静、俭、学以广才、志以成学,勿淫慢、险躁”回答即可。对外甥:答出“志存高远(学先贤,勿庸碌)”意思即可。【解析】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根据题干“两文都是诸葛亮所写。他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提示,回顾诸葛亮有关文学常识,可知此处应填“孔明”。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2)句意为: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去:消失;(3)句意为: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去:除掉(去除、去掉、减掉);(4)句意为:即使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虽:即使。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1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为“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夫志当存高远”主谓结构,应在“远”后停顿;“慕先贤”动宾结构,应在“贤”后停顿;“绝情欲”动宾结构,应在“欲”后停顿;“弃凝滞”动宾结构,应在“滞”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乙)中“志当存高远”的意思“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寻找(甲)文与之相同意思的句子;根据(甲)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可知,与“志当存高远”意思相同。因此,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甲)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和“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知,诸葛亮希望儿子用“静”和“俭”来修身养性,通过刻苦学习增长才干,不能纵欲放荡、消极怠慢,也不能冒险草率、急躁不安;根据(乙)文“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可知,诸葛亮希望外甥树立远大的理想,像先贤学习,不要碌碌无为,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点睛】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即使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读【甲】【乙】两文,根据要求作答。【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①,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②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酒③,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④,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②日:一天天地。③朴陋:粗俗鄙陋。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并驱如故    而后谓奢也 B.与日去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亦焦躁故尔     修身 D.将何及       投之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17.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B.【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平心静气”,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提出了成才需具备立志、学习、珍时这三个条件。D.【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躁”会阻碍“静”的养成,影响学习与做事的效果。18.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节俭的习惯?   【答案】15.D16.(1)不做到内心淡泊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我前年之所以废弃松懈,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17.C18.培养节俭的习惯要从衣食住行的日常小事做起。如果如乙文中所说,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习以为常,就靠近奢侈而远离节俭了。我们要做到不攀比吃穿,不铺张浪费,发扬节俭美德。【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A.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代词,代锦衣玉食;B.意:名词,意志/动词,意图;C.以:连词,因为/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D.复:两个都是“再、又”的意思;故选D。1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注意下列重点词语:①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坚定。致:达到。远,名词,远大目标。②余:我。弛:懈怠。以:因为。故:原因,缘故。17.C.有误,乙文是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做人不要“奢”和“傲”,做事宜平心静气,并没有提出成才需具备的条件。故选C。18.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要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出答案。由“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可见,[乙]文是从日常小事谈起,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侈,只要是衣服到处都是,出则车马随从跟随,就快是奢侈了,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这些小事,衣食住行等方面应节俭,不铺张浪费,发扬节俭美德。【点睛】[乙]参考译文:官宦子弟最容易犯“奢”字“傲”字。不一定是华美的衣食才称为“奢”的,只要是皮袍呢褂样样都有,车马仆从件件齐全而自己却习以为常,这就一天天地趋于奢侈了。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人家粗俗鄙陋,见到雇工就摆有权有势的架子,这样一天天地习惯于骄傲了。京城子弟之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奢”“傲”这两字的。初五晚上,又接到你的信,我本来就怕弟弟们焦躁。我前年之所以那么废弛,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一旦焦躁,心情就不好,做事就不能办妥帖做好,总之你要平心静气,你与弟弟们应该以此为戒,这是我恳切的嘱咐。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资治通鉴·李存审戒子》)[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ú):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非宁静无以远(     )      (2)非学无以广才(     )(3)遂成枯落(     )         (4)尔父少提一剑乡里(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21.结合文意,你认为甲文作者诸葛亮写作《诫子书》的目的是什么?   22.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诸葛亮给予孩子一封家书,李存审则将箭头留给孩子,你认可这两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吗?为什么?   【答案】19.(1)(达到)     (2)(增长)     (3)(凋落,衰残)或“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4)(离开)20.(1)纵欲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你们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起家(或创业)是这样的(艰难)21.目的是为了劝勉儿子要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能懈怠险躁;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结合文意,言之有理即可)22.认可。因为他们的教育方式都饱含着父辈对子女深切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立志、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仅答认可或不认可不给分)【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2)句意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3)句意为:最终枯败零落。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4)句意为: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去:离开。20.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淫慢,纵欲怠慢;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2)当,应当;尔父,你们的父亲;如此,这样的(艰难)。2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从反面劝勉儿子要勤学励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劝勉儿子要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劝勉儿子不能纵欲懈怠、轻薄浮躁;“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劝勉儿子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22.本题考查表达看法的能力。诸葛亮给予孩子一封家书,希望儿子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并告诫儿子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要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能懈怠险躁,荒废时日。李存审把所有从自己身上取出的箭头拿给孩子们,吩咐他们收藏起来,是为了让出生在富贵人家的孩子们“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也就是希望孩子们不忘自己奋斗的艰难,希望他们能立志、奋发、努力,有所作为。这两位父亲的教育方式都饱含着父辈对子女深切的期待,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点睛】【乙】李存审出身贫苦,地位低下,他曾经告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达到将相之高,这中间死里逃生的情况不止一次,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事情总共有上百次。”接着他把所有取出的箭头拿给孩子们,吩咐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相关学案

    专题25 同步讲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

    这是一份专题25 同步讲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文件包含专题25同步讲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解析版docx、专题25同步讲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6 同步讲义:《再塑生命的人》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

    这是一份专题26 同步讲义:《再塑生命的人》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文件包含专题26同步讲义《再塑生命的人》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解析版docx、专题26同步讲义《再塑生命的人》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 同步讲义:《古代诗歌四首》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

    这是一份专题15 同步讲义:《古代诗歌四首》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文件包含专题15同步讲义《古代诗歌四首》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解析版docx、专题15同步讲义《古代诗歌四首》新课预习-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